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作家生活在现实世界和艺术世界中,为适应各自世界的需要,其人格由现实人格与艺术人格两部分构成,它们既相互制约,又相互独立,不仅有不同的规范和要求,而且两者的深层统一必须建立在表层分离的基础上,本文对此作了分析。同时,以两者的对立统一为线索,归纳分析了它们相互间的四种主要运动形式,为揭示作家的人格奥秘提供了一种新的审视角度。  相似文献   

2.
审美人格论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审美人格是指人的精神面貌具有审美特性,达到了美的境界,这种人格具有和谐、个性、自由、超越与创造等特征。审美人格在更高的层次上包容和整合了理性人格和道德人格,是理性人格和道德人格的升华。同时审美人格介于健康人格与理想人格之间,是一种基于现实的理想人格或具有理想性质的现实人格。审美人格的发展具有渐进性和终身性。审美人格的评价主要有两条原则,即共同性与差异性结合、理想性与现实性统一。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双性化人格模式与心理健康关系探析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双性化人格是一种综合的人格模式,它是指在一个人身上同时具有男性和女性的心理特征。通过对174名大学生进行BSRI(性别角色量表)、S-I(安全-不安全感问卷)、自信心测验问卷的测试,结果显示:具有双性化人格的个性在自信心和安全感方面明显优于女性化气质和非男女气质类型的个体,代表着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一种心理健康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4.
虚拟与现实虽然作为两个世界而存在,但生活在这两个世界中的主体——人是同一个。就这两个世界的道德关系而言,不是要建立两种截然不同的道德体系,其最终的目的是要培养同一的道德人格。只有具备同一道德人格的人,才能在任何一个世界中都表现出前后一致、表里如一的高尚道德情操。  相似文献   

5.
人格管理,是管理心理学的一个重要范畴。人格由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及生活经验所塑造.人如其面,各有千秋。人格分法很多,为了你和他人的事业成功,需要科学的鉴定和科学的管理。只有这样,才能选拔好人才,安排好工作,促进组织目标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6.
世界上没有人格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正因为存在人格的差异,故有进行因材施教的必要。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针对不同的学生,恰当采用“知、顺、导、救”的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7.
创造并不只是一种智力活动,不能单靠纯思维的训练获得;创造首先是一种整体的活动,是一种人格,它主要通过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形成.因此,研究创造问题,首先要研究具有创造力的人,而有创造力的人,有赖于创造性的人格.培养创造性的人格,就要提供与这种人格和生活方式相适应的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8.
在不同的的历史时期,人格有着相异的立法政策,但却有着相同的历史由出,即都和罗马法中的人格有着“剪不断”的联系。试对罗马法中人与人格的分离、人格等级化的原因、人格理论的思想渊源、人格制度的警示与启示,做一种历史的解读,以资历史的“明智之光”照进现实的世界,为我们现时法律的人格制度指明未来。  相似文献   

9.
道德由经济决定,也受情、理、法制约,反之,道德又对人格发展产生深刻影响,进而通过人格的途径,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影响着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沈从的现代感知是形成其自由人生与独特意识的基础,使其创作深入到对现代民生与生命和观照。并以化史意识表现民族心理结构,从而探索出振奋民族精神与挽救民族命运的现代化人格模式。  相似文献   

11.
创造性与创造性人格概念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人们在创造性与创造性人格两个概念理解上存在的分歧,结合前人的研究。对创造性与创造性人格这两个概念的基本涵义进行讨论,并分析了它们各自的主要构成要素。  相似文献   

12.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是当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世界教育主题的直接反映。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在学校中最基本的活动场所。班级文化是学校文化在班级的具体体现,它对学生人格的影响可能持续一生,因此合理运用班级文化这一无形的教育资源,能在实际的班级生活中有效地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概述了20世纪人格研究的两种途径:人格特质研究和人格加工动力研究;指出这两种研究正在融合成一种新的人格理论:认知情感人格系统;介绍了它的主要假设及其人格分析的多层次。  相似文献   

14.
语文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人格教育。如何将诵读这种学习方法和教学手段发展成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并与培养他们的健康人格紧密关联,是近几年来本人一直在探索的话题。本文将根据青少年健康人格的几个特点——有自由感,能比较客观地认识自我和外部世界,对父母、朋友有显示爱的能力,喜欢创造——来具体谈谈自由诵读、潜心诵读、个性诵读和创新诵读对孩子人格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中国女性独立人格塑造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非独立人格的形成既有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又有当今女性自身的原因及男性群体对女性认识上的偏见。女性独立人格形成与社会发展是一种互动关系。现代女性独立人格的塑造,既需要社会文明的高度发展,又需要社会观念的不断更新,更需要女性自身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6.
丁玲具有双重的人格意识,一方面她是女人,当然具有女性人格特质。以及女性所固有的阴柔特征;另一方面。在她身上又存在着强烈的男性阳刚性特征,拥有男性人格特质。这二者有机地交融在丁玲的人格个性中,并贯穿了丁玲的一生。不过,丁玲的人格特征并非一成不变,也不是平分秋色,其表现形态因生活和时代的变化而发展变化,时而女性人格特质占主流,时而男性人格特质占主流,多半时候是相互交错。这种独特的动态化的人格特征,深刻地影响着丁玲的人生道路,并通过作家的审美体验而影响其文本创作。  相似文献   

17.
网络与现代青少年的生活有着越来越紧密的联系,对青少年的思想和行为发生着深刻的影响,尤其是网络人格的形成,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心理世界与现实世界。青少年的网络人格是现实人格的反映,并且丰富和发展了个人的现实人格,但是网络是把双刃剑,作为信息窗口的网络也给青少年的人格发展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一、青少年网络人格异化的表现青少年的网络人格异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人际交往淡漠青少年在现实社会的挫折和冲突下,为了排谴自己的自卑和无助的感觉,而选择可以不用知道对方背景的人机对话。迷失在五光十色的数字化迷宫、动感刺激的娱乐…  相似文献   

18.
礼仪文化与人格塑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 1世纪的国际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 ,国家的现代化 ,必须有公民的综合素质 ,尤其是完善的人格为基础。人格直接地受文化的影响 ,礼仪作为一种文化现象 ,能从四个方面来达到对人格的培养和塑造  相似文献   

19.
屈原的精神世界具有人格和神格的双重性,屈原现象是中国神本化向人本化转折时期独特的化现象。神格和人格双重追求的幻灭是屈原悲剧性作品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20.
《教书育人》2005,(9):43-43
当一个人的人格特质表现得过于僵化、不适应,而造成显著的功能障碍或是自己主观上的不舒服时,便形成人格异常的现象。人格异常的人,因其严重度还不到疾病的程度,故过去学者多认为人格异常是介于正常人与精神疾患之间的一种状态。目前看来,人格异常可以分成三大类人格异常疾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