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刘忠士(即钟时)为核心的美国旧金山华人无政府主义团体"乎社",其机关刊物《平等》(1927-1931)是以时为无政府主义者的巴金为中心来展开编辑工作的。这份杂志超越了中国无政府主义的活动框架,发挥了其作为面向世界无政府主义运动窗口的机能。这既是巴金的无政府主义思想所具有的普遍性、世界性趋向的表达,同时也是在法国、美国、中国之间构筑信息与思想网络的刘忠士思想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二十世纪初叶,西方无政府主义思潮经中国旅欧和留日的学生传入中国,“五四”运动前后,曾经发展得较快。但是,从中国共产党诞生到第一次大革命的短短几年时间里,无政府主义思潮却迅速衰退下来,一些无政府主义者无可奈何地叹息:“吾主义已奄奄一息,有一蹶不振之势,”“言念前途,不寒而慄。”①“四·一二”政变以后,无政府主义在中国便彻底破产了。无政府主义在中国破产的原因何在?本文拟从马克思主义者对无政府主义理论的揭露和批判;无政府主义的实践活动违背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和历史进程,以及其团体的分化瓦解等方面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3.
李石曾作为近代无政府主义代表人物、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信仰无政府主义,主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并为实现其思想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考察李石曾的政治思想及活动,能更深入地理解中国政治近代化转型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本分析了中国无政府主义劳动观与传统劳动观、古典无政府主义劳动观、泛劳动主义的渊源关系;认为中国无政府主义对工农劳动的注重,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先行。是他们在中国率行邮“劳动,神圣也”的口号,对中国劳动启蒙之功。指出他们双分推崇体力劳动轻视脑力劳动带来的遗害。  相似文献   

5.
无政府主义是一种小资产阶级和流氓无产者的政治思潮.它在中国传播广,流行的时间长,形成的派别多;由于它挂着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招牌,因此它的欺骗性和影响也比较大.重新考察无政府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分析它的活动规律和某些特征,揭示其反动实质,肃清其流毒,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不无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无政府主义是一种小资产阶级和流氓无产者的政治思潮。它在中国传播广,流行的时间长,形成的派别多;由于它挂着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招牌,因此它的欺骗性和影响也比较大。重新考察无政府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分析它的活动规律和某些特征,揭示其反动实质,肃清其流毒,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不无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无政府主义是20世纪初在中国影响较大的政治思潮之一,在几十年的传播过程中,逐渐溢出了政治领域,向中国文化,文学渗透,以其激烈的反抗精神和乌托邦的理想引起了不少作家的兴趣,使这一思潮与中国文学和中国作家发生了密切联系.近些年来,许多研究者对这一领域给予了一定关注,也取得了部分成果.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无政府主义对现代文学思潮的影响,另一类是无政府主义与作家思想的研究,以对巴金的研究最为突出,此外还有关于鲁迅与无政府主义、郭沫若与无政府主义、周作人与无政府主义的研究等等.系统梳理这些学术成果,并作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8.
近代以来中国的社会历史条件使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接收、吸纳西方无政府主义思想具有历史与逻辑的必然性。在20世纪初叶中国早期无政府主义思潮中,“天义”派知识分子以国粹幸断正无政府主义的论证思维,充分注意到了作为深层国情的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并最终归结为“中国式”无政府主义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9.
无政府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及其流派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无政府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及曾经兴盛一时的考察分析 ,指出无政府主义一度盛行的社会历史原因 ;通过对无政府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天义派”和“新世纪派”的比较分析 ,指出无政府主义早期传播与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丁玲早期参加过无政府主义者们组织的活动,也与一些无政府主义者有过密切接触,因而受到了无政府主义思想的深刻影响。其早期作品对超拔于世俗生活之上的性爱乌托邦的追寻,标志着中国性爱小说走出了五四“爱情-婚姻-家庭”的世俗程序,进入到一个新的精神空间,使中国女性文学创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是在斗争中发展的。在党的创立时期,我国共产主义知识分子为了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建立无产阶级政党,曾同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进行斗争,特别激烈的是与无政府主义的斗争。在纪念党的六十周年的时候,回顾一下在建党问题上反对无政府主义的斗争,对今天肃清林彪、“四人帮”煽动无政府主义思潮的流毒,坚持党的领导,是有意义的。 无政府主义是一种小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和流氓无产阶级的反动思潮。斯大林曾经指出,小资产阶级“是滋长各种无政府主义派、半无政府主义派和‘极左派’的最好的土壤。”中国是一个小资产阶级大量存在的国  相似文献   

12.
无政府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即辛亥革命前后的初期传播阶段,五四运动前后的广泛流行阶段和大革命时期的衰落阶段。本文拟就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基本主张、思想特征及社会影响,做一简略分析。一无政府主义是19世纪后半期流行于欧美各国的小资产阶级社会思潮,19世纪末传入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曾先后介绍或宣传过无政府主义的某些观点。但是,他们都只是截取了无政府主义的只言片语,并未将其看作救世良方,也未形成无政府主义派别。到1907年才在中国留日、留法学生,反清流亡者和同盟会会员中产生了两个宣传无政府主义的政治团体。是年6月,张继、刘师培、何震等人在日本东京发起组织“社会主义讲习会”,并出版了宣传无政府主义的刊物—《天义报》。与此同时,李石  相似文献   

13.
辛亥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已经输入到中国。社会主义主张借助国家、政府的力量实现自由,与自由主义借助国民自身力量有较大差距。无政府主义在实现自由的方式上则不要国家和政府,与自由主义所主张的限制国家、政府的权限亦不同。革命派与改良派介绍了许多西方自由主义的自由思想,也注意到了社会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的自由,并将其传入中国,甚至有人认为在中国现实条件下社会主义的自由比无政府主义的自由更容易实现。这是当时中国新知识分子对社会主义自由的朴素认识,但是却影响了许多先进的仁人志士。  相似文献   

14.
巴金早期的编辑活动基本上是为了实践他的无政府主义思想这一目标来进行的。随着他在无政府主义理论实践探索上的失败,以及文学创作的成功使巴金开始向着文学活动转向。特别是参加《文学季刊》的编辑实践活动为他后来主持文化生活出版社的编辑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清朝《国史》的编纂活动始于康熙朝。由于政治、军事等多方面的原因,康熙、雍正时期《国史》编纂活动成效并不大,乾隆朝国史编纂活动是康熙、雍正以来国史编纂活动的继续,它使自康熙中后期开始的清朝国史编纂活动得以基本完成,为后世留下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部用满汉两种文字编纂、编译完成的国史,堪称中国官修史书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清代民族文字文献编纂活动发展繁荣的具体体现。这些以满、汉文编纂编译的卷帙浩繁的国史本纪、列传、表,均完好地保留到现在,使清朝国史有了多种文本,为研究清朝历史提供了更多的版本的文献。  相似文献   

16.
王尔德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的灵魂>中,阐述的是他的无政府主义政治观.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资本主义制度观念和道德观念的信仰危机,社会主义思潮的盛行,是他倾向社会主义的时代原因;继承欧洲无政府主义思想,吸纳中国庄子无为思想,是他无政府主义政治观形成的内因;艺术具有独立性、不应受道德约束的文艺理论,对于他无政府主义政治观的形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无政府主义是一种小资产阶级的反动政治思潮,是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发展的一种产物。早在十八世纪时,无政府主义思想已出现于欧洲;十九世纪下半叶至二十世纪初,无政府主义在欧洲以至俄国部分工人及劳动群众中,发生过较广泛的影响。但是,随着国际工人运动的开展和马克思主义在工人群众中的广泛传播,特别是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无政府主义的反动本质不断暴露,遭到日益觉醒的工人阶级及劳动群众的唾弃,逐步趋于没落。无政府主义在中国也经历了一个从流传到没落的过程。这个过程大致可分四个阶段:一九○五年至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失败后至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五四运动至一九二一年党的成立;党成立以后至大革命。研究无政府主义在中国的兴衰史,有助于我们认识到:一切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反动思潮,虽然可以迷惑人们于一时,但终究要破产;只有马克思主义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才能指引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考察五四前后我国早期共产主义者的思想演进,可以看到,他们中间不少人,包括一些领袖人物,如毛泽东、周恩来,李大钊、恽代英、彭湃等等,在接受科学社会主义之前都不同程度地接受过无政府主义的影响。近年来,史学界一些人开始正视并研究这一历史现象。但这方面的研究往往都遇到这样一个问题:若肯定无政府主义是一种反动的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思潮,那么,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它就只能起阻碍作用,若承认无政府主义对早期共产主义者的成长有过某种积极作用,又似乎与无政府主义的本质不一致。在革命史的教学中,同样也遇到这样的问题。研究和教学的实践表明,要正确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对五四前后中国社会的发展状况、中国无政府主义的理论特点和我国早期共产主义者接受无政府主义影响的具体情况、我国早期共产主义者本身的特点加以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9.
无政府主义是一种产生于欧洲的小资产阶级政治思潮,二十世纪初,它如雨后春笋般在中华大地上广泛传播发展,并且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究其原因,除了中国的小资产阶级为这一思想的传播提供了阶级基础之外,老庄虚无思想同无政府主义思想存在着某些相似之处和近代中国人的"西学中源"心理,这些都对无政府主义的传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20.
自清末特别是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的知识分子为救亡图存而提出了各种主张,从而形成了各种新的社会思潮,无政府主义思潮就是其中重要的思潮之一。中国无政府主义者所提出的各种主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但是这些主张归根结底是乌托邦式的社会理想,它们注定是一个无法实现的幻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