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乐学与厌学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人格特征的对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乐学与厌学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人格特征的对照方双虎厌学是学生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有危害性的问题,已成为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的共识。以往的研究大多从社会、学校、家庭等角度来探讨学生厌学形成的原因,但至今还未见有关厌学与学生心理健康、人格特征之...  相似文献   

2.
因为厌学而旷课、逃学,是中小学生特别是初中生中常见的不良行为,是学生学习心理障碍中最具危害性的问题。本文试从心理卫生学的角度来审视、探讨中小学生的旷课、逃学行为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人格特征等方面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帮助学生有效地克服和矫治旷课、逃学行为,促进学生健康  相似文献   

3.
方健华 《教育科学》2007,23(6):87-90
本文试从心理卫生学的角度审视、探讨中小学生的旷课、逃学行为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人格特征等方面之间的内在联系,旨在探索克服和矫治学生厌学旷课行为、促进学生健康心理和个性发展的心理学依据与策略。  相似文献   

4.
中学生未被激发积极情绪易产生焦虑感和厌学情绪;未能培养积极人格特征易助长学生自卑、嫉妒、逆反的人格力量;学校没有建立起一个积极的组织系统易使心理健康教育陷入困境。本文尝试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出发,促进中学生积极情感体验,培养中学生积极人格品质,进而构建中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的教育改革和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各界的关注和探讨,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价值观和人生观与其人格特征和心理韧性密切相关,从而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但是面对当今我国各个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来说,存在一些问题如人格的内倾性、挫折感、情绪不稳等,严重制约着学生的正常成长和发展。因此,本文旨在从当今学生的人格特征现状为基础,分析学生人格特征、心理韧性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从而提出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6.
我校于 1 999年 5月成立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实践中笔者感到目前农村初中学生确实存在多种心理障碍 ,其中厌学又是最普遍、最具有危害性的一种。  笔者从实践中体会到 ,对厌学学生实施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 ,能有效地疏导和消除这一心理障碍 ,使他们正常地学习和生活 ,形成健康的心理和人格。我们的做法是 :   1 建立关系  咨询老师和前来咨询的学生之间要发展一种相互信任、非常融洽的较为独特的人际关系。在这里 ,咨询老师或领导要以真诚、信任、平等、亲切的态度对待学生 ,不能以尊者、领导者自居 ;还要注意与学生之间的非语…  相似文献   

7.
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中学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语文教师应该在这门基础学科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化厌学为乐学,塑造学生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8.
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中学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语文教师应该在这门基础学科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化厌学为乐学,塑造学生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9.
影响职业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既有来自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外部因素,也有来自个体自身发展的内部因素。针对职业高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在教育教学中可采取如下对策: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延伸教育触角,引导家长做合格的父母;排除学生的厌学心理,激活学生的乐学点。  相似文献   

10.
采用《YG-WR性格检查量表》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对重庆市盲校50名学生进行测试,探讨视觉障碍儿童的人格与心理健康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视觉障碍儿童中人格特征的抑郁和社会性较高,攻击性和神精质较低;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由高到低分别是冲动、恐怖和身体症状焦虑;性别、家庭经济条件、盲和低视之间在人格和心理健康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抑郁和细致性对心理健康有显著的预测效应。  相似文献   

11.
":士不厌学,则能成其圣。"学生乐学、善学、成才需要良好的氛围,而现在由于社会、家庭和学校对学生造成极大学习压力和恐惧,导致学生厌学。"倒三角"现象导致学生厌学方面的研究,对提高学生的创新、乐学、善学有着较好的效果。如何使"倒三角"厌学成为了"正三角"乐学,分析了原因和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2.
向树林 《教育艺术》2000,(12):11-12
学生是否乐于学习,与教师的“教”密切相关。先有教师的“善教”,才有学生的“乐学”。反之,学生就会视学习为苦事,甚至产生消极、对立、厌学的情绪。在“善教”与“乐学”之间,“善教”是前提.“乐学”是目的。没有老师的“善教”,何来学生的“乐学”?  相似文献   

13.
有的教师过分夸大对学生厌学的估计。我以为教师的这种认知是偏颇的。《关于初中生厌学的调查报告》(本刊1992年第2期)提出的调查结果表明,教师认为乐于学习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23.70%,厌学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31.21%,厌学的学生多于乐学的学生;而学生自己认为乐学的占学生总数的38.5%,厌学的占学生总数的5%,乐学的学生远多于厌学的学生。教师对“厌学”现象的估计与学生厌学的事实相差甚远,这说明教师中存在着一种形而上学的学生观。它表现在教师的教育实践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只凭主观臆断或停留于对表面  相似文献   

14.
心理健康是未来人才素质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小学生正是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学校和家庭教育,对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主要以预防和发展为主,创设适合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是小学生形成良好心理品质的关键。一、良好的同伴关系是学生心理健康的桥梁“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善于与更多的同学交往,健全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是小学阶段心理健康的主要内容。现代教育中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5.
谈课堂教学中学生厌学的心理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厌学和学生心理、人格健康是互有影响的,导致学生厌学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课堂教学中引起学生厌学的心理条件也是复杂的,但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最直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学生是否乐于学习,与教师的“教”密切相关。教师“善教”,学生才能“乐学”,反之,学生就会视学习为苦事,甚至产生消极、对立、厌学的情绪。在“善教”与“乐学”之间,“善教”是条件,“乐学”是结论。没有教师的“善教”,也就没有学生的“乐学”。 笔者在教数学课的过程中,特别注意在“教”上下功夫,力求做到“善教”与“乐学”的  相似文献   

17.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中小学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形成健全的人格是学校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一、要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目前,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对学生的身体发育都比较重视,相比之下,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无数学生厌学、  相似文献   

18.
"快乐学习"主要包括"快乐地学习"和"学习(的)快乐"两层意思。在"快乐地学习"中,快乐是学习的工具,即"乐学",与"厌学"相反,与"苦学"相邻;在"学习(的)快乐"中,快乐是学习追求的目的,即指学生学习需要满足、学习目标实现的内在体验。在我国现实的学生学习活动中,"厌学"多见,"苦学"少见,而"乐学"罕见,学生也较少地获得"学习(的)快乐"。以"厌学"为主要特征的学习不良症候群在校园上空弥漫,已是不争的事实。为了改变校园中这种学习现状,克服"厌学",扬弃"苦学",倡导"乐学",让学生获得"学习(的)快乐",意义毋容置疑。而让"要学"、"会学"成为学生学习的基础,让学生"学得好",以及让学生学习活动蕴含自由精神,或将主动、超越和本体(纯粹)的精神特质融入学生学习活动中,是学生克服"厌学",扬弃"苦学",走向"乐学",进而获得"学习(的)快乐"的捷径。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提出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由于学校、社会、家庭诸因素的影响,使得厌学成为目前学生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有人推测,在中小学生中偶有厌学情绪的学生约有90%或者更多,而常有厌学情绪的约占10%左右[1]。有学者认为,厌学症是中学生诸多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有危害性的问题[2]。厌学即厌倦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是感到学习很被动,学习生活太单调,对做作业、考试感到厌烦,把学习看成是一种沉重的负担[3]。有学者认为,要帮助中学生克服厌学,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学生之间相互配合,共同营造一个重学、乐学的…  相似文献   

20.
教育碎思录     
章立早 《陕西教育》2002,(12):20-20
⊙最成功的教学是使学生乐学,最失败的教学是使学生厌学. ⊙能使学生超过自己的教师是最好的教师;能使自己超过教师的学生是最好的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