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近年来,我们进行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验,实验过程中,感悟收获良多。一、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有计划性地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一个独具特色的教学领域,与"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共同组成了语文学习的五大目标。综合性学习本身就是语文教学的常规内容,是每一个学生必修的课程,它不是为语文教学做装饰的花瓶,更不是可有可无的"添头"。综合性学习在教学形式上有它的独特性,在知识与能力方面也是有序的、系统的。教材对综合性学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7,(65):54-55
2001年,新的《语文课程标准》颁布以来,"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相并列的一个目标,备受全国各地中考语文命题教师的青睐,成为近十多年来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上的热点。"新课标"已经说明了"语文综合性学习能将语文知识与能力综合运用于语文的具体实践中,实现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结合,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融通",意在"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也说明了重点体现在一个"综"字上。本文从成都市近十年(20072016年)的语文中考真题研究入手,结合新课标对于综合性学习评价的要求,分析成都市中考对于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程测量评价的特点。进而进行纵向的比较研究,分析总结近十年来综合性试题的"综"向何处,即命题与评价的走向,最后总结成都市近十年来中考真题中,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评价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体系分为"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大板块。综合性学习可以说是语文教学中的亮点和难点,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通过多年的高年级语文教学实践,我认为小学高年级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有效地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一、挖掘教材,开展综合性学习苏教版语文教材,蕴含了丰富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充分挖掘,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将"综合性学习"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并列,共同组成语文学习内容的五大板块,内容上多是跨学科的综合知识,活动多是学校、家庭和社区的综合实践,能力上考察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这是综合性学习与普通单元教学上重要的区别。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活动开展的实效性不是特别明显,所以需要将30多篇单元活动整合和"减负"。  相似文献   

5.
<正>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3教材,安排了"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个板块,其中"梳理探究"板块设计了三个活动内容:"交际中的语言运用""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语文学习的自我评价"。"梳理探究"作为高中语文新教材一个全新的语文学习模块出现在我们目前,我们该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切实开展梳理与探究,落实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语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呢?《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又提到"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  相似文献   

7.
新课标把语文综合性学习列为语文教学的五大目标之一,并就各学段的要求提出了明确的学习目标。语文综合性学习在教学中所强调的不是某个具体的学习内容,而是重点指向学习能力和学习形式,它在日常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它集中在一些主题研究活动中,它更渗透在课内课外无时不在的生活里。因此,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应立足"三点",力求灵动地开展好综合性研究学习。  相似文献   

8.
<正>新的学习工具、书写工具的问世,对识字、写字造成了很大的冲击,提笔忘字、书写不美观的情况很普遍,这些都不利于母语学习。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坚守汉字教学的阵地,因为汉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在"目标与内容""实施建议""附录"中都向我们传递了这样的一个信息:识字写字是"童子功",汉字教学一定要回归课堂。汉字教学回归课堂,该怎样做?一、提高教师素养  相似文献   

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教学目标分为"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几个方面。语文实践活动是通过语文学习活动与生活的结合,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的新型语文活动。语文教师是语文实践活动的设计者和实施者。在活动实施中,应注重课内语文实践活动,延展语文实践活动和社会语文实践活动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新课改的一大亮点,也是一个难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将"综合性学习"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并列组成语文学习内容的五大版块,并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中凸现出来。可是其教学效率仍然需要提高。简要就这个问题介绍了几种提升效率的方法,包括把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物相结合以及巧妙地运用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等等,然而与时俱进的有效策略的探究的步伐仍然不能停止。  相似文献   

11.
在我们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总体存在的情况是重课本教学,轻课外活动,重教师分析,轻学生实践,重学生书面作业,轻学生口语训练,而新课标中正是针对诸如此类弊端.而设置了语文"综合性学习"这一环节,那么如何才能搞好语文的综合性学习呢?我想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谈几点浅略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一提法将语文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直接聚焦于"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文章拟通过新课标中的年段目标和《雨后》一课的教学反思来阐述落实语文文字运用的策略和技巧,以期和同行共同商榷。  相似文献   

13.
在我们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总体存在的情况是重课本教学,轻课外活动,重教师分析,轻学生实践,重学生书面作业,轻学生口语训练,而新课标正是针对诸如此类的弊端,设置了语文"综合性学习"这一环节,那么如何才能搞好语文的综合性学习呢?我想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淡几点浅略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综合性学习"这一概念,把"语文综合性学习"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放到了同样重要的位置,共同组成语文学习的五个部分,课程标准的这一变化对语文教学有很大指导作用.如何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成为广大中小学教师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小学阶段的识字写字历来是小学生语文学习的童子功。仔细阅读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可以发现,关于识字、写字的相关内容,对2001年颁布实施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实验稿")中的修订共计二十余处,主要分布在"学段目标与内容""、教学建议""、评价建议"和"附录"中。笔者对上述内容进行了比较思考,以期把握好新课标思想在教学实践中的落实。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综合性学习"纳入语文课程体系结构之中,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并列,这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突破,也是语文课程内容的一个新亮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置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创新实践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初中作文教学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前言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改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那么,在新课标下如何实施好初中作文教学呢?笔者认为,在新课标下初中作文教学必须要做到"三要""三忌".  相似文献   

18.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首次明确了语文课程的定义:"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新课标致力于"运用""综合性""实践性"这几个字眼,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不是指导学生研究语言,而是组织和指导学生积累和运用语言.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的最大失误就是以研究取代学习,以分析取代感受,导致语文教学长期的高耗低效,导致学生语文学习的高分低能.如今,语文教师不能再"迷路"了,而要帮助学生找到一条通向言语实践的"回家"的路.笔者尝试以《爱如茉莉》一课的教学谈谈"践行直观的语言训练"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新世纪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热点概述(上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自2001年以来已有六年,在这六年中,语文教学与研究领域中从课程理念到教学活动的组织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现由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和人文学院的师生共同将课程改革以来关于"语文素养""多认少写,识写分流""语文训练""语文综合性学习""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预设与生成""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儿童文学阅读"等八个热点问题集辑、梳理出来。我们将分上篇、下篇两次刊登,供广大语文教师与教学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20.
小学低段语文综合性学习应立足文本,从小处着眼确定学习主题,在学科融合中推动思维的提升与发展,可以抓住学生身心特点,设计趣味性学习活动,利用有效的教学问题生成学习材料,立德树人,还可以研读课后习题,寻找学习点,凸显低段语文综合性学习"小""思""趣""人""延"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