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句丽是我国东北古代历史上的一个民族政权,在其建立与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农业与渔猎并重的社会经济。随着农业生产区域的不断扩大,粮食生产进一步发展,逐步建立了粮食仓储制度。从高句丽农业发展与粮食仓储、高句丽仓储的管理及高句丽仓储的功能等方面入手,对有关高句丽粮食仓储方面的内容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东北的地方民族政权——高句丽自建立到灭亡,在政治层面一直是遵循着中国古代的儒家礼仪制度和规范的。即始终维持着作为一个地方王国(一度是侯国)所应该遵循的礼仪规定,从而体现了高句丽政权的地方性.体现了其对中原皇权体制的认同和遵守。  相似文献   

3.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4,(11):F0002-F0002
高句丽·渤海史是中国东北民族史、边疆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者在高句丽‘渤海历史与考古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这些成果在高等教育、旅游发展、民族边疆稳定及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部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朱尖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3,(9):2+145-F0002,F0003
2013年7月3~4日,通化师范学院高句丽与东北民族研究中心,以集安市新出土高句丽时期的石碑为主要议题召开了2013年高句丽与东北民族研究年会,本次会议的议题还涉及到高句丽考古与历史问题研究和东北民族考古与历史研究。来自北京、辽宁、黑龙江和吉林的10余家科研单位和高校的60多位专家学者和部分媒体记者参加了会议。会议期间,诸学者就集安高句丽碑与东北民族历史与考古等课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取得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5.
宋娟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4,(3):F0002-F0002,F0003
高句丽历史研究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民族、人物、事件、美术、体育、法律、教育等方面的研究。通化师范学院高句丽研究院出版的历史研究类著作是所有类别中数量最多的,主要侧重于高句丽通史、高句丽与东北民族疆域及高句丽历史归属问题的研究。截止目前已经出版12部著作,其中代表性成果有《高句丽历史与文化研究》(杨春吉、耿铁华主编,吉林文史出版社1997年6月)、  相似文献   

6.
东北地区古代民族的始祖神话传说源远流长,而且与中原华夏部落的始祖神话传说有许多相似和相同之处。本文通过对夫余、高句丽和清王室始祖神话传说源流的剖析,以探索东北古老的貊、女真族与中原华夏民族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高句丽是中国东北古老少数民族,高句丽民族的历史,有史载当自西周始,其先人即是《逸周书·王会篇》所记之高夷。追根朔源,高句丽人本为五帝系统高阳氏帝喾的后代,商人入主中原前后东迁的一支,周秦之际,崛起于浑江流域,后不断接受中原和东北各民族先进文化影响,社会进步较快,势力扩大到辽东和鸭绿江流域。  相似文献   

8.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4,(9):F0002-F0002
2014年是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项目申遗成功10周年,也是高句丽好太王碑建立1600周年重要纪念年份。6月24日至2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主办、吉林省社会科学院高句丽研究中心和通化师范学院高句丽与东北民族研究中心承办的“高句丽申遗10年暨好太王碑建立1600年学术研讨会”在通化师范学院成功举行。  相似文献   

9.
高句丽历史课程建设的特色与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句丽历史是我国东北古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北高校历史系开设高句丽历史课程是必要的,通化师院地处长白山区、高句丽故都附近,开设此课具有地缘、人才、资料诸方面的优势,课程内容安排充实得当,具有明显的历史特色、地方特色、化特色。对于了解、研究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化的发展规律、中原与边疆民族的关系,民族融合与经济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0.
高句丽民族是一个喜欢歌舞的古代民族,在生产和生活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音乐和舞蹈。公元5世纪,高句丽乐舞就传入中原,在隋唐宫廷乐舞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历史文献和高句丽古墓壁画中保留了一批关于高句丽音乐的珍贵资料,利用好这些资料,加强高句丽音乐的研究,充分发掘和展现高句丽音乐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总结和分析高句丽音乐研究的状况,阐释高句丽音乐研究的价值,对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靺鞨是古代东北来于区一个古老的民族,它曾经与东北亚另一个强大民族高句丽长期共处,二之间的关系构成了当时东北亚政治舞台上的重要篇章。但由于靺鞨诸部还没有形成统一政权,各部对外政策也不一致,因此,在与高句丽的交往问题上也是各自为政的。本以此为出发点。以靺鞨诸部中的三个强大的部落粟末、黑水、白山为中心,分别探讨它们与高句丽间的关系。从而分析6-8世纪东北亚地区的区域形势,明确判断史书所载的靺鞨的正确指向,为一系列历史事件,如:靺鞨族属问题、唐与高句丽战争期间靺鞨诸部的不同态度、渤海国的族属问题等的正确解答提供充分的证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翔实的史料为依据,通过两汉王朝对高句丽政权的认可、魏晋中原王朝对高句丽诸王的册封及隋唐对高句丽的册封与征讨,论定高句丽族是中国东北境内的一个少数民族,高句丽国是中国边疆地区的地方少数民族政权,它与中原王朝的矛盾属于国内民族矛盾性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东北民族主要有秽貊、肃慎、东胡、汉4大族系,基于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古代东北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游、猎经济为主,游牧、渔猎、农耕3种生产方式并存的经济特征。在此基础上,古代东北民族共同缔造了独具特色的东北文化圈,其逐水草而轻迁、尚竞技而强悍、轻礼法而自然的民族性格和民族文化,从文化学角度解释了古代东北民族入主中原这一独特的历史现象。  相似文献   

14.
高句丽是我国古代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高句丽人生活在东北长白山以及鸭绿江沿岸地区。公元前37年,北夫余(其当时的活动区域为今黑龙江省南部、吉林省北部地区)部族首领朱蒙(东明)率领族人南下,初定居于卒本川(今辽宁省桓仁)、后迁都国内城(今吉林省集安),从而建立高句丽国,势力范围已达到长白山西南麓。在这期间曾多次朝贡,所以在文化上一直与中原地区一脉相承,深受中原汉族文化影响。服饰作为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囊括在这种影响之中。从文化范畴的服饰文化学的角度,通过中原地区在首服及发式、体服、饰品等三个方面来探寻中原服饰对于高句丽服饰的影响。虽属管中窥豹,但已足见中原文化对于高句丽文化影响之一斑。  相似文献   

15.
高句丽民族在其生存和繁衍中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成果,即统称高句丽民族文化。通过阐述高句丽民族文化及其历史特点,民族文化在高句丽民族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分析高句丽民族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而得出高句丽民族文化是衡量高句丽民族进步的重要尺度之一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辽东高句丽古城遗址旅游产业开发的探讨靳颖高句丽民族是中国东北地区的古老民族,属秽貊语系的一支。在漫长岁月中,高句丽民族及其国家经历了兴起、发展、衰亡的历史过程。虽然历史驱使这个民族最终走向解体,并融合于其他民族之中,但她在七个多世纪里所创造的灿烂文化...  相似文献   

17.
高句丽政权历史上就是中原中央明的藩属,是内属地方政权。本从中国古代正史《高句丽传》的作观念,记述手法等方面入手,探讨了高句丽政权的内属性问题。  相似文献   

18.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0,31(3):F0002-F0002
李春祥,1965年出生于吉林省通化市,汉族,中共党员。1987年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1991至1992年,在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助教进修班学习,进修硕士研究生主要课程。1997年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魏晋南北朝史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得历史学硕士学位。2009年7月晋升为教授。现为吉林省史学会会员、通化师范学院历史地理系中国古代史教研室主任、吉林省社会科学高句丽文化重点研究基地成员、中国古代史省级优秀课负责人、高句丽历史与文化精品课成员、高句丽历史与文化重点学科成员、吉林省优秀教学团队成员。  相似文献   

19.
高句丽史研究是中国民族史与东北民族史的研究重点,近年来出现了大批的研究成果,文章尽量全面回顾了2005-2010年间高句丽史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对该领域的研究特点做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0.
我国古代历史典籍所记载的内容,是以男人为中心的,多是帝王将相的所言所行。对后妃嫔嫱们的言行,虽然有些记录,却不多;至于平民小女子的状况,则少有涉及。有关我国东北古代民族政权高句丽的历史文献,大致也是如此。那里除国王登基继位、调兵遣将、出征各方,就是选立后妃,储立太子,老王薨,新王葬父祭祖。而有关妇女的,即使是后妃贵妇的情况,很少见到完整的资料。十分难得的是,生活在北宋神宗到南宋高宗期间的高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