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课堂上,在讨论《草船借箭》中诸葛亮请鲁肃来帮他做事的原因时,一位学生说:“因为诸葛亮觉得鲁肃是个老实忠厚的人,所以才请他帮忙。”这时,另一位学生站了起来:“老师,我觉得鲁肃不是一个忠厚老实的人。他尽忠于诸葛亮,必然背叛周瑜。况且,周瑜这么信任他、重用他,他吃里扒外,怎能说忠厚老实呢?”一些学生对他的观点表示赞同:“周瑜对鲁肃很好,鲁肃怎能这样对待周瑜?我想不通。”“诸葛亮请鲁肃这样的人做事,看来诸葛亮的  相似文献   

2.
笔者在执教《草船借箭》一课时,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诸葛亮为完成造箭任务,向鲁肃借船,借军士,并要鲁肃不要将这事告诉周瑜。鲁肃不但不向周瑜提起借船,借军士之事,还私自拨了二十条船及六百名军士给诸葛亮,并和诸葛亮一同上船取箭。鲁肃虽然为人忠厚守信,但是他毕竟是周瑜的手下,又私下奉周瑜之命去探听诸葛亮造箭的动静。他这样帮助诸葛亮,明显破坏了周瑜陷害诸葛亮的“好事”,怎么不怕周瑜处置或打击报复呢?  相似文献   

3.
“要是世界上没有诸葛亮该多好......”这个问题久久困扰着天下第二聪明的周瑜。周瑜便与老好人鲁肃商量:“有什么办法能将诸葛亮哄到东吴,然后把他扣留起来。”鲁肃说:“除非你死了,诸葛亮就会来吊唁,他是很有人情味的。”“什么?”周瑜气得头发竖了起来。不过,当那些头发慢慢平静下来,周瑜拿定了主意:“好吧,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我就死一回吧。”“什么?”这次轮到鲁肃目瞪口呆了。周瑜关起门来折腾了三天三夜。第四天周瑜开了门,把鲁肃叫进去悄悄吩咐:“你可照我计策行事......”鲁肃立刻爬上高台发布消息:“周都督昏迷不醒,重金聘请天下…  相似文献   

4.
《草船借箭》一文,结构严谨,构思巧妙,语言精要,文章各个环节都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近细读此文,又有新的收获。一、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历来教学上以他知人、知事、知天象和计算精细上来分析、理解,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只从这些方面来分析、理解,是不够的,不全面的。因为作者在文中还着意从反面即周瑜、鲁肃不知诸葛亮来反衬、表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如第一段周瑜提出要诸葛亮10天造十万支箭,可诸葛亮只要三天,并立下军令状,这表明诸葛亮对完成任务是胸有成竹的。可周瑜却以为他是在开玩笑。第二段,写鲁肃以为诸葛亮说三天造十万支箭是假话;周瑜以为诸葛亮真是造箭,而拟意让军匠们不给备齐材料以拖延时间;诸葛亮向鲁肃借船,而鲁  相似文献   

5.
草船借箭     
徐嘉炜 《辅导员》2014,(Z1):81-82
正时间:三国时期地点:东吴大营周瑜帐、曹军水寨人物:周瑜、诸葛亮、鲁肃、曹操徐晃第一幕【周瑜见诸葛亮机智过人,有损自己威信,便想除了他,以除东吴大害,一天早上周瑜想出妙计,便去找诸葛亮。】周瑜:(客气)先生,我们就要和曹军交战,由于东吴占据长江之险,所以我和谋士鲁肃决定水战,用骑兵围攻。我想知道哪种兵器最有用,便想问问先生。(拱  相似文献   

6.
贾利云 《小学生》2012,(12):7-7
前不久,学校开展了诊课活动,听了徐立虹老师教学《草船借箭》,其中的一个教学环节引起了我的深思。课上,老师在总结全文时问:"诸葛亮能够这么顺利地借到十万多支箭,是谁帮了他。"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大声说":我认为是鲁肃帮了他,因为鲁肃是个老实人,诸葛亮吃准了他不会把借船这事告诉周瑜,所以我认为是鲁肃帮了诸葛亮。"老师满意地说":这位同学说得真好,的确是鲁肃帮了他。"旁边一位  相似文献   

7.
我哭的是寂寞 诸葛亮用计三气周瑜,心胸狭隘的周瑜气极身亡,诸葛亮竟然前去吊唁,而且哭得像真的似的,弄得老实的鲁肃都看不下去了,忙过来说:“好了,好了,别哭了.装得还真像,周瑜是你的死对头,他死了,你最高兴,还哭个啥呀!”  相似文献   

8.
《草船借箭》是我国著名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精彩故事 ,也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传统课文。其中有四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即 :诸葛亮、周瑜、鲁肃、曹操。在教学时 ,我以人物为主线 ,先让学生弄清“课文中出现了哪几个主要人物 ?”然后弄清人物之间的联系 ;再说说几个主要人物的个性特点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对他们作出简单的评价。在评价时 ,我发现学生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周瑜的妒贤忌能及曹操的谨慎多疑看法基本一致 ,但对于鲁肃的评价却出现了争议。鲁肃何许人也 ?甲生说 :鲁肃身为吴国将领不与周瑜齐心协力 ,却与诸葛亮暗…  相似文献   

9.
三国时期,周瑜十分妒忌诸葛亮的才能。 一天,周瑜在商议军事时提出军中缺箭,命令诸葛亮十天之内造十万支箭。诸葛亮却说只要二三天就可以做好,还立下了军令状。周瑜命令鲁肃去探听诸葛亮的动静。  相似文献   

10.
董筱苑  付元清 《辅导员》2014,(17):58-59
时间:三国时期 地点:军营、曹军水寨 人物:周瑜、诸葛亮、鲁肃、曹操 【一天,周瑜和诸葛亮在军营中共同商议军事。】  相似文献   

11.
上期回顾一场流星雨后,魏、蜀、吴三国纷纷降下了陨石。五种陨石各有不同的功能,好不神奇。特别是土陨石,连蒋干的臭袜子也能在上面长出袜子树来,这可真是神了……鲁肃回到吴国向周瑜汇报。周瑜想:“种什么就能长什么,看来蜀国的陨石更有用。能种出袜子,一定也能种出金子、银子……”周瑜吩咐鲁肃:“你再去一趟蜀国,用我们的两颗陨石换他们的那一颗!”鲁肃跑到蜀国换陨石。诸葛亮说:“对不起,我们不换,我们不是傻子。”鲁肃碰了钉子,只好向后转,但诸葛亮叫住鲁肃:“不过,你跑来跑去的太费鞋,我帮你种点鞋子吧。”鲁肃就脱下一只鞋子让诸葛亮…  相似文献   

12.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一定对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记忆犹新。周瑜为陷害诸葛亮,故意刁难诸葛亮,限令他在短时间内造箭十万支。没想到诸葛亮却真的立下了军令状:三天后江边搬箭。周瑜于是藏起铁器及工匠,而诸葛亮竟然不用造箭的材料,只向鲁肃借用船只、军士、布幔和草束。大家知道,三天内造十万支箭绝不可能,可诸葛亮接连两天不见动静,剩下一天如何完成?这一连串的悬念真让人心情紧张和期待。小说这样安排,达到了引人入胜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笔者在执教《草船借箭》一课时,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诸葛亮为完成造箭任务,向鲁肃借船、借军士,并要鲁肃不要将这事告诉周瑜。鲁肃不但不向周瑜提起借船、借军士之事,还私自拨了二十条船及六  相似文献   

14.
《草船借箭》是人教版六年制第十二册课文之一 ,对此历史故事的教学 ,可以说深知熟透。为打破框框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 ,我采用“自学——质疑——解疑”的方法使学生读而思 ,思而疑 ,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授课中 ,学生在自学本文后 ,开始质疑 ,一位学生提出 :“诸葛亮明知周瑜暗藏杀机 ,鲁肃又是周瑜的心腹 ,为何还要请鲁肃帮忙 ?”面对学生的发问 ,我欣喜之中笑而不答 ,只是说道 :“这就是诸葛亮用人的高妙之处 ,请你们仔细从课文中寻找答案。”于是 ,同学们在读文之后 ,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说 :“这是鲁肃与诸葛亮的私人交情很…  相似文献   

15.
1、学生课堂参与的要求必须正确、有层次、可操作.所谓正确就是要求必须根据教学大纲和课本的要求,不能任意拔高或降低要求;必须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提出课堂参与的下限标准,同时又要根据学生客观的差异,在课堂参与时提出分层次的可以操作的要求.例如《草船借箭》,在第一课时学生自己默读l一5自然段时,让学生边读边思考:(1)周瑜为什么要害诸葛亮?从哪里看出?(2)哪些词句证明诸葛亮知道周瑜要害他?明明知道周瑜要害他,为什么还要立下军令状,保证3天后交10万支箭?同时又要求完成前两个问题的学生思考:鲁肃是周瑜的部下,为什么诸葛亮敢于向他求助?  相似文献   

16.
三国坛     
肖宇韬 《辅导员》2014,(13):89-89
时间:三国时期 地点:荆州城前 人物:周瑜、诸葛亮、刘备、赵云、吴兵、蜀兵 [刘备借了荆州,久久不还,周瑜让鲁肃去要,鲁肃又被诸葛亮耍了’说要东吴去打西川,蜀国就为他们放粮。][吴兵来到荆州。]吴兵:(高声齐喊)东吴的周都督来也,快快打开城门。  相似文献   

17.
幸运包子     
鲁肃今天上班迟到了。他想悄悄混进文官武将的行列,却被大都督周瑜发现了。“子敬,出来!”鲁肃只得尴尬(gān gà)地出列。他嘴里咀嚼着什么,手里还拿着一个没来得及咀嚼的食品。周瑜说:“子敬,我很生气!你知道我为什么生气吗?”鲁肃惭愧地说:“我应该早一点起床,早一点吃早点。”周瑜说:“早点早点,就是提醒你早点吃它!——不过我今天生气主要不是为了你迟到的事。”“那为了什么呢?”“你明明知道我对诸葛亮反感,因此对他发明的馒头也反感,你为什么偏偏要在我面前吃馒头呢?”鲁肃辩解道:“我没有吃馒头!”周瑜说:“你手里圆圆的那个,不是…  相似文献   

18.
(<草船借箭>教学过程中) 师:同学们.对于文中的几个人物,你喜欢哪一个?请各抒己见.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生:我喜欢诸葛亮,因为他神机妙算. 生:我喜欢鲁肃,因为他忠厚诚信. 生:我喜欢周瑜. 师:喜欢周瑜?你一定有自己的想法,说说你的想法吧!  相似文献   

19.
一、释题1.简介《三国演义》与作者.2.简介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故事情节.3.知道课文中涉及到的几个人物的性格特点.二、析文1.从看到课题想到什么问题(引入课文).2.根据问题,初读课文.①理清课文脉络,知道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②给课文分段,弄清每段写了什么.3.分角色朗读第一段.思考:①周瑜要诸葛亮造箭,诸葛亮愿意立下军令状,周瑜为什么高兴?②从这一段中,你体会到诸葛亮有什么品质?4.轻声自读第二段,思考:①诸葛亮请鲁肃帮些什么忙?②鲁肃办到没有?从中你体会到他有什么性格特  相似文献   

20.
《三国演义》中有个脍炙人口的故事——诸葛亮借东风,火烧赤壁曹船。这个故事的神秘,可以用高中地理知识来揭开。话说周瑜要诸葛亮在十日内造箭十万支,若做不到便要杀头。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就够了。”诸葛亮让鲁肃借他二十艘船,每船军士三十人,船上预备青布、干草,并在第三天后半夜时分到曹营“取”箭。是夜大雾弥漫,江面上雾气更浓。在视野不清的情况下,曹操疑有敌军入侵,下令放箭乱射,箭全扎在稻草人上。等雾散时,孔明已得箭十几万支。接着便是苦肉计、连环计,为的是日后火烧曹营,用火击退曹操八十万大军。一日周瑜眺望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