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方教育史学在战后经历了从传统教育史学到新社会教育史学再到新文化教育史学的嬗变历程,对教育史的阐释也从一元发展到多元.在各种意识形态的影响下,西方主要国家先后出现了修正派教育史学、西方马克思主义教育史学、女性主义教育史学和多元文化主义教育史学等流派.其发展的一般趋势是:各流派都有自己的特征,同时又存在交叉和相互影响的情形;各流派研究触角不同程度涉及劳工教育史、少数族裔教育史、城市教育史、妇女与性别教育史、婚姻与家庭史、儿童史、青年史和地方教育史等领域;在多元化发展的同时,存在着历史相对主义盛行和"碎化"危机.当代西方教育史学面临的难题是如何在多元发展的基础上进行新的综合.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以来,江泽民多次发表有关历史研究、历史教育和历史学习的思想,身体力行促进史学的发展。这些活动和思想对当代史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推动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化发展到新阶段: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不仅要在全球化视野下研究中国发展道路并构建具备较强理论影响力和学术阐释力的分析框架和解释范式,而且还要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的历史形态和现实模式,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这两项任务是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当代史学,尤其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的新内容和新的学术增长点。在完成这两项任务的同时,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将形成深具中国民族特色而又为国际史坛所认可的基本特征和学术品格。  相似文献   

3.
本刊已经发表了 2 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代表人物郭沫若、吕振羽、范文澜、翦伯赞、侯外庐的专门论作 ,编辑部又约请我对2 0世纪马克思主义史学总体发展作一概述。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 ,要在一篇文章里讲清80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 ,是相当困难的。只能明知其难而勉为之 ,以极粗的线条勾划出一个大致的发展轮廓。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由奠基、酝酿、形成、初步发展到基本定型。(一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奠基1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产生的基本历史条件 ,一是由于一系列新史料的发现。中国传统的文献史料极为丰富…  相似文献   

4.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一九九二年岁末,桂遵义著《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问世了。作者从60年代初他萌发编写该书意图起,到1992年出版,其间经历了三十个春秋的日积月累。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诞生和发展进行系统地论述,并侧重于介绍和总结老一辈马克思主义者开创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贡献。这样,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的绚丽多姿的巨幅画卷终于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该书是迄今为止学术界第一部系统、全面而完整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史专著,它填补了学术界  相似文献   

5.
本篇主要从“史学关联”的视角,阐述马克思主义史学奠基人与西方史学的渊源联系。阐述19世纪40年代经典马克思主义史学诞生以后,它与西方史学从对抗到对话的历史过程,阐明马克思主义史学与西方史学既矛盾而又融通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对近现代世界史学的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篇阐述苏联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历程。阐述苏联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成就,总结苏联马克思主义史学兴衰的经验教训,指出苏联马克思主义史学在20世纪世界史学发展进程中的历史地位与国际影响,主要是说明它对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史学是20世纪中国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20世纪中国史学,马克思主义史学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近20年来,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研究受到重视,出版了相当多的论文和专著,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相信在新的世纪,这种势头还会保持下去。一、马克思主义史学代表了中国史学发展的正确方向20世纪的中国史学史表明:马克思主义史学代表了中国史学的正确方向。20世纪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很不平凡的世纪。在这个世纪的前半叶,中国人民主要是为争取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尊严而浴血奋斗;后半叶则是在获得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基础上,为实现中华民…  相似文献   

8.
“五四”以后,中国史学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一部分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从理论上阐述了怎样从错综复杂的历史现象中发现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并以此阐明历史科学的基本原理,为建立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体系作初步的设想,于是,中国史学发生了有史以来的一次巨大变革。探讨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同形形色色非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斗争,不仅是研究中国现代史学史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有助于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推动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开放后 ,史学工作者对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的发展过程、历史作用 ,如何准确理解和正确运用唯物史观及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本身进行了深刻反思。这一理论思考加深了人们对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理解 ,明确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方向 ,坚定了发展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信心 ,也促进了中国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就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的早期发展而言,"扩散"是一个比"传播"更加精确的概念。罗杰斯的扩散理论认为,人际网络是新事物扩散的重要渠道。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上海为中心的左翼人际传播网为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扩散提供了有力支持。这张网络发端于清末的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后经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洗礼逐渐壮大。在网络形成阶段,马克思主义史学主要在网络内部扩散。大革命后,人际网络发展成为党领导的文化统一战线,网络成员从思想者转变为宣传者。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呈现出网络化扩散,成员之间相互支持,使这一史学思想影响到不同的社会阶层。网络化扩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政治风险和经济风险,从而确保扩散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左翼人际网不仅是扩散的渠道,而且影响了扩散的结果:网络的异质性带来了扩散的高效性和多元性,同质性导致了扩散的片面性。用扩散理论进行分析,有助于揭示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的特点,加深对相关问题的理解,这一阶段的历史经验对今天的马克思主义发展仍具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1.
侯外庐的《中国古代社会史论》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的失误后走向新的发展阶段的标志,它把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与中国历史发展的实际相结合,提出文明发展的多线论,打破生硬套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局面,真正走进中国历史资料库,着力揭示中国历史的具体特征,在史学理论和方法论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为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中国化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12.
<中国通史简编>是我国第一部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系统地叙述中国古代历史的著作,范文澜继承了中国古代史学的优良传统,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大大发展了"通"的意识,对通史编撰提出新的要求.范文澜在长期的通史研究工作中,总结出通史编撰的"直通"、"旁通"、"会通"原则,对今天的通史编撰仍然具有极其宝贵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侯外庐对于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两点意义:首先,侯外庐的史学实践完成了马克思主义史学观和历史观的转换,即确立服从政治需要、学以致用的史学观,和以阶级斗争为核心的历史观。侯外庐创造的历史体系尤其是思想通史体系,对思想史和学术史的影响都很深远。其次,侯外庐对于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研习及其形成的诸多论断至今深有启发,仍不过时。特别是侯外庐的社会史与思想史并行研究的治史方法和"实事求是"、"独立自得"的治学精神成为后学者的典范。这些都奠定了侯外庐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史上的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14.
关于马克思主义在史学领域里的伟大变革,和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建立与发展,已在第二讲里作了介绍。本讲准备对近现代国内外几千主要史学流派和史家再作一点介绍,希望有助于广大史学工作了解当今史学发展的趋势,并依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这些流派和史家进行科学的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史学方向,为发展马克思主义史学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1927年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初步形成。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产生,二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早期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对中国近代史研究,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基本理论框架,树立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史学相结合的新的史学范式,在中国史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同志对我国历史科学的贡献,就在于他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指明了我国历史科学发展的方向,因而,毛泽东关于历史科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是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马克思主义传到中国以来,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经过李大钊、李达、郭沫若、吕振羽等早期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努力,在与封建旧史学和资产阶级史学的斗争中初具规模。但是,草创时期的我国马克主义史学,  相似文献   

17.
构建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新形态,是时代的呼唤。在这个过程中,应旗帜鲜明地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理论指导,努力做到既立足当代又继承传统,既立足本国又学习外国。只有这样,才能在新的历史时期,科学阐释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新内容、新体系、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如何看待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理论成就,是一个非常严肃的学术问题,在新的时代里我们要作出新的回答。《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理论成就》一书对这个问题加以梳理,作出全面的回答,并从历史的角度科学地说明了唯物史观对于史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近代史学理论的发展过程中,20世纪前期马克思主义史家作为中国史学发展的一股新生力量.对有关重大史学理论问题如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史料考证与历史解释的关系、史学在新时代的经世致用等,进行了积极的探讨,革新了旧的史学理论,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传播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文章探讨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的传承和发展,回顾近80年的历程、特点和存在问题。文章也探讨了海外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研究情况,认为在深入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过程中,了解这些情况十分必要。文章认为,改革开放后中国在世界的崛起和影响日巨,将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的新机遇期,把握新机遇期应处理好的各种问题,是其更好发展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