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和合理念以和谐理念、融合路径、合构思维为基本内容,体现了和合共生、和谐共处、和而不同等思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以相互尊重、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等为主要内容的全球价值观。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和合理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是和合理念在国际关系问题、全球性问题上的创造性应用。应当以和合理念指导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建设和平共处的安全共同体、和谐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而不同的文明共同体。  相似文献   

2.
中华和合文化与大学制度构建略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合”是中华民族独创的哲学概念、文化概念.“和合”文化深深蕴含着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平等融洽、合作互利等理念.大学作为实施高等教育的社会组织,应该坚守“和而不同”的文化自觉精神,用“和合”文化思想指导大学制度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最近,中国国家领导人提出和平崛起的发展理念,这种理念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和而不同"、"以和为贵"、"和谐以共生长"传统 "和"的文化的继承、发展、创新,即由"和而不同"到"求同存异",由"以和为贵"到"和平共处",由"和谐以共生长"到"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4.
周恩来和平共处外交思想是周恩来外交思想的核心和精髓,其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是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经过五十多年外交风雨的洗礼和实践检验,它已被国际社会所广泛接受,并成为世界公认的指导国际关系健康发展的基本准则。进入21世纪,在中国倡导的和谐世界理念中,处处体现着周恩来和平共处外交思想的光辉。  相似文献   

5.
崔园萍 《文教资料》2006,(25):64-65
“和合”是中华民族独创的一个哲学概念、文化概念。在“和合”文化中深深蕴含着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平等融洽、合作互利等理念。大学作为实施高等教育的社会组织,应该坚守“和而不同”的文化自觉精神,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西南联大就是在“和合”文化思想指导下一个成功实现合作办学的例子,对我们今天仍有很大启示。  相似文献   

6.
孔子“和而不同”的主张,不仅充满着朴素的辩证法因素,而且上升到人生哲理的理论高度,显示出深刻的哲理思想意义。“和而不同”的哲理思想对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扬光大中华儒家文化、促进现代化经济建设、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推动21世纪世界人类的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生活教育理论与实践是20世纪人类文明的一大成就.面临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生活教育的价值将愈益显示出来.生活教育理论是融教育改革与社会改革于一炉的系统科学.而生活教育运动的最高目标是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万物之共存共荣共进.21世纪,生活教育运动将帮助人类创造一个和平互助的新世界.  相似文献   

8.
中华民族是由千万个族群融合而成的一个伟大民族,能够促成并长久维系这种融合的核心理念就是“和合思想”或者说是“中和论”。它代表着儒、释、道三家的共同精神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里的“和合”,是和谐、合作、和平、大同小异、求同存异的意思.这与犹太教义的排他精神不同,更与霸权主义的“同不容异”迥异。当前,我们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依据就是中华民族这种优良的文化观念。  相似文献   

9.
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是“和谐世界”外交理念的思想前提,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和谐世界”外交理念的政治基础;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与繁荣是建构“和谐世界”的经济保障;协商对话、合作共赢是建构“和谐世界”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0.
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是“和谐世界”外交理念的思想前提,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和谐世界”外交理念的政治基础;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与繁荣是建构“和谐世界”的经济保障;协商对话、合作共赢是建构“和谐世界”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1.
各地方言的大量例证,足以雄辩地证明,读音为huo或he的“和”、“活”、“火”、“豁”、“霍”、“合”等语素的词汇义在部分词语里已经完全虚化;在A+huo(he)和V+huo(he)式言语结构中,huo或he只有语法意义,具有明显的后缀性质。  相似文献   

12.
诗的神奇魅力在于“场”效应和“混化”效应,这里所说的“场”,就是对审美主体、审美客体和时空环境三者互动的整体把握。这种“整体把握”,又叫“混化”。三者的相互渗透,能使诗句产生“易染性”,哪怕是熟语套话.甚至枯燥的数字,在整体中,也会受感染而有了诗意,产生魅力。这种“场效应”和“混化效应”,在古文论中谓之“气”,有了“气”,诗就会被激“活”。  相似文献   

13.
“bolmaq”与“qilmaq”是维语中使用频率多 ,内容丰富的两个基本动词。它们的基本含义丰富 ,引申及使用频率很高 ,应在使用中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4.
This study evaluates the effects of a behaviour change intervention, which encourages the integration of physical activity into the teaching of academic lessons, on physical activity levels of students. The main outcome is mean minutes of moderate-to-vigorous physical activity (MVPA) daily generated during the intervention lessons. Teacher's perceptions and students' enjoyment of the programme were also evaluated. Students accumulated a mean of 8 min MVPA during the intervention lessons daily. The teacher and students were very satisfied with the programme. Therefore, changing teacher behaviour towards using physically active teaching methods is a promising way of increasing children's physical activity levels.  相似文献   

15.
"形"与"神"是中国人物画历来所探讨的话题,"形神具备"是中国人物画的一个审美标准,"以形写神"则是中国人物画的特点和绘画思维的基础。后人又把"形"与"神"的认识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我们在绘画的过程中也应该结合实际,来理解"形"与"神"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为了使我国的高等教育紧跟发达国家的脚步,我国实施梯度发展战略,让一部分质量好、效率高的学校获得较多的经费,优先发展起来,为国家培养优秀的紧缺人才.随之而来的是"211"工程和"985"工程的建设和不断完善,使得一些院校得到了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从而迅速发展起来.另一方面,那些有发展潜力的院校却因为某些方面仅次于那些名牌院校从而失去了发展的机会.本文从"马太效应"视角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阐述了高校财政投入"马太效应"产生的原因、结果,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公共基础实验室的计算机维护方式与控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公共基础实验室即机房,都配置了大量的计算机,要取得实验课良好的教学效果,机房必须提供一个运行完好的计算机平台,这样计算机的维护工作也就成了实验教学的重要环节。文章从机房计算机的维护工作切入,对计算机软件系统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阐述了行之有效的维护方式和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8.
话语标记语是言语交际中非常普遍的语言现象.英汉语言中都存在很多话语标记,它们发挥着不同的语用功能.本文比较了位于句首的英汉话语标记"so"与"那",功能的异同:它们都可以作为推导标记、提示标记、延缓标记,话题标记;不同的是"so"可以单独使用,用作态度标示语.  相似文献   

19.
句法分析中,“V个VP”结构常以其独特的结构特征吸引专家、学者们的注意。他们的研究视点大多聚焦在“个”的性质上,而对“VP”的重视不够,即使在论述“个”时也是说法不一。从“具体与抽象”、“指称与陈述”等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个”字的性质日益边缘化且在与“VP”搭配中存在“游移”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20.
"what"和"什么"在语篇中常常表现为指称、替代、省略、连接和词汇手段等各种衔接手段。英语使用"what"作为下指指称的频率明显高于汉语中"什么",而汉语通过零形式指称或干脆用重复等词汇衔接手段的现象却远远高于英语;"what"和"什么"也可以替代下文的某一个成分作为话语标记语;汉语倾向于运用省略手段,而英语倾向于运用替代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