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瑞芹 《科学课》2010,(2):38-39
教学分析 《寻找微生物》是大象版《科学》教材《形形色色的微生物》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属综合探究活动单元,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旨在通过“食物品尝会”这一活动的导入,引起学生对餐桌上常见到的食物的观察与思考,从而发现问题,进行大胆猜想与假设,再通过对搜集的资料进行阅读、整理、筛选,来验证猜想。  相似文献   

2.
《你猜对了吗》是大象版《科学》三下第一单元《猜猜猜》的第二课。这节课的教学是从学生大胆的猜想开始的。猜想与假设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猜想是否正确,依据有无道理,就要用各种方法加以验证。而本课主要是对“火烧三种纸杯的底部,纸杯会燃着吗”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用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最后通过交流,在这一活动中有什么收获,了解假设与事实是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3.
探究欲望后,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地、有根据地猜想,并对各种猜想进行分析,然后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验证。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就会激起学生探求真相的本能,产生探究的动力。例如,《寻找微生物》一课,在“食物品尝会”活动中,  相似文献   

4.
《一天的食物》是食物单元的起始课。起始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本单元的兴趣,承担着“引导孩子们开始关注食物,关注自己吃的食物”这一任务。通过让学生回忆一天中吃过的食物,完成一次全班性的调查活动,发现原来我们一天中吃到的食物是那样丰富,而且还可以划分出不同的类别。  相似文献   

5.
闻蓉美 《科学课》2008,(5):20-23
教学分析《一天的食物》是《食物》单元的第一课,由"记录一天的食物"和"给食物分类"两个主要活动构成。初看这一课的教学活动内容,我们往往会把第二项活动"给食物分类"作为重点活动来考虑设计教学。因为"记录一天的食物",无非就是为分类提供素材。但如果细细地分析和思考活动的意义、价值,特别是从学习主体(学生)的角度考虑,我们就会发现,对食物进行分类认识,并不是十分重要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6.
教学分析《蒸馒头——酵母菌的作用》一课是由大象版《科学》教材《形形色色的微生物》单元第二课《人类的朋友》中拓展开发出来的。《形形色色的微生物》属于综合过程能力训练单元,由《寻找微生物》、《人类的朋友》、《微生物的危害》、《我研究的微生物》四组紧密相联的主题性探究活动组成。  相似文献   

7.
教材分析《你猜对了吗》是大象版《科学》三下第一单元《猜猜猜》的第二课。这节课的教学是从学生大胆的猜想开始的。猜想与假设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猜想是否正确,依据有无道理,就要用各种方法加以验证。而本课主要是对"火烧三种纸杯的底部,纸杯会燃着吗"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  相似文献   

8.
吴钟娴 《科学课》2009,(12):48-50
教学分析 《祝你胃口好》是《吃得好吗》单元的第四课。这一课的教学活动是在前三课的教学活动的基础上展开的。前三课的学习活动引领儿童探究了我们吃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吃食物——我们吃下去的食物都到哪里去了,让学生懂得了人的基本饮食结构以及营养成分与人体生命活动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9.
教学分析 《祝你胃口好》是《吃得好吗》单元的第四课。这一课的教学活动是在前三课的教学活动的基础上展开的。前三课的学习活动引领儿童探究了我们吃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吃食物——我们吃下去的食物都到哪里去了,让学生懂得了人的基本饮食结构以及营养成分与人体生命活动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0.
教学分析 《食物的营养》是《食物与健康》单元的第一课。本课是第一课时,从学生的一日三餐人手,让学生通过挑选自己喜爱的食物、了解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等活动,体验到合理饮食的重要性,进而自己能设计出营养合理的一日三餐的食物种类。  相似文献   

11.
《地球真的不动吗》是大象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材的第六单元,是本册综合探究活动单元的最后一个单元。教材围绕学生每天都能感受到的太阳东升西落、昼夜交替现象展开认识活动,分别承担了对原因、对结果等进行”猜想与假设”的二级目标的训练任务,力求达到“能区分什么是事实,什么是假设”的二级目标。本单元设计了两个活动标题,分别是《白天与黑夜》、《地球自转与昼夜变化》。教材引领学生通过这两个活动的学习,  相似文献   

12.
《科学课》2010,(3)
缘起《无处不在的微生物》一课中有一个哪个先变质的活动,即将3份食物分别进行3种不同的加工,看哪个先变质,以此对比说明食物的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作用。其具体的做法为:一份食物高  相似文献   

13.
《猜对了吗》是豫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期“猜猜猜”单元的第二课。教材设计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初步尝试猜想与验证,了解猜想与事实的区别”。我把这节课定位为一节科学教育课,教学目标确定为:学生通过科学探究体验到“猜想并不是每次都和事实一样,要知道猜想是否正确,必须设法验证”,并能表达和描述自己的体验和收获。在整个教学设计中,  相似文献   

14.
《食物的营养》是冀人版小学《科学》三年级《食物与健康》单元的第一课。教材从学生的一日三餐入手,设计了“让学生挑选自己喜爱的食物”“了解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等活动,希望他们通过学习体验到合理饮食的重要性,进而能自己设计出营养合理的一日三餐的食物种类。  相似文献   

15.
赵水灵 《科学课》2009,(11):36-38
教材分析本课是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一课,该册教材主要训练学生“计划与组织”的探究能力,本单元是该册教材综合探究活动的第一个单元,二级目标是“能组成小组,做好观察、实验的准备”。本单元围绕“吃”的话题设计了《我们吃什么》、《食物中的营养》、《一次奇妙的旅行》、《祝你胃口好》四个步步深入的活动内容。  相似文献   

16.
教学分析 《地球自转与昼夜变化》是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地球真的不动吗》的第二课。本单元是一个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第一课《白天与黑夜》相当于这一课的引入,也为本课的探究打下了基础。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学生知道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事实。本课由两个实验活动和一个拓展活动组成。  相似文献   

17.
李之春 《科学课》2008,(8):32-33
教材分析《我们在呼吸》选自湘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此册重点训练的是学生能依据一定的事实作出合理的猜想与假设。我根据自己对教材和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理解,将活动一"认识我们的呼吸器官"和活动三"一呼一吸,认识呼吸是怎样形成的"整合为一个课  相似文献   

18.
鲁桂红 《科学课》2009,(1):36-38
教材分析;《鱼儿的奥秘》一课选自大象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探访鱼儿》。本单元属于“综合探究活动”单元。本单元以学生常见的动物——鱼做为切入点,自然生成了《鱼儿的家》、《鱼儿生活得好吗》、《还鱼儿一个美丽的家》、《鱼儿的奥秘》四个科学探究活动课题。本课是这一单元的结束课,通过前期的层层铺垫,本课最终将教学目标指向了“鱼类的共同特征”这一科学概念。  相似文献   

19.
教材分析;《鱼儿的奥秘》一课选自大象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探访鱼儿》。本单元属于“综合探究活动”单元。本单元以学生常见的动物——鱼做为切入点,自然生成了《鱼儿的家》、《鱼儿生活得好吗》、《还鱼儿一个美丽的家》、《鱼儿的奥秘》四个科学探究活动课题。本课是这一单元的结束课,通过前期的层层铺垫,本课最终将教学目标指向了“鱼类的共同特征”这一科学概念。  相似文献   

20.
《昼夜交替》一课是六年级上册《地球上的一天》单元的第一课,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对引起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进行探究。本课教材主要包括四个内容:提出对昼夜交替现象的猜想、借助实验器材模拟实验、得出形成昼夜交替现象的可能性结论、推测哪种可能性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