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9 毫秒
1.
读唐诗小札     
陈子昂中进士年小辨《唐才子传》卷一“陈子昂”条云:“开耀二年(公元六八二)许且榜进士。”《新唐书》本传载:“文明初(公元六八四年)进士,时高宗崩,将迁梓宫长安……”唐赵儋《大唐剑南东川节度观察处置等使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梓州刺史鲜于公为故右拾遗陈公建旌德之碑》亦云:“文明元年进士,射策高第,其年高宗崩于洛阳宫,灵驾将西归于乾陵。”《新唐书》说当本于此。子昂挚友卢藏用《陈氏别传》云,子昂“以进士,对策高第,属唐高宗大帝崩于洛阳,灵驾将西归,子昂乃献书阙下。”徐松《登科记考》卷二云:“考碑言射策高第在高宗崩之前,当以《才子传》为是。”从仁按:高宗崩于弘道元年(六八三),如若子昂对策高第于高宗驾崩之前,则“文明元年进士”误。然细玩《别传》、《赵碑》、《新书》词意,子昂高第并上书阙下,当在高宗“灵驾将西归”之时,而“高宗驾崩”,乃插入追叙之词。《通鉴》卷二百三曰:文明元年“五月,丙申,高宗灵驾西还”,可知子昂高第、上书于文明元年五月前夕,非于弘道元年前。《别传》言子昂“以进士,对策,高第”,乃为唐代进士科考试的三个过程。唐代习俗,各地所进之士曰“进士”,中进士后,称“前  相似文献   

2.
郎士元考     
郎士元,字君胄,中山人。生年不详。天宝十五载(756)皇甫冉榜进士。姚合《极玄集、卷上》:“郎士元,字君胄,天宝十五年进士。”《新唐书·艺文志四》:“郎士元诗一卷。字君胄,中山人。”计有功《唐记纪事·卷四三》所载殆与《新唐书》同。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三》:“郎士元,字君胄,天宝十五载卢庚榜进士。”按:《极玄集·卷下》谓:皇甫冉“天宝十五载进士”。独孤及《唐故左补阙安定皇甫公集序》:“(皇甫冉)  相似文献   

3.
6/76太宗《荆王元景等子孙代袭刺史诏》云,“相州都督魏王泰、齐州都督齐王裕、益州都督蜀王愔”。按《旧书》卷76,濮王泰,太宗第四子,贞观十年封魏王,遥领相州都督。“庶人祐”,太宗第五子,贞观十年封齐王,授齐州都督。蜀王愔,太宗第六子,贞观十年封蜀王,转益州都督(《新书》卷80略同)。则《诏》中之“齐王裕”,当为“齐王祐”之误。  相似文献   

4.
《旧唐书·高宗本纪下》永隆二年有云:“八月……辛卯,改变州为安南都护府。”(中华书局标点本第108页)而同书《地理四、岭南道、安南都护府》则曰:“调露元年八月,改交州都督府为安南都护府”.(1749)页《会要》卷七十三《安南都护府》:“调露元年八月七日,改交州都督府为安南都护府“。据此,案唐当以《地  相似文献   

5.
王维     
王维,字摩诘,山西省祁县人,生于武后长安元年(公元七○一年),卒于肃宗上元二年(公元七六一年)。他父亲名处廉“终于汾州司马,徙家于蒲,遂为河东人。”(《旧唐书·王维传》)河东蒲州就是现在的山西永济县。王维是盛唐时期的一位很有名气的诗人、画家、音乐家,可以说是多才多艺。开元九年他二十一岁时中进士作大乐丞,后因给人舞黄狮子的事受到牵连,被贬为济州司仓参军。开元二十二年三十四岁  相似文献   

6.
戴渊之疑年     
《晋书》卷 6 9《戴若思传》云 :“王敦举兵 ,诏追若思还镇京都……寻而石头失守……与公卿百官于石头见敦。敦……素忌之 ,俄而遣邓岳、缪坦收若思而害之。”按 :戴若思本名渊 ,字若思 ,因名犯唐高祖李渊之讳 ,唐修《晋书》改以字行。据上引《晋书》本传文字 ,则唯知渊为王敦所害 ,其被害之年及得年多少均不知之。渊为东晋大臣 ,官至骠骑将军 ,享有重名 ,故《晋书》卷 6《元帝纪》不能不记其被害事 ,文曰 :“永昌元年……四月……丙子 ,骠骑将军、秣陵侯戴若思 ,尚书左仆射、护军将军、武城侯周为敦所害。”据此可知戴渊之死在永昌元年 (…  相似文献   

7.
30.柳玭 注文引“柳氏叙训”1条,见卷十九《与柳公绰书》“以祭踶死之士”句下。 柳玭,柳公绰孙,应两经举,为秘书正字,历官右补阙、殿中侍御史、刑部员外郎,官至御史大夫,两《唐书》有传。所撰《家训》1卷,《新唐书·艺文志》作《柳氏训序》,《宋史·艺文志》作《柳氏叙训》,已佚。两《唐书》有传。 魏本以韩文纠正《叙训》之误,可供相互参证。  相似文献   

8.
王涯《享惠昭太子庙乐章》(11/346/3873)。“惠昭太子”为唐宪宗长子李宁。《旧唐书》卷一七五、《新唐书》卷八二有传。《旧传》云:“元和元年八月,进封邓王。四年闰三月,立为皇太子……元和六年十二月薨,年十九。”陈羽《喜雪上窦相公》(11/348/3890)。题注:“一作朱湾诗。”《唐诗纪事》及《全唐  相似文献   

9.
《蜀志》卷三《后主传》注引王隐《蜀记》载:刘禅降魏,遣尚书李虎向魏送士民簿,簿中有如下诸项记录: 领户二十八万,男女口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人,米四十余万斛,金银各二千斤,锦绮綵绢各二十万匹,余物称此。又《吴志》卷三《孙晧传》注引孙盛《晋阳秋》中,记述晋朝平定江南、王濬收吴图籍之事曰: 濬收其图籍,领州四,郡四十三,县三百一十三,户五十二万三千,吏三万二千,兵二十三万,男女口二百三十万,米谷二百八十万,舟船五千余艘,后宫五千余人。  相似文献   

10.
党怀英,字世杰,号竹溪.关于他的籍贯,《中州集》卷三《党承旨怀英小传》(以下简称《小传》)云:“父纯睦自冯翊来,以从事郎为泰安军录事参军.卒官.妻子不能归,遂为奉符人.”《金史》卷125《党怀英传》(以下简称《本传》)同.据《金史》卷26《地理下》:“京兆府路同州,宋冯翊郡定国军节度,治冯翊.”冯诩为倚郭县,即今之陕西大荔县.党怀英《题张维中华山图》诗:“故珠散遗胄,我姓出冯翊.空闻华山名,未始见颜色.” 也肯定祖籍为冯翊的说法.《(雍正)山西通志)卷65《科目》“大定十年进士” 条有曰:“党怀英,马邑人,徙奉符.” 与  相似文献   

11.
苏舜钦,字子美,宋代著名的诗人,与梅尧臣齐名,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主将之一。关于苏舜钦的籍贯,颇多歧说。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种:一、梓州铜山说。这一说可以《宋史》为代表。《宋史》卷四四二《苏舜饮传》:“苏舜钦,字子美,参知政事易简之孙。”卷二六六《苏易简传》:“苏易简,字太简,梓州铜山人。”采取这一说的还有  相似文献   

12.
陈垣先生在《史讳举例》卷七(《因犯讳知有衍文脱文例》中肯定:“晋时后讳甚严。”同书卷八《晋讳例》中又说:“东晋后讳比历代特多。”陈先生曾举例来证明其结论: 一是举《晋书·后妃传》:“成恭杜皇后讳陵阳”为例:“成恭杜皇后讳陵阳,改宣城陵阳县为广阳县。若以宋武公名司空,改司空为司城之例例之,则‘阳’字不生疑义。然晋时后讳甚严,陵阳既因讳而改,则是否改一字即为满足,须待有其它之证明。”因而,陈先生肯定“阳”为误衍之字  相似文献   

13.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二九《选举》二记录了武德元年“上书拜官一人”,二、三、四年均“不贡举”,五年有“进士四人”。看来他认为唐代科举始于武德五年。明·徐应秋《玉芝堂谈荟》卷二则记武德元年有状元孙伏伽,这就是说唐代科举始于武德元年。清·徐松《登科记考》卷一所载几乎全依《文献通考》,并将孙伏伽移为武德五年状元,在其名下注曰:“惟唐贡举始于武德五年”,还说《玉芝堂谈荟》“言元年者误”。但是,其卷二二大中十年引郑颢为进《诸家科目记》所上的《表》却有“《诸家科目记》撰成十三卷,自武德元年至于圣朝……”等…  相似文献   

14.
许将 《增注》第一卷第308页《许将小传》结尾说:许将“……徽宗时,以资政殿学士知河南府。卒谥文定。”这样介绍不完整,给人以许将卒于知河南府的错觉。据《宋史·许将传》、《宋大臣年表》及《北宋经抚年表》等,许将于徽宗崇宁三年(1104年)是因被御史攻击,以资政殿大学士出知河南府的,御史继续攻击,又降为资政殿学士知颖昌府,改调大名府。6年后,稍升奉国军节度使。正和元年(1111年)卒,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文定。可见他“知河南府”后,还任过多种职务,最后是死在“奉国军节度使”任上的。 时彦 第一卷第393页《时彦小传…  相似文献   

15.
王维进士及第之年及生年新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学术界 ,普遍认为王维开元九年进士及第 ,同年又由大乐丞贬官为济州司仓参军。按唐选举制 ,这不可能。进士及第必先守选三年才能参加冬集 ,铨选授官。由《集异记》知 ,王维先天元年为京兆府解元 ,时年十九 ;第二年即开元元年进士及第。由此推算 ,其生年当为武后延载元年 ;上元二年卒 ,享年六十八岁  相似文献   

16.
《旧唐书》卷40《地理志》云:“瓜州,下都督府,隋敦煌郡之常乐县。武德五年置瓜州,仍立总管府,管西、沙、肃三州。八年罢都督、贞观中复为都督府。天宝元年为晋昌郡。乾元元年复为瓜州。”唐代瓜州(晋昌郡)治所位于何处?学界对此历来看法不一。向达(《两关杂考》)、阎文儒(《河西考古杂记记》)、齐陈骏(《敦煌沿革与人口》)和吴祁骧、余尧(《汉代的敦煌郡》)等先生主张其位于今安西县桥子乡南8公里的锁阳城废墟。《明一统志》卷37、《大清一统志》卷213、陶保廉《辛卯侍行记》卷5、王仲荦先生《北周地理志》卷2等则谓其位于安西县东,《甘肃通志》卷23、《重修肃州新志》、《安西采访录》等则认为其位于安西县城西南,王北辰先生(《甘肃锁阳城的历史演变》)则又指认安西县南的桥子乡所在地可当于唐瓜州城址。诸说各有其见,言人人殊。近年,孙修身先生又撰文《唐代瓜州晋昌郡郡治及其有关问题考》(载《敦煌研究》  相似文献   

17.
关于状元宰相孙偓最后的结局,《新唐书》卷十《昭宗纪》载,乾宁四年二月“乙亥,孙偓、朱朴罢。”卷一八三《孙偓传》则云:“既而,偓秉政,封乐安县侯。与朴皆贬衡州司马,卒。”这是说,孙偓和朱朴一起被贬为衡州司马,较为含糊(《中国人名大辞典》、《中文大辞典》《孙偓》条皆从此说)。同卷《朱朴传》:“后数月,岩士为韩建所杀,朴罢为秘书监,三贬郴州司户参军,卒。”可见朱朴并未跟孙偓同贬一地。 《旧唐书》无《孙偓传》,取舍已见区别。其卷一七九《朱朴传》曰:“朱朴者,乾宁中为国子博士,腐儒木强无他才。道士许岩士出…  相似文献   

18.
22/17a,玄宗《改封嗣江玉禕等为郡王制》按此制亦见《唐大诏令集》卷38,皆作“再从兄太子员外家令嗣越王思顺为中山郡王”。据《旧唐书》卷76、《新唐书》卷80李琚(原名思顺)传云为蒋王李恽孙,“神龙初封嗣赵王,开元中改封中山郡王”。在两《唐书》同卷中,赵玉福传末述及思顺为嗣赵王,而嗣越王琳,越王贞姪孙,开元五年封。《制》把“赵”误作“越”。  相似文献   

19.
《平妖传》为元明间人罗贯中所撰,原题《北宋三遂平妖传》,初为四卷二十回,又名为《新平妖传》后经明人冯梦龙增补,变为十八卷四十回,其本成书于明泰昌元年(1620)即罗贯中死后约220年。①1957年我国古典文学出版社印行的十一万册,1981年1月江西豫章书社印行的五万册,以及苏联1983年翻译出版的五万册《平妖传》大概都是据此排印的。《平妖传》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北宋仁宗庆历七——八年(公元1047—1048)发生于贝州的王则起义。这在《宋史》二百九十二《明镐传》、曹巩《隆平集》卷二十《妖寇传·工则传》、卷十九《王信传》、王(?)的《东都事略》卷六《仁宗纪》、卷六十七  相似文献   

20.
关于状元宰相苏检最后的结局,《新唐书》《昭宗纪》载:天复三年二月,“丙子,王溥罢。朱全忠杀苏检、吏部侍郎卢光启。”同书卷一八三《卢光启苏检传》则云:“帝还京师,苏检长流环州,光启赐死。”前后记载有矛盾。《旧唐书》无《苏检传》,亦无《卢光启传》,可见两书对入传人物的取舍颇不一。其《昭宗纪》天复三年亦未记苏检事。然其卷一七七《崔胤传》载:“昭宗初幸凤翔,命卢光启、韦眙范、苏检等作相。及还京,胤皆贬斥之……”苏检究竟是被贬斥,还是被流放,还是被杀?《资治通鉴》卷二六四云:天复三年二月“丙子,工部侍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