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生计资本是农户生计策略选择的基础,探讨农户生计资本对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对于提高农户生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云南新平县干热河谷傣族地区为例,在依据问卷调查数据评估当地农户生计资本现状的基础上,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剖析生计资本与生计策略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农户的金融资本指数最高,自然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居中,物质资本最低。当前研究区农户主要采取纯农型、农兼型和兼农型生计策略;2自然资本和物质资本对纯农型农户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最为显著,社会资本和物质资本对农兼型的影响最为显著,而金融资本对兼农型的影响最为显著;3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是影响纯农型向农兼型转化的关键因子。就具体生计资本指标而言,家庭收入、领导能力、家庭整体劳动力、人均机械数量和人均水田面积等对由纯农型向农兼型生计策略转化起到促进作用;4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是影响纯农型向兼农型转化的关键因子。就具体生计资本指标而言,人均纯收入、彩礼支出、成年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参与社区公共祭祀活动和人均旱地种植面积等对由纯农型向兼农型生计策略转化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针对生态移民给搬迁农户所带来的生计影响,以遗产旅游地武陵源为例构建农户参与旅游业的生计可持续指标体系,对比分析武陵源移民户与非移民户旅游依赖生计资本和生计策略的差异;通过构建多元Logit模型探讨移民户和非移民户生计资本各因素对旅游依赖生计策略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生态移民背景下移民户发展旅游更具生计资本上的优势,移民户和非移民户的人力资本均值分别为0.601和0.577;物质资本均值分别为0.488和0.442;金融资本均值分别为0.258和0.231;社会资本均值分别为0.469和0.393;2生态移民促使农户的生计策略更加多样化,但移民户的后期保障扶持措施不够深入,因而政府应加大对非移民户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促使其就业多样化,加强风险抵御能力;针对移民户,政府应完善生态移民安置政策,监督移民补贴的发放和移民政策的执行;3人力资本和金融资本对移民户和非移民户生计策略的选择有显著影响,社会资本越多的移民户越倾向于选择旅游专营型生计策略,物质资本越多的非移民户越倾向于选择生计多样型生计策略,其中金融资本对农户旅游依赖生计策略影响最为显著,但其持有量目前最低,因此要使农户实现效用最大化,首要任务是完善农户援助与信贷制度,提高其金融资本。  相似文献   

3.
王凯  李志苗  易静 《资源科学》2016,38(8):1621-1633
针对生态移民给搬迁农户所带来的生计影响,以遗产旅游地武陵源为例构建农户参与旅游业的生计可持续指标体系,对比分析武陵源移民户与非移民户旅游依赖生计资本和生计策略的差异;通过构建多元Logit模型探讨移民户和非移民户生计资本各因素对旅游依赖生计策略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①生态移民背景下移民户发展旅游更具生计资本上的优势,移民户和非移民户的人力资本均值分别为0.601和0.577;物质资本均值分别为0.488和0.442;金融资本均值分别为0.258和0.231;社会资本均值分别为0.469和0.393;②生态移民促使农户的生计策略更加多样化,但移民户的后期保障扶持措施不够深入,因而政府应加大对非移民户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促使其就业多样化,加强风险抵御能力;针对移民户,政府应完善生态移民安置政策,监督移民补贴的发放和移民政策的执行;③人力资本和金融资本对移民户和非移民户生计策略的选择有显著影响,社会资本越多的移民户越倾向于选择旅游专营型生计策略,物质资本越多的非移民户越倾向于选择生计多样型生计策略,其中金融资本对农户旅游依赖生计策略影响最为显著,但其持有量目前最低,因此要使农户实现效用最大化,首要任务是完善农户援助与信贷制度,提高其金融资本。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西藏不同类型农户土地流转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在农户调研的基础上,利用西藏南木林县8个乡镇220户采集农户样本数据,分析了不同类型农户的土地流转行为。通过建立Logistic模型,定量分析生计资本对南木林县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1)南木林县土地流转规模小,共计流转土地6.18 hm2,占被调查农户承包地的4.6%.(2)不同类型农户土地流转行为差异大。不同类型农户转出土地的比例依次为:非农型非农为主型纯农型农为主型,转入土地的比例依次为:农为主型纯农型非农为主型非农型。(3)劳均耕地面积、户主受教育程度、外出务工劳动力比例、耕地地形条件和家庭成员公务任职情况对农户的土地转出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劳动力健康状况和耕地距离、市区距离,对农户的土地转出行为影响为负向显著。劳均耕地面积、农户非农业收入占比、外出务工劳动力比例和户主受教育程度对农户土地转入行为影响为负向显著,耕地灌溉条件、劳动力健康状况和农户是否拥有自有生产机械对农户转入土地行为有正向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成都和苏州两个地区为实证,调查7个乡镇35个村的644户乡村家庭,采用典型相关模型分析生计禀赋对农户参与补偿政策成效的影响。研究表明:(1)成都受访农户的自然资本及物质资本有相对优势、生计资产高于苏州农户,但苏州农户的人力资本、金融资本及社会资本均较成都农户有优势。成都及苏州农户家庭的综合禀赋均与政策成效感知评价呈负相关关系,且苏州农户在政策满意度及政策激励其参与农田管护及农业生产积极性的感知评价均高于成都农户;(2)从生计禀赋综合评价值看,非农经营户(0.3084)兼业经营户(0.3013)农业经营户(0.3008),农业经营户的自然资本丰裕,非农经营户的金融资本较丰富。在补偿政策成效的评价值上,兼业经营户(0.1506)非农经营户(0.1364)农业经营户(0.1321),且自然资本丰裕度正向提升非农及兼业农户的补偿政策满意度,人力资本负向影响农业经营户的农田管护激励性;(3)苏州农户感知政策效应的关键生计指标依次为物质资本、金融资本及社会资本,自然资本、金融资本和物质资本则依次影响成都农户的政策满意度及农业生产积极性。建议根据农户家庭的资源禀赋情况采取适宜措施,促进农田保护补偿政策效率改进及提升。  相似文献   

6.
李星光  刘军弟  霍学喜 《资源科学》2019,41(10):1923-1934
土地是专业化农户最重要的生计资本,而地权不稳定抑制农地租赁市场培育,不利于刺激生产性投资,从而影响农户生计策略选择。因此,本文利用陕西和山东等2省6县762户专业化苹果种植户的调查数据,实证检验新一轮农地确权改革对农户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农地确权颁证提高农业经营收入,降低非农工资性收入,促使农户生计策略倾向于农业型。与未确权户相比,确权户选择农业型生计策略的概率显著提高55.58%。在影响机制上,一方面,农地确权颁证通过扩大土地经营规模,促进农业型生计策略选择的提升;另一方面,农地确权颁证通过显著改善农地可交易性和地权稳定性预期,激励生产性投资,从而引导农户选择农业型生计策略。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可得如下研究结论:改善农业经营者生计可持续性的关键在于改善农户土地要素可得性,鼓励农业长期投资,提高农业经营收入,而这依赖于以农地确权颁证为主要措施的农地产权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7.
数字经济时代下,利用“互联网+”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和提升农户可持续生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4—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从自然、物质、金融、社会、人力和心理6个资本维度测度可持续生计,理论与实证结合研究互联网、农地流转影响可持续生计的内在机制,并验证了互联网对可持续生计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显示:互联网通过社会嵌入机制和推动电子商务促进农地流转(转入和转出);互联网通过推动家庭农地转入进而提高农户的可持续生计能力,互联网、农地转入显著促进可持续生计能力中人力、金融和心理资本的存量积累,异质性分析显示互联网和农地转入对教育水平和可持续生计水平不同的家庭影响效果各异;互联网推动农地转出促进农户即期收入增加。最后提出建议,应加强农地交易市场的互联网建设,实现线上、线下有机融合;扩展互联网背景下的农户生计策略选择,优化农户生计资本配置;差异化施策,促进农户生计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8.
《软科学》2020,(1):139-144
基于凉山彝区812户农户的调查,分析脱贫户的生计资本及风险。结果发现:精准扶贫促进了脱贫户居住水平的提升,但其人力资本、金融资本、自然资本等因素水平仍较低;部分脱贫户仍面临大病致贫、环境致贫、习俗支出致贫和市场冲击致贫等风险冲击。政府应重点对生计不稳定脱贫户实施人力资本和金融资本方面的追踪支持,同时不断加强村级公共服务建设、拓展非农生计策略,以提升农户的风险抵御能力。  相似文献   

9.
吕沛璐  冯淑怡  王博  曲福田 《资源科学》2022,44(8):1577-1588
推动农村农地流转和劳动力转移有序健康发展是中国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本文利用江苏、江西、辽宁和重庆的1248户农户实地调查数据,运用双变量有序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户农地流转和劳动力转移决策行为的相关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①农户农地流转和劳动力转移决策行为之间具有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农户对土地和劳动力资源的配置决策具有方向一致性的特征。②农户农地流转和劳动力转移决策行为受到若干因素的显著影响。农户拥有的人力资本(劳动力数量、劳动力健康、劳动力教育、劳动力年龄、劳动力农业技能培训、受抚养子女比例和老年人比例)、社会资本(劳动力非农务工经验)、自然资本(承包地面积)、物质资本(耐用消费品资产、农业生产性固定资产)以及所在地外部环境特征(村庄农地流转情况、劳动力非农务工情况)都会显著影响农户农地流转和劳动力转移决策行为。本文认为,在农村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的新发展格局下,政府应为农村农地流转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协调发展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注重农户不同类型生计资本的数量积累和质量提升,从而进一步提高农户农地流转和劳动力转移的积极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畜禽禁养政策对于调控畜禽产业布局、强化畜禽污染防治及促进畜禽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禁养区养殖户如何优化替代生计策略?畜禽禁养政策对养殖户家庭收入产生怎样影响?学术界对此鲜有研究。本文基于河北、河南和湖北生猪养殖密集地区364户养殖户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和粗略精确匹配法(CEM)探讨畜禽禁养政策对养殖户替代生计策略的影响及不同生计策略下的家庭收入效应,并运用定性与定量混合研究方法(MM)对模型估计结果进行解释。研究发现:①禁养区养殖户选择商业经营和外出务工的概率分别提高32.70%和28.20%,选择畜禽养殖的概率下降71.10%,但畜禽禁养政策对养殖户从事农业种植的影响不显著;②畜禽禁养政策提高了禁养区养殖户的商业经营和外出务工收入,分别增加2.191万元和1.202万元,但养殖户家庭总收入和人均收入水平显著降低,分别减少2.305万元和0.461万元/人;③畜禽禁养政策拉大了禁养区和非禁养区养殖户之间的家庭总收入和人均收入差距,替代生计策略并没有维持禁养区养殖户原有的生计水平。因此,政府在畜禽禁养政策优化、圈舍土地复垦及产业转型引导等方面予以调控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1.
农户生计资本的影响因素具有空间非平稳性,因此一般以"平稳性假设嵌入"为基础的普通线性回归模型对农户生计资本影响因素空间差异分析的精确性不高。本文应用地理加权(GWR)回归模型对上海市青浦区182个行政村进行农户生计资本总量的空间分析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分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2014年青浦区各行政村农户生计资本总量和类型分布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异规律,生计资本总量在空间上由西向东逐渐递增;其中,农业生计资本类型由西向东逐渐减少,非农类型则由东部向西逐渐减少;经济发展因素和社会发展因素对行政村农户生计资本总量影响强于自然地理空间因素,其中与生计资本变化呈正相关的因素依次为工业化程度、到城镇中心距离、地均GDP、城镇化率、农户可支配收入;以空间"非平稳性"为基础构建的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比较"平稳性假设嵌入"为基础的普通线性(OLS)回归模型,能更精确地揭示出村域农户生计资本和空间影响因子之间复杂的关系,且GWR模型参数估计的空间模式可视化特点更加直观。  相似文献   

12.
基于四川连片特困地区320户农户的问卷调查,运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模型,对连片特困地区农业科技服务减贫成效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民文化素质、农民对农业科技服务的采用态度、农业科技服务方式等对科技减贫成效影响较大。性别、年龄等因素影响不显著,但女性在科技减贫上效果好于男性,科技减贫成效有随年龄增加而递减的趋势。为更好地提高连片特困地区科技服务减贫成效,本文提出开展地区教育扶贫,增强农民自身素质;重构"政府—市场—社会—社区—农户"五位一体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推动农地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政府主导型农地流转逐渐成为土地流转的重要模式之一。农地作为农户最为重要的生计资产,其转出将对农户福利变化及差异产生深刻影响。本文以关天经济区659户政府主导型农地流转为例,从阿马蒂亚·森福利经济学理论出发,运用模糊评价法、博弈论组合赋权法与福利差异指数探究农地转出前后农户福利变化及差异。研究结果表明:①农地转出后,农户福利模糊指数从0.432提升到0.467,但提升幅度不大,仍低于0.5的中等福利水平。其中,经济状况隶属度、社会保障隶属度、居住条件隶属度与就业及发展隶属度均有所提升,心理与健康隶属度出现略微下降。②农地转出后,农户福利总差距与区内福利差距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区间福利差距变化不明显。③较关中区域而言,政府主导型农地流转对天水区域农户福利平等分配的作用更大。这与两区域的政府主导型农地流转在角色定位、过程管理、监管保障方面存在差异有关。为此,政府主导型农地流转应围绕全面提升农户福利、进一步缩小区内差异、继续保持区间同步发展三方面进行完善及改进。  相似文献   

14.
廖沛玲  赵健  夏显力 《资源科学》2018,40(7):1354-1364
为推动农地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政府主导型农地流转逐渐成为土地流转的重要模式之一。农地作为农户最为重要的生计资产,其转出将对农户福利变化及差异产生深刻影响。本文以关天经济区659户政府主导型农地流转为例,从阿马蒂亚·森福利经济学理论出发,运用模糊评价法、博弈论组合赋权法与福利差异指数探究农地转出前后农户福利变化及差异。研究结果表明:① 农地转出后,农户福利模糊指数从0.432提升到0.467,但提升幅度不大,仍低于0.5的中等福利水平。其中,经济状况隶属度、社会保障隶属度、居住条件隶属度与就业及发展隶属度均有所提升,心理与健康隶属度出现略微下降。② 农地转出后,农户福利总差距与区内福利差距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区间福利差距变化不明显。③ 较关中区域而言,政府主导型农地流转对天水区域农户福利平等分配的作用更大。这与两区域的政府主导型农地流转在角色定位、过程管理、监管保障方面存在差异有关。为此,政府主导型农地流转应围绕全面提升农户福利、进一步缩小区内差异、继续保持区间同步发展三方面进行完善及改进。  相似文献   

15.
谢晋  蔡银莺 《资源科学》2016,38(11):2082-2094
以成都和苏州两个地区为实证,调查7个乡镇35个村的644户乡村家庭,采用典型相关模型分析生计禀赋对农户参与补偿政策成效的影响。研究表明:①成都受访农户的自然资本及物质资本有相对优势、生计资产高于苏州农户,但苏州农户的人力资本、金融资本及社会资本均较成都农户有优势。成都及苏州农户家庭的综合禀赋均与政策成效感知评价呈负相关关系,且苏州农户在政策满意度及政策激励其参与农田管护及农业生产积极性的感知评价均高于成都农户;②从生计禀赋综合评价值看,非农经营户(0.3084)>兼业经营户(0.3013)>农业经营户(0.3008),农业经营户的自然资本丰裕,非农经营户的金融资本较丰富。在补偿政策成效的评价值上,兼业经营户(0.1506)>非农经营户(0.1364)>农业经营户(0.1321),且自然资本丰裕度正向提升非农及兼业农户的补偿政策满意度,人力资本负向影响农业经营户的农田管护激励性;③苏州农户感知政策效应的关键生计指标依次为物质资本、金融资本及社会资本,自然资本、金融资本和物质资本则依次影响成都农户的政策满意度及农业生产积极性。建议根据农户家庭的资源禀赋情况采取适宜措施,促进农田保护补偿政策效率改进及提升。  相似文献   

16.
当前农业生产面临新挑战与新机遇,农户人力、自然、物质、金融、社会与心理资产也随之变化。鉴于此,本文以改进的DFID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为理论依据,选取23个农户生计资产指标,采用主观实地调研修正权重与客观熵值法确权相结合的方法,对湖北省农户的六维生计资产进行了量化评估及差异性分析。研究发现:(1)农户生计总资产差异性显著,极差高达5.06倍;农户分维资产分布不均,且差异明显;(2)纯农户、一兼农户、二兼农户与非农户生计总资产分布不均,且极差较大,但兼业农户的生计总资产高于纯农户;(3)不同类型农户的分维生计资产优劣不同,人力、社会与心理资产方面,一兼农户与非农户占优;物质资产方面,纯农户与二兼农户具有明显优势;金融资产方面,非农户与二兼农户占优;自然资产方面,一兼农户与纯农户具有明显优势;(4)不同类型农户的分维心理资产存在明显差异,一兼农户与纯农户的自信指数较高,非农户与一兼农户幸福感指数略高,纯农户与一兼农户能较为直观且客观的对环境感知给出评价,且评价值相近,纯农户与非农户的韧性指数较高,兼业化农户与非农户容易受到风险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2005年和2007年抽样调查数据分析了墨玉县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所处的发展阶段、务工农民的行业分布、地域分布、收入水平等总体特征,探究了促使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主要原因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目前墨玉县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由起步进入加速阶段,外出务工农民主要从事农业和餐饮服务业,从收入上看在疆外务工的人员收入远高于疆内.根据墨玉县发展的实际和调研表明,促使农民外出务工的原因主要包括:县域经济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有限、剩余劳动力数量增加、外出务工预期收入高于务农收入和人均耕地资源量少等.同时,研究采用定量的方法对影响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是否为低收入户、户均可耕地面积、性别等是影响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主要因素,充分体现了干旱区自然环境、土地资源和民族因素等对少数民族聚居区外出务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少数民族聚居区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雯  张小雷  雷军  杨德刚  杨宇 《资源科学》2009,31(2):185-192
本文根据2005年和2007年抽样调查数据分析了墨玉县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所处的发展阶段、务工农民的行业分布、地域分布、收入水平等总体特征,探究了促使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主要原因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目前墨玉县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由起步进入加速阶段,外出务工农民主要从事农业和餐饮服务业,从收入上看在疆外务工的人员收入远高于疆内。根据墨玉县发展的实际和调研表明,促使农民外出务工的原因主要包括:县域经济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有限、剩余劳动力数量增加、外出务工预期收入高于务农收入和人均耕地资源量少等。同时,研究采用定量的方法对影响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是否为低收入户、户均可耕地面积、性别等是影响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主要因素,充分体现了干旱区自然环境、土地资源和民族因素等对少数民族聚居区外出务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承包农户的生计资本状况决定了农户对土地特别是耕地的依赖程度,准确测算农户耕地流转潜力并对其合理有序流转,有利于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三产深度融合提供土地基础生产资料。本文以重庆市合川区凤寺村为例,运用可持续生计量化方法测度农户五种生计资本,进而测算耕地转出潜力及其空间分异规律,构建农业空间组织经营模式。研究结果显示:(1)不同生计资本对凤寺村农户耕地转出潜力的贡献差异显著,人力资本、金融资本与社会资本对耕地转出起正向作用,自然资本与物质资本对耕地转出起负向作用;(2)凤寺村村域耕地转出潜力为82.45hm~2,占村域耕地总规模的28.11%,呈现东南部向西北部逐渐递减的空间分异趋势;(3)将凤寺村耕地划分为流转先行区、次行区、末行区三大区域,构建了集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一体的农业企业带动型(先行区),家庭农场、专业大户辐射型(次行区),农民合作社链接型(末行区)的农业空间组织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20.
张佰林  杨庆媛  严燕  薛梅  苏康传  臧波 《资源科学》2011,33(11):2047-2054
运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法、Logistic分析法,基于农户兼业活动探讨不同类型农户弃耕特点及原因,为破解生态脆弱的贫困地区农地资源低效利用问题提供参考。结果表明:①重庆市农户兼业普遍,根据非农收入比重、劳动力配置状况和生计策略,将农户划分为纯农户、I兼农户和II兼农户;②农户耕地转出行为普遍,无偿转出比重偏高。II兼农户弃耕及有偿转出比重均最高,与I兼衣户相比,纯农户耕地转出的户数多,但转出面积少且多为无偿转出;旱地撂荒较水田普遍,撂荒的多为地块破碎、耕作条件差的地块;③由于家庭成员年龄偏老、劳动能力偏弱等的局限,纯农户会放弃对区位偏远、零星分散地块的耕种;I兼农户更关注土地经济收益,将资本投入到耕作条件好的地块;II兼农户主要基于收益最大化原则,倾向于将要素投入到非农产业,有偿转出耕地。研究认为,根据不同类型农户弃耕特点及原因制定相应政策措施来引导其土地利用行为,是整合区域土地资源、提高农地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