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不少电视剧爱好者希望知道:学习电视剧创作从哪里入手?创作电视剧和创作其它文艺作品有些什么不同?这篇文章集中讲一讲电视剧创作的来龙去脉。我国电视剧走过的路学习电视剧创作,需要了解我国电视剧发展的来龙去脉。在世界范围里,早在卅年代就出现了电视剧雏形。在我国,电视剧是伴随着我国电视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电视湘军崛起的背景下,湖南本土制作或参与制作的以历史题材为主的一系列质量较高的电视剧,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湖南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创作理念和审美表现体现了湖湘文化与历史想象的整合,形成了"沉雄顿挫"的创作风格.其创作的独特性既标志了湖南电视剧在国内电视剧领域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又为我国当今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创作提供了多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从理论角度来看,"现实题材电视剧"这一概念,是指改革开放以后,将当代人的生活设定为作品的大背景、主要内容为反映当代社会现状与感情状态的电视剧。近年来,我国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生产一直处于旺盛势头,成为荧屏上一道别具风味的艺术大餐。在此,笔者作为一名导演,就"中国式"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等相关问题谈一些肤浅之见,求教于方家。一、我国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现状  相似文献   

4.
现如今,中国城市社会与农村社会正进入亘古未有的变革之中,而电视剧以农村社会生活为题材反映农村现实状况的作品数量之少、质量之参差不齐引人担忧。面对"三农"现实世界的影视创作,应以"注重现实生活、立足人民群体、把握时代特征"的观点,对亟待进行文化内核深入挖掘和农民风貌全新展示的中国农村题材电视剧的创作做出新的思辨,以期重塑我国农村题材电视剧创作的发展思路与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全国“村村通“广播电视战略逐步实现的有利形势下,亿万人民对我国电视剧的需求将会日益增人,而对电视剧质量的要求也会提高。偏远省区近年所创作生产的电视剧数量不多,质量亦平平.为进一步繁荣我国电视剧创作,推动偏远省区电视剧艺木的发展.笔者将青海省电视剧创作发展的历史作一简要回顾,并加以初步分析,以其得失原因,供电视剧艺术专家和组织者们参考.二十年回顾青海电视剧的开端是1979年,到1999年,历经了初创、探索、成熟、活跃和低落五个阶段.20年间全省共创作生产电视小品、单本剧及…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电视剧创作取得了辉煌的成绩,然而,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口碑不好、出现了信任危机等等。在国外媒体的冲击下,我国电视剧面临的竞争变得越加激烈。因此,必须合理解决我国电视剧在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积极的措施促进我国电视剧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电视剧改编是电视剧创作的一种重要方式.自中国电视剧诞生开始,这一创作方式已有了50多年的历史.其中,电视剧的改编观念受到社会文化语境变迁的深刻影响.文章在主导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等相互交织、多元融合的动态语境中,依据不同阶段创作者所秉持的价值立场及其改编原则的侧重点,结合一些典型文本的分析,逻辑性地简略梳理出电视剧改编观念由"宣教观"、"忠实观"、"趣味观"到"融合观"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8.
我国电视剧批评是随着电视剧创作的发展、繁荣而成长起来的,是随着电视剧理论的不断建树而逐渐深化的,也是随着电视剧产业的兴盛而呈现新的内容与动向的.回看历史与审观现状,我国电视剧批评的发展具有三个方面的走向:一、我国电视剧艺术批评变得多维而切实我国电视剧批评一直以艺术批评为主流,电视剧艺术批评随着电视剧艺术本体研究的深入和电视剧产业的发展,经历了从探索到确立到多维角度的变化,愈来愈切合我国电视剧制作的实践.  相似文献   

9.
潘政治  高昊 《新闻世界》2010,(12):156-157
从1958年我国第一部电视剧问世至今,我国的电视剧已经走过了五十几个春秋。电视剧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全球视野来看,电视剧在国际影视文化产业中也同样占据突出地位,成为各国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实力竞争的有力支撑。中国电视剧要在产业化进程中实现长效发展,并且成为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参与国际影视产业竞争的拳头产品,就需要在不断整合创作资源,更新创作理念,丰富创作实践的同时,广泛借鉴全球范围内的行业管理经验,不断适应行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优化我国电视剧行业管理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沈金萍 《传媒》2021,(14):34-36
2021年4月末到6月初一个半月的时间里,围绕电视剧发展,召开了两个重要会议,一个是4月27日在北京会议中心举办"新时代中国电视剧高质量发展之路"产业论坛,另一个是6月6日至10日在上海举办的第二十七届上海电视节.论坛上,行业人士聚集一堂,碰撞交流思想智慧,共同探讨新时代精品电视剧创作之路;第二十七届上海电视节颁发了白玉兰奖获奖名单,《山海情》获得最佳中国电视剧大奖,《觉醒年代》夺得了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男主角三个重磅奖项……在庆祝建党百年的特殊历史年份里,这两个会议,展现了我国电视剧行业坚持奏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最新成果,彰显了我国电视剧人力求创新、追求精品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电视剧创作生产进入繁荣发展时期。2007年,获得国产电视剧发行许可证的剧目为529部,14670集,与2000年相比,电视剧年产量翻了一番。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研究美国电视剧的创作理念及创作方法,对于繁荣中国电视剧创作和中国电视剧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近年来中国电视剧创作模仿、借鉴美国电视剧的主要方法进行了思考,分别从"克隆"美剧、引进美剧类型、制作衍生剧、影视互动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同时指出,对美国电视剧运作方式、创作方法的模仿和借鉴也必须有所鉴别、有所选择、有所改良,以保持自己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陆军  吴英姿 《传媒》2008,(7):46-47
作为一个规模不大、实力并不那么雄厚的内陆城市台,长沙电视台选择了"电视剧名台"的发展理念,强调精品意识,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剧创作之路.在电视剧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相似文献   

14.
国际互联网凭借其强大的传输、交互、资源整合优势推动社会进入"全媒体时代",影响了电视艺术的创作与传播。经过六十年发展流变,中国电视剧呈现着高度产业化、市场化特征。近五年随着政策法规的完善,经济、科技的发展,中国电视剧产业进入了新生长时期。面对中国电视剧市场出现的新现象与新问题,从业者应当运用产业思维指导电视剧的创作与传播。浙江华策影视集团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历程诞生、壮大,已经成长为业界领导者。本文在梳理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脉络,分析市场特点的基础上,将华策影视作为个案研究,运用文献分析法、案例研究法和产业研究法等研究手段,探析全媒体时代中国电视剧创作与传播的产业化思维。  相似文献   

15.
电视剧作为当代受众最广、影响力最大的大众艺术与日常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日常生活审美化"是电视剧追求的重要美学原则。但电视剧创作者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电视剧中艺术价值的重要性,以及观众对于电视剧叙事、人物塑造超越庸常生活的审美要求。目前,由于电视剧创作过度贴近生活,电视剧人物塑造出现"极度日常化"现象,人物自身吸引力不足,导致观众对人物的认同感下降,电视剧创作严重缺乏艺术水准。  相似文献   

16.
《甄嬛传》作为我国一部"现象级"的电视剧,实现了跨地区跨国家传播,不仅是其自身的成功,更是其创作团队和播出方相互携手,运用传播策略的成功。在媒介融合时代,《甄嬛传》很好地整合了各类媒体的优势作用,台网联动,尤其是充分利用新媒体互动性、随意性等特点,将电视剧相关信息传递给观众,实现了电视剧的高效传播,展现出多媒体、多渠道、多方式的传播特点,从而为我国电视剧产业制定传播策略树立了典范,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和辛亥革命100周年,围绕这两大历史事件创作的献礼剧成为我国电视荧屏一道令人瞩目的风景。同时,现实题材电视剧和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呈现出新的探索,穿越剧和翻拍剧也成为本年度电视剧创作值得关注的现象。纵观2011年中国电视剧创作情况,可以明显感受到电视剧创作者在弘扬主旋律与追  相似文献   

18.
在新世纪的十多年中,中国电视剧无疑已经成为最为强势、最为主流的大众视听艺术形式,坚守并确立了电视剧艺术独特的创作美学体系.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力图总结、梳理新世纪以来中国电视剧类型化创作以及叙事方式方法的演变,并由此分析探索我国电视剧创作所取得的成就与不足,以丰富和深化电视剧叙事理论的研完.  相似文献   

19.
于瀛 《东南传播》2013,(7):63-65
不同的地域特色对于电视剧的创作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地域特色电视剧有利于打造我国电视剧艺术事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增强国内影视文化的抗同化性。在电视剧创作中,重视地域文化特色对于电视剧的影响,保持和发扬地域文化特色,对于当代电视剧创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京派电视剧为例,从历史文化方面、京味文学方面和城市意象方面,来浅析地域特色对于电视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伍梅 《新闻界》2008,(1):115-117
26届"飞天奖"少儿电视剧获奖作品获得专家、受众和市场三方的高度认可。本文重点从科学教育观的角度分析本届少儿电视剧成功的原因。首先,从理论上阐释科学教育观是少儿电视剧创作的成功基石。其次,结合"飞天奖"作品的文本分析,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个角度阐述科学教育观在少儿电视剧创作中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