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1 毫秒
1.
相关课文:《难忘的泼水节》(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又到了。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时间在公历四月中旬。泼水节的庆祝活动一般持续三至七天。第一天傣语叫“麦日”,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网玛”,意为岁首,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相似文献   

2.
我国傣族是一支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少数民族,人口一百多万,主要聚居在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西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耿马、孟连等地。其余散居在新平、元江等三十余县。泼水节实为傣族的新年,是西双版纳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一般在傣历六月中旬(即农历清明前后十天左右)举行。  相似文献   

3.
<正>【教材分析】《欢乐的泼水节》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喜庆之意和深深的民俗风情。全文共有3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交代了泼水节的时间,第2自然段描绘了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快乐情景,第3自然段描绘了傣族人民狂欢到深夜的快乐气氛。【学情分析】作为云南人,学生对泼水节都有所认识,有的学生还亲身体验过泼水节的欢乐气氛。因此,在设计第二课时的教学时,我紧扣课题中"欢乐"一词,以学定教,顺学而导,通过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  相似文献   

4.
笔者在前人对傣族泼水节的研究基础上,结合自身的考察经历,采用经验思维与逻辑思维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发现"上古时期的祓禊礼仪或"泼寒胡戏"有可能是傣族泼水节的源点。通过对傣族泼水节缘的分析来看,傣族泼水节的缘正是其源的物质基础和意识构架,傣族泼水节的源又是对其缘的体现与表达。傣族泼水节的源与缘在泼水节的发生中是相互依存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傣族: 春节期间,人们要身穿五彩缤纷的民族服装,互相拜访。村寨里还开展“丢包”、“象脚鼓比赛”等。 泼水元旦节;傣历的新年在傣历的六,七月间,大约在农历清明节后一个星期。这一天,人们互相泼水祝福,所以又叫泼水节。50年代,我们敬爱的周总理曾经和傣族人民一起欢度泼水  相似文献   

6.
记得二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难忘的泼水节》。课文讲的是1963年,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故事。学完这一课后,我也想过一次泼水节。  相似文献   

7.
泼水节     
我国傣族的新年是泼水节。关于泼水节的来历,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呢。很久以前,有一个残暴的魔王,他无恶不作,欺压百姓。老百姓虽然恨透了魔王,可是一点儿办法也没有,因为魔王的法力很大,还没有谁战胜过他呢。  相似文献   

8.
傣族之乡,古有乘象国之称,今有孔雀之乡的美名,还有一个退名中外的傣家人六月新年——泼水节。  相似文献   

9.
小脚丫这次来到了云南,当然要带大家去看看西双版纳。在小脚丫的眼中,这里是植物的海洋,动物的天堂。天是蔚蓝的,水是碧绿的,草木是翠绿的,阳光是金色的。西双版纳,美丽的地方!传统节日——泼水节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一般在每年的4月中旬。红花绿叶大地被染红了曼飞龙佛塔动物的天野象谷堂独树成林景真八角亭晚霞中的椰林依山绿水——澜沧江(斯杜尔供稿)美丽的西双版纳@斯杜尔  相似文献   

10.
这篇课文写的是1961年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欢度泼水节的动人情景,再现了周总理对傣族人民的关怀,以及傣族人民对周总理的爱戴。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深刻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感情,教学这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这里的“笑容满面”、“特别高兴”、“开心”体现了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参加泼水节时无比高兴的心情,“一手……一手……”、“祝福”、“一边……一边……”、“祝愿”展示了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幸福”、“难忘”表达了傣族人民1961年过泼水节时的感受。两颗连在一起的心表现了…  相似文献   

11.
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又到了。——《难忘的泼水节》泼水节,也就是傣历的新年,时间在傣历六月,公历四月中旬,庆祝活动三至五天。泼水节是怎么来的呢?传说是这样的:很久很久以前,在傣家居住的地方,有一个凶恶残暴的魔王。他法术神妙,本领高强,水淹、火烧不死,刀剑不入。他独霸一方,四处抢掠,胡作非为,傣家百姓遭受苦难。魔王又是一个好专栏色之徒,抢来美女十一人做他的妻子。她们个个都恨死了这个杀人不眨眼的魔王。一天,魔王又抢来一个更加漂亮的姑娘,她的名字叫浓香。这姑娘聪明机智,内心恨透了这个魔王,她一心想…  相似文献   

12.
《难忘的泼水节》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组中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爱祖国、爱家乡。这篇课文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而1961年的泼水节,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一个泼水节,那是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边疆人民共同欢庆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课文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  相似文献   

13.
教材理解 :《难忘的泼水节》是一篇看图学文。课文叙述了1961年敬爱的周总理来到黎明城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作者先写总理到来之前的情况 ;接着写傣家人欢迎周总理到来时热烈、隆重的盛况 ;再写周总理同傣族人民一起欢度泼水节的欢乐场面 ;最后写幸福、难忘的感受。作者重点写了欢迎和欢度两个场面 ,表现了敬爱的周总理关怀各族人民 ,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的高贵品质及各族人民爱戴敬爱的周总理的思想情感。教学重点 :周总理同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场面。教学难点 :体会周总理关怀各族人民及各族人民爱戴周总理的思想情感。教学…  相似文献   

14.
《欢乐的泼水节》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喜庆之意和深深的民俗风情。但是,对于江南的学生来说,傣族的泼水节离他们很遥远,很难理解泼水节在傣族人民心中的重要意义以及切身感受到欢度泼水节时人们的浓浓的喜庆之情。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决定用“情境教学法”,把全班学生组成一个“小小导游团”,走入课文情境,以“导游”的身份带领“游客”感受傣族人民的泼水节,但是,实际的课堂教学效果却和我预设的效果有很大差距。课后反思,主要原因在于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15.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谈□兰州实验小学孙玉梅《难忘的泼水节》,讲的是1961年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到西双版纳的黎明城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事。这篇看图学文由一幅画和一篇短文组成。所以教学这篇课文,就要通过看图和学文,了解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  相似文献   

16.
《难忘的泼水节》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新增选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写的是1961年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欢度泼水节的动人情景,再现了周总理对傣族人民的关怀,以及傣族人民对周总理的爱戴.  相似文献   

17.
傣族泼水节     
泼水节是傣族人民重大的传统节日,每年都要隆重地举行。泼水节的时间是按照傣历算的,大约在清明节过后的4月13~15日举行,头两天辞旧,后一天迎新。在节日清晨,男女老幼都要沐浴更衣,  相似文献   

18.
泼水节是傣族民间最隆重的节日,也是德宏地区民族节日中影响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它蕴含着傣族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通过分析德宏傣族泼水节文化的基本特征有利于准确把握德宏傣族传统文化的特征和精神内核,有利于推动德宏边疆地区傣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和谐边疆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19.
《难忘的泼水节》一课叙述了周恩来总理和傣族人民1961年共度泼水节的动人情景,表现了总理和人民心连心的血肉关系。引导学生理解“1961年的泼水节”是傣族人民“幸福的”、“难忘的”节日,是这篇课文教学的重点。因此,如果教师紧扣“难忘”一  相似文献   

20.
【教材简析】 《快乐的泼水节》是一首表现傣历新年一一泼水节的歌曲。歌曲欢快跳跃,表现了傣家泼水节的热闹场面和娃娃们在节日里的喜悦心情。歌曲旋律采用傣族民歌的典型音调编写,歌曲为单乐段结构,每乐句四小节,第一、二乐句节奏完全相同,第四乐句的节奏与第一乐句相似,但第三乐句的节奏与第一乐句的不同,在节奏上形成了起承转合的关系。教学时应注意区分附点节奏,正确掌握歌曲中结束句“泼进心里开出幸福花”中带休止符的节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