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农产品为何缺乏市场竞争力?普遍认可的答案是,成本过高.而这里的成本,不仅仅指的是土地、人工、生产资料的投入,还有最容易被忽视的资源环境成本. “我是1960年出生的,从那时候开始我国的粮食持续增产对国家的贡献非常大.但是最近这些年,我们资源的投入增加速度比粮食增产速度要快得多,粮食产量的增长曲线跟我们资源投入增长的曲线不匹配.这意味着我们投入越来越多,资源消耗越来越大,但是粮食增产速度并没有同步.”  相似文献   

2.
到2008年3月末,囤积在央行的过剩流动性规模,已接近20万亿元人民币,约占金融机构全部资金总量的四成。回顾历史,类似中国目前这样的流动性过剩现象,至少出现过三次,分别是18世纪的英国,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以及17世纪的中国明朝。  相似文献   

3.
农业是国之根本,也是“四化”短板.正因这种特殊性,在今年两会期间,有关农业的议题普受关注,代表委员们纷纷就如何发展农业献计献策,尤其是农业界的代表委员们更是提出了不少宝贵建议. 挖掘粮食增产潜力 去年,我国实现了粮食总产的“十一连增”,而且粮食单产同样创出新高,达到了359公斤,人均粮食占有量也达到历史最高.在粮食总产连续8年登上了1万亿斤台阶之后,我国的粮食生产能力在目前较高的发展水平基础上还能否再提高成了全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对此,代表委员们就如何挖掘粮食增产潜力纷纷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4.
中国粮食发展的问题与趋势王雅鹏我国是拥有近十二亿人口的大国,粮食问题始终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近来国内学者按照人口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经济发展三个方面的需求进行了预测,认为到2000年中国粮食可以再增产1000亿斤,实现年产1万亿斤的产量目标...  相似文献   

5.
发展玉米生产是我国增加粮食产量的一个有效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去年以来,随着国内主要农产品价格的持续上扬,农业问题特别是粮食问题又重新引起国人重视。国内外一些粮食问题专家纷纷发表文章,从增产潜力、生产与消费、农业科技、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等方面对中国粮食供需问题进行研究。多数人认为,到下一世纪中国人口最高峰  相似文献   

6.
发生于二十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的以提高农业产量为目的的世界“第一次农业革命”已经使五大洲的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从而大大缓解了人类面临的“粮食危机”的威胁。但从90年代开始,人们陆续发现,大量增产的一些主粮——大米、小麦、玉米等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含量普遍不高,许多农产品(包括蔬菜、水果、禽畜、水产等)出现了质量下降的问题。世界上、尤其是第三世界的人民仍然面临着营养缺乏症的威胁。我国同样不例外,尽管国内农业连年增产,但不少地方由于农产品质量下降,却出现了农民增产不增收的现象,而且城乡居民的营养缺乏症还相当普遍。最近有600多位医药专家向人类提出警告:“当今人类90%的疾病是因微量元素缺乏或失调而引起的”。因此,人类在进  相似文献   

7.
5月31日下午,以“新常态下的中国农业发展”为主题的2015中国农业发展论坛在中国农业大学召开. 新常态下农业的新挑战 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指出,我国的粮食生产量已经连续11年保持增长,但与此同时,我国的粮食进口数量也是年年暴涨. 出现这种奇怪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在于,需求的增长远远超过生产. 需求的增长,拉动了肉蛋奶鱼等畜产品作为高端食品的需求.更多的肉蛋奶鱼,意味着我们需要更多的饲料,也就意味着我们需要更多玉米大豆.其中畜牧业对玉米的需求主要由国内满足,而大豆就需要进口,同时国内的大豆生产不仅没有增长,反而在下降.  相似文献   

8.
第一,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实际上说明了我们的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首先讲过去是短缺经济,现在相对过剩,是结构的过剩。现在每个地方都在谈结构怎么改变,怎么调整。进入90年代以后,我们粮食的自给率已经达到99.6%,所以是相对过剩。拿农产品来说,菜有烂市的、果有滞销的,特种鱼也有卖不出去的。甲鱼前几年是200多  相似文献   

9.
《华夏星火》2008,(4):50-50
山东省认真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组织专家分析全省粮食增产潜力,提出了小麦、玉米创高产目标,并在政策、科技、组织等三方面提供强力支撑,力争粮食再创高产。春节刚过,山东省就组织一批粮食大县的农业局长、  相似文献   

10.
我国粮食供求的区域特征及未来形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一个人口大国,粮食生产问题非常重要。长期以来中国以较高的粮食自给率水平满足国内粮食需求,粮食安全状况逐步改善。但是,自2000年以来,粮食总产量出现连续4年减产,而且2003年降到4.3亿吨以下,使得这几年全国粮食当年  相似文献   

11.
一、中国的国情和发展农业的基本方针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突出重要的地位。尽管中国人多地少,人均农业资源匮乏(人均耕地为世界1/ 3,淡水为1/ 4),农业不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但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农业,确立了把农业放在首位的国民经济发展方针。又由于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 5,满足国内粮食和农产品消费需求不可能完全依赖进口,因此在粮食供求平衡问题上,中国政府又确立了“立足国内、基本自给”的政策方针。 1996年以来中国连续三年粮食丰收,加上粮食净进口,出现了粮食及所有农产品供大于求的格…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近五年粮食增产,对城市居民毫无疑问是利好,可这对农民兄弟却不见得是好消息。想得到的:粮食多了,供大于求,结果必是卖粮难,粮价下跌,增产不增收。而眼下我的担心是,政府为避免谷贱伤农,会再度推出粮食保  相似文献   

13.
在20世纪60年代人类就完成了登陆月球的壮举,然而几十年过去了,月球仍然是唯一一颗人类曾经踏足过的地外天体.随着天文探测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宇宙逐渐看得更远、更清晰,在一些星球上比如火星,人们甚至发现了生命存在的希望.但遗憾的是,现在我们仍然无法走上这个火红色的星球.  相似文献   

14.
日本农林水产省去年发表了到2000年为止的世界粮食供需预测,指出,由于80年代的生产量增加,估计粮食的价格将下降,但是到了80年代下半年代需求量将增加,价格将上升,到了1990年左右,由于需求量趋向缓和,价格将再次下降,然后又逐年上升,粮食价格呈波浪形。预测指出各发展中国家的粮食生产量的增加数追不上粮食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1961-2010年气候变暖对中国气候生长期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中国550个气象站1961-2010年的逐日平均温度资料,分析研究了近50年中国≥0℃和≥l0℃气候生长期的趋势分布及年代际变化特征,对近20年(1991-2010年)与前30年(1961-1990年)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得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0℃和≥10℃初终日期及气候生长期的变化幅度.结果表明:近50年来,中国≥0℃和≥10℃气候生长期的总体趋势是普遍增加的,增幅最大的区域分别位于华北和青藏高原;全国及位于110°E以东地区≥0℃和≥10℃气候生长期比较明显的转折主要出现在1990年前后和20世纪90年代中期,110°E以西地区则主要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与前30年比较,近20年来≥0℃和≥10℃气候生长期普遍增加,其是受初始日期提前和终止日期延后的共同影响,而初始日期提前比终止日期延后的影响更明显.  相似文献   

16.
养分资源综合管理与中国粮食安全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粮食安全压力是当前全世界特别是中国面临的主要问题,解决粮食安全压力的基础是提高粮食总产,粮食总产是由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粮食单产共同决定的,而在中国由于耕地面积的限制,粮食总产的增加只能依靠单产的提高。化肥养分资源是粮食中的粮食,化肥在粮食单产增加中的贡献占到了50%,但是近年来由于地区间、农户地块间和氮磷钾养分间投入的不平衡,化肥养分的整体投入水平过高,以及忽视化肥养分以外土壤养分的变化、有机养分的补充和环境养分的贡献极大地限制了化肥养分增产效应的发挥,从上世纪80年代到现在粮食作物的单位面积化肥用量从64.9kg/hm^2增加到274kg/hm^2,而化肥偏生产力(作物籽粒产量与单位面积化肥投入量的比值)从42.1kg/kg逐渐下降到16.9kg/kg。加强国家层次的养分资源宏观管理,重视养分资源综合管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切实抓好养分资源综合管理技术推广和农化服务工作,通过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农户的密切配合,养分资源综合管理成为实现中国粮食安全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7.
《华夏星火》2011,(11):10-10
大家把中国CPI戏称为“猪肉指数”,把八戒和它的徒子徒孙指责为通货膨胀的罪魁祸首,事实上,是因为生产方式上出现了变化,从以前的农村家家养猪,发展成现在的企业养猪。 中国通胀的压力比较大,应该说是从新世纪以来这几年的压力比较大。这跟我们改革开放以来曾经经历过的通货膨胀相比,也不算是特别明显。因为在上世纪80年代或者是...  相似文献   

18.
我国粮食生产从2004年以来,实现连续8年增产。8年累计增产2810亿斤,年均增产350亿斤,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增产幅度最大的时期之一。2011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四个首次”:即首次迈上11000亿斤的新台阶,首次连续5年稳定在10000亿斤以上,半个世纪以来首次实现连续8年增产,粮食人均占有量首次达N850斤的新水平。  相似文献   

19.
张孟银 《科教文汇》2011,(6):123-124
人口的激增,迫切需要解决粮食问题,传统的三大主粮难以为继,把目光瞄准马铃薯,粮食问题就迎刃而解。未来粮食中国需要马铃薯,世界更需要马铃薯。马铃薯种植范围广,产量高,增产潜力大,营养均衡,是解决未来人类缺粮的很好途径。  相似文献   

20.
全球过剩加剧,国内外价格分化 2016 年,国内小麦供应端受恶劣天气影响,自2003 年以来首次出现减产,且小麦质量大幅下滑.受此影响,国内优质强筋小麦价格自2016年中的2500 元/吨最高涨至年底的3290 元/吨,目前回落至3000 元/吨.而另一方面,2012 年以来全球小麦市场过剩持续加剧,国际小麦价格也是一路下跌.美国CBOT 小麦价格更是从2012年年中的900 美分/蒲式耳下降至目前的436 美分/蒲式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