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王静 《大观周刊》2012,(51):358-358
针对习语来说,它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文化沉淀,是语文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固定的或者标准的用法,承载着不同的文化符号和文化特质,是语言的精华、文化的载体。因此,要想做好习语的翻译,必须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可以粗略的说就是一种文化翻译。本文就探讨了英汉的文化差异及习语翻译的一些基本技巧和策略。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图以存在于英汉文化中的"马"这一寻常事物作为剖析对象,比较英汉语中有关于"马"的种种表示法,以期能在一定程度上把握英汉两种语言文化的基本异同点.马年折射出英汉民族习俗的差异,马的称谓体现了英汉两种语言在文字和词语体系范畴中的不同特点,有关"马"的词汇及习语反映了"马"在不同文化中人文意义的异同.  相似文献   

3.
郭雪峰 《大观周刊》2011,(17):45-46
英语习语是承栽着英语民族特色和文化信息的固定表达方法。英语中有大量和动物有关的习语,这些习语文字干练、表达简洁、生动形象,蕴藏着多彩的文化知识,反映了不同民族的生存历史、生活方式和价值观。要准确翻译这类英语习语,传达出隐含在习语中的深层文化信息,我们在翻译时可采用直译法、汉语习语套用改造法和意译法等多种手段。  相似文献   

4.
张丽 《大观周刊》2011,(21):19-20
动物词汇在英汉语言中十分丰富,因中西思维、文化背景的不同,动物在英汉语言中的联想意义也大相径庭。本文从鼠,龙,牛和马的联想意义着手,分析英汉动物所反映的相同或不同意义及其相应翻译。  相似文献   

5.
李春燕 《传媒》2022,(3):后插1-后插2
"语言"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文化深度的展现,也是一个民族身份的重要象征.语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不仅可以有效增强国民对国家与民族的认同感,同时还可以在对外输出的过程中塑造良好的民族文化形象,并以此来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尤其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简称"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汉语言文化如何在走出国门的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海外传播?应该选择怎样的传播路径?传播效果又如何……这一系列关于"汉语言文化"的海外传播话题得到了海内外学界的普遍重视与探讨.正是沿着此议题的研究进路,汉语言自身所富有的重要文化价值,同样得到了海内外学界的普遍关注.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会议上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汉语言文化走向国际正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任务之一.立足于此背景,探究汉语言文化的海外传播策略,是推进中国故事走向国际成为了当前富有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的重要课题.由刘淑妍、陈毅立、刘怡菲所著的《"一带一路"与中华语言文化国际传播》一书,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之下,聚焦于汉语国际传播及教育等议题,从中欧文化比较、跨文化传播交流、汉语国际教育模式、国际学生管理培养等多个方面展开了系统的探索,全面搭建起了汉语言文化传播的研究体系,并深度思考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海外传播的方法论.总体来讲,本书作为一本论文集,共选择了26篇关于汉语言文化海外传播的优质文章,分别从"一带一路"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海外孔子学院与跨文化比较、汉语国际教育三个维度对该话题进行了观察与思考,具有重要的现实实践与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6.
巴晓芳 《新闻前哨》2008,(11):33-35
今天,中外交流更加深入,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越来越多,中国的孔子学院以更大的步子走向世界。在这个交流过程中,通过媒体传递给世界的汉语言文字。是最基本的元素,是传导中国文化的最主要甚至是唯一符号,必须保持其纯正性,才能保证汉语文化的原汁原味。  相似文献   

7.
郭欢 《大观周刊》2011,(9):77-78
由于文化内容、传统、民族心理的差异,很多英汉动物习语在喻义上有的相似有的相差甚大。作为记录年龄与节庆祝福的代表,十二生肖寄托了中华民族对十二种动物的赞扬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汉英民族对这十二种动物又都包含了不同的情感,也因而影响到英语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中对这些动物习语的把握和合理利用。本文试图对机国典型的十二生肖在英语中的喻义进行对比探究,从而使英语学习者对它们在两种社会中的文化内涵有更深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8.
语言文化的差异是英语学习的障碍,本文分析了英语教学不同于汉语言教学的文化差异,探讨了如何跨越英语教学中的文化障碍,并结合教学实践,就成教英语教学中如何实施文化跨越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汉语言文化的海外传播是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不仅能让世界看到汉语言文化本身的独特魅力,同时也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全面走向世界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汉语言文化的海外传播推广中,海外华文教育和孔子学院作为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发挥了奠基性的作用,其中华文教育经过了数百年的发展已经遍布全球各国,实现了从华侨华文教育到华人华文教育再到世界华文教育的蜕变.由耿红卫所著的《汉语言文化在海外的传播与发展研究》一书,主要以海外华文教育为研究对象,系统梳理分析了汉语言文化在海外传播的历史、现状、特点及发展趋势,总结了当前汉语言文化在海外传播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路径,对于丰富海外华文教育学科理论,优化汉语言文化在海外传播中的战略决策,进一步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一种语言承载一种文化,一种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在相应的语言中;社会文化以语言的形式加以表现,个人的文化也会以语言加以表现,因此文化与语言的关系极为密切。学习一种语言只有探明该语言中真正的文化内涵,才可以说掌握这种语言。而当我们运用了恰当的方法,比如与本族语语言及其文化相比较的方法去学习或研究一种语言时,我们会发现,其实学一种语言并不枯燥,而且运用这种方法会收到事半功倍之功效。中国海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常宗林教授正是基于这种思想,在借鉴国内外前沿理论基础上,根据我国国情,结合该学科教学及科研的最新发展动向撰写而成了《英汉语言文化学》这本著作,它涉及认知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文体学和文化研究等学科领域,是对语言、文化进行跨学科的综合研究。综观全书,主要有以下几大特点。  相似文献   

11.
胡国瑞 《大观周刊》2011,(22):147-147,149
习语是英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塞德尔说过”习语不是英语中可以使用也可以不使用的游离部分·而是英话总词汇中一个必不可分的组成部分”。只要是使用英语,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习语。习语的使用普遍、频繁是外语学孑者不能回避的语言现象,然而,习语又一直是外语学习和教学中最棘手的问题。本文将隐喻理论引入到大学英语习语教学中。可以切实解决习语教学中的若干问题,提高学生的习语理解运用能力,促进英语教学。  相似文献   

12.
综合高级中学生是我们的未来,在综合高级中学语文教学中,应该重视这些问题并贯彻实施。这样。学生才能更好的学习和掌握语文知识。综合高级中学汉语言学教学办好了,就为以后的专业学习和教学打好了基础。这样中国的传统文化方能得到弘扬。  相似文献   

13.
男尊女卑的性别歧视现象常常反映在语言中。从构词、语义、称谓和谚语四个方面解读了英汉语言中性别歧视现象,并对性别歧视产生的原因以及发展趋势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徐微 《大观周刊》2011,(2):221-222
认知语言学认为习语是人们概念体系的产物,是在概念隐喻、概念转喻和规约常识的基础上产生的。英语人体部位词习语反映了英语民族通过身体的感知逐步了解世界的过程,是有理有据的,本文通过上述三种认知机制对英语人体部位词习语进行分析,揭示人体部位词习语的认知性理据。  相似文献   

15.
汉语言的传播成为当今世界一个新的文化现象。汉语言媒体在汉语言的全球传播中理应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逐步提高,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孔子学院作为我国汉语言文化传播的代表机构,对在国际上构建中国文化形象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东盟是我国的近邻,在泰国学习汉语的人越来越多,目前孔子学院在泰国的数量已经达到12所,为中泰两国搭建了文化交流的大桥,承担着汉语师资培训、汉语言教学、汉语水平考试以及中华文化体验中心等四个职责。本文探析了孔子学院在泰国的发展现状、发展模式,以及优化文化传播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英汉习语翻译中的文化兼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习语具有强烈的文化特征.翻译英汉习语要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就要同时处理好英汉两种语言和文化的矛盾.既要遵循英语习语的本意,又要译出其蕴涵的文化,同时还得考虑译出语的信息传递度.本文试图从英汉两种语言文化特点的借鉴、汲取和兼容的角度,探讨英汉习语翻译文化的兼容性和可译性.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在我国社会生活中,出现了许多不良的文化现象和问题,仅在语言文字的表现上就显得十分突出,影响了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群众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在我国,汉语言文字,最具代表性。汉语普通话,词汇丰富,语言生动活泼,语音清晰柔和,富于极强的表现力,覆盖地域十分广阔,使用人口众多,被认定为全国通用语。作为记录汉语的汉文,是世界上使用历史最悠久的文字,全球现有五分之一的人口使用,是联合国使用的五种工作文字之一。汉字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科技教育事业、信息传播、思想文化的发展,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因而,纯洁和正确使用汉语言文字非常重要。 近年来,我国汉语言文字运用的错误与混乱,主要表现在书写错别字、滥用繁体字、乱造简化字、洋名盛行、方言回潮诸方面。  相似文献   

19.
德吉措 《大观周刊》2012,(28):232-232
作为东方文化的代表,汉语言文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作为母语教学的语文教师在培养中国未来创新人才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汉语言文学教育教师特别是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具有前瞻性,要重视对学生进行高素质综合性人才的培养。在贯彻教学计划的同时,需要构建相对完整的教学体氛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学素养和语言使用能力。本文从几个方面来浅谈中学汉语言教学中应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李宁 《大观周刊》2011,(13):99-100
语言与文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并且这种关系在语言的各个层面都有所体现。语言可以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思维模式。文化是语言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制约语言运用的决定因素,文化思维上的差异反映到语言层面上就表现为语言的差异。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探视文化思维模式来找到不同语言的结构理据性,或者通过比较不同民族的文化思维模式来分析不同语言在结构上的差异。本文通过分析中西文化差异来探讨英语句法构造特点的差异,尤其是英汉句子语序上的不同,以显示英汉语言形式之间的对应转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