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报刊摘要类电视新闻,是兼具电子媒体的形象性与纸质媒体的深度性的新型节目形式,在当下的中国电视市场中实现了高速发展.自凤凰卫视《有报天天读》开播并获得成功后,此类电视新闻节目就以极高的速度在各大电视台复制开来,既有央视前知名栏目《第一时间·读报》,也有包括江西卫视《杂志天下》在内的20多家省级地方电视台对此类电视新闻形式进行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李玫 《声屏世界》2011,(7):24-25
经济与民生紧密相关.经济新闻报道对于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而言.是一块极具潜力的“短板”,未来大有可为。本文以厦门电视台品牌民生新闻栏目《特区新闻广场》为例,探讨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如何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时期做好经济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3.
2002年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的《南京零距离》开播以来,民生新闻在全国很多地方电视台出现,成为地方电视台收视率最高的栏目之一,也成了各个电视台新闻立台的重要武器。  相似文献   

4.
民生新闻在庞大的新闻家族中,只有短短几年的发展历史。在我国,通常把2002年江苏台的《南京零距离》的开播作为民生新闻开端的标志。时至今日,民生新闻栏目已经成为全国各个地方电视台竞相开办的节目,如山东台的《民生直通车》、安徽台的《第一时间》、湖南经视的《都市时间》、重庆台的《天天630》、福建台的《现场》和杭州台的《阿六头说新闻》等栏目,在当地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尤其是新时期党和政府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民生新闻以其独特的优势,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舆论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5.
成茹  苏蕾 《新闻知识》2007,(10):23-25
2007年3月5日,浙江省嘉兴市市委机关报《嘉兴日报》在一版推出了一个栏目《嘉兴时评》。栏目名称下方的两句话强调了栏目宗旨:第一时间发布新闻,第一时间发表评论。此外,栏目文章的署名方式"本报评论记者"也引人注意。所谓"第一时  相似文献   

6.
业界动态     
安徽电视台在北京举办《第一时间》栏目运营研讨会 7月9日,安徽电视台《第一时间》栏目在京举办了栏目运营研讨会,来自一线的领导、制片人,节目、广告学界的专家,多家媒体的记者济济一堂,就《第一时间》现象,共同探讨在媒介产业化发展的大趋势下,地面频道品牌节目和广告的运营方略。  相似文献   

7.
王景 《传媒观察》2012,(5):27-28
本文通过对南通电视台《城市日历》栏目在新闻取材、报道方式及栏目品牌设计等方面进行的初步探讨,论述了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的创新和发展应当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顾强 《新闻世界》2014,(2):10-12
面对越来越多同类型节目的竞争,《第一时间》栏目压力巨大,寻求新的报道突破点迫在眉睫。而评论性内容的增加,成为近年来《第一时间》的创新尝试。去年年初,《第一时间》陆续抽调资深记者,以主编牵头,启动了新闻评论节目的单条制作,探索评论类节目的采访统筹、表现样式、制作流程等。这是《第一时间》栏目丰富节目形态、拓展报道视角和广度、加大报道深度、锻炼和培养记者型主持人的尝试。  相似文献   

9.
“紧随《第一时间》.生活天天新鲜。“安徽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大型新闻资讯类栏目《第一时间》开播不到一年,这句栏目宣传语已经在当地家喻户晓。与此同时,《第一时间》也成了业内和学界人士关注的焦点。大家都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电视淮军在创造了安徽卫视的电视剧奇迹(全国省级卫视电视剧收视率最高),《超级大赢家》的娱乐节目奇  相似文献   

10.
编前语     
<正>2013年,对于安徽广播电视台《第一时间》栏目来说,是个特殊的年份。这一年,《第一时间》迎来了十周岁生日,栏目承载十年辉煌再出发。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可对一个电视栏目来说,这十年塑造了一个民生新闻节目的里程碑。十年来,《第一时间》坚持"最快的报道、最新的资讯、最真诚的服务",关注民生贴近民心体验民情;十年来,六十多位记者跑遍江淮大地,记录百姓的喜怒哀乐;十年来,《第一时间》创下收视传奇,收视率始终稳居合肥市网第一,安徽省网前三,《第一时间》成长为安徽乃至全国有影响的电视新闻栏目。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全国各地方电视台掀起了一股民生新闻的热潮。以《经视直播》为例,据统计,在武汉观众市场占有率达48%,栏目平均收视率达到6%,当日收视率最高达到10%,其社会影响力可以想见。一、《经视直播》的栏目特色《经视直播》经过一段时间的苦心经营,栏目的收视率节节  相似文献   

12.
杨沙 《今传媒》2015,(1):104-105
如今新媒体迅猛发展,在众多媒介和中央电视台等中央集团军的冲击下,地方电视台生存压力越来越大。为此众多地方电视台在做好传统基础栏目的同时另辟蹊径,寻找新的突破口。近年不少地方电视台已在尝试开办地方性方言栏目,有的还取得了不错的收视率。本文以福州电视台《攀讲》节目为例,介绍该方言节目作为一档地方性的电视栏目何以会取得福州当地市民的喜爱。  相似文献   

13.
方言栏目在发展中,不仅为地方电视台创造了较高的收视率,还为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平台。研究方言栏目的发展现状不仅有利于该类栏目自身的长远发展,同时还可对地方电视台如何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的文化资源提出较好的建议。本文试图以广西柳州电视台的《周末有搞》为例对我国方言栏目的发展现状和前景道路做出相应的阐释。  相似文献   

14.
刘志凌 《今传媒》2013,(2):150-152
地方电视台要想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拥有自己独特的魅力。正定电视台就是根据自身地域特点,挖掘社会历史文化资源,打造了《正定故事》品牌栏目带,树立了频道形象,提升了地方电视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地方电视台的新闻资源相对较少,但如果栏目的内容和形式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地方电视台的新闻栏目也能创品牌。笔者结合台州电视台的一档新闻栏目——《新闻广场》,谈些体会。《新闻广场》的报道定位是:以社会新闻为主,关注百姓的家事、身边事。开办一年多来,它逐渐形成了自己鲜明的风格和特色,在台州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收视率在4%以上,最高时超过黄金时段播出的电视连续剧的收视率,达到8%以上。在2004年度浙江省电视栏目评奖中,该栏目荣获一等奖。  相似文献   

16.
刘蕲武  张望  张峰 《新闻世界》2011,(6):114-115
一些地方电视媒体的涉农栏目底子薄、起步晚,运作难度大。然而湖北黄冈市电视台《垄上行》栏目一开播即在当地受到广泛好评,本文试以该栏目为例,浅析地方电视台涉农栏目的运营方式。  相似文献   

17.
继央视开办《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多档深度报道栏目开办以来,各地电视台的深度报道栏目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深度报道对新闻事件、社会热点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深入剖析和评述,弥补了传统电视新闻"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缺陷,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做有深度、高的节目,央视和省级电视台优势明显,很多地方电视台同行都感慨,基层电视台深度报道很难做深。笔者结合多年的实践,谈地方电视台深度报道栏目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8.
翁猛 《东南传播》2012,(7):163-164
本文以公民意识的视角阐述法治精神的来源.以期在地方电视台的法制宣传中能转向以公民意识教育为核心的节目制作理念。本论文结合了作者在《法眼》栏目中的一线工作经验,对法制节目的走向问题,尤其是地方电视台法制节目的走向问题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地方电视台法制节目今后发展提供理论经验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9.
梁海 《新闻世界》2010,(10):23-23
在给安徽电视台《第一时间》栏目打电话之前,吴昌傲老人刚刚经历了一段激烈而痛苦的思想斗争(《第一时间》2009年3月22日报道)。这个斗争源自老吴一次无意中的发现。在打电话的一个小时前,  相似文献   

20.
汪冰 《新闻世界》2014,(2):19-21
《第一时间》在坚持"以民为本"舆论监督报道风格的同时,积极组织、参与大量的公益活动,体现出的是媒体服务百姓的精神,彰显的是栏目的文化品位和社会责任感。这种理念追求,是《第一时间》内在品质的体现,也让《第一时间》的媒体品牌形象和影响力不断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