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从大众传播的角度,分析艺术体操软化发展的内涵及其与大众传媒的关系,探讨了艺术体操软化发展的途径与措施。提出艺术体操的软化发展需要大众传媒,大众传媒促进艺术体操的软化发展。合理利用大众媒体,发挥各自优势;传播者和"把关人"应处理好竞技艺术体操、大众艺术体操和学校艺术体操三方面的关系;加强艺术体操产业的建设等是艺术体操软化发展的重要途径。继续创新艺术体操文化理念,注重传播的技巧和方法,依靠国家政策加速体育频道的分众传播,大力开展学校艺术体操等是艺术体操软化发展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艺术体操表演是项目本身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产物。也是体育与艺术结合最好的诠释。艺术体操表演在受到人们注意的同时,也被提出更高的要求,那么把艺术体操表演作为艺术作品来研究就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对艺术作品结构的分析是把艺术体操作为艺术作品来研究艺术体操表演结构的基础,也是深刻分析艺术体操表演艺术作品结构中组成要素的必由之路。艺术体操表演艺术作品结构的分析对艺术体操表演的编排、欣赏以及艺术体操表演的发展将起到理论指导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艺术体操动作术语是说明艺术体操动作和技术的专门用语。正确运用艺术体操动作术语有助于艺术体操教学、训练、竞赛和科学研究的顺利进行。随着艺术体操运动的不断发展,艺术体操动作越来越多,术语也越来越丰富,为了更好地交流经验,现将目前在艺术体操教学、训练中常用的术语整理于后,以供参考。艺术体操基本术语一、场地的基本方位为了准确说明人在场上的运动方向和路线,借鉴了舞蹈中舞台的基本方位,把面向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艺术体操美学内涵的挖掘,分析了艺术体操的美学价值。结合艺术体操运动的特性探讨其美育作用,并对艺术体操教育中美育的缺失,以及如何深化美育进行了阐述与分析。提出了在体育院校艺术体操教育中更好的实现美育的具体设想。  相似文献   

5.
艺术体操风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艺术体操风格的内涵与外延入手,结合近年来优秀艺术体操选手的不同风格特点,阐明了艺术体操风格对艺术体操本身的观赏性和吸引力及对比赛成绩的重要作用,阐述了艺术体操风格与时代风格、民族风格、流派风格、音乐风格.“三性”的特殊关系,提出了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员形成特色风格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试论艺术体操教练员的创新思维及培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艺术体操教练员的创新思维,对提高艺术体操编排价值、技术水平、创新动作具有重要的作用.根据国际艺术体操竞赛规则的演变、创新动作的发展前瞻态势,结合国际体联艺术体操技术委员会最新评审的创新动作,论述艺术体操教练员创新思维的基本方法及培养途径,以期引起我国艺术体操教练员对创新动作的高度重视,并为我国艺术体操创新动作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如何抓好艺术体操运动员早期舞蹈基本功的训练,已日益为艺术体操界人士所关心。本文阐明了艺术体操早期舞蹈基本功训练的作用;找出了我国艺术体操部分专业队早期舞蹈基本功训练存在的问题;简析了艺术体操与专业舞蹈的舞蹈基本功训练的差异。仅供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参考。  相似文献   

8.
论艺术体操服装的色彩协调美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艺术体操服装的配色之美是艺术体操视觉美的焦点之一,也是感染观众与裁判评分的主要因素.与国际艺术体操强国相比,我国艺术体操服装的整体色彩美感不足,极大地影响了艺术体操整体艺术美.随着奥运会的临近,从色彩学及设计学角度,加强对艺术体操服装的色彩协调美的研究,应成为缩小我国艺术体操与西方国家差距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9.
摘要:深入剖析世界艺术体操竞技实力格局及我国竞技形势,有利于切实提高我国艺术体操训练的科学化水平,圆满完成2020东京奥运会备战目标。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帕累托分析法,分析2012伦敦奥运周期、2016里约奥运周期及2017年世锦赛艺术体操世界区域和国家竞技实力格局,探讨世界艺术体操优势集团国家竞技实力结构特点,纵向梳理2009-2017年间中国艺术体操队在世界级赛事上的竞技表现,横向审视我国艺术体操项目竞技形势,预测未来局势,并提出可行性的项目发展对策。研究结果显示,世界艺术体操竞技实力格局周期波动较大;2020奥运周期奖牌竞争将更加激烈;新周期,应准确把握艺术体操国际发展趋势、切实加强艺术体操人才梯队建设、不断提高艺术体操训练科学化水平,争取顺利实现我国奥运备战目标。  相似文献   

10.
前苏联艺术体操训练的成功经验及启示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通过对前苏联艺术体操成功的训练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对照我国艺术体操训练实际,探讨当今世界艺术体操训练科学化的趋势,找出中国艺术体操训练的主要差距,并提出如何改进训练工作,尽快赶超世界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艺术作品是创作主体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成果或产品,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相互交融的产物。任何艺术作品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又可以从结构上划分为三个层次,即艺术语言层、艺术形象层和艺术意蕴层。它们各具独立性又互为一体,共同构成一部完美的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12.
从作品体现的时代特征、取得的艺术成就等方面分析《麦田里的守望者》 ,揭示其反映现代人生活困境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13.
文学语言的“溢恶”,是文学语言独特的表现形式,它提供了感知世界的一种新方式它有着历史的渊源和自身哲学的、美学的和语言学的基础。语言“溢恶”,在文学作品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脚色,在丑陋的语言的映衬下,美丑显示了对立状态,审美力混合了相反的特质;“丑恶”的语言不仅仅以辅衬的角色进入作品,它也从自身获取审美价值,并以独立的地位进入作品。作家对文学语言“溢恶”的表现,还必须把握一个度的问题。即语言的“溢恶”必须在审美理想的观照下,真实地揭示语言丑的形态及其内在本质,达到高度的艺术真实;作家必须将语言典型化、艺术化,对丑的客体做出比较准确的审美评价。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建筑在审美趣味上注重含蓄和意境,西方古代建筑则注重神秘、威严和张扬。前者具有注重群体统一,后者注重单体之完美。  相似文献   

15.
六朝咏物赋与造物艺术在创作思想与艺术思维等方面颇有渊源,也因之具有比较分析的价值,可以从艺术表现之空间性寻绎六朝咏物赋与造物艺术的空间性及其蕴含的创作思想。从空间视角看,六朝造物艺术较多采用散点透视法而咏物赋则聚焦于中心物象。就空间结构而言,二者较为接近,主要通过小中见大的点睛之笔传递创作主体对艺术的感悟和人生体验。在空间层次表现方面,六朝咏物赋与造物艺术都通过虚实相交的方式有层次地表达文艺作品的艺术性空间。虽然技艺形式的表现不尽相同,但皆善于经营处理“有无相生”的关系,而追求“以形传神”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6.
孟子不仅好辩,而且善辩,可谓是辩无不胜。究其关键是孟子善于抓住辩手这一根本,因人设辩,循类责问。以此视角考察《孟子》之文,其辩术呈现为劝辩式、讲辩式和驳辩式三种艺术范式,形成了《孟子》独具特色的士辩艺术。就其影响和价值而言,它在以道立辩、以情驭辩、以技骋辩和以识促辩过程中蕴含了众多的人生启示和深远的艺术感染力,极具现代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17.
对健美操艺术素质教育功能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健美操是教育部"体育、艺术 2 1项目"中推动学校体育和艺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内容和手段之一.从健美操多方面的艺术审美内容,论述了其艺术审美价值与艺术素质教育功能.帮助人们进一步认识健美操这一体育项目在艺术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为全面推行与促进艺术素质教育从思想上拓宽途径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体育艺术化内涵、价值及对全民健身项目艺术化发展关系的阐述,以花鼓灯健身项目为实证,分析其在创编过程中对传统花鼓灯艺术文化中的手法、身段、音乐等艺术性方法及其艺术文化内涵的运用与借鉴。结论认为:有效地将体育、舞蹈、音乐及地域文化等不同的素材、艺术样式和方法技巧融会贯通,有利于全民健身项目艺术性的有效提升和拓展,推动地域性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普及与开展的实效性,同时也成为传统艺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的艺术特色并不乏例证,从语言的角度对《红楼梦》的分析中,得到了三个启示,一是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文学艺术的生命,二是语言必须是想象飞腾,刻镂有形的载体,语言表达形式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是成为艺术源泉的基本要求,三是语言在现实的表现是浮燥,必须在不朽的名著中寻找归宿和真谛。  相似文献   

20.
“西厢”故事是中国戏曲舞台上永远的经典,尤其是王实甫改编的《西厢记》使得“西厢”故事达到巅峰。《西厢记》的巨大成功根植于深厚的艺术传统之中,经过了长期的滋育和蜕变。从《莺莺传》到《董西厢》,才构成了杂剧《西厢记》的深厚艺术传统。本文拟抓住《莺莺传》到《西厢记》这条脉络,分别从世界、作者、读者、文本四要素入手,去探究和分析“西厢”故事流变的原因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