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敏 《新闻传播》2023,(9):15-18
近年来,中国电影进入快速发展期,无论是从市场规模还是影片质量来说,都有长足进步。这其中离不开观众的参与。观众的需求是电影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观众群体中的接纳度,并由之产生的反馈,极大程度上影响着电影生产的走向。在电影的传播流通环节,观众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电影经历百年,中国电影观众始终陪伴左右。但目前研究中国电影观众的文献不算太多,对于中国电影观众如何认知电影,如何参与电影,还有很多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2.
针对中国电影观众审美的质性研究较多,而有关中国电影观众审美的量化研究阙如。本研究立足于中国观众的电影消费需求,探讨了北美电影感知价值与观众忠诚的关系。在研究模型设计上以观众忠诚为自变量,以电影感知价值为因变量,以观众满意度为中介变量,辅以人口学变量相关要素为控制变量。通过SPSS软件对643份调研数据分析,发现自变量、因变量及中介变量两两之间均呈正相关影响,且观众满意度在北美电影感知价值与观众忠诚这一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效果作用。针对北美电影在华市场的“遇冷”现状,本研究基于实证分析提出注重电影感知价值、扩大观众满意度的产业驱动效应、尊重观众文化个性等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3.
海外视野     
《视听界》2012,(2):10-10
超五成外国观众不进影院看华语电影由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针对美、英、法、德、日、韩、印等国35岁之下的电影主流观众的调查显示:超过1/3的外国观众一点不了解中国电影.超过58%的被调查者认为中国电影对世界电影影响一般。除了整体关注不够,外国观众也不怎么进电影院看中国电影,其中55.1%的人是通过录像带、DVD观看的。  相似文献   

4.
文婷 《视听》2023,(3):44-4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影业实现了从事业到产业的转向,但与此同时,整个电影生态也呈现出“两极化”趋势,区域间的电影文化出现了分层,电影观众也在年龄、地域等方面形成了分级,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圈层化现象。在此背景下,中国电影需要明确城市电影院与乡镇电影院的定位,进行针对性传播,并通过线上渠道形成口碑效应,让中国电影真正做到“破圈”“出圈”,消解电影文化的差异性,满足更大范围观众的观影需求,培养更多中国电影观众。  相似文献   

5.
四、外国观众对中国电影中文化价值的认知 电影是我们了解文化的一个窗口,也在潜移默化中传达着不同文化、不同人群的价值观念.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五千年文明沉淀下来的价值观念可以通过电影得到怎样的传达呢?本次问卷调查对国外观众通过中国电影对中国文化价值观的认知程度、心理需求及中国电影传达文化价值观的总体效果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6.
刘迅  宋骋丹 《青年记者》2017,(32):69-70
2016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457.12亿元,其中原创类纪录电影总票房仅为8032万元,而《我们诞生在中国》就占了6700万元.虽然《我们诞生在中国》刷新了中国纪录电影票房纪录,但纪录电影在院线中处于严重缺席状态,未曾真正赢得市场认可,是不争事实. 纪录电影缘何失去观众 长期以来,人们将纪录电影的票房惨淡归咎于院线排片率低,可对于院线来说,角逐利润才是唯一目的,影片的市场表现决定了排片场次,观众的选择决定影片最终命运,这也是许多影片费尽周折登录院线却只能“一日游”的真正原因.观众没有彻底接受大银幕上的纪录电影,根本原因是纪录电影难以适应电影市场中主流观众的多样化诉求.  相似文献   

7.
在新世纪的产业化语境下,研究观众的审美接受心理、研究电影受众与电影的关系显得迫切且重要.只有充分研究观众心理,了解影片和观众之间的关系,制作出让观众身心愉悦的好作品,才能不断获得良好的口碑,并保证中国电影市场的票房可持续增长和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8.
2014年度"中国电影国际传播"调研项目在全球范围内回收1592份有效问卷,样本涉及五大洲66个国家。本报告作为调研报告之一,重点调查研究中国电影国际传播对国家形象的建构作用、中国电影海外推广对外国观众选择观影渠道的影响。从调研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电影海外传播对国家形象的建构有促进作用,但同时存在一定问题;中国电影海外推广对观众是否走进影院、如何选择观影渠道具有直接影响。未来还需要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打造中国电影文化形象,要建立中国电影国际传播数据库,将中国电影国际传播提升到战略性高度予以推进。  相似文献   

9.
冯肖应 《今传媒》2015,(3):108-109
好莱坞电影的热映往往能引发大批观众的围观甚至追捧,如今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日渐崛起,好莱坞也将视角转战中国,多部诉诸于中国庞大电影市场的影片相继问世。这些影片不仅在取景上浓添东方色彩、在角色上不断注入华人面孔,还将中国功夫等元素加入其中,让观众在电影放映前更添了一份期待。事实证明,打着中国元素噱头的好莱坞影片在庞大的中国院线总是能让人格外关注。其实,好莱坞如此"迷恋中国",与中国的迅速崛起以及中国院线的爆炸性扩张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段潇逸 《东南传播》2023,(12):80-83
近年来,中国电影成长迅速,市场规模逐渐扩大,但是在海外的影响力与传播力仍有一定的局限性。该文章以《流浪地球》与其海外观众为研究对象,以拉斯韦尔“5W信息传播模型”为理论依据,从国际知名电影社会化媒体中收集了数千名观众的评论,并利用Nvivo11对海外观众的评论进行内容编码和文本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海外观众对该电影总体上持有积极情绪,聚焦于内容和意义、电影创作层面。但是对于中国文化、哲学、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等容易造成理解困难或误解,因此,电影创作和运营中应采取相应的策略,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1.
2012年度"中国电影文化的国际传播研究"调研涉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国电影观众,并在亚、欧、美主要国家集中采样,取得了十多万条统计数据,在广泛性和针对性上取得了平衡。2012年度调研报告通过数据,描绘了中国电影文化的国际传播现状。报告不仅是对2011-2012年度中国在文化强国建设上制定相关政策、采取相关措施的回应,也是对入世十年来中国电影产业国际影响力状况的梳理与总结。报告认为:相对美、英、法、日等电影输出大国,中国电影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与文化大国的地位还不相称。但是,外国观众普遍认为中国电影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在逐渐增长。中国电影在电影故事、电影音乐、电影哲学等方面有较高的辨识度,具有独特的魅力;同时在电影故事、字幕翻译、宣传推广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最后,报告对中国电影如何增强国际影响力提出了独特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2012年版电影《悲惨世界》在中国院线上映后,中国观众对这部电影的热情却远远没有对雨果的原著那么高。我们从跨文化角度来探究其原因,中国观众对电影记录的历史有一定的距离,并对歌剧形式有一定的抗拒,再加上宗教文化等深层次的原因,自然就会让它碰到略显惨淡的票房境遇了。  相似文献   

13.
中国电影走向世界包括四个向度,即中国电影在西方主要电影节上获得承认;中国电影进入西方主流电影市场;中国电影赢得西方主流观众认可;中国电影不仅在西方也在东方得到传播。这一进程是政治原因、经济原因、文化原因和艺术原因复杂运作的结果。其中中国电影的西方电影节之旅或多或少是东方主义的后果,下一步则要超越东方主义。走向西方市场主要是个商业行为,但不限于通过院线,还可以通过电视台和互联网来传播。走向世界归根到底是要让西方观众接受,这需要中国电影学会用当代中国故事传达普世关怀。而在西方世界之外,中国还必须重视东方世界,在东方,中国既有便利性也面临东方被文化殖民的新的困难。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电影的走出去更多地是在承担一份文化责任,而不是单纯的商业行为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来中国影业蓬勃发展,优秀影片层出不穷,但是具有民族特色文化的电影更受观众追捧,所以不难看出中国电影发展的精神动力和创新源泉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作为在国际上频频获奖的中国第五代导演张艺谋,在他的影片中便运用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在造型设计上,使得拍摄出的电影具有浓郁的中国韵味和民俗风情。本文将立足于张艺谋导演对电影造型风格上的独特理解与设计,分别向观众展示了中国传统的服饰美学与建筑美学、婚礼与葬礼造型上的习俗文化。以张艺谋的电影为例,分析电影中的造型设计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作用,使影片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的同时能够讲好中国故事,在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能够在造型上进行大胆创新,使中国的电影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5.
简要介绍了中国早期电影广告发展格局,在此基础上,以较多实例探讨了早期中国报刊电影广告中古典诗词的运用方式与特色.早期中国报刊电影广告中的古典诗词运用,彰显了中国古典文学与中国电影发展的密切关系,展现了中国电影广告工作者对电影广告自身发展规律的探索,体现了中国电影广告制作与中国电影观众的积极文化互动,具有多重影史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16.
好莱坞电影影响下的当今中国电影市场态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满倩倩 《今传媒》2011,(6):99-100
随着传播媒介的日益多元化,使得好莱坞电影在我国的传播更为广泛,在这样的经济文化背景下,处于市场经济利益的考虑和满足观众日趋提高的审美趣味,以及电影自身发展规律的要求,中国电影产业面临改革的关键期。本文针对好莱坞电影对国内电影市场的影响,从中国电影类型、电影产业转型和推进国际市场三个方面入手,对当今中国电影市场态势进行分析,希望为中国电影的改革寻求出路。  相似文献   

17.
蔡璐瑶 《视听》2021,(1):83-84
《八佰》这部电影历经一波三折,终于在2020年8月中下旬与观众见面.该影片首轮点映的票房就突破了千万,点映期间总票房超过1.8亿元,刷新了中国电影点映票房的纪录,一时间引发热议.正式上映后,不仅票房一路上涨,也收获了观众的好评,即电影传达的思想内涵得到了观众的认可.然而,电影的思想表达离不开具有代表性的符号,《八佰》这...  相似文献   

18.
五、2012年调研数据的新变化 1.观看数量的对比 由调研数据可知,2012年超过50%的受访者表示看过1-10部中国电影,看过20部以上的受访者达到了21%.2012年看过10部以上电影的比例接近45%.2011年的调研中,只有20%的观众表示看过10部以上的中国电影.外国观众观看中国电影的数量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19.
在2016年公布的《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中,关于中国电影观众类型偏好的调查显示,观众对武侠片的喜爱只占2.2%,在列出的类型片中居倒数第二,曾几何时中国武侠电影可谓是无限风光,无论是质量还是票房,都所向无敌.由于投资风险远远大于其他影片,为挽救现状,明星阵容为获取票房确立了基本的保障,"明星为王"现象越来越为凸显,这从根本上挽救不了低迷不振的武侠电影.作为中国独有的类型电影,武侠片将遭遇消退的境遇,而是面临着像西部片一样从一蹶不振到多元化融合的新局面.本文旨在针对新世纪中国明星效应衍生的新现象,分析商业化背景下明星策略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寻求探寻中国武侠电影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电影自进入新千年以来就呈现出一种全新的电影格局:主旋律电影、商业电影、艺术电影突破了原有的界限,尤其是艺术电影和主旋律电影被商业元素所渗透,创作者期望在个性表达、市场利益、主流价值传达与观众认可多方面达到平衡。本文通过梳理新世纪以后的褪旧变新的中国电影,分析其创作规律、摸索其经验,畅想其未来,以期对中国电影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