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列宁的世界革命理论是在马克思的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和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的理论以及苏俄建立后所面临的现实等几个因素的基础之上形成的。但是,当列宁把世界革命理论运用到外交上时,则并没有出现所设想的那样,在世界上产生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相反却导致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美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和不承认,致使苏美两国关系处于非正常状态达16年之久。这种状况的形成除了美国因素外,还与列宁世界革命外交理论的实施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从当时世界革命发展的趋势出发,提出了经济落后国家能够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的“卡夫丁峡谷”理论。列宁不但从政治革命的角度进行了论证。而且将理论转变为现实。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两次飞跃。重现了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的科学性。透视“卡夫丁峡谷”理论从提出到实现的全过程。可以清楚地看到经过了“起步”、“助跑”、“跳跃”、“着陆”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3.
列宁一贯提倡求实精神,反对“革命空谈”,是举世闻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实践家。在《列宁全集》和《列宁文稿》中,到处都闪耀着他讲真话、办实事、实事求是精神的光芒。学习和研究列宁在苏俄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求实精神”,对于我们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列宁主义关于世界社会主义胜利取决于俄国,中国等东方国家革命发展的战略思想即“东方国家决定论”;“是从世界各国的革命经验和革命思想的总和中产生出来的,” 是列宁时期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有关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列宁对共产国际领导集体有关论述的修改、补充、完善和升华,是经受住了长期实践检验的正确决策.  相似文献   

5.
列宁“新经济政策”的提出和实施,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思想渊源,“新经济政策”符合苏俄当时的国情,从其成效来看,效果是明显和突出的,苏俄经济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文化繁荣。然而,列宁去世后,苏联背离了列宁的正确主张,形成了“斯大林模式”。在列宁新经济政策提出六十年之后,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局面,从而使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得到了合乎逻辑的延续和与时俱进的丰富发展。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两个必然”、“两种生产理论”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发展观;列宁的“一国胜利论”和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分别是革命与战争、和平与发展年代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创新;科学发展观则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最新理论成果,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国家在革命取得胜利之后,立即碰到如何处理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相互依赖关系这一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这个问题上曾有过明确的论断,但是却未能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实践下去,自上世纪30年代中期,苏联的社会主义对外开放的大门开始关紧,这种封闭性的对外联系推演出二战后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个“平行市场”,托洛茨基是上世纪初苏俄著名的革命家,政治家,对苏俄的革命与建设曾作过巨大贡献,世界经济相互依赖思想是他的重要思想之一,十月革命之前,托洛茨基在分析了欧洲革命形势和俄国具体情况的基础之上,认为革命胜利后社会主义国家要与世界经济保持相互联系的关系,当社会主义由革命转入建设之后,面对全新的社会主义实践,作为苏俄最高层领导人之一的托洛茨基继续阐发这一思想,并在列宁逝世之后,在与斯大林“一国社会主义”争论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关于苏联与世界经济相互依赖关系思想,他分析了经济相互的根源及其纽带,重点剖析了苏联与世界经济关系,提出社会主义建设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战略。  相似文献   

8.
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在党的八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列宁主义学说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一是在世界观方面;二是在革命的理论和革命的策略方面。“列宁还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学说。从一九一七年十月革命开始,革命中间就有建设,他已经有了七年的实践,这是马克思所没有的。”“我们学的就是这些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是社会主义中国化的最早形态。联俄 ,走社会主义道路 ;联共 ,干社会主义事业 ;扶助农工 ,唤醒社会主义的力量。三大政策导致了孙中山革命实践与理论的三大转折 :把学习榜样从西方资本主义转向了东方的苏俄社会主义 ;把革命联合力量由大军阀、大资本家转向了中国共产党 ;把革命基本动力由资产阶级转向了工农民众。三大根本性转变使得孙中山的社会主义由主观变成现实。中国的具体国情与发展阶段的历史定位是孙中山三大政策的民生主义成为现实的客观基础与理论依据。只有从孙中山三大政策的民生主义的时代特征与中国特点去理解与认识其社会主义 ,对孙中山晚年的评价才可能是客观和公允的。  相似文献   

10.
列宁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是苏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退却”)的需要,是落后国家小生产过渡到社会主义大工业的“中间环节”。利用国家资本主义苏俄将得到“最主要的东西”,特殊形式的“战争”又需要社会主义国家对其进行限制和防范。利用和限制互为因果,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1.
问:五四运动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当年五四运动主要领导之一的陈独秀,一生经历复杂,至今仍是个需要继续深入研讨的人物。人们常说陈独秀是个“二次革命论”者,听说你对这个问题有自己的看法,是吗? 答:我对这个问题久有疑惑,近来又增长了疑惑,我不赞成这个看法。问:那么,请你先谈谈对“二次革命论”的理解好吗? 答:这个问题要从“万里长城论”说起。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考茨基认为这次革命仍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的革命,苏俄的经济发展不具备进入社会主义的条件,反对苏俄实行社会主义的政策。列宁在批判考茨基把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人为地截然分开时,写了这样一段话:“企图  相似文献   

12.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不久,列宁指出:我们已经夺得了俄国,现在我们应当管理俄国,要把苏维埃俄国变成社会主义俄国.苏俄人民在粉碎了外国武装干涉和平定反革命叛乱后,一九二○年十二月,列宁在全俄苏维埃第八次代表大会上明确宣布,经济任务、经济战线现在作为最主要的任务和基本战线提到我们面前来了.这次大会集中讨论了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问题,并拟定了恢复国民经济和进一步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措施;大会听取并审查了实现全国电气化的宏伟计划.这表明党和国家已把工作的重心转向经济建设的轨道.从战争转向和平建设,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向新经济政策,是一个重大历史转变.在这个时期,党、政机关工作应如何进行改进,以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更好地为经济基础服务呢?列宁在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一系列重大问题,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无产阶级革命在内容上是世界性的革命。列宁与马克思、恩格斯一样,在开始他的革命活动时,就具有世界革命思想。列宁在1894年写的《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主义者?》一文为俄国工人阶级规定的战略是“率领一切民主分子去推翻专制制度”,并引导俄国无产阶级(和世界各国无产阶级并排地)循着公开政治斗争的大道走向胜利的共产主义革命。”①列宁所讲的俄国无产阶级与世界各国无产阶级并排地走向胜利的共产主义革命,是同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内容是国际性②的这一思想相一致的,是其继承和发展。在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理论中,世界革命的思想都是其主要组成部分。然而,探讨列宁的世界革命思想与共产国际前期策略的关系,不能仅从一般理论上而应该从实践的角度着眼,把列宁的世界革命思想与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革命思想作一比较,看看列宁的世界革命思想对共产国际策略的制定以及前者的转变对后者的转变产生何种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世纪20年代初,列宁曾大力倡导实行租让政策,这是世界上社会主义国家第一次制订的对外开放方针。虽然囿于当时苏俄的国内和国际条件,租让政策未能大规模的付诸实践,列宁本人对此种情况也表示深为不满。但列宁关于租让政策的理论仍然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宝贵理论遗产,直至今天它仍然有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围绕列宁的"四月转向"及其限度问题,讨论季诺维也夫对托洛茨基"不断革命论"的批判。文章从是否存在列宁的"四月转向"(俄国革命是二阶段抑或一阶段)、"四月转向"中的农民问题、列宁"四月转向"的限度(托洛茨基在列宁身后对"不断革命论"的完成)三个方面加以论述,从而澄清了列宁在二月革命后的理论变化及其与"不断革命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是社会主义中国化的最早形态,联俄,走社会主义道路;联共,干社会主义事业,扶助农工,唤醒社会主义的力量,三大政策导致了孙中山革命实践与理论的三大转折;把学习榜样从西方资本主义转向了东方的苏俄社会主义,把革命联合力量由大军阀,大资本家转向了中国共产党,把革命基本动力由资产阶级转向了工农民众。三大根本性转变使得孙中山的社会主义由主观变成现实。中国的具体国情与发展阶段的历史定位是孙中山三大政策的民生主义成为现实的客观基础与理论依据,只有从孙中山三大政策的民生主义的时代特征与中国特点去理解与认识其社会主义,对孙中山晚年的评价才可能是客观和公允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了列宁晚期思想中两个“迂回”策略思想发展和形成:一是在国内社会主义建设上否定了“直接过渡”,转变为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的迂回过渡思想;一是在世界革命上否定了以“速胜论”为特征的向资本主义统治中心地区的“直接进攻”,转变为首先在落后的边缘地区突玻以促进中心地区胜利的还回发展战略。本文把两个“迂回”策略看作是列宁对科学社会主义最重要的贡献。本文用一个部分来阐述上述策略思想形成的过程中,列宁同“考茨基式的教科书”作斗争中闪烁着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光辉,强调应以列宁的科学精神对待两个“迂回”策略思想本身。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讨了列宁在“东方道路”开拓中的历史贡献。1905年革命巾,列宁把马克“不断革命”理论运用于帝国主义时代的俄国,提出了新型的民主革命路线。1917年二月革命后,列宁又提出了经济落后的俄国,可以赢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十月革命后,列宁又探索了一条落后国家建设和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迂回道路。列宁还把这个思想运用于更广大的东方。同时,他根据20年代初国际革命斗争形势的实际变化,指出西方相对稳定和东方革命兴起的必然性原因,并在此基础上重新考虑了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战略和策略。  相似文献   

19.
新经济政策是列宁晚年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结晶。列宁从当时苏俄国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新经济政策,把苏俄的经济建设转上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轨道。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可贵探索,新经济政策对推动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列宁提出的新经济政策是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建设史上的一次伟大尝试,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该政策是列宁对落后苏俄的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探索,尤其是对战时共产主义的经验进行总结、是对教训进行反思而提出的。该政策对于经济落后的国家搞清楚何为社会主义,以及如何进行社会主义的建设、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