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模糊语言具有意象美、含蓄美、朦胧美和神秘美等审美具体形态;清晰与模糊,具体与抽象,相对与绝对的不确定性;简要、委婉、幽默的审美表达的选择原则。恰当运用模糊语言进行表达能给人一种愉悦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2.
模糊语言的审美情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童兆升  方英姿 《黄山学院学报》2004,6(1):119-121,124
模糊语言的出现由来已久,其存在发展的客观根源在于现实世界中事物界限的不确定性以及由止引起的人类思维的模糊性,主观根源在于人类交际过程中有目的地使话语言外有义。模糊语言有其审美特质,本文主要分析了模糊语言作为审美客体所带给审美主体的模糊朦胧美、精确美、以及得体美和幽默。  相似文献   

3.
艺术语言是与常规语言相对应的一种语言现实,是具有审美意义和审美价值的语言表达现象。艺术语言以常规语言为基础,是常规语言的艺术化和创造性的运用,而文学语言则是艺术语言最充分、最集中的体现。艺术语言的审美意义具体体现在语言的表层音形特征和深层艺术技巧两个不同的层面,构成音韵美、齐整美、精确美、形象美、蕴藉美、幽默美、机趣美和风格美这八个基本的审美范畴。  相似文献   

4.
模糊语言的审美特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的模糊性主要表现在词义、语义、修辞和句法的模糊上。它的主要特点就是模糊不清,即具有不确定性、不精确性,从而为我们提供了联想、想象的充分条件,提供了审美的广阔空间。模糊语言的审美特征集中体现于精确美、含蓄美、幽默美和形象美。  相似文献   

5.
模糊性是语言的基本属性,模糊语言是构成文学作品审美价值和审美功能的主要方面.模糊在古典诗词中的体现主要有词语模糊、数量模糊、语法模糊等."三美论"是模糊英译的指导思想.为了最大限度地保留原诗词的模糊美,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运用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6.
模糊语言,是指对某些类属边界不清晰和形态不确定的事物的表述或者人们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运用具有模糊概念的语言单位进行表述的语言现象。模糊语言就好比是月色下的荷塘,荷塘上的月色。这景色是模糊的,但那田田的荷叶、袅娜的荷花却又能看得出来,说得清晰,而塘上的荷叶、荷花却又难以历历可数。中学生在写作中恰当运用模糊语言进行表达能给人一种愉悦的审美感受。1.模糊语言审美表达的具体形态意象美。模糊语言赋予抽象的事、理以具体的意象。这种意象“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妙在有无虚实之间,给人一种意象美的享受。鲁迅的《拿来主义》…  相似文献   

7.
从审美表现形式和审美欣赏两方面,分析了网络语言与传统语言的不同,并对网络语言的审美追求进行了具体阐述,认为网络语言的审美追求表现在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积极方面是主要的;网络语言求新、求异、求美的审美特征,契合了现代人的审美心理倾向,体现了它独特的审美追求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8.
要培养审美能力,就得凭借语文教材,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美,学会鉴赏美,练习表达美,使审美渗透于语言教育。  相似文献   

9.
模糊语言已经受到广泛的关注,它在文学作品尤其是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得到了普遍运用.模糊语言在诗词中的运用可以营造整体的模糊美,极大地调动读者的想象力,从而使读者得到朦胧模糊的美感.本文分别从语义模糊形成语义夸张、言外语义和语义空白三方面具体说明了模糊语言营造模糊美的原因,并指出模糊语言和模糊审美都可以从认知的角度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10.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鉴赏,主要是对语言艺术的鉴赏.对语言艺术来说,审美鉴赏首先是"披文以入情",激发联想和想象,建构相应的新的艺术形象,从而获得审美快感的过程.本文试图通过探讨<西厢·长亭送别>那优美典雅、生动活泼、抒情意味浓郁、个性化突出的语言,体会王实甫"花间美人"的艺术风格.而后从品味唱词和诵读唱词入手,让学生领会戏曲文学作品的语言之美和意境之美,对学生进行具体的审美教学.  相似文献   

11.
英语民族时空观的特点是时空的可分割性,时间和空间的相互关联导致视点的确立,因而在艺术审美中往往以清晰、具体为美;汉语民族的时空观以无限性为特色,在艺术审美中形成以模糊与朦胧为美的标准。本文从宗教的渗透作用探析了这种具有民族特色的时空观及其审美标准的成因。  相似文献   

12.
人们用具有不确定性、不精确性、语表与语里既对立又统一的模糊语言来增强表达效果,而模糊语言的不确定性、不精确性又带来了无限性、灵活性、多样性,给听、读者提供了审美再创造的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13.
语言具有模糊性,文学语言更是如此.文学翻译不能消除语言的模糊性,因为语言艺术作品的效果在源语中和目标语中都是模糊的:人对外部世界的感应具有很大的随机性.人作为审美主体对客观世界的美或丑的感受只具有一个模糊测度.本文从审美角度探讨了决定文学翻译模糊性的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美学是以审美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科学.而语言是人类社会中最重要的现象,也是审美对象,语言里客观存在着美.幽默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彰显着语言独有的魅力.美学修辞对幽默语言的表达有极大的诠释力,双关、反语、夸张、仿拟等辞格可以给人以乐趣,用文字悦人.  相似文献   

15.
解题应审美     
贺艳兰 《考试周刊》2014,(17):68-69
数学的统一美、简洁美、对称美与奇异美渗透在数学的语言、数学的定理公式、数学的理论结构中.在数学解题中应关注题目本身蕴含的数学美,即应对题目进行审美,并借助审美获得审美直觉,使得题感经验与审美直觉相配合,从而确定解题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七音十二律以其无穷的变化组合,构成色彩斑斓的奇妙音乐世界.音乐在各类艺术中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传达出震颤心灵的情感语言,音乐的审美作用,在音乐作品中是普遍存在的.但是,有些作品的认识作用、教育作用比较突出和强烈;有些作品的审美作用比较突出和强烈.那么音乐美是什么?它的审美对象是什么?音乐内容、形式?是音乐美存在于它的形式.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过程离不开审美教育,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审美教育离不开教师的诱发和引导作用.在教师的引导下,语文教学形成和谐良好的审美教育氛围;在教师精设计的课文导入作用下,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作品的审美阅读中,进而深入赏析课文表达的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最后在表达与写作中,学生借以抒发个人的审美感受和审美体验,并从中得到收获的愉悦.  相似文献   

18.
文学作品教学的审美教育:1.创设情景激发美;2.体味意境感知美;3.采撷语言创造美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门语言,英语具有审美特性;而作为一种工具,英语更具有丰富的审美内涵.从审美内涵出发,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审美教学的内容有体会音律美、归纳形式美、文化美等.高中英语审美教学的具体做法有利用资源,赏析课文等.  相似文献   

20.
语文学科的独特任务为学生的发展奠定了最初的语言基础。高中语文课堂教学除了要教会学生感悟语言文字外,还要注重对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本文从创造美、感悟美、体会美三个方面阐述了高中语文教学与审美情感培养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