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断涌入的新的竞争者必须对市场产生一定的冲击.那么,目前的中国男性时尚期刊市场格局究竟如何?未来又可能呈现哪些特点?  相似文献   

2.
我国男性时尚期刊市场扫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近一两年间,国际著名男性时尚期刊纷纷登陆中国,本土的期刊也纷纷通过创刊和改版的形式往男性时尚期刊方向发展.男性时尚期刊从2003年4月的5本一跃变为目前的近20种,逐渐丰富的男性时尚期刊把我国期刊市场装点得更加多彩.  相似文献   

3.
2005年11月,初冬的北京街头,大小报刊亭中多了一本名叫<风度>的时尚杂志.其东家是北京周报社,但由于是与国际大刊Maxim进行版权合作,创办伊始也掀起男性时尚期刊界的阵阵涟漪.巧合的是,这一年被坊间认为是男性时尚期刊"市场检验年"的开始,不少男性期刊在<风度>出生的11月份遭遇"滑铁卢".选择这个时机空降中国内地,<风度>总编高翊峯称这是酝酿许久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如果以1980年2月《时装》创刊为发端,中国时尚期刊已经走过了近30年的发展历程。但在近30年中,中国时尚期刊市场一直呈现出阴阳失衡的现象:女性时尚期刊一路高歌,风潮迭起;男性时尚期刊曲曲折  相似文献   

5.
1997~1999年:孤琴独鸣的<时尚先生> 与上世纪90年代<时尚COSMO>、<瑞丽>、、<虹>等多达6种以上的女性时尚期刊创刊/改版相比,当时的男性时尚期刊市场就显得相当寂寥了.整个90年代只有一本男性时尚期刊创刊并艰难维系.  相似文献   

6.
以男性为主要目标人群的时尚杂志于2004年至2005年在中国纷纷推出,形成了中国期刊界新的增长极。本文通过对国际男性时尚刊物与中国男性时尚刊物的市场格局的分析与比较,阐明并归纳了中国男性时尚刊物的三大特征,意在分析作为新的增长极的男性时尚刊物的发展方向取向和发展困境。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中国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男性时尚期刊《时尚先生》作为个案,运用营销学中的"4P"理论从产品、价格、分销渠道以及促销等方面分析我国男性时尚期刊的营销策略,旨在为我国男性时尚期刊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时尚期刊的市场空间被看好,众多杂志纷纷效仿,一哄而上.截至目前,国内拥有各类时尚期刊超过250种,表面繁荣的背后,过于拥挤的期刊市场让读者无从选择,让人不禁产生质疑:在经历网络泡沫之后,大家是不是又在制造一个时尚泡沫?  相似文献   

9.
世纪华文 《今传媒》2010,(5):127-128
男刊销量首次出现下滑,季度同比仍然上升2010年第一季度,男性时尚类期刊的零售市场在2009年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同比表现出上涨势头。《时尚先生》《男人装》《时尚芭莎男士版》《时尚健康男士版》《达人志》  相似文献   

10.
时尚类期刊的竞争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报道,2004年5月的桂林书市上又传出,国内又有几家时尚类期刊即将创刊.在期刊市场上,时尚类期刊近年来渐成热点,在期刊产业中较为瞩目.时尚类期刊竞争环境到底如何呢?其经营决策者又如何判断自己的竞争行为?业界对此还未形成理性层面的探讨篇面,因此研究时尚类期刊的竞争环境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正如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说:"推动社会的车轮运行的正是我们内在的进行活动的冲动,而我们的理智则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在能计算的时候加以计算,以便做出最好的选择."否则,很可能"企业家进行的是一场技能和运气兼而有之的游戏".  相似文献   

11.
我国男性期刊已经发展了十几年,随着男性"时尚工业"的逐步成形和男性关怀意识的强化,这类期刊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与业界发展不相称的是,目前学术界的研究广度和深度还不能令人满意。本文通过对近年来相关研究成果的分析,认为男性期刊研究中存在五个问题:概念研究中缺乏有效的差异化优势,研究者的性别意识滞后于业界的发展,受众研究中以主观想象代替了科学的社会调查,对策研究中专业针对性不强,学术规范亟待严谨。这些问题正制约着男性期刊研究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2.
国内男性杂志发展的动力因素和发展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景深 《编辑之友》2006,(4):47-50
提到男性杂志,大多数的国人想到的可能是Playboy等知名的国外品牌,而对于国内的男性杂志了解甚少,甚至不太明确男性杂志的具体范畴.这多半归因于国内的男性杂志并没有形成一定的市场规模和影响力.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的时尚类杂志就已经开始进入中国内地市场,其中绝大部分杂志都是面向女性读者,而针对男性读者的时尚杂志却不多见.在多年的沉寂和蛰伏之后,近年来国内男性杂志市场开始蠢蠢欲动,国内媒体人士也将其视为期刊市场的一块"大馅饼".  相似文献   

13.
自上世纪90年代以后,时尚期刊开始在中国风起云涌,进入21世纪,时尚期刊更是热闹非凡.据统计"在2001年,全国共有180余家新创刊(含改刊)的杂志出现,平均不到两天就诞生一种,其中时尚类期刊106种;与此相对应的是,同年全年倒闭的时尚类期刊共有54 种,平均一星期就有一家时尚杂志社倒闭"[1] ,一派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局面.时尚系的<时尚·COSMO>,虽然创办时间晚于,但却成为时尚期刊大军中的劲旅.从市场份额来看,这几年<时尚·COSMO>的市场份额基本维持在10%至15%之间,市场地位一直较为稳定,是<瑞丽·伊人风尚>的有力竞争对象 [2],以其市场地位奠定了整个集团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在注意力经济时代,时尚期刊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品牌策略至关重要。时尚期刊的"三次营销"对其品牌建立、品牌经营以及品牌延伸都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常晓武 《传媒》2008,(2):59-61
中国的男性时尚期刊市场经历了长期的孕育,在步入新世纪后迅速成为一个受到关注的期刊市场亮点,不但期刊品种和数量迅速增加,而且各方资本以各种形式的介入及各期刊所进行的跑马圈地,让业界对这一市场的竞争环境和发展态势产生了诸多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16.
男权视野下的女性时尚期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女性一手捧着时尚杂志,一面按图索骥对着镜子摆出各种诱人的POSE时,她深知背后一定闪烁着男性的目光。女性时尚期刊是期刊业的宠儿,令人眼花缭乱的期刊层出不穷;女性时尚期刊是报刊亭的骄子,占据着最中心的位置。  相似文献   

17.
朱郁闻 《传媒》2015,(23):33-34
时尚类期刊作为引领时尚潮流的重要载体,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产业链,它不仅能够传播时尚信息,推动时尚潮流发展,并且能够提升品牌的影响力,为人们的生活营造良好的环境与氛围.随着时尚类期刊的迅速发展,不仅满足了人们追求高品质和高质量生活的需求,也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趣味.据一项调查显示,当今年轻女性关注最多的内容便是时装、美容、养生等,在这种情况下,时尚类期刊抓住机遇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形成两大阵营:女性时尚期刊与男性时尚期刊.  相似文献   

18.
祝君波 《传媒》2004,(9):42-43
"国际视野,东方神韵"--生活时尚类期刊研讨会这个议题及时抓住了中国生活时尚类期刊发展的一个方向性问题.当前,海外期刊正在研究进入中国市场,中国也正在逐步接纳海外期刊的来临,但对这项工作提什么要求、做什么思想准备、确定怎么的发展方向,"国际视野,东方神韵"的提出,会议给了我们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期刊市场上,放眼望去,女性刊物占据了大半壁江山,它们从情感、时尚、生活服务等各个方面,为女性提供全方位的、专业的贴心服务,赢得读者的青睐。女性期刊市场显出一派生机勃勃,多姿多彩的繁华景象。而以男性为目标读者的刊物,服务内容则显得单调得多,基本集中于新闻、体育等公众领域。内容上,极少关注男性的内心世界。不可否认,男女之间存在阅读差异。一般来说,女性敏感多情,更注重生活内涵,对时尚、情感、生活类的话题都有广泛的兴趣,  相似文献   

20.
石莉 《传媒》2014,(9):41-43
正2014年,传媒业迎来一个大变局的时代,以智能手机为主的移动终端传播使得传统媒体面临重重危机。而在这样一个新媒体时代,曾经以中产阶层为主要阅读对象,倡导和传播精英生活方式的时尚类期刊,也开始第一次对自己的身份"识别码"感到陌生,过去以"精英""前沿""时尚"而自居的时尚类期刊,如今亟需寻找新的价值定位,重塑新的"识别码"。近年来,国内诸多时尚类期刊纷纷就此进行探索,并力求转型与突破。"精英时代"的话语权不再长期以来,我国时尚类期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