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戊戌维新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戊戌维新作为一次爱国救亡、变法维新的社会思潮席卷了当时社会的各个阶层,在思想、观念的层面上为古老的中国打开了一面启蒙之窗。作为具有中国现代意义的“启蒙思潮”,其来源极其广泛。经世致用思想、早期维新思想及近代西方科学文化的传播等多种社会思潮集结性的涌现对维新变法思潮的出现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关于早期维新派与洋务派、早期维新思想与洋务派思想的关系,学术界意见很不一致。在19世纪60至90年代初,中国社会出现和存在一种新思潮,这就是洋务思潮,早期维新思想和洋务派思想构成了这个思潮的左右翼。  相似文献   

3.
近代中国不缠足思潮,肇始于19世纪末的戊戌维新时期。维新人士从多方面挟击缠足,为倡天足,并身体力行,笃诚实践,推动了不缠足习潮的产生。戊戌不缠足思潮是在尖锐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产生的,对近代的社会文化结构造成巨大的冲击,对正在兴起的妇女运动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思潮在某些方面也表现出无法掩饰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吴汝纶虽然在某些具体主张上与维新思潮不谋而合,甚至有超越维新思潮的地方,但从本质上分析,吴汝纶与维新派属于不同的政治阵营,吴汝纶属于维新派或者吴汝纶赞同维新变法的判断均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代爱国主义思潮以御外、强国、改革、进步为主旋律,经历了四个大的历史发展阶段。每一阶段都有新的时代特色和阶级特征,形成了结构复杂、层次繁多的近代爱国主义思潮,并从一个浪潮走向第一个浪潮。鸦片战争后的经世、洋务、维新、革命等社会思潮,无不首先作为蕴藏着爱国主题的社会思潮出现。  相似文献   

6.
洋务思潮是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在中国社会内部产生的一种新的社会思潮。它上承林则徐、魏源等“师夷制夷”思想,下启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变法思想;以引进西学、兴办实业、变法改政为中心内容,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对传统文化发动了一次较为激烈的冲击。研究这一思潮产生的思想渊源,以及它与传统文化矛盾和统一复杂关系,可以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受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影响的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是目前对我国高校影响较大的社会思潮之一,对大学生的历史观形成有着较大的负面作用。大学生受其影响的原因是结构性的:社会转型期思想意识的多元化是产生影响的宏观背景;大学生关于历史认知的特点是产生影响的主体动因;思潮所代表的政治主张及其驱动力是产生影响的外在动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欠佳,主流价值观引导不足是产生影响的基础因素;现代传媒的发展、网络的普及是产生影响的促进因素。  相似文献   

8.
<正>20世纪80年代,解构主义思潮传入中国,对中国文学、绘画、建筑、哲学等多个领域产生深远影响,给当代人的思想和行为打下了烙印。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而言,解构主义思潮在影响大学生思想观念、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冲击的同时,也为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工作指明了方向。因此,需要深入探索解构主义思潮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以期通过教育改革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李合亮所著《解构与诠释: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问题研究》一书,总结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取得的重大成就,剖析学科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需要通过加强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9.
女权主义是一种影响广泛的西方社会思潮和政治运动。在教育领域,女权主义者把研究内容定为教育中所有与女性有关的问题,核心是性别间的不平等及其对学校教育和整个教育系统的影响。对西方女权主义教育产生的思想基础以及在中国传播情况的分析,探讨西方女权主义思潮对中国女性教育的启示,寻求解决当代中国女性的受教育问题的途径,对于提高中国女性的教育水平和整体素质,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将产生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民主社会主义是社会民主党的思想体系和政治主张。木世纪中叶以来,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已从欧洲蔓延到亚非拉国家,成为颇具影响的国际性思潮。近些年,这种思潮又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向科学社会主义提出许多尖锐的挑战,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1989年在中国发生的政治风波,继之在东欧出现的剧变,苏联出现的动荡,都从不同角度反映出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对当代科学社会主义实践所起的作用。因此,深入研究民主社会主义,审视这一思潮产生的理论根源、社会基础和得以泛起的条伯,已成为当前理论界极为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康有为是中国近代维新思潮的著名代表人物,戊戌时期变法维新运动的领导者,是当时"向西方寻找真理""先进的中国人"之一,他的政治思想对当时和以后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后现代主义思潮与当代大学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泛化思潮,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当代中国的思想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对当代大学生思想观念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应积极研究后现代主义的精神实质,客观分析评价其双重效应,寻找对策,正确地引导青年学生。  相似文献   

13.
开埠通商、西教传播和新学传入,使得近代温州较早、较快地接触到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也使当时国内维新变法思潮在温州得到强烈响应。近代温州维新思想家继承永嘉实学思想,汲取西方工商文明,从实业建设、金融理财、经营管理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发展工商经济的思想。近代温州维新变法思潮中的工商经济思想,对改革开放后温州工商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齐鹏  程晓丹 《文教资料》2012,(3):118-120
当前,世界各种文化交流频繁,各种社会思潮更是空前活跃、涌动,呈现出全球化的特征,对我国大学生的思想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本文深入归纳了社会思潮在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手段等方面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积极影响,以及在政治观念、价值取向、民族意识等方面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负面影响,并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在面对社会思潮所带来的影响时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代社会的尚武思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尚武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清中叶以后,承平日久,尚武精神渐失。在近代外敌入侵、亡国灭种的刺激下,尚武精神重新得以倡扬。经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终于在20世纪初形成广泛的社会思潮。此后,虽一度产生出军阀势力及其割据混战的逆流,但以抵御外侮、反抗封建势力为要旨的尚武精神始终是这一思潮的主流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思潮自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从西方传入中国,揭开了社会主义学说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序幕。由此迄于20世纪初年,在中国思想文化界出现“社会主义”的中文译名,是这一思潮在中国社会展开的初始时期。社会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有一个突出特点:它是作为求强致富、维新改良、社会革命的附属物被传入中国的,其时它虽不能等同于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但又包括了科学社会主义的若干内容。社会主义思潮在近代中国的展开,不仅刷新了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面貌,而且为中国近代思想文化的演变方向增添了新的内容,尤其是在文化上突出了中国社会处于近代阶段与水平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17.
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多元化社会思潮对大学生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对多元化社会思潮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对多元化社会思潮的影响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洋务思潮是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在中国社会内部产生的一种新的社会思潮。它上承林则徐、魏源等“师夷制夷”思想,下启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变法思想;以引进西学、兴办实业、变法改政为中心内容,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对传统文化发动了一次较为激烈的冲击。研究这一思潮产生的思想渊源,以及它与传统文化矛盾和统一复杂关系,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某些基本特征,看到我们古老民族背着沉重历史包袱艰难行进的一个缩影;对于我们继承历史遗产、破除传统惰性,无疑也有宝贵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重新泛起,对我国思想领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历史虚无主义在我国发展较早,具有竭力否定和贬低中国革命、迷惑性很大和政治倾向性很强等特点。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造成了重大影响,不仅阻碍了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扭曲了大学生对革命的认识,还削弱了大学生对党的认同感。大学生受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既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有主观方面的原因。大学生要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影响,需要从自身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加强对历史知识的学习,提高个人的信息素养,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20.
在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条件下,世界各国不仅在经济上加强了交流与合作,而且在政治、文化和思想等领域的冲突、渗透和碰撞也越来越强烈,各种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得到广泛传播。20世纪80年代末,作为西方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社会思潮——新自由主义开始在中国大陆迅速传播,对我国的政治生活领域和意识形态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广泛而又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