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创办于清末民初的云南陆军讲武堂,虽然是一所培养中下层军官的地方性军事学堂,但在当时的军事院校中却因为系统正规,而逐渐发展为规模较大、成绩显著、声名远播的一所军事学堂。云南陆军  相似文献   

2.
清末民初广州南武学堂的体育发展颇负盛名,蜚声中外体坛;而我国最早的体育硕士就是从南武学堂毕业的学生——许民辉。本文就对许民辉的事迹进行历史性回顾,以此来纪念这位为中国体育发展作出过卓越贡献的体坛元老。  相似文献   

3.
以《地学杂志》为例,探究清末民初科技期刊的传播渠道及其信息流动模式。研究认为,清末民初,中国科技期刊的传播渠道主要有4种:会员内分发;邮寄、分售、代售;交换、赠阅;以官方渠道进入学堂。其信息流动模式主要有2种:学科共同体内的交流;向社会民众的传播。这2种信息流动模式并不是单向和孤立的,而是形成了循环、融汇、互动的信息流...  相似文献   

4.
清末民初时期,教会学校和洋务新式学堂在具体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将英语和汉语同时作为教学语言的双语教学,并成为备受关注的教学模式,为传播近代西学提供了语言文字方面的便利。  相似文献   

5.
清末民初,保定军事教育在中国近代军事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其研究比较薄弱.《保定陆军学堂暨军官学校史略》一书如实地再现了这一时期保定军事教育的历史面貌,客观地评述了其历史地位和作用,揭示了保定军事学堂(校)及其毕业生对近代中国军事、政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北洋武备学堂学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绪十一年(1885年)五月,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在天津创办北洋武备学堂。为保证该学堂教育方针的贯彻执行,次年即制定出《北洋武备学堂学规》,作为学员行动指南。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入侵时,学堂被毁停办。该学堂虽只开办15年,但它培养出的数百名学员,后来大都成了清末编练各种新军的骨干及北洋军阀政治集团的重要成员。由于该学堂开创了近代军事教育的先河,因此该学规也就成为清末民初各种军事学堂拟订章制时赖以参照的“成法”,对近代中国军事教育的发展起过重要作用。此学规因当时印数不多,保存下来的已不多见,现将本所图书室收藏的光绪十二年最早的石印本整理公布,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7.
清末民初西方侦探小说的译介,是我国近代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文化现象,给当时寂寥的我国文坛带来了新的气象。本文分析了清末民初西方侦探小说盛行的文化背景,考察分析了清末民初西方侦探小说译介的特点及其史学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立足于清末近代学堂开展品德教育的历史背景,结合相关历史文献,从德育宗旨、德育教材编写、德育课程内容、德育考核等方面对清末近代学堂品德教育的实践进行梳理,以正确认识和评价清末近代学堂的品德教育。  相似文献   

9.
清末民初西方侦探小说的译介,是我国近代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文化现象,给当时寂寥的我国文坛带来了新的气象。本文分析了清末民初西方侦探小说盛行的文化背景,考察分析了清末民初西方侦探小说译介的特点及其史学价值。  相似文献   

10.
方良 《兰台世界》2012,(19):33-34
近代以来,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不断受到国外音乐文化的冲击,许多音乐人因此展开了对中国音乐发展"国际化"与"民族性"问题的思索,开始主动引入国外音乐元素并逐步改良传统音乐艺术。清末民初学堂乐歌的盛行和国乐改进的出现,就是在上述历史背景下产生的独特音乐现象。  相似文献   

11.
李闯 《北京档案》2020,(5):50-53
在清末新政改革的浪潮中,法律教育一度骤然升起并逐渐引起国人的重视。创办于1906年的京师法律学堂,作为近代中国设立的第一所中央官办的法律专门学校,在中国近代法律史上书写了光辉的一页。它的创办堪称中国近代法律改革的一大创举,不仅是配合新式法律创制与实施的必要举措,更成为中国近代法律教育的良好开端。在清末民初二十余年间,法律教育盛极一时,曾有一枝独秀之地位.  相似文献   

12.
李默涵 《兰台世界》2013,(29):154-155
本文在分析了公共图书馆的意义基础之上,阐述了清朝末年图书馆产生的原因,以及清末民初公共图书馆的法规管理,最后,探讨了清末民初公共图书馆建立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3.
吴彦芳 《兰台世界》2017,(7):108-111
清末民初清政府和民国政府相继进行教育改革,在乡村社会强力推行新学教育,然而新学堂却因与乡村社会有着种种不适应,一直未得到乡民的广泛认同,遭到乡民强烈抵制。从微观角度来分析,乡民强烈抵制新学并非完全因其保守、顽劣,而是追求、维护其自身利益的表现,是对近代教育改革阙失的有力回应。  相似文献   

14.
清末的切音字(简字)运动不仅是一场文字改革运动,更是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在这场运动中,有志者纷纷编写课本,创办简字学堂、简字官话学堂、官话字母学堂、官话字母师范学堂等。《聊城公立简字义塾课本》刊行于清末,是清末切音字(简字)运动普及教育、启迪民智、救亡图存的重要史料,也是聊城公立简字义塾设立的明证。  相似文献   

15.
“男儿第一志气高”所谓“学堂乐歌”,指的是清末民初的学校歌曲。其特点大致有选曲填词、文白兼用、以西洋模式为主的音乐风格。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痛败之后,康有为、梁启超等奋起救国,鼓吹维新,倡言废科举、办新学。新学课程设置中,就音乐一题,梁启超认为:“今日不从事教育则已  相似文献   

16.
清末民初,西式体育随着我国的屈辱史而首先由教会学校和基督青年会等"被动"引进,西式体育的引进和当时"富国强兵"、"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相适应,迅速引起国人的高度重视,从被动引进转变为"主动"引进,洋务学堂开设了大量的西式体育课程,所派遣的留学生归来后引进和传播了西式体育,军国民教育也有效地促进了西式体育的引进,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雷雁林  姚远 《编辑学报》2010,22(5):395-396
以《地学杂志》为例,探究清末民初科技期刊的注册过程以及在注册中获得的优惠条件,以期从一个侧面反映清末民初科技期刊的生存状况。  相似文献   

18.
清末民初约三十年的时间里,作为直隶首府的保定在教育上出现了两次大规模的兴盛.许多教育措施开风气之先,令全国瞩目.先是甲午海战后,作为直隶总督的王文韶创办了蒙养学堂和畿辅大学堂,成为全国教育近代化开始较早、程度颇高和内涵尚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但此时的保定教育并未从根本上改变旧的教育模式,更没有撼动以科举制为中心的教育体制.  相似文献   

19.
清末民初,经过数千年历史演变的中国藏书机构和体系被近代图书馆所取代。河南图书馆是清末民初图书馆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时发挥了传承地域文化、发展社会教育、启蒙民众知识的功能,同时兼有视野开阔及可持续性不足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清末民初时期是我国近代儿童文学发展的关键时期,儿童文学作品翻译取得了突出成就。本文分析了清末民初儿童文学作品翻译的历史环境,考察论证了此期儿童文学作品翻译的巨大成就,及其对我国近代文学发展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