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河南大学明伦校区内中轴线西侧有两座古朴典雅的四角攒尖顶碑亭,亭中各矗立着一通高272米,宽1.14米高大厚重的碑石.双碑碑帽前后均刻有腾跃于黄河巨浪之上的双龙石雕,方形碑座的四个侧面亦刻有腾龙浮雕,碑文楷书字体工整,堪称书法佳作.虽历尽沧桑,碑石稍显斑驳,但大部分字迹依然清晰.这两通"贡院碑"之所在正是清代河南贡院旧址.一、贡院嬗变——追忆逝去的时光中国的贡院始置于唐代.唐人李肇在其《唐国史补》中说:"开元二十四年(736),考功郎中李昂,为士子所轻诋,天子以郎署权轻,移职礼部,始置贡院."从此贡院就成为科举时代考试贡士的场所.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青州市博物馆收藏有一通清代道光年间刻制的《重修光启堂记》石碑。该碑石灰石质,高102厘米,宽38厘米,厚10厘米,四周饰有花草纹。上刻字径1.5厘米的优美楷书,共计290字。碑文未见著录,系新见金石资料,对研究明清时期著名官宦、文学  相似文献   

3.
《重修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庙三门记》是一篇反映元代固原地区民间重修关羽庙并立碑记述相关情况的记文。原碑出土近半个世纪,尽管已有学者对此文献进行学术研究,但都没有注意到该记文已被删改并有不同的版本在流传。笔者拟对该记文的收录及流传情况进行考察,并对碑文进行尝试解读,同时对该碑的撰文人、书丹人、立碑人等进行考述。  相似文献   

4.
李鹏飞 《历史档案》2015,(2):118-121
康熙《蓟州志》、雍正《畿辅通志》、道光《蓟州志》、民国《重修蓟县志》等方志中,对明代蓟州兵备道历任官员的姓名、籍贯、出身等信息均有备载,并将弘治时期的张琏列为蓟州兵备道首任官员1。光绪《顺天府志》的表述则更加明确:"蓟州道,弘治九年置,治蓟州,十一年徙治密云,嘉、隆间复置道于蓟州。"2而《明孝宗实录》也记载,弘治十二年(1499年)十月丙辰,户部会议巡抚等官所陈事宜,其中之一为,"天津及蓟州兵备副使旧注衔山东,俸粮、皂隶支应不便,  相似文献   

5.
公主岭市有一块清朝时期的问心碑,立于当时怀德县署所在地、现为怀德镇政府大院问心碑亭内。这通石碑是清光绪三年(1877)怀德县首座县署落成时,由首任知县张云祥在大堂正前方影壁处所立。碑文曰:"问心。光绪三年改设县署。问心无愧古人所难,余何敢以此自命?盖因数十年来遇事则返心自问,颇有所得,兹值堂成铭以自勉。西蜀锦官城张云祥撰书。"《问心碑》正面上首刻有"克勤克俭"。背面上首刻有"谨守清廉"。《问心碑》是张云祥克己奉公、一心为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国内《越中金石记》的著录情况,选择新文丰影印詹波馆道光十年本作为参考,对广西图书馆所藏《越中金石记》的内容和版本进行考校,指出该书是晚清碑派书法家陶濬宣委托富文斋刻印后用作校对的工作本。  相似文献   

7.
三、台区的清代墓碑 1.三路居一带的清代墓碑 广安门、右安门以外地区现分属宣武区、丰台区管辖,该地区历史上曾有多处墓冢坟地。据《北京图书馆藏北京石刻拓片目录》,这一带仅清代墓葬碑文拓片就有以下数十张:湾子村康熙十年鼐格墓碑、诰封碑;太平桥顺治十二年法哈王公墓碑、诰封碑;康熙十二年西纳海诰封碑;柳巷村顺治十八年觉罗图尔玛墓碑;菜户营康熙十八年白尔黑墓碑;西局村康熙二十二年法都墓碑、诰封碑;康熙四十年吏部尚书介山墓碑;东局村康熙十八年沙克素墓碑;水口子村顺治十四年布哈墓碑;白石桥穆哈达墓碑;曹家坟康熙二十四年都统议政大臣跨渣墓碑;大井村阿兰泰家族墓碑(共十余通);雍正六年富宁安谕祭碑;  相似文献   

8.
位于北京牛街附近的法源寺,是北京最古老的名刹之一。它创建于唐贞观十九年(645)。唐太宗东征,为悼念阵亡将士,在幽州城之东南,建悯忠寺于此。"靖康之耻"时,宋钦宗赵桓被金兵掳至燕京,曾囚于此。明正统二年(1437)重修时改名为崇福寺。清雍正十一年(1735)改建后名法源寺。该寺石刻碑记和藏经甚多,院内古木参天,故不仅以历史悠久称著,其文物丰富也令人刮目相看。  相似文献   

9.
《文献》2000年第2期《元好问在真定路行迹一则》(以下简称《一则》)一文,对河北省鹿泉市龙泉寺一通元碑的碑文内容及其相关史实作了有益的探讨,笔者读后颇受启发。不过,该文对所附载的王思廉《龙泉院营建记》一文中对"张公"的介绍有一些欠妥,笔者不揣愚陋,略为补说,谨供参考。《一则》介绍说:"文中提到的张公洎,字奉先,又名荣祖,世  相似文献   

10.
在七朝古都的开封城东北隅河南大学近代建筑群中,坐落着河南贡院碑和执事楼(今河南大学校园内)。河南贡院是我国著名的四大贡院之一,也是科举制度自隋大业元年(605)设立以来,在中国历史上沿用了1300年历史的科举制度的宣告终结地。2005年是中国科举制度被废除的第100个年头。河南贡院始建于顺治十六年(1659年),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科举考试的终结地。最初,河南贡院只供本省三年一次乡试会考之用。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开封的地方官在河南贡院的后面周王府(今龙亭)遗留的煤山上修建了一座万寿亭,占用了河南贡院的大片土地。那里地…  相似文献   

11.
在阆中市(国务院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东南六里的东山山腰,有一座人工凿成的石窟,石窟中有一块唐碑,碑名《东山大像精舍何居士记》,碑文作于元和时期。此碑曹学佺的《蜀中名胜记》未著录,阆中各代纂修的方志亦未著录,此碑也不载于《全唐文》,甚至不载于1990年12月出版的《四川历代碑刻》。碑文记载何居士只身手凿岩峦,建造石佛的经过,并全面地记叙了一位佞佛的居士的生活,是研究唐代佛教的真实生动的史  相似文献   

12.
故宫博物院藏清内务府陈设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福敏 《历史档案》2004,(1):127-132
《内务府陈设档》(简称陈设档),是清宫内务府每年对其所辖各处殿堂陈设物品进行清点时所立的陈设清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现存雍正八年(1730年)至民国十一年(1922年)陈设档1万余册,故宫博物院藏雍正七年至民国十一年陈设档682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  相似文献   

13.
安徽泾县丁家桥丁姓宗祠碑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家桥,原名丁桥,位于安徽省泾县。清乾隆年间此处建有丁姓宗祠一座,1985年被拆毁,改建为丁桥小学。1986年春,丁桥小学师生在原祠堂东面附屋的老地基上挖坑植树时,在一米深处挖出了两块正反两面刻有碑记的石碑。石碑各长184厘米、宽105厘米、厚9厘米,为青岗石料。所刻碑文记分别记载了丁姓与黄姓、郑姓家族为新丰坝沟道争讼数百年的经过。1999年2月21日在丁桥又发现一块原丁姓宗祠石碑。该碑宽45厘米,高68厘米,石材为青石。碑文记叙了清同治四年(1865年)丁、黄二姓就丁姓为引新丰坝水达成协议的经过,是研究丁姓宗祠出土碑记的重要补充材料。因丁姓宗祠出土碑记具有经济、法律、宗族等多方面史料和研究价值,故予刊发。标题为编辑者所拟。  相似文献   

14.
在山东郓城一中院内,保存有明万历三十八年郓城县知县万时俊刊刻的《院道明文详允碑记》一通。该碑长154厘米,宽60厘米,厚30厘米。碑头部份已断裂。碑正反两面均刻满文字。正面碑头上横刻“院道明文”四个大字,碑文24行,满行53字,碑文损坏较严重。反面碑头上横刻“详允碑记”四个大字,碑文20行,满行52字,碑文保存尚好。 现将碑文抄录如下(单个字无法辨以用“□”,连续多字无法辨识用“……”,字损坏但尚可识别者,字下加点,如君。): 兖州府济宁州郓城县为酌议因革,以垂永久事。照得,本县承乏兹土,自愧庸□,□暮□□,不遑宁处。……务悉行……於民者,固不敢谬为更张,有病于民者,亦不敢仍为沿习。酌诸法理,矢诸天□,摘去弊陋,□□正之,求为……门清弊蠹,……勒贞珉以志不朽。  相似文献   

15.
许平 《大观周刊》2013,(10):15-16
《等慈寺碑》,唐太宗贞观年间立于河南汜水(今荥阳县),今已无存,只有拓本传世(见图1)。碑文为颜师古所撰,未署书家姓名。由于颜师古是初唐的大学问家,又精于书法,所以有人认为碑字也是他的手笔。碑文计32行,每行65字,楷书。其书法既有北朝《张玄墓志》、《元君墓志》等一路的风格,又有初唐楷书的一般法度,工整而秀逸,端庄而流美,雅俗可得而共赏,不愧是有继承、有创新的大家杰作,清王澍认为此碑“书法工绝,上援丁道护,下开徐季海,腴润跌宕,致有杰思”。(《舟山题跋》)杨守敬在《平碑记》中也说:“结构全法魏人,而姿态横生,劲利异常,无一弱笔,直堪与欧、虞抗行。”凡喜爱《等慈寺碑》一路风格的人,无不给以很高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李刚 《历史档案》2023,(3):134-144
<正>土尔扈特东归是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事件之一,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土尔扈特东归后,清政府对其进行妥善安置的同时,分别在热河(今河北承德)及新疆伊犁两地建立御制碑《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以志纪念。这两通御制碑文,虽然都记载了土尔扈特东归及安置事宜,但其内容各有侧重,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正《清宫扬州御档》奏折中,相关琦善的有27件,大部分与镇压太平军有关。琦善(1790—1854),字静庵,博尔济吉特氏,满洲正黄旗人。历任刑部郎中、通政使司副使、河南按察使,江宁、河南布政使。道光十一年调直隶总督,此后一直署理或实任直隶总督达十年之久。其间,  相似文献   

18.
今就(道光)《东阿县志》所载于慎行撰写的碑传文数通,校以《榖城山馆文集》所载之文,略述方志中所载碑刻资料的校勘价值。以期对传世文集的整理,碑刻资料的运用,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陕西彬县大佛寺石窟开凿于唐高祖武德元年,是秦王李世民为悼念平定薛举之战而阵亡的将士所建。大佛洞、千佛洞、罗汉洞是其中的精华所在,都是初唐时期开凿,历经盛中晚唐完成的。大佛寺石窟中保存的历代碑刻题记颇多。在大佛洞护楼东侧碑廊中立有清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重修大佛寺碑记》碑一通,为圆首碑,石质为石灰岩,高1.86、宽0.62、厚0.15米。碑首有减地线刻的云、龙纹图案,中部方额  相似文献   

20.
胡培翚(1782—1849),字竹村,一字载屏,号竹匡、紫蒙,安徽绩溪人。嘉庆二十四年进士,官户部主事,授内阁中书,擢户部广东司主事。道光十一年去官,历主钟山、惜阴、云间、泾川诸书院,所著有《仪礼正义》四十卷、《燕寝考》三卷、《褚袷问答》一卷、《研六室文钞》十卷、《补遗》一卷等。其生平事迹可约略见于其弟子汪士铎所撰《墓志铭》及《清史稿》卷四八二、《清史列传》卷六十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