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薛绍彭,字道祖,号翠微居士,长安人,生卒年不详。北宋元祐元年(1086年)官承事郎,监上清太平宫,后任秘阁修撰等职。其工书法,善诗词。宋高宗、虞集、赵孟、王世贞、张丑、刘熙载等对其评价极高,认为他独得"二王"法度,深入"山阴"堂奥。其传世书迹,有《云顶山诗帖》《左绵帖》《昨日帖》《通泉帖》等。《大年帖》,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是薛绍彭的代表作之  相似文献   

2.
《蜀素帖》,是以乌丝栏绢素为地儿的米芾墨迹。米芾生活于北宋仁宗至徽宗年间(公元1051-1107年),字元章,初名黻,祖籍山西太原,后徙居湖北襄阳,故号襄阳漫士、鹿门居士。他中年移居镇江,遂号海岳外史。米芾官至礼部员  相似文献   

3.
3、《丧乱·二谢·得示帖》王羲之《丧乱·二谢·得示帖》三帖连为一纸。《丧乱帖》行草书尺牍,纵28.7厘米,横63厘米,八行,59字。为唐摹勾填本,摹填精良。帖文:羲之顿首:丧乱之极,先墓再离(遭遇)荼毒,追惟酷甚,号慕摧绝,痛贯心肝,痛当奈何奈  相似文献   

4.
正奇崛峻伟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他一生命运多舛,仕途多艰,才华呈现于诗文书法之中,为"江西诗派"的创始人之一。在其作品中,用字精准的诗词创作与线质多变的书法结字,相映成趣。黄庭坚行书拓本《水头镬铭》为宋拓残本,书于北宋元二年(1087年)七月。计16面,共27字,帖心高22厘米,现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此帖由  相似文献   

5.
我对于碑和帖都是外行,从来没有在这方面下过功夫。要为一部苏帖写个“说明”,实有滥竽之嫌。苏轼是元丰三年(1080)贬到黄州的,初住定惠院,四年改寓临皋亭,五年随在临皋亭近东坡筑雪堂,自号东坡居士。后世称“苏东坡”之名,自此始。是年因黄州之赤壁,于长江作舟游,成前后《赤壁赋》。六年、七年均在黄州。同年四月量移汝州。苏东坡在黄州前后约五年,至今留下许多遗迹。因为有赤壁之误(火烧赤壁实在蒲圻),他写了赋、诗、词(《赤壁怀古》),反而使黄州的赤壁更为有名了。两个赤壁,互相邻近,我不相信苏轼连这点历史常识都没有。他因在黄州既也有赤壁,正好借题发挥而已。  相似文献   

6.
沈曾植是清末民初的著名书法家,在碑学、帖学方面都下力很深。尤为可贵的是,他在碑学气氛高涨的清末提出了一些维护帖派书法的精妙之论,对后来帖派书法的复兴提供了理论上的铺垫。而这些理论的形成又与其在北京的交游圈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一) 《兰亭序帖》相传是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在永和九年(公元353年)所写的一篇序文,它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是我国书法艺术的一个高峰。学术界一致公认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在书法史上确曾起过承先启后的作用,被奉为“书圣”,而《兰亭序帖》又被推为“法帖第一”。但是,谁也没有见到过王羲之书《兰亭序帖》的真迹。就是王羲之书的其他一些书帖,如快雪时晴贴、平安帖、丧乱帖等书陪帖的真迹,也没有人见到过。《兰亭序帖》传世本种类颇多,但都不外乎是摹本、临本、钩填本、石刻本,各本并列比较,又都不尽相同。因此,关于《兰亭序帖》的真伪问题,在我国书法史上已争论  相似文献   

8.
明洪武二年(1370年)四月,元朝末代皇帝渥温妥欢帖睦尔因痢疾死于应昌(今内蒙达来诺尔西南),年51岁。消息传到南京,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下诏,以其“知顺天命,退避而去”,特加号为“顺帝”。妥欢帖睦尔虽入“知天命”之年,但他是“知顺天命”,还是逆“天”行事?纵观他的一生,自能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9.
初中《中国历史》第一册插图"王羲之写的《兰亭集序》"(第127页),实际上并不是《兰亭集序》,而是《十七帖》里面的《足下今年政七十帖》.(此帖也收在南宋汇刻的丛帖《兰亭续帖》内,《兰亭续帖》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无关.)那么《兰亭集序》和《十七帖》是怎么回事呢?王羲之写的《兰亭集序》,不但文字优美,而且书法艺术成就极高,一般作为文章来读题目便叫作《兰亭集序》.作为学习书法的范本,则称《兰亭帖》(或《兰亭序帖》),也称《禊帖》."禊"是"修禊事也"的"禊",本字应读xì.《兰亭集序》里面提到的"修稧(禊)事"是  相似文献   

10.
书法观典     
<正>【作品概况】《冠军帖》,东汉张芝书,该帖刻本刊于北宋《淳化阁帖》。《淳化阁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书法墨迹的法帖,为北宋淳化三年(公元992年)宋太宗命王著将历代法书编为10卷,摹刻在枣木板上,拓赐大臣。张芝遗墨《冠军帖》自宋代之后湮没殆尽,今仅见于刻本《淳化阁帖》,6行,32字。  相似文献   

11.
1 社司转〔帖〕① 右缘年支秋座局席 ,幸请诸公等 ,2 帖至 ,限今月十七日卯时于三界寺门取齐。捉3 二人后者 ,罚酒一角 ;全不来 ,罚酒半瓮。其帖立递4 相分付 ,不得停滞 ;如滞帖者 ,(后缺 )说明 :本件抄于上录北图能 3 4号《社人程富住阿耶身亡转帖稿》背面 ,系抄件 ,非实用文书。校记 :①“帖” ,据文义及其他社司转帖例补。15 .北图周字 62号《某年闰四月三日五月设斋转帖》1 社司   转帖2  五月斋头李俊3  右前件人次当今月行斋 ,准4  条合有助麦一斗。请至5  限五日已前送纳。如违准条6  科罚。其帖速递送本司。闰四…  相似文献   

12.
徐光启(1562——1633),字子先,号玄扈,明朝万历年间生于上海。徐光启少时聪敏好学,活泼矫健,据传“章句、帖括、声律、书法均臻佳妙。”19岁时考中秀才;31岁时,在韶州任教,他见到了传教士郭居静(L.Cataneo),41岁时在南京接受  相似文献   

13.
正元代书法,无论是书法观念、书法实践还是书法教育,均弥漫着浓厚的复古气息。以赵孟为代表倡导的托古改制,改变了南宋以来相对萎靡的书风,使书法回归到正统的帖学范畴——王羲之书法体系。作为元代书坛的领袖人物,赵孟得到朝野上下书法家的崇拜与效仿。其效仿者占据了元代主流书坛,郭畀即是其中的一位。郭畀(1301-1355年),字天锡,号云山,江苏京口(今属镇江)  相似文献   

14.
付山(1607-685),出生于世代書香家庭,自幼接受良好的私塾教育。八歲開始學習書法,至七十七歲仍臨池不輟。臨帖活動伴隨付山七十年,影響付山每次書風的轉變。在付山的臨帖中,《臨王獻之府君帖直幅》是代表作之一。用筆精致,氣息通暢,精神飽滿,韵味十足。  相似文献   

15.
正《奉命帖》,是颜真卿所书行书信札,凡11行,计69字。浙江省博物馆所藏南宋留元刚《忠义堂帖》本。此帖无书写年月。据帖所说:"真卿奉命来此,事期未竟,止缘忠勤,无有旋意。然中心(liàng),始终不改,游于波涛,宜得斯报。千百年间,察真卿心者,见此一事,知  相似文献   

16.
正屏上鉴语《屏风帖》,草书,唐太宗李世民撰文并书于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四月二十二日。宋淳熙九年(公元1182年)祝宽天借观于从兄季平处,言于绍兴初得之于北人南渡者。姜尧章曾分别于宋淳熙十四年(公元1137年)、庆元元年(公元1195年)获观题识,称其高古,不乏风致。宋嘉泰四年(公元1204年)王允初刻石于临安余杭县(今杭州市余杭区)。元延三年(公元1316年),县令尹王  相似文献   

17.
王羲之的《丧乱帖》、《二谢帖》与《得示帖》合裱于一卷,《丧乱帖》8行、《二谢帖》5行、《得示帖》4行,共一纸,总称为《丧乱三帖》.该件为唐摹本,现藏于日本皇室宫内厅三之丸尚藏馆,纵28.7厘米,横58.4厘米(见下图《丧乱三帖》). 《丧乱帖》释文:"羲之顿首:丧乱之极,先墓再离荼毒,追惟酷甚,号慕摧绝,痛贯心肝,痛当奈何奈何.虽即修复,未获奔驰,哀毒益深,奈何奈何.临纸感哽,不知何言.羲之顿首顿首."  相似文献   

18.
进入二十世纪,碑学成为书坛的主流,传统帖学开始走向边缘化,很少受到书家的关注。然而沈曾植却另辟蹊径,创出一种碑帖结合的书法风格。他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关于碑帖结合的书学理论。本文主要阐述了沈曾植的碑帖兼重、南北汇通、笔法、墨法等书学思想。  相似文献   

19.
孟斌 《班主任》2021,(3):27-29
我的2009届高中毕业班举行十周年聚会:应学生要求,我提着一袋班帖出现在聚会现场于是,品读班帖成为聚会亮点,学生们争先回忆当初书写班帖时的点点滴滴,笑声与泪眼相伴,无声与专注同行:提到我们班的班贴,要从2006年我接手高一(11)班开始说起.  相似文献   

20.
推荐阅读     
《大学生》2015,(7):69
《古书堂事件手帖(1-5)》(日)三上延,晓峰(译),湖南美术出版社《旧书与珍本:戈德斯通夫妇书店漫游记》(美)劳伦斯·戈德斯通/南希·戈德斯通,杨俊峰/卢晓娟(译),上海人民出版社《神保町书蟲:爱书狂的东京古书街朝圣之旅》(日)池谷伊佐夫,桑田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六便士之家:迷失在书镇》(美)保罗·科林斯,黄宜思(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