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报道,武汉大学17名副教授日前被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遴选为博士生导师,其中年龄最小的只有31岁。这是武大历史上第一批担任博导的副教授。在我国高校,一般只有正教授才能担任博导,普通人理解,博士生导师是比教授更高一级的荣誉和职称。武汉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张民宪表示,博士生导师不是固定的职称或职务,而仅是高校教学科研中的一个重要岗位,只要符合遴选博士生指导教师的条件,都可以自由申报参加博导岗位评审。  相似文献   

2.
据7月10日《中国青年报》报道,从明年起,北京大学将在部分院系进行试点,实行不固定博导资格制,如果博导所带博士连续几年不能正常毕业,学校将取消其博导资格。与此同时,北大将进一步放宽博导参评资格,副教授、讲师也可以申请任博士生导师。长期以来,在我国高校和其他研究生培养单位,只有教授(研究员)才有资格担任博士生导师,“博导”这个头衔也因此变成了荣誉的象征。放宽博导参评资格,允许副教授、讲师  相似文献   

3.
裴林 《辽宁教育》2013,(5X):31-31
<正>日前,武汉大学宣布将对博士生导师实行岗位化管理,300名左右的"三无"(无经费、无课题、无成果)博导因为没有岗位而不能继续从事博士生指导工作。变革博士生导师制度,取消博导终身制的"潜规则",武汉大学并不是  相似文献   

4.
《陕西教育》2014,(10):58-60
继厦门大学副教授谢灵写给校长的信被公开后。近日,厦门大学再次成为舆论的焦点。厦大人文学院历史系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吴春明被指猥亵诱奸多名女学生,涉事教授当即被终止博导资格,厦门大学于10月14日晚间发布《关于对吴春明处理情况的通报》,决定给予吴春明开除党籍、撤销教师资格处分。而围绕着其是否有诱奸行为的争论却并没有就此停息,多方各执一词争论不休。  相似文献   

5.
近日媒体的两则报道让人关注:一则是国内某著名大学聘用11位只有副教授职称的教师为博士生导师;一则是国内只有大专学历的某知名学者被厦门大学破格聘为教授。  相似文献   

6.
杨攀峰 《成才之路》2011,(10):13-I0008
提起教授、博导,很多人想到的都是白发苍苍的老者,或气质沉稳的中年人。但在陕西多所高校,一些优秀的“80后”已走上副教授岗位。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更有两名“80后”已当上了博导。  相似文献   

7.
马扬 《教育》2006,(1):35-39
吉林大学45名博士生导师落聘“下岗”,无论在教育界,还是在大众百姓中,都可谓是个不小的新闻。我们不仅为其改革成功叫好,亦为吉林大学现任领导“勇破雷区”的精神叫好。在这里,也非常感谢我们的记者用通俗的笔法,深刻而立体地报道吉林大学这次成功改革,为读者展示我国高校改革鲜活的一页。事实上,吉林大学这次改革不仅让一些不称职博导“下岗”,也让一些成绩突出的年轻人有机会早早地走上了博导舞台。在这次新聘任的209名博导中,有不少是中青年教师,甚至出现了年仅三十的年轻面孔。我国自实行学位制度以来,高校一直实行博士生导师选聘制度。由于博导是在教授的基础上选聘的,很多单位为表示尊重,也给予了博导高于教授的特别待遇,这样就使其在事实上形成了在教授之上的又一个层次。久而久之,博导除了代表一个人在学术上的造诣外,更形成了一种很高的荣誉。而且博导的桂冠一旦戴上,就形成了事实上的终身制。博导终身制,不仅给高校发展带来了一些问题,同时给高校学科建设和学术水平的提高带来了一定阻碍。吉林大学全校原有近千名博士生导师,而本次选聘中最后被聘用的博士生指导教师只有737人。这一打破博导终身制的改革,在全国高校中还极为罕见。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从来没有一所大学有着如此庞大的规模——从2000年6月至今,六所院校合并后的吉林大学,涵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军事学等12大学科门类,有本科专业128个、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27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45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9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7个,数以万计的学生在这里完成人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读完本科、研究生学业,从吉林大学走向社会。因此,吉林大学在博导选聘问题上的这个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开创先河的作用。这是一次勇敢的破冰之旅。当然,吉林大学的改革是成功。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我国学位制度的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吉林大学已经迈出了第一步,我们预祝这场改革越走越远,顺利到达美妙的彼岸。  相似文献   

8.
20 0 3年 6月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朱立元主持召开了一次关于现代性问题的讨论 会 ,参加者有 :西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复旦大学中文系在职博士生王建疆 ,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后、副教授易存国 ,海南大学教授、复旦大学中文系访问学者印晓红 ,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生高燕、谢勇 ,硕士生丁、杨云、陈芸等。现将座谈纪录 (由谢勇根据录音整理 )在本刊发表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中国教工》2008,(12):30-30
郑州大学从2008年的博士生招生计划中首先拿出5个指标,在全校范围公开遴选博导,允许有高水平科研项目的教授和具有博士学位的副教授招收导资师全额资助制博士生,即导师须从科研经费中一次性支付所招博士生的四年学业奖学金和助研奖学金合计7.2万元。  相似文献   

10.
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博士生指导教师是博士生培养的关键力量,博导遴选是导师队伍建设的基础。以北京大学博导遴选改革为例,在分析其内生动力、外部因素以及实施成效的基础上,结合新形势下对博士生导师队伍建设的新要求,从完善导师评价和岗位调整机制、建立系统化的导师培训体系、促进多元化的导师指导模式、营造良好的导学氛围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新闻评说     
"捂盖子"心理是典型的鸵鸟政策今年年初,西安交通大学曾经获得"长江学者"称号的博士生导师李连生被撤销了博导资格。在校方这一举动的背后,是六名老教授连续两年多对这名博导涉嫌学术造假的实名举报,而在这两年间,举报曾遭到校方的多次劝阻。  相似文献   

12.
我国由于博士生教育历史不长,1995 年以后博士生导师的评审才由最初的国家统一评审改为由各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根据“按需增补”的原则自行审核。我校作为国家首批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对自行审定、遴选招收培养博士生的指导教师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改革。本文介绍了我校自审博导改革的做法与取得的经验,分析了自审遴选博士生导师工作的成效,并对进一步改革博士生导师的审核办法提出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因长期超负荷工作而略显瘦削疲惫的脸庞永远也挡不住她南国女子的俊俏端庄。娇柔的身材,甜美谦和的声音,秀丽传神的眼睛,让人难以相信面前这位小家碧玉般的女子在中国学前教育界会如此身负盛名:她29岁便被破格提升为副教授,32岁破格提升为教授, 34岁又破格晋升为博士生导师; 1995年10月当选为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秘书长,同年又被世界学前教育组织中国委员会推选为副主席兼秘书长;1997年国家教委“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第一批52人名单中;她榜上有名: 1998年1月又光荣当选为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 这就是…  相似文献   

14.
《教育》2006,(2)
自2005年4月末至11月初,教育部直属的国家重点院校吉林大学对全校所有博士生导师进行了与过去做法不同的重新选聃:不设岗位数,只按理工农医和人文社会科学两大类制定选聘标准,达标者都有机会在新一轮聘任中成为“博导”;不达标的现任“博导”必须“下岗”。结果,45名“博导”在新一轮选聘中失去了招收下一届博士生的资格。11月底,媒体报道吉林大学这一改革后,舆论哗然。  相似文献   

15.
今年,进入清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学生将有更充足的导师资源可以选择。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高策理透露,清华大学今年将全面取消博导评聘制度,全体副教授以上导师都将具有指导博士生的资格,届时可供学生选择的“准博导”将达到2500多人,比过去增加一倍。  相似文献   

16.
李江涛 《教育》2011,(8):46
"博导",这个曾经被社会十分尊崇的称呼,在清华将仅仅意味着一个高校的普通工作岗位。清华大学近日决定全面取消博士生导师评聘制度,全校副高职称以上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教师,均具有博士生指导资格。这意味着,只要是副教授以上的教师都有资格成为博导。博导光环的黯淡意味着什么?这一举措是否会影响博士生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7.
吉林大学“博导”选聘改革近日完成,45名“博导”在新一轮选聘中“下岗”——失去了招收下一届博士生的资格。“博导”是人们对博士生指导教师的习惯性简称。当前绝大多数高校中实行的“博导”选聘制度存在弊病,制约着学校的学科建设。由于以往对“博导”选聘制的改革一直停留在新聘“博导”的层面上,“约定俗成”的“博导”终身制被看作“雷区”未予触动,导致一些被聘  相似文献   

18.
1978年以来,我共招收培养了3届8名博士生、3名博士后研究人员、3届15名硕士生。这些硕士、博士与博士后,都是高质量的。早在1984年,李政道教授称赞说:“侯伯宇教授培养了水平很高的学生。”4名首届硕士生中有3名出国攻读博士学位,其中两名结业回国后被破格晋升为教授。85级9名毕业硕士研究生,有4名考取了博士研究生,被分配工作的都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已毕业的两届5名博士生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他们都在难度高、更新快、竞争激烈的现代理论物理的前沿领域做出了一系列创造性成果,在国内外一流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受到了包括扬振宁、李政道、R·Jacklw、B·Green等国际著名物理  相似文献   

19.
人物简介:欧阳友权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文学硕士。现为中南大学文法学院副院长、中文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欧阳友权1993年被湖北省委省政府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6年破格晋升为教授,1998年获全国宝钢优秀教师奖,2001年被遴选为博士生导师。  相似文献   

20.
来鲁华,1963年生于济宁。1989年北京大学化学系博士毕业,1992年破格晋升为教授,1994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现为国家“863”生物领域蛋白质工程主题专题组长和该工程的评审专家。 早在博士学习期间,来鲁华就在导师的帮助下,把科研主攻方向定在一个国内很少有人涉猎的领域:对蛋白质进行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