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些文友问我,你在那么偏僻的工厂里生活,为什么一年能写那么多稿子 ?每当此时,我总是对他们说,多学几手,熟悉新闻各类体裁,啥稿子都能写、出稿率自然也就高了。   我们工厂,位于西安市东部灞桥区与临潼区接壤的洪庆镇、离市内 50多华里,地域偏僻,非常闭塞,加之工厂长期没有效益,目前已陷入绝境。在这种情况下,仅限于写新闻稿,恐怕一年也上不了几篇稿子。于是我将写稿定位在多学几手,遇到什么稿子都能写的“一专多能”基础上,就犹如乡村卫生院里的医生虽技艺不高,但无论是内科、外科、小儿科、妇产科的病人,都能加以应付…  相似文献   

2.
5月10日 市里开利书店沈利民经理来社里进货,说最近<***>火得不得了,一期最多能卖到30万本,我们为何不照葫芦画瓢,也做一本类似的书呢?我说,我干着公家的工作,大小还是个负责人,怎么能和你合作呢?沈经理不高兴了,说,哥们,别看你现在是人五人六的,可谁敢保证那一天你还不如我呢.到时候,可别怪我不照顾你.我连忙打岔,别让屋里其他人听见不高兴.最后,他说,我先办点别的事情,晚上请你吃饭,你看还叫上谁,一块吧.  相似文献   

3.
不喜欢,为什么还回来呢?这是一个我到现在也无法准确回答的问题。那是2002年的夏天,对我来说,当时的选择,有些艰难。我放弃了南京和海口的工作机会,最后还是决定回到家乡沈阳,因为那个伴随我成长的电视台,给了我一份记者的工作。入职的第一天,我站在电视台的门  相似文献   

4.
经常留意媒体,其中关于一些“狂人”的狂言,我有很多的记忆。曾记否?望城县县委书记王武亮在长沙殴打警察并高叫“:我是县委书记一把手!你算什么东西?”曾记否?南京某局局长异地泡小姐被警察查获,竟放言“:我们泡小姐关你啥事?”曾记否?阜阳某建筑集团的一个老板在派出所对警察狂喊“:谁敢关我,一个电话,明天就叫你下岗!”在我的概念里,作为国家机器的具体化,警察应该是很有些威严的,可这些人为什么就敢口出狂言,甚至还敢出手殴打警察呢?这些人的底气是哪里来的呢?我认真研究了一下,才发现这里面的奥妙。敢在警察面前发狠的这些人,一是有权…  相似文献   

5.
最近,一位在新华社工作的师弟问我:"干了这么多年,你觉得你的认同感在哪里呢?" 是呀,认同感在哪里呢?以我十多年的记者工作经验,从事调查性报道的记者是孤独的.特别是每当我一个人出差,在火车上凝望夜色中的万家灯火,心中还在琢磨怎样接近采访对象、怎样获取证据时,这种孤独感会更加强烈."龙灯花鼓夜.仗剑走天涯",这固然有江湖豪气,但记者毕竟不是独行侠,面对充满未知的采访,支撑你坚持的力量在哪里呢?同时,作为一名从事调查性报道的记者,你的报道可能很难获奖,也许还会面临诉讼的麻烦和风险,推动你前行的动力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6.
责任,是个沉甸甸的话题.每每提及,我就在想,世上有没有没有责任的入呢?无业者?不,他还有对家庭、子女、老人的责任;孤儿?不,他还有对社会的责任;傻瓜?对了,傻瓜虽没有责任,但他的责任却转嫁到监护人的身上.看来世上没有什么推卸责任的理由.这里,我根据自己的工作实践,谈一点自己在档案工作中对责任的理解. 初识"档案":好奇中体味责任 22岁那年,我从空军某基地调到四医大机关从事档案工作,内心既好奇又兴奋.当时档案室有三个人,一个老同志带着我们两个年轻人,没有任何基础,让干什么就干什么,让怎么干就怎么干.我清晰记得,当时我的主要工作是整理移交第四批老干部档案.翻开档案,大部分纸页已经发黄发脆,吹弹即破,还有些是用专用纸精心裱糊过的.  相似文献   

7.
公共图书馆的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图书馆员把计算机视为能医治他们机关一切头痛的灵丹妙药,我们当中更多的一些诚实馆员则直接了当地要求这些机器有助于我们工作。在这个工业技术高度发展的繁华的新世界里,还需要图书馆员吗?图书馆本身又是怎样呢?当美国国会图书馆的全部目录缩小为  相似文献   

8.
新闻传播学研究生到底学什么,该怎么学?这是让很多在读研究生感到困惑的问题。研究生真正花在学习上的时间通常只有一年半至两年,其它时间大都花在写毕业论文和寻找工作上了,于是很多人提出: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到底能学些什么呢?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多学点东西、多出点成果呢?我  相似文献   

9.
编辑同志: 我看到有些报紙的广告栏里,經常刊登声明遺失作废的广告,有的报紙有时甚至用了相当大的篇幅集中地刊登这种广告。刊登这种广告究竟起什么作用呢?我个人对这件事感到怀疑。大家都知道,当有人遺失了证明文件(其中包括工作人員証、戶口迁移証、空白介  相似文献   

10.
《档案管理》2007,(4):86-86
钱包丢了不要紧.把损失降到最低--千万别再想了. 在那千钧一发的时刻,我决定不用一发来拨千钧. 哪能因为失恋就不谈恋爱了呢?袜子破了还得再买一双呢! 人化妆的浓淡跟吸引人的程度成反比.  相似文献   

11.
1981年仲夏,我从学校毕业,手拿一个被称之为“档案”的纸袋,兴冲冲地去组织部门报到.还未进门就听到一阵撕心裂肺的哭声,我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脚步走进屋里,只见五、六个人围着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妇人,老妇人正嚎啕大哭,那哭声震颤人的心灵.见我进来有人问找谁,我递上毕业生分配介绍信和纸袋说报到上班.那人接过介绍信和纸袋安排我坐下,随后与另外一位同事走到里面商议.老妇人还在哭泣,我好奇地站起身来问围着她的人,老妇人为什么这么伤心?一位同志告诉我她老伴的档案找到了.我纳闷档案找到了还哭什么呢?  相似文献   

12.
经常听到在企业里从事新闻摄影的朋友抱怨:真难!实在没什么可拍的,一天到晚就那么点事。即使拍了,画面总是机器加人,自己都觉得太俗了还得拍,稿件成功率低得让人发愁。然而,细心翻阅报纸,又发现许多朋友的新闻照片不时地悄悄上了报纸版面。有些照片从选题到拍摄技巧都令人叫绝。在企业里到底能不能拍出高质量的新闻照片?我的回答是肯定的。重要的是要脚踏实地深入生活,埋头苦干。既然我们工作在企业,镜头应对准什么是不容置疑的了。我在山海关船厂端起相机已四五个年头。几年来,我在市级以上报刊上发表照片800余幅,有的新闻照片还在全国和省市报纸获奖。  相似文献   

13.
出发前当我们感觉到主力红军有转移地区作战可能时候(注一),我就想到我是被派随军移动好呢还是被留在根据地里工作好呢的问题。有一天何叔衡同志和我闲谈,那时我们同在一个机关工作。他问:“假使红军主力移动,你愿意留在这里,或是愿意从军去呢?”我的答复是:“如有可能,我愿意从军去。”“红军跑起路来飞快,你跑得么?”“一天跑六十里毫无问题,八十里也勉强,跑一百里怕有点困难;这是我进根据地来时所经验过了的。”“我跑路要比你强一点,我准备了两双很结实的草鞋,(注二)你有点什么准备没有呢?”“你跑路当然比我强,我只准备了一双新草鞋,脚…  相似文献   

14.
问题的提起因为我自己是通讯员出身,如今做编辑工作后又常和通讯员打交道,通讯员的业务提高问题常常引起我的关注。我发现,有些通讯员,论文化基础、写作能力、新闻敏感等,并不比专职记者差,可进步缓慢,甚至干了十多年新闻工作,也还是初学写作者那个水平。拿我的朋友B来说,当党报通讯员13年了,发表的报道、文章数量不少,却大都是几百字的小故事和简讯,基本上没有能引起读者反响的重大新闻,且报道面窄,内容单一,轻车熟路时还能对付,题材稍生疏一点就感到无法驾驭。其原因在哪里呢?一位老记者的话使我茅塞顿开。他说:“站得高,才  相似文献   

15.
我叫耿子恒,高中毕业,今年58岁了。现任朝阳县农机监理所副所长。 1963年因工作需要由工人转为国家干部。在1984年成立朝阳县农机监理所任职时,领导告诉我:“你档案里没有干部审批手续,上头不承认。”这真是天大的笑话,挣干部工资,当干部使用,怎么能呢?可事实果真如此,那么内情如何呢……  相似文献   

16.
“调查采访”,不就是为新闻写作搜集素材吗?既然通过看文件、打电话、跑机关也可以为写作某一篇稿件得到足够的材料,又何必非要我劳神费力地跑到下面去呢?既然下去找几个人扯一扯、聊一聊就可以把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某项工作的经验体会搞清楚,又何必非要我住到老百姓的炕头、工地的工棚、连队的集体宿舍里去呢?”——有些同志这样说。无可否认,新闻采访作为记者、通讯员必须不间断地进行的社会活动,它的主要目的在于了解情况,搜集材料,积累资料;也无可否认,有时候,看文件、打电话、跑机关也能得到新闻素材,甚至可以得到很有价值的新闻素材。但是,新闻界有一句十分流行的名言:“涉深  相似文献   

17.
话说大肚腩     
正选择生活,选择工作,选择家庭。选择一本书。选择健康,选择起点,选择朋友,选择一本书。你选择你的未来,旅途,仕途,前途,宏图。我干吗?我选择一本书。理由呢?没有理由。舞台剧《高校男生》里的赫克特老师、大力水手的朋友温皮、拍滑稽片的哈台、悬念大师希区柯克、丘吉尔,这些人物的共同之处是都有大肚腩!有大肚腩可不是好事!这种肚子能捏成"阳关三叠"的苹果型身材,不仅不美观,还隐藏有很高的健康风险,但在这里我不想探讨大肚腩面临的内脏型疾病威胁  相似文献   

18.
全民都在大跃进,新闻界也要来一个大跃进!许多新闻单位都在订规划搞措施,来促进思想上和工作上的大跃进!在这个时候,要请大家批判王中的反动新闻观点,有些人不免会发生疑问:大家正在忙着大跃进,谁有时间批判什么王中的反动新闻观点呢?这会不会分散人们的注意力呢?另一些人也许会说:王中的反动新闻观点算得了什么呢?还不是东凑西拼,乌七八糟的一盆杂烩吗?有什么值得大家批判的呢?另一些人也许会说:王中的反动新闻观点半年以前不是早就批判过了吗?为什么还  相似文献   

19.
前不久,一位农民朋友愁肠百结地找到记者,说是今年养螃蟹亏了。“报纸电视上都说养蟹能赚钱,怎么轮到我就不行了呢?”他显得有些后悔不迭。  相似文献   

20.
清点笔墨,寒碜、惶恐甚于喜悦。"作品"好歹摆在这里了,我还能说点什么呢? 但我实在是想借"后记"之机,说说在这本集子(《巍巍青山护长城》--编者注)中没能出现、而在我的新闻工作生涯中难以忘怀的一些东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