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CIH病毒是第一例直接攻击计算机硬件的计算机病毒。本试图通过对CIH病毒特点及其危害的分析,提出如何防范CIH病毒的几点措施和修复被CIH病毒损坏的硬件的办法。  相似文献   

2.
a .BIOS功能及其BIN文件组成介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 ,计算机用户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 ,都会接触到BIOS ,它在计算机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BIOS ,完整地说应该是ROM -BIOS ,是只读存储器基本输入 /输出系统的简写 ,它实际上是被固化到主板上的ROM芯片 ,是硬件与软件程序之间的一个“转换器”或者说是接口 ,负责解决硬件的即时需求 ,并按软件对硬件的操作要求具体执行。目前市场上主要的BIOS有AMIBIOS和AWARDBIOS。 5 86以前的BIOS多为可重写EPROM芯片 ,上面的标签…  相似文献   

3.
对计算机病毒的理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计算机病毒的出现引起了许多人的重视,我们也常听人们谈论计算机病毒.但从我们接触到的一些情况看,不少人对计算机病毒这一概念的认识还比较模糊,觉得它很“可怕”,这里就介绍一些有关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知识,帮助人们去认识它、了解它,并在实际使用计算机时能有效地防治它.首先明白,计算机病毒和生物病毒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东西,它们各自出现在不同的系统中,计算机病毒只感染计算机系统,它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程序.它之所以被称作病毒,是因为在形式上与生物病毒有一定的相似性,它们都具有传染性和破坏性,1计算机病毒的确定1983年1…  相似文献   

4.
自从美国发现世界上首例计算机病毒以后,各式各样的计算机病毒就开始在世界各地大量产生和传播。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已发现近万种计算机病毒及其变种。这些病毒往往破坏文献,毁坏数据库,使计算机及其网络系统陷入瘫痪状态。那么,怎样才能防止计算机染上病毒呢?首先...  相似文献   

5.
浅谈计算机病毒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计算机病毒的类型和特点 1.按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影响程度不同,可分为良性病毒和恶性病毒. (1)良性病毒只具有传染的特点,或只会干扰系统的运行,而不破坏程序或数据信息.如"小球"病毒发作时,屏幕出现小白球无规则的跳动;"两只老虎"病毒发作时,只会不断唱歌干扰.这样只是造成系统运行速度降低,影响计算机的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6.
计算机病毒     
根据我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的定义 ,所谓计算机病毒 ,“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 ,影响计算机使用 ,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这个定义颇为专业 ,通俗地讲 ,计算机病毒是某些人编制的具有特殊功能的程序 ,这种程序与生物医学上的“病毒”有两个同样的特点 ,一是具有自我复制能力 ,有传染性 ,可以从一台电脑(文件)自动复制到另一台电脑(文件)上 ,第二是破坏性 ,影响电脑的正常运行。电脑病毒对计算机用户具有绝对的破坏性 ,病毒只要侵入系统 ,都会对系统及应用程序…  相似文献   

7.
电子免疫     
电子免疫洪昀译李寝明校福雷姆斯基观察到了计算机病毒和人类病毒的相似之处。据IBM沃森研究中心的计算机科学家们的研究,计算机病毒和人类病毒比它们的名称更为相似。IBM的研究人员已经发现,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方式和人类病毒从一个宿主传到另一个宿主的传播方式相...  相似文献   

8.
许玉娟 《华章》2008,(7):145-146
当今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计算机接入互连网,使计算机病毒在网络上传播非常迅速.因此,计算机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计算机病毒的防范和查杀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探讨了计算机病毒的一些特点以及一些防治病毒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房诗林 《现代教学》2002,(12):42-43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病毒也成了其中的副产品,其破坏力更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而增大。随着因特网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病毒似乎开始了新一轮的进化。病毒技术的发展对杀毒软件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本文想从计算机病毒的原理、实质、分类着手,并结合实例谈谈校园网环境下病毒的防治。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介绍了清华大学计算机开放实验室实现BIOS用户注册的背景和解决方案,并着重介绍了用户注册系统的实现。以及用户注册系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给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然而,计算机病毒也如幽灵一般,严重地威胁人们对计算机的使用。人们甚至因为计算机遭受病毒的攻击,造成了重大损失。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了解计算机病毒的种类、来源和特点,并掌握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一、CMOS密码的打开1.对AWARDBIOS设置程序,它有一个通用的密码:“DIRRID”,即DIR命令三个字母顺排与倒排共六个字符。输入该密码可打开CMOS,原CMOS中各种设置的均保留原样。2.对AMIBIOS设置程序,只有一个默认口令“AMI...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病毒、黑客日益猖獗,严重困扰着每一个计算机用户。在计算机安全问题上最令人关注的是计算机病毒的防范。对计算机病毒的特征、类别和"中毒"表现进行分析,最终提出相应的策略来防范病毒,通过防范,使得计算机不被病毒危害,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试论计算机病毒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计算机诞生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扩大,计算机已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所依赖的重要工具。但与此同时,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及网络的攻击与日俱增,而且破坏性日益严重。一旦病毒发作,它能冲击内存,影响性能,修改数据或删除文件。一些病毒甚至能擦除硬盘或使硬盘不可访问。病毒的最大危害是使整个网络陷于瘫痪。  相似文献   

15.
王英 《成才之路》2009,(21):82-82
随着计算机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运用,计算机病毒攻击与防御技术也在不断拓展。据报道.世界各国遭受计算机病毒感染和攻击的事件数以亿计,严重地干扰了正常的人类社会生活,给计算机网络和系统带来了巨大的潜在威胁和破坏。同时随着网际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电子邮件成为人们相互交流最常使用的工具.于是它也成为电子邮件型病毒的重要载体。最近几年,出现了许多危害极大的邮件型病毒,因此,防范计算机病毒将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计算机病毒是指人为地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能破坏计算机功能、毁坏数据,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程序代码。计算机病毒不仅会侵占被感染的系统资源,从而影响计算机的正常使用,还能把自身附着在各种类型的文件上,随文件被复制或传送给其他用户,就像生物病毒一样迅速蔓延。一般的病毒会通过以下途径传播。1.使用的计算机系统和软件中带有病毒。2.使用非法拷贝或盗版软件中带有病毒。3.没有安装或及时升级杀毒软件导致中毒。4.在没有任何防毒软件的情况下使用INTERNET(互联网)浏览网页。5.使用已被病毒感染的软盘或其他移动存储工具…  相似文献   

17.
当前,很多职业学校都建成了校园网,教师和学生都尽情地享受着校园网带来的从备课到发表论坛的种种实惠与便捷。但随着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的同时,计算机病毒也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并且传授能力和破坏性越来越强,近年来网络化病毒开始大肆侵袭,网络已经成为计算机病毒传播的第一途径。一、校园网病毒防治的现状由于历史的原因,大部分职业学校校园网是从学校的计算机局域网发展起来的,校园网中的计算机数量较多,但使用者的防毒水平参差不齐,加之经费和技术的缺乏,以及管理措施的不到位,造成职业学校校园网中计算机病毒常常肆意横行,干扰系统…  相似文献   

18.
很多人都听说过计算机病毒 ,并且也许亲身体验过病毒的“厉害”。它轻则干扰计算机正常运行 ,重则破坏我们的文件数据 ,使我们的计算机及其网络系统陷入瘫痪状态 ,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小小的病毒怎么会如此“厉害”呢 ,让我们从它的概念谈起吧。一、计算机病毒的概念计算机病毒是指能够通过某种途径潜伏在计算机存储介质或程序里 ,当达到某种条件时即可被激活的、具有对计算机资源进行破坏作用的一组程序或指令。由于这种程序能在计算机系统中生存、复制和传播 ,当计算机系统满足一定条件时 ,程序就被激活运行 ,对计算机系统和信息进行更…  相似文献   

19.
张雪沛 《教师》2012,(35):116-116
’随着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逐步普及,防止网络病毒感染计算机,成为当前保证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要手段。为了更好地保证计算机网络安全,必须清楚地认识网络病毒的特征、特点,从而给出有效地解决办法。一、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分类计算机病毒是指在计算机程序中编制或插入破坏计算机功能和数据,能够影响计算机的使用并拥有自我复制功能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它具有传染性、复制性和破坏性。它潜伏在计算机的存储设备里,等达到一定的外部条件时就会激活,复制自身到其他程序中,感染其他文件,破坏计算机资源。当前计算机病毒按照感染对象可以分为:  相似文献   

20.
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是十分惊人的。1989年9月,“耶路撒冷”病毒使荷兰lO万台计算机失灵;1988年11月2日.美国的莫里斯用自己设计的计算机病毒侵入美军计算机系统.使6000多台计算机瘫痪,损失1亿美元;1992年3月6日,“米开朗琪罗”病毒使全球1万台计算机受到影响。计算机病毒也多次侵入我国,由于人们的不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