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在这两种语言的动词中都存在非谓语用法。本文试图从词法和句法的角度来比较英汉动词非谓语用法,力图归纳汉语动词非谓语功能的分类。  相似文献   

2.
英语中非谓语动词这一语法项目对于中国学生来说是很难理解掌握。那么如何准确恰当地在商务英语中进行英汉互译?这将是难中之难。本文通过比较法详细地阐述其用法,以及通过比较详细地阐述其用法,以及通过大量商务英语中非谓语动词英汉实例进行比较,从而达到忠实原文、语言通顺流畅、言简意赅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3.
词基本上是有定类的,它在句中的用途也是相应确定的,但在不同的具体语言环境中,它的词性和句法功能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这是古今汉语都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在古汉语中,名词的活用不仅常见,而且其用法与现代汉语中的名词很不一样,在名中充当谓语或状语中,其词性即发生变化,活用如运词,形容词或副词,其活用情形有两种:一是用作动词,其活用规律有八种;一是用作状语,其活用规律有三种。  相似文献   

4.
作为语法体系中的一种主要词类,无论是在英语还是在汉语中,动词在句法结构及言语交际中都起着关键作用。但是,由于这两种语言非同一语系,语言结构差别很大,在动词用法方面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差异。了解英汉动词在应用中的不同特点对英汉互译有很大帮助,而这也正是英汉对比研究的一个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5.
本文重点探讨英语动词的谓语形式和非谓语形式在句法中的用法区别,旨在强调二者不同的句法功能,帮助学生在造句、写作时,能很好地遵循句法规则,写出正确、地道的英文句子。  相似文献   

6.
对于非谓语动词的状语用法,不少高中学生弄不明白。笔者在此对三种非谓语动词形式作状语的用法作一比较,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一、非谓语动词的形式非谓语动词有三种:1.不定式;2.-ing分词;3.-ed分词。二、非谓语动词及其短语的解释要想学好非谓语动词的用法,必须弄清不定式与不定式短语,-ing  相似文献   

7.
语言的干涉问题是长期以来语法学家一直关注的问题之一。对中国学生而言,由于英汉动词的差异,英语动词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汉语动词用法的干涉。英汉动词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语义的差异和句法的差异。本文通过这两方面差异的分析阐述了学习英语动词时中国学生常犯的错误及其产生的可能原因,就如何更快速有效地学习英语动词分别从教与学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尝试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以往有关省略结构的研究较少关注语序这一要素,本文通过英汉日动词省略和谓语省略对比研究发现,英汉日在省略结构上的差异与语序密切相关。由于语序的不同,直接影响到句法结构上的差异,并由此产生了两种省略类型——顺向省略和逆向省略。在区分认知机制和句法机制的前提下,就日语而言,虽然顺向省略符合认知机制,但当句法条件满足时,其省略结构会由顺向省略转向逆向省略。在跨语言验证的基础上,本文认为,语序是跨语言省略研究的重要因素,是省略的句法语义限制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9.
比较英汉两种语言我们会发现,汉语中动词的使用频率很高,而英语中介词非常活跃,有许多介词带有动作概念。根据它们各自的特点,在英汉互译中我们可以将英语介词和汉语动词进行转译。我们可以利用英语介词用法广泛,搭配能力强的特点,将汉语动词译成英语介词。有时同一英语介词与不同介词宾语搭配可以表达多种词义,代替多个汉语动词。  相似文献   

10.
含有致使义的汉语兼语式和英语SVOC句式具有共同的认知基础,且在句法和语义上具有相似性,这为英汉之间类似的句式进行比较研究提供了可能性。目前,兼语式被认为是汉语独有的语言现象,虽然英语的SVOC句式也表达了同样的语义,但限于英语句法结构的规范,二者仍然存在形式上不能完全对应的区别。本文旨在从认知基础、句法基础、语义基础三方面对英汉两种句式进行比较研究,并结合语义说明兼语动词和论元的关系,运用题元理论和论元结构解释汉语兼语式和英语SVOC句式在题元关系上的对应性。  相似文献   

11.
从英语语法功能的角度来看,英语当中的动词被分为谓语动词及非谓语动词,其中谓语动词在句子当中只充当谓语的成分,而非谓语动词除了不可充当谓语,可在句子当中充当其他成分,不同形式的非谓语动词在句子当中所充当的成分即使一样,其用法也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必须对不同形式的非谓语动词的用法进行比较与分析。  相似文献   

12.
从英汉介词的特性对比英汉介词用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词同属英语和汉语中最重要的虚词之一,无论在句法功能和词汇意义的范畴和变化上来说,都是非常活跃的。虽然这样,英汉两种语言的介词从特性到用法都有一定的差异性。了解这种差异性,能使我们对英汉的组织结构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有助于我们挖掘隐藏在句子表面组织后的深刻的语言哲学问题,也能为我们运用这些规律解决实践中汉英翻译打开思路,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张玲 《考试周刊》2009,(3):165-166
在英语语法中,非谓语动词一直是语法教学的重难点所在,尤其是非谓语动词的语法功能比较。非谓语动词有三种形式即不定式、动名词和分词,由于非谓语动词的内容丰富,所以在本文中不可能涉及到它的每一方面。本文主要研究非谓语动词语法功能的比较,从而使学习者更好地运用非谓语动词。  相似文献   

14.
汉语动词同英语动词一样,不仅有“时”的变化,而且也有“体”的变化。比较、研究两种语言动词相同的“体”的异同,对教学和翻译是有益的,对学生也是有一定帮助的。上文对英汉动词的现在完成体作了初步探讨,本文打算就这两种动词的现在进行体作一些比较,以期找出这两种语言在这一方面的联系和规律来。  相似文献   

15.
陈露 《考试周刊》2009,(22):38-39
英语和汉语被动句之间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在被动向的构成方式上.英语和汉语被动句都是通过句法和词法手段,不同的是在英语被动句中,谓语动词是经过形态变化而形成的.而汉语被动句中的谓语动词没有经过形态变化:在被动表达方面。两种语言都具有标记和无标记被动表达方式;在被动句语义内涵的特征方面,两种语言都有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存现句作为一种句法现象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普通存在,但却有着明显的差异,通过运用相关的句法理论知识,进行英汉比较,探讨存现句真正意义上的主语及其格位指派问题。同时,对于汉语存现句中原本为及物动词的非宾格性如何获得,也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7.
李萍 《怀化学院学报》2005,24(3):109-111
从词类的角度对比了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谓语,并得出结论:英语中的谓语必须含有动词而汉语中的谓语词类要多样的多:有动词,名词,形容词,还可以是短语(或词组)。最后,对短语谓语的分析提出了问题:这些短语谓语是主谓谓语,联合谓语还是四字成语谓语。  相似文献   

18.
对于任何学英语的人而言,最重要的是掌握动词的用法。《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辞典》列举了谓语动词的25种用法类型,足见谓语动词的重要性。对英语中一些特殊动词带同源宾语的情况进行语义结构分析,一则有利教学,二则使我们在跨文化交际中障碍更少。  相似文献   

19.
英汉句子结构存在着差别,尤其体现在谓语动词上.相对英语而言,汉语兼语句为汉语一大特色。本文从分析汉语兼语句的结构特征入手,通过英汉句子谓语动词对比,以奈达的功能对等为理论指导探讨汉语兼语句的英译方法。  相似文献   

20.
从两种语言对比中概括出的规律往往很有启发性,但是还不具有普遍意义。跨语言的现象表明,英汉形容词概念化上的差异及其对句法的影响不是孤例,其他语言中也有平行的现象。概念化层次上缺失的语义特征会在句法层次上得到补偿,许多语言中形容词不能直接作谓语而必须借助表达时间信息的系词引导说明了这一问题。从类型学视角看待英汉形容词概念化差异也有助于重新认识汉语形容词的词类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