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特殊的文化背景下孕育了日本人独特的行为方式,形成了谦恭、谨慎、保守和以低姿态表达自己思想及情感的形体语言特征.这种语言特征长期存在于日本的社会之中,对日本人语言及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日本社会的发展,这种传统的形体语言也必将发生本质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在日语的语言变化中,最受瞩目的就是外来语的泛滥现象。外来语的产生和发展是日本与国际交流的结果。过多地使用外来语给日语语言和日本社会带来了消极影响,但另一方面,外来语的输入和吸收也促进了日语语言和日本社会的发展。随着日本对外交往的不断加深,外来语将会继续增加。  相似文献   

3.
特殊的化氛围孕育了日本人独特的行为方式.形成了谦恭、谨慎、保守和以低姿态表达自己思想及情感的形体语言特征。这种语言特征长期存在于日本的社会之中,对日本人的语言及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日本社会的发展,这种传统的形体语言也必将发生本质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日本是一个单一民族、单一语言的国家,具有独特的语言体系。日语在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一套完整的敬语体系,这是日语的一大特色,是其他语言不可比拟的。语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人类在社会活动进行交际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社会生活的任何变化都会或多或少的反映在语言社会中。反过来说,社会实际上是一个纷繁复杂的系统。语言只不过是构成社会系统的要素之一,因此,将语言与社会结合起来,不但能揭示语言的本质,同时也可以加深人们对社会的了解。日语的敬语是随着日本社会的发展不多发展变化,通过日语敬语与日本社会的结合可以更好的认识日语的本质及日本社会的相关状况。  相似文献   

5.
葛菁菁 《文教资料》2006,(25):179-18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利用,各国的语言,特别是年轻人的语言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中。日本的年轻人的用语当然也不例外。本文通过对当下日本比较受年轻人欢迎的时尚杂志,以及一些颇有人气的网站的调查,总结出了现代日本年轻人用语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6.
蒋乐松 《考试周刊》2011,(82):41-43
姓氏文化是日本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日本人的姓氏产生较中国晚。由于历史的原因,日本在姓氏的产生、发展变化,以及人名的起名等方面,都很注重姓名的社会性、现实性。日本虽国土面积小,人口不多,但日本人的姓氏却为数不少、千奇百怪。日本姓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日本社会文化、历史、经济、宗教、风俗等重要文化现象。研究日本姓氏对于日本社会、文化、语言、文字的研究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汉字是古代从中国传到日本和韩国的。但长时间处在不同的语言文化环境的影响下一部分汉字的含义发生了变化。本文举例日常生活当中使用频率较高的称呼来强调要注意中日韩三国语言里的同形异义词现象。  相似文献   

8.
战后日语敬语变化的要因之一,就在于日本社会本身发生了重大改变。战后不久随即展开的民主化改革在建构民主主义的社会制度,确立国民主权和维护人权的国家治理原则同时,为日语敬语变化置备了最基本的社会基础,促使主要基于上下关系发展起来的日语敬语,转变成为体现人人平等和相互尊重,促进人际沟通和维护人际和谐的语言表现形式;尔后开始的产业化和城市化则通过改变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为日语敬语的大众化和“郑重语”化提供了更为具体的社会条件;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全球化,不仅使日语本身受到外国语言的影响,更改变着日本民众的人际交往习惯以及促进了日本民众对敬语“误用”的宽容,从而推动日语敬语朝更具对等性和平易性的方向变化。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7,(24):137-138
根据日本历史,近代是社会阶层地位和人际关系变化最激烈的一个时代。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进入了近代。明治政府取消了士农工商的封建阶级制度,"四民平等"的思想在日本社会得到广泛传播。然而仔细研究即可发现,明治社会依然不是一个"明治"的社会,官僚与大资产阶级相互勾结,前朝贵族享有巨大权力,拜金主义横行。人们所属社会阶层地位的变化必然会对当时人们的语言产生重大影响,人称代名词当然也不例外。当然这种影响也会在明治时期的艺术作品中显现。因此,从当时的文艺作品中考察日本人称代名词的使用对研究日本近代社会状况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赵淑媛 《文教资料》2010,(33):38-41
非语言交际行为和语言交际行为共同传递着交流的信息和情感。日本人的非语言交际行为和有声语言一样.也是日本文化的载体,有着丰富的、独具特色的民旅特性。本文剖析了日本人的非语言交际行为——“物品表现”的多种形式及其在交际中的功能,强调了在研究语言交际的过程中对非语言交际行为研究的重要性.同时也为从事跨文化交际的人们提供了更好的有关日本人“物品表现”的知识。  相似文献   

11.
论日语第二人称代词的语形及品位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日语亦然。本文根据索绪尔提出的语言的通时态和共时态变化的理论,并根据作者在日本多年的感受及实地调查所做的统计结果,对当代日语中第二人称代词的使用数量和使用频率上发生的变化从历史的线和共时的点上进行了比较。为什么第二人称代词的变化明显?这一变化从何时又向外何处发展?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严文红 《考试周刊》2012,(46):24-26
日本汉字源于中国文字。在汉字传入日本之前,日本只有语言没有文字。汉字传入日本以后,不仅成为日本创造文字的基础,而且被吸收到日本语言和文字中去,与日本固有的语言和文字融为一体,成为日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本文对汉字对日语的文字、词汇、语音、文法等方面的影响进行简要的说明。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不同文化视角下的语言表达呈现出不同的语言文化特点。日本语语言是极富表达特征的语言形式,受"和为贵"传统思想影响,日本语语言表达充分体现了其人文思想及精神构造。基于此,从日本文化视角出发,基于其传统思想影响,分析日本文化特征,进而对体育语言文化特点进行总结论述。旨在通过理论论述进一步掌握日本语言文化特征,促进文化交流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外来语改变了日本人的文化生活与思想,极大地促成了日本语言文化的发展,而形成的语言文化也影响国民的文化生活及对外来语的态度,并随着社会的进步向着新形式的语言文化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日本是我国一衣带水的近邻国家,但日本社会制度与我国不同,日本社会有其独特的生活习俗和语言文化使用习惯。文章归纳、分析了日语敬语、寒暄语等的运用与日本社会的内在联系,从日语语言运用的角度探讨了日本社会制度、文化生活、人们思想观念等问题,为日语学习者提供一个更为全面了解日本和日语的学习窗口。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词汇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词汇是文化的符号,反映着文化的发展,变化和差异。日语词汇教学必须在文化语境视角下将词汇和文化有机结合起来,让学习者真正深入地了解日本文化,从而顺利进行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7.
日本语中的汉语词是日语词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的,汉语词也如此。文章论述的是汉语词在日本各个时代的不同概况。  相似文献   

18.
在日本,男女语言的差异性非常明显,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及语言风格等方面,成为日本社会的一大突出特征。笔者主要分析日本不同性别语言产生差异的原因,即历史因素、社会因素和生理因素,并从语言风格的对比中得出,日本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现象仍旧较突出。  相似文献   

19.
语言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文化,本文分析了日语的"暧昧""、委婉""、省略"的表达形式,反映了日本的文化特征,要学好日语必须了解日本文化、日本人的语言心理、言语习惯等语言以外的内在东西。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对日本的了解和接触古已有之,明代以前对于日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历代正史的日本传记中,而到明代则出现了大量的日本研究史籍,研究专书的编纂也有了新变化。严重的倭寇问题是推动明代日本研究史籍出现的重要因素,官方的支持和普及性史学潮流的推动也是重要原因,而中日交流的加强则扩大了史料来源。从总体上看,明代的日本研究史籍具有显著的特点,不仅较为全面,而且非常重视地图和语言等内容,对倭寇问题也进行了重点研究,而这些史籍中存在着因袭传抄的现象,也体现出了强烈的经世致用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