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公元七世纪初,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征服了周围各部落,完成了统一西藏高原的事业,使吐蕃成为强盛的奴隶制国家。它的建立和强盛改变了西部各民族的历史,生活在我国西部的其它民族,如羌族各部、吐谷浑、突厥等,有的因吐蕃的兴起受到威胁,有的因吐蕃的扩张被吞并,在青海生活达三百年之久的吐谷浑即是一例。吐谷浑一度称雄于西部诸游牧民族,  相似文献   

2.
唐前期吐谷浑归朝事迹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西学院学报》2017,(6):35-39
吐谷浑是中国古代西北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自663年被吐蕃所灭后,吐谷浑部众迁出青海,陆续归唐。唐前期归朝的吐谷浑部落主要有以诺曷钵为首的慕容部、耽尔乙句贵部、随吐蕃赞婆和论弓仁及慕容道奴归朝的吐谷浑部。吐谷浑族归朝,促进了唐代河陇地区的民族融合。  相似文献   

3.
关于《吐谷浑 (阿豺 )纪年》残卷的研究一直存在着两种观点 ,并影响到对唐初吐谷浑与唐、吐蕃关系的看法 ,本文就此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一、北宋初年的沿边蕃部宋人所称的蕃部,即为隋唐以来进入西北地区的吐蕃、党项羌等少数民族。唐朝初年,吐蕃奴隶主政权从青藏高原崛起,并极力向外扩张,北上灭掉吐谷浑,又不断攻击散居在凉、松、茂(今四川西部及甘肃东南部)地区的党项、白兰诸羌。其中大多数部落都被征服,惟有亲唐的拓跋部仍在顽强抵抗。玄宗开元年间,吐蕃势力益炽,拓跋部恐终为吐蕃所并,在唐政府的帮助下,从松州内徙到庆州(甘肃庆阳)。  相似文献   

5.
邓玉红 《考试周刊》2010,(18):51-52
唐朝统治者为了加强民族间的联系,巩固国家的统一.十分重视用公主和亲的手段增进唐王室与少数民族首领间的联系与信任。在唐代的289年间,唐曾与吐谷浑、吐蕃、突厥、奚、契丹、回纥、宁远、南诏等联姻,为唐朝的稳定和繁荣起了较大作用。唐朝的和亲政策具有主动性、开放性和进步性等特点.在历史上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吐谷浑民族迁徙的过程是与周边民族频繁交往、融合的过程,也是民族间文化交流、相互影响的过程,也促使吐谷浑文化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迁,即在保留鲜卑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以鲜卑文化为主融入羌、汉、吐蕃、西亚文化成分的吐谷浑民族独有的文化,呈现出多元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7.
对唐代历史的研究常以安史之乱作为其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其西北边政亦往往是在安史之乱的影响下造成吐蕃入侵而出现转折。实际上,高宗龙朔年间,唐前期西北的武功达到最盛,同时,也是其边政的拐点,吐谷浑灭亡造成西北东部的剧变,西域的形势造成西北西部的转折,这些因素都成为后来西北边政发生巨大变化的源头。  相似文献   

8.
张燕 《甘肃教育》2008,(3):59-60
唐朝时期.西北地区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复杂的民族成分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地位。它不仅对拱卫关中、牵制突厥、吐蕃、吐谷浑等少数民族政权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保证了丝绸之路三道的安全与畅通。另外.河西、陇右地区是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缓冲地带.这一地区的军事策略是否得当.政局是否稳定.不仅关系着整个西北地区的命运.同时也关平着大唐王朝的命运。  相似文献   

9.
吐谷浑作为中国古代西北的少数民族之一,在其立国的350年间,是一支与中原王朝相抗衡的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唐代之后,吐谷浑与唐王朝之间的和战关系对吐谷浑的良性发展带来了巨大损失。相反,唐王朝正是看到了吐谷浑的价值所在,因而对吐谷浑的这种策略予以恰当的回应,这种策略反映在吐谷浑与唐王朝之间的和战较量当中,可以说直接导致了吐谷浑最终的归宿。  相似文献   

10.
党项的崛起与对河西的争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项的崛起与对河西的争夺陆庆夫党项本西羌之后,早先曾居住在东起四川松潘,西至且末、鄯善,南连青海吐蕃,北与吐谷浑相属,绵亘数千里的山谷间。①唐初,吐蕃势力强盛,北上灭吐谷浑,党项部族或被役属,或迁徙内地;安史乱后,吐蕃又乘唐军队内调之机,扩展地盘,占...  相似文献   

11.
松赞干布于公元633年统一青藏高原后便开始了其四方征伐的历史,从公元7世纪中叶到9世纪末,吐蕃的铁蹄曾震撼了中亚、西亚、南亚和大唐的西部领土,征服领土超过了本土面积,这其中强大的军事实力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本文就近十年来有关吐蕃军事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在对整体状况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其研究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高颖 《昆明大学学报》2007,18(A01):43-45
云南省已将旅游业列为全省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并提出了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战略目标,云南民族地区应籍此契机,加快民族文化开发,加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良性互动,大力推进民族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为全省加快经济发展,繁荣民族文化,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3.
吐蕃时期(公元6世纪至9世纪)是藏族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在当时,族群的认同感得到加强,藏族得到了壮大.对吐蕃时期的研究在整个藏学研究领域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加强对吐蕃时期的全面研究,我们才能更好地解读西藏的过去.文章就近二十年来有关吐蕃时期的研究成果进行回顾,在对整体状况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其特点,探讨其研究的不足及改进办法.  相似文献   

14.
西周初期,作为东夷部族一支的江国远离东夷的中心地带,没有受反周军事行动所波及,在成王、周公平定东夷叛乱之后,为了安抚夷人,江、黄两部族同时受封于淮河上游为子爵侯国。古江国的属地当在今河南正阳县南部、信阳市平桥区东北部和罗山县北部一带,跨淮河南北,以淮北为主,都城位于淮河北岸。在楚人相继灭亡汉水流域和淮河上中游的诸侯国时,因江国之君与楚国有着姻亲关系.所以得以保全。楚成王死后,楚穆王于公元前623年灭亡江国。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使用明朝鲁西临清一带方言所写的明代小说名著《金瓶梅》中的语例为佐证,对现代汉语豫西偃师方言的一些方言词之意义和词性等进行了诠释,为现代汉语方言词汇的研究,提供了一些可作参考的语料。  相似文献   

16.
作为晚清政坛的风云人物,张之洞在洋务运动后期和清末新政时期,都产生了重大的作用与影响。张之洞在督鄂的十多年里,积极向西方学习,大力采取措施在湖北建立了近代工业、交通、军事和教育,为推动湖北近代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北宋非商业性物资流通主要包括南北方和东西方非商业性物资流通,东西方非商业性物资流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北宋中期和中期以后。北宋东西方大规模的非商业性物资流通,主要在北方地区进行,多为双向流通。北宋当时政治、军事地理和社会环境决定了东西方非商业性物资流通必然带有浓厚的政治性和财政性。  相似文献   

18.
论韦皋镇蜀     
蜀川在"安文之乱"后的经济地位十分重要,成为唐室根本.韦皋通过"服南诏,抗吐幕"、发展交通、巩固经济等措施,励精图治,解除边患,稳定唐室在蜀川的统治,为蜀川在中唐后得以继续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9.
吐蕃周边交通的研究由于文献资料的缺乏,向来没有比较系统的研究,而且研究内容主要以“唐蕃古道”为主。笔者对古今吐蕃周边交通方面的资料作了一个全面的梳理,对吐蕃周边的交通进行了重新认识,并希望以后对吐蕃周边交通的研究能够打破单一的“唐蕃古道”研究,而在吐蕃通往西域的道路、吐蕃通往南蛮的道路、吐蕃通往印度的道路、吐蕃通往中亚的道路都有系统性的研究,从而对吐蕃王朝时期的交通和文化有个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诗经·秦风》十篇是研究秦人西部文化风貌的重要史料,其中前五篇为一组,从《车鄰》至《终南》,产生于西周后期;后五篇为一组,从《黄鸟》至《权舆》,产生于春秋时期。两组诗以秦人在与戎狄的斗争中发展、立国、壮大为主线,展示了早期秦文化中显著的重军功、尚气概、轻礼义、重真情的西部特色。这种尚武与纯情的完美结合,正是秦人快速崛起、后来居上的文化奥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