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世纪的西欧在长达数世纪的封建化过程中 ,确立了以土地为纽带的封建领主制。这种制度有如下特点 :(1)土地等级所有是土地所有制的表现形式 ;(2 )封建庄园是农业生产基本单位和农村基层社会组织 ;(3)领主与农奴是两大对立阶级 ;(4 )封建领主制直接导致了西欧各国的分裂割据  相似文献   

2.
从十一世纪末到十三世纪末,西欧教俗封建主对近东各国发动了多次侵略战争。由于参战者每人都佩有十字标记,故称之为十字军东侵。 这个长达二百年的给近东各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的侵略战争,不是偶然发生的。它是由西欧当时的政治、经济等历史条件决定的。十一世纪末是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时期。封建制度就象一座金字塔,塔尖是国王,下面是领主或大大小小的封建贵族,最低层的是骑士。当时国王的权威并不大,有的领主的实力甚至超过国王,国王只是在他的领地内拥有较大的权力。地方上是由封建贵族统治,他们拥有绝对的权力,他们可以铸造钱币、审理案件、征收赋税、招兵买马,实际上是地方的君主。这个金字塔是一个比较松散的结构,不具备西欧封建社会末期法国中央集权制那样的权威。大大小小的贵族和骑士为了扩展自己的实力不断地相互攻伐,这样的私战连连不断。当时的封建土地制度已  相似文献   

3.
西欧封建领主国家在形成之初,就具有迥异于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的特点。它不存在庞大的自上而下的官僚机构和官员队伍,也没有属于封建国家的常备武装力量即军队。这样,西欧封建国家运行的成本较之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低很多。由于西欧封建领主国家不像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一样拥有庞大的为宫廷和官僚机构服务的官营手工业。  相似文献   

4.
西欧中世纪教权与俗权的斗争及消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俗权与教权是为西欧封建制度和封建领主阶级服务的两种权力。西欧封建时期,基督教一直处于“万流归宗的地位”。政治上以国王为首的封建等级制,同以教皇为首的教阶制,彼此渗透,以至很难划分界限。可是在组织上,它们始终是两个平行的系统。教权与俗权长期并存,相互利用、斗争,表现了西欧中世纪政治历史的特点。互相支持,互相利用,分散的封建政权建立,基督教会神权统治形成。公元3世纪,罗马帝国奴隶制危机深重,罗马皇帝发现了基督教的“价值”,变“怀柔与镇压”相结合政策为利用的政策,宣布基督教为国教,为全体臣民必须信奉的唯一的宗教。基督教从地中海沿岸国家,逐渐伸入欧洲腹地。西罗马帘国灭亡后.“国教,却幸运地保留下来,成了欧  相似文献   

5.
西欧封建国家与古典时代的城邦国家、近代民族国家相比在政治上有很多不同之处。西欧封建国家,法律是国王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国王立法,且受法律制约;国王逐渐成为一个世俗统治者,而且王权力量不断增强;西欧封建国家,王室婚姻、王位继承对王权影响重大,甚至会导致内乱或对外战争;西欧封建时期,国家的地域实体性特征凸显,但其疆域有很大伸缩性。  相似文献   

6.
董建石 《历史学习》2001,(10):11-12
现行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课本多次提到封建领主经济和封建地主经济,但对这两个概念的区别,无论是人教社出版的教学参考书,还是其他教辅材料都没有明确完整的阐释。所谓“封建领主经济”亦称“领主制经济”,它是在完全占有生产资料(土地)和不完全占有直接生产(农奴)的基础上,以劳役地租来剥削直接生产无偿劳动的经济形式,是封建生产方式的一种类型。“封建地主经济”也称“地主制经济”,地主将拥有的土地分租给农民,以地租来剥削生产的经济形式。这是封建生产方式的另一种类型。两的区别主要是:  相似文献   

7.
我国进入封建社会比西欧早,封建社会延续的时间比西欧长。在封建社会时期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也比西欧高。但是,西欧成了资本主义的故乡,我国继封建社会之后,却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封建社会实行土地买卖,封建土地所有权是不稳定的;西欧封建土地占有的等级结构,妨碍了土地买卖,土地所有权是相对稳定的。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制度的基础。中西封建土地制度的这一差别,必然影响到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这种影响形成一种综合力量,作用于农、工、商业,使中西封建社会发展的道路和速度很不相同。  相似文献   

8.
日本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明治政府对土地问题的解决很具独特性。它以地税改革为中心的一系列变革,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革除了旧的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建立起新的近代个人土地所有制。文章对史学界流行的认为其土地制度存在半封建性和改革后地主制是其主要特点等观点,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并总结出日本土地制度变革中不同于西欧早期资本主义国家的几个值得注意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一庄园制度的起源庄园是欧洲中世纪时期农业生产的基层单位,也是当时的政治和社会基层单位。“典型的庄园”包括着一个农村和周围的田地。但是普通的庄园,并不如此整齐。较大的庄园往往包括着几个农村,小的庄园有的只占着一个农村的一部分。庄园的土地是封建领主所有,而直接生产者的农民通过各种地和形态,从封建领主的手中取得占用一部分土地的权利,进行个体生产。庄园上的土地,普通分为三部分:(一)领主自用地,(二)农民们的份地,(三)庄园居民共  相似文献   

10.
在西欧封建制度的起源问题上,长期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认为,西欧封建制度起源于罗马奴隶主庄园中的封建因素的发展——封建的土地关系与人与人之间的保护关系、依附关系的发展.一种认为西欧封建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日耳曼人社会制度的传统——如民众大会,国王的选举,隶属关系等等.如果具体分析西欧各地区封建过程中的不同情况,特别是土地关系变化的情况,将有助于对这个问题讨论的深入.  相似文献   

11.
中世纪西欧天主教神权统治成因试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权与教权关系,是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该文认为,中世纪西欧天主教会神权统治成因主要有:天主教会发展为西欧封建社会最富有的封建领主,是实现神权统治的根本原因;王权衰微和封建割据有利于天主教会不断强固自身的社会威望和政治地位;垄断意识形态领域,有效限定了民众的信仰追求和行为规范,教会自身严密的组织系统,在中世纪前期,起到了世俗王权和国家政府难以起到的组织纪律和权力制衡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封建土地制度的形成是新兴地主阶级的自觉行为,它一开始就是一种较完善的两极制的地主土地私有制形式;西欧封建土地制度则一种自发形成的比较原始的等级土地所有制。两者间的特征差异决定了16世纪前后它们能否随社会转型而顺利完成自身的转型。占有权看似不稳定的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在社会转型时期没有完成自身的转变,倒是占有权长期处于凝固状态的西欧封建庄园土地制度顺应了社会的转型,完成了封建农业向近代资本主义农业的过渡。  相似文献   

13.
略论英国封建君主制特征与政治文化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欧,英国封建君主制有其特殊性。与西欧封建制一样其封建性即契约性为本质特征,但英王拥有最高宗主与一国之君的双重政治身份和权力一开始就很明显;统治的需要和古老传统形成了“合法”的世袭君主制;因岛国地理和“跨海而治”,君主集权制较早确立;集权制发展与封建制必然产生矛盾,促使议会制生长,加上不列颠民族原生着不同程度的约束王权的传统观念、旧制与习惯法,较早形成司法统一和相对独立。英国封建王权呈现“契约性”、“合法性”、“集权性”和“有限性”多重特征,随着历史发展,自然长成了英国式政治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4.
11世纪末至13世纪下半叶,西欧封建领主贵族骑士们向地中海地区进行大规模征战。“从很多方面看,十字军是中世纪最令人注目的事件。”十字军讨伐中东伊斯兰地区“自始至终的行为很不光彩,互相争吵,各怀鬼胎,个人道德表现卑下”。十字军东侵使东西方无数生灵涂炭,东方不计其数的奇珍异宝被掠,被占领的殖民地遭到蹂躏,同时,也由此直接沟通东西方联系,成为西方大发展契机。十字军运动对东西方历史都产生巨大而复杂影响。十字军运动植根于西欧社会封建专制主义制度,根本驱动力是落后的生产水平与无限膨胀的封建领主贪欲同意大利商业城市扩张政策的  相似文献   

15.
元明清时期,毕节彝族社会处于封建领主制社会。其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封建主大土地占有制,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领主制经济制度,阻碍了彝族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封建领主制经济必然走向瓦解,被比之先进的地主制经济所取代。  相似文献   

16.
把握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是把握社会的基础和前提。封建社会的核心问题是土地问题。中国的封建社会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西周时期的领主制封建社会;二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过渡性封建社会;三是秦汉至明清的地主制封建社会。从历史分析的角度来看,科学把握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的土地所有制关系,对于中国封建社会的研究具有正本清源的意义。本文首先剖析了西周时期的封建领主私有制,批判了封建土地国有制,研究了西周宣王时期的土地所有制关系的嬗变;其次考察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土地兼并和双层土地所有制关系;然后考证了井田制的产生、发展和衰落;最后辨析了封建领主私有制和封建地主私有制的异同。  相似文献   

17.
促成西欧封建制度解体,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基本条件,是资本主义经济因素在封建经济发展中的成长、货币的出现、商业的兴盛、城市和市民阶级的兴起和壮大等等。这些资本主义的萌芽和成长,逐渐地破坏着封建经济,最后取而代之。在这一过程中,封建王权不仅不支持封建领主阶级,恰恰相反,它起着支持城市市民阶级,加速封建制度解体的作用。所以恩格斯说: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王权是一种进步因素,……在漫无秩序中它是秩序的代表”。本文仅就王权和城市建立联盟的前提和后果,谈谈西欧封建制度下王权的进步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中世纪西欧的庄园制度中,对土地的经营与管理方式随西欧社会结构的变化而不断改变.中世纪早期,领主与佃农以划分份地和劳役要求为基础形成经济和社会关系;租佃制兴起后,领主不断将自营地划分小块租与佃户,收取货币以维护稳定的经济收入.货币关系介入土地经营是社会结构演变的结果,也促进了领主与佃农收益状况及经济地位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把握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是把握社会的基础和前提.封建社会的核心问题是土地问题.中国的封建社会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西周时期的领主制封建社会;二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过渡性封建社会;三是秦汉至明清的地主制封建社会.从历史分析的角度来看,科学把握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的土地所有制关系,对于中国封建社会的研究具有正本清源的意义.本文首先剖析了西周时期的封建领主私有制,批判了封建土地国有制,研究了西周宣王时期的土地所有制关系的嬗变;其次考察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土地兼并和双层土地所有制关系;然后考证了井田制的产生、发展和衰落;最后辨析了封建领主私有制和封建地主私有制的异同.  相似文献   

20.
中世纪西欧的修道院在经济上是一个独立的有机体,后期逐渐走向衰落。原因在于它以封建庄园制为基础,随着自然经济的瓦解而解体;它的封建化、世俗化倾向侵蚀了其神圣的职能;与罗马教廷之间的依附关系,使其发展为民族国家的异己力量,其巨额财富成为世俗权力集团凯觎的对象,是民族国家剥夺打击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