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标导航 1.交流阅读感受,加深对作品的理解。2.采用“读书会”的形式,促进个性化阅读与合作性阅读的融合。3.感受作品的人文魅力,体悟作品的生命诠释。  相似文献   

2.
陈静 《学前教育》2007,(4):35-35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讲述、模仿和比较,感受作品的纯朴清新和生动有趣 2.积极用语言、动作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对水墨画的认识 3.通过水墨涂鸦,简单了解水墨画工具材料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1.重视学生的阅读感受,鼓励学生勇于“班门弄斧”。长期以来,我们把教材中的作品总视为完美之作.老师总要千方百计地为作品找说法,即使错了也是如此,学生也不敢越雷池一步,更不敢“异想天开”.这又怎能谈得上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以,我们应鼓励学生要敢于“班门弄斧”。让他们知道作家并不神秘,作品也不见得美。课堂上,鼓励学生独立自主地思考,作为阅读者个体,彼此的感受不会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画坛巨匠齐白石相关生平故事及艺术风格。 2.引导学生自主地从多角度欣赏、感受其代表作品.并能用语言描述、分析、评价作品。  相似文献   

5.
【设计意图】雕塑存在于生活的诸多角落,俨然成为幼儿生活的一部分。生活中许多雕塑形象逼真、可爱。幼儿非常喜欢。为了进一步促进幼儿欣赏、感受雕塑作品及其寓意,我结合幼儿园文化设计了本次活动,希望幼儿能在欣赏雕塑作品的过程中积累更多的审美经验,逐步了解自己所在幼儿园的文化。【活动目标】1.感受雕塑作品《晨曦》的形体美及其寓意。  相似文献   

6.
金哲 《现代语文》2004,(5):11-11
涵泳法.要求人们在充分尊重作品的基础上,熟渎成诵,通过诵读,把主观感受同作品统一起来,也就是把“我”(欣赏者)放在作品里面去分享它的生命.从而获得身l临其境、神会其中的审美感受。它有以下三个环节;  相似文献   

7.
亦舒的作品带有浓厚的个人风格,其客观冷静的态度和机智简练的文字,已成为作品独特的标记。作品中一个个形象各异而又独立坚强的女性以及这些女性各式各样的结局更是为她的作品增添了独特的色彩.这种风格给人最深刻的感受就是现实性。  相似文献   

8.
《初中生》2009,(1):F0002-F0002
柯罗的风景画与同时代国家的作品完全不同。他反对呆板的对景写生.喜欢在画风景的时候加上自己的想象.在风景画里倾注很多个人的主观感受。  相似文献   

9.
活动目标: 1.乐于在对话、欣赏中,通过多种途径感受作品鲜明变化的色彩、跳跃欢快的笔触,以及春花烂漫的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10.
有些作家根据自己的生活感受选取题材,并把自己感受最深的生活内容,艺术地凝结在其作品中,大凡成功的作品几乎如此.然而,在表现作品主题思想而使用题材的方法上,却各不相同,或直抒胸臆,或隐晦曲折,这多与作者所处的时代和社会有关.在政治黑暗时期,作者对社会现实感到痛恨和害怕,而不敢直陈其言,这时的作品,其表现手法,多是隐讳含蓄的。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众多以史写实,借古喻今的作品,正是那些特定的历史时期的产物。元代著名的散曲、杂剧作家马致远的代表作《汉宫秋》就是一部这样的作品。《汉宫秋》是一部描写宫廷史实的悲…  相似文献   

11.
杨谢 《考试周刊》2011,(59):26-27
三毛的作品只用第一人称写作,她说她写的故事都是她亲身经历或亲身感受的东西。三毛是把自己活生生地融进作品中去.以纯然个人的感觉和表达方式,展示出亲历的真实生活,眼中的文化景观与人生世相,以及情感心路。  相似文献   

12.
一、教学实录与专家点评 活动目标 1.认识独弦琴,知道独弦琴是广西京族特有的民族乐器。 2.感受作品独特的独弦琴音色和舒缓起伏的节奏。 3.专注地倾听,积极地运用多种感知通道体验音乐作品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标 体会作品中诗意的漫想、诗性的意境、诗化的语言和诗人的气质。 教学过程 一、初识诗人,感受雨意1.读人:余光中——“乡愁”——乡愁诗人2.读题:  相似文献   

14.
一、设计思想 通过和孩子们一起学习、感受绘本《我爸爸》.让孩子们在以后阅读绘本时,掌握一种基本方法:通过自己的细心观察.注意抓住画面细节.从而产生丰富的想象力.深入作品内涵.最终得到独特的情感力量。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标: 1.能在对活和欣赏中感受作品的古朴、纯净之美.体会江南水乡黑瓦白墙的建筑风格及点、线、面构成的独特韵味。 2.在自由的作画过程中学习表现江南小镇。  相似文献   

16.
“诗歌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古诗词的语言简练.意境悠远。令人叫绝的字词后面隐含着诗人的心情故事。亲情,友情、爱情、乡情和爱国之情是古诗文作品的常见题材。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最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感情。语文教师要教导学生步入诗人的情感天地.用心聆听和感受诗人情愫。培养其爱家人、朋友、家乡和祖国的情感。  相似文献   

17.
幼儿文学活动的美育心理实验研究(续)何磊(二)幼儿审美情感的发展我们以“无感受”、“偶尔感受”、“感受”、“感动”作为测定幼儿审美情感的四个等级指标。其具体表现是─—无感受:对作品不感兴趣,表情冷淡,对作品人物的命运漠不关心;偶尔感受:对作品不感兴趣...  相似文献   

18.
观察与感受 大师的作品描绘的是什么?色彩有什么感觉?人物都是以什么手法处理的?大师的作品和我们的作品有什么一样的地方?你看了这幅作品有什么感受?  相似文献   

19.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因此.只有引导学生对作品自主探究。在学生自主感受、自主理解、自主鉴赏的阅读过程中,阅读能力才得以锻炼、促进和提高。  相似文献   

20.
打开现行语文课程标准,我们可以看到对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目标,作出了这样的表述:“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