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去年,我应东北某广告报之邀,采访了本地一家有地方特色的工厂,并写了一篇报道。几个月之后,我又到这家工厂采访,厂长突然对我说:“××广告报的报费我们寄去了。”这使我大吃一惊!细一问,原来是这家广告报,在发表我的报道后,向厂里寄了一千份报纸,索款一百元,美其名曰:这些报纸可供该厂作宣传用。可是,一个只有一百来人的小厂,哪  相似文献   

2.
去年,我应东北某广告报之邀,采访了本地一家有地方特色的工厂,并写了一篇报道。几个月之后,我又到这家工厂采访,厂长突然对我说:××广告报的报费我们寄去了。”这使我大吃一惊!细一问,原来是这家广告报,在发表我的报道后,向厂里寄了一千份报纸,索款一百元,美其名曰:这些报纸可供该厂作宣传用。可是,一个只有一百来人的小厂,哪  相似文献   

3.
在企业报的办报实践中,有一个问题值得引起同行们的注意,即企业报新闻标题中出现的频率较高的两个字:“我厂”。我把手头的160余种企业报粗略地翻了翻,头版三到五条标题中出现“我厂”的有40份,一到二条标题中出现“我厂”的就更普遍。而类似这种情况,局办报纸反复出现“我局”;公司报纸反复出现“我公司”;院校报纸反复出现“我院”等等。这种新闻标题制作中出现的现象,可以称得上是企业报头版标题中的通病。象“我厂87年质量工作取得可喜成绩”、“我一企业升级总目标”、“我厂综合服务公司七月一日正式挂牌”、“我厂厂长×××被聘为编委”、“我厂十次  相似文献   

4.
我是做报纸工作的,一听说中共牡丹江市委第一书记巴风同志十分重视读报用报,便怀着急切的心情去访问他。巴风同志的办公室里,最显眼的是挂在墙上的一排报纸。翻开几份看看,版面上有的文章标题旁画着圈圈,有的内容段落打着杠杠,有的报纸巳被剪掉一块。谈话一开始,这位满头白发的老同志就风趣地说:“你是‘生产者’,我是‘消费者’,今天是产销双方见面。”说得在场的人都笑了起来。他  相似文献   

5.
一分钟今年曾到过几个省份,有机会浏览过几份省级的大报。我发现有的省报办得虎虎有生气,宣传改革开放,促进观念更新,信息量大,生动可读;但也有的……不是有一种微型作品叫“一分钟小说”吗?如果把一张大型报叫作“一分钟报纸”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记者、通讯员、编辑、排字工人、印刷工人、校对、发行及其他行政、辅助人员,干的基本上是无效劳动。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他乡遇故知”是与“久旱逢甘雨”并列的人生乐事,然而拿起一张80年代的  相似文献   

6.
在新闻界,有一条公认的“真理”,即:言论是报纸的旗帜(或灵魂)。由此可见,言论在报纸宣传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这条“真理”不仅适用公开发行的报纸适用,同时也适用企业报。由于企业报是企业内部报纸(只有极少数企业报公开发行),它的性质就决定了其言论既有与大报一样的共性,也有其自己鲜明的个性,即特色。十余年从事企业报编采工作的实践,告诉我企业报的言论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色: 1、贴近性。即贴近企业,贴近职工。企业报的宣传都是围绕企业生产、经营、职工生活、思想动态等进行的。企业报的言论首要的是密切联系工厂实际和职工思想动态,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前两年,我厂部分职工眼热社会上的“暴发户”,不安心于工作和生产,上班“磨洋工”,发牢骚,认为在工厂干活没出息,等等。针对这些,我  相似文献   

7.
“嘿嘿嘿!我这个小报的小小总编,有什么好写的!”在地区报界中广受称道的湖北《孝感报》总编辑张仲彩,一听说我要采访他,连忙幽默打趣,不愿多谈他自己。正面出击未成,只好先来个“迂回战”了。我来到《孝感报》编辑部。年轻的同行们坦诚相待,高兴地向我夸奖自己的总编辑张仲彩。这个说:“老张领会政策精神快,点子多。”那个说:“他甘当‘摆渡人’,带兵有方,使我们年轻人进步快。”有的还说他当了总编,仍然“笔不离手”,每年都写出大小报道、文章几百篇。在与地区报纸总编交往中,我曾不止一次听到有人感叹,工作中有“两难”:报纸要办得上下都满意难;现在编辑、记者队伍的业务素质较差,要尽快提  相似文献   

8.
从客观上说,地市级报纸与中央、省级报纸确实有着某些方面的不同;地市报记者也存在着某些心理障碍。如何克服,大有文章可做。克服地市报记者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他抢,我也抢;他抢他的,我抢我的。由于所发新闻的价值及报纸的级别、辐射面、版式规格等方面的不同,报纸的影响各不相同。这就可能带来地市报记者和大报记者在心理上的差异,特别是地市报记者和大报记者同时采访时,有的大报记者表现得潇洒自如,游刃有余,而有的地市报记者言行拘谨,思路受阻。遇到这样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好新闻年年评,评得几家欢乐几家愁。为什么有的报纸每年上的好新闻多、档次也高,而有的报纸却上的少、档次也低?为什么有的记者、通讯员几乎岁岁都有好作品获奖,而有的记者、通讯员却与好新闻“无缘”?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每个新闻工作者深思。5月上旬,我有幸参加在大连举行的中华全国农民报协会好新闻评选活动,受益匪浅。最近,我又对评选上的113篇好新闻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深深感到:这些好新闻来之不易,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深入”才出好文章“评上一两篇好新闻,有啥了不起,我要是碰上了好的机遇,照样写得…  相似文献   

10.
张丛笑 《今传媒》2006,(3):34-35
现在,新闻媒体报纸的竞争相当激烈,每天上班后,就有好几份报纸同时放在桌上,有的报纸是让人上瘾的,不看心里就慌,先睹为快嘛!可有的报纸,人心里就不那么急,放后看,也就看那么几分十几分钟。这让我想起,最近有次,我跟某学校几位从事理论教学的同志谈论起报纸时,他们也有同感,而且说得具体。有人说:“某些报纸,一两张报纸几分钟就看过去了,可是我看《华商报》,常常要看一、两个小时,有些篇幅还留着,以后抽空要再看。”有位老师说:“在西安,还有两句顺口溜:早晨一份《华商报》,中午一碗羊肉泡。”又有位老师说:“《华商报》不遮遮掩掩,敢讲真话…  相似文献   

11.
从外地到新疆。新闻界同行都向我介绍新疆经济报。在仔细阅读了它的合订本后,不能不令人惊讶:在边疆地区,会有这样一份特色显著的报纸。一版的“今日热点”反映的常是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读者们从这个栏目中寻求对一些社会问题的分析。“新闻评论”几百字、千把字呈现出多元风格。有的重理,有的重事,有的有散文味,有的有哲理气。一版最常见的一个记者的名字是;苏继常。他写深度报道,也写动态新闻,还写各种形式的言论,在自治区召开重要会议时,他写的政论色彩很强的大通讯,更受人注目、称赞。后来在采访中才知道,原来苏继常是该报的总  相似文献   

12.
企业报是在特定历史时期和特殊条件下的产物。在一般读者的心目中,这种报纸是“宣传报”,是文件转发的“简报”。《江汉石油报》作为企业报大家族中的一员,虽然是江汉油田局党委的机关报,但从新闻传播的角度来看,它是一份地地道道的报纸。近年来,它多次荣获“全国优秀企业报”的称号,发表的作品多次获全国新闻奖项,并且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显示出创收能力,表现出一份企业报办报的高水平。  相似文献   

13.
“我收藏了三种人民日报,现在人民日报的全套号外我也有。所有报纸中,我最爱集藏的是党报。”在纪念人民日报创刊45周年的读者座谈会上,李铁光的一席话令大家耳目一新。李铁光今年46岁,是北京北人集团公司(原北京人民机器总厂)的工人。他集报30多年,已拥有中外报纸1万多种,10万多份,在我国集报界享有“集报大王”的美誉。他收藏的报纸珍品、早期的报纸,在  相似文献   

14.
最近,我访问了江苏省宜兴县报社,从所见所闻中感到,这张县报深深地吸引着人们,可称是全国70多份县报中的佼佼者。《宜兴报》是一张八开小报,每期四版,每周三期,发行四万份,在全国名列前茅。全县平均每25人一份,每平方公里24份。而且,百分之七十是自费订报。甚至出现了订《宜兴报》要搭订其他报纸的情况——把它当成了一种“紧俏物资”。我向一位原不相识的张泽乡读者方伯寅问及对《宜兴报》的评价,他脱口而出:“我们欢迎,四个  相似文献   

15.
几年来,新闻界一直在呼吁:要相信总编辑会办报。但也有人提出:总编辑不要作茧自缚。我认为对于企业报的总编辑,更需要强调自身工作的主动性。同社会上一般新闻媒介相比,企业报的“婆婆”更_为明确,报纸所受的“管束”也更为直接。因此,企业报不容易办活和形成自己的风格,这是一个老问题了。而且从目前新闻改革的实际情况看,企业报迈}乜的步子比社会上其它报纸小得多。有的常常单纯表扬好人好事、大量报道企业工作动态和生产纪录,因而被职工们称为“铅印黑板报”、“生产简报”。由此看来,企业报总编辑争取自身工作的主动性就至关重要了。  相似文献   

16.
目前,企业报质量上不去的原因诸多,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在于企业报的办报思想不明确,对企业报的认识缺乏理论研究.例如,对企业报的性质和功能问题就存在截然不同的看法.有的强调新闻性,认为企业报要像社会上专业报纸那样,“冲出企业,打入社会”;有的强调实用性,认为企业报的唯一任务就是为生产经营、企业政治工作服务.前者把企业报置身于本企业事业之上,追求超企业社团目标;后者认为企业报是以报纸面目出现的企业内部的宣传材料. 对此,我想就企业报的属性及办报方针,谈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周林 《新闻三昧》2006,(5):16-17
在报纸百花园中,企业报犹如一朵素雅的小花,绽放于一隅,散发着淡淡的幽香。企业报多为四开四版,也有一些是对开,出版周期多是周三刊以上,也有日报,如《鞍钢日报》、《攀钢日报》、《开滦日报》、《农垦日报》、《林海日报》等。发行量一般在万份以上,有的达到数万份。说它是小花,是指它的报道面有所限制,读者群基本固定在企业;论企业报数量,它在中国新闻界可是占据了不小的份额。新闻出版总署原署长杜导正说:“企业报也是新闻界的一支重要方面军。”鲜明的专业个性作为报业家族中的一员,企业报既有与其它报纸在文化、思想、经济、新闻、美学…  相似文献   

18.
来函照登     
《新闻记者》编辑部: 贵刊第5期发表了陈谈强同志对我去年在贵刊“记者的报告”栏的一篇消息的批评文章《也谈<三次冲击>引来的冲击波》,我就此作几点答复: 一、我写的是消息,不是论文,因而欢迎对消息报道的准确性提出批评,可是批评文章说:“陈力丹忠实于意见书的主旨”,即承认我没有歪曲当时评报者的意见。批评文章一开始就说:“陈力丹同志是借新华社这篇评述新闻和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在波浪冲击中前进》发表后,报社内部评报栏的‘一份份批评性的评报意见书’来  相似文献   

19.
乐升 《传媒》2000,(9):44
“多”与“少” 时下报纸的一大特点是版面越来越多,四版的报纸很少见了,八版的报纸也不算很多,十几二十几个版的报纸司空见惯,更有“本儿报”,一期一大本,还有“叠报”,一期厚厚一叠。有的报纸还创过日印百多版的纪录。似乎报纸版面越多说明办得越好。  相似文献   

20.
江汉石油报,周二刊,每期发行9,700份。在报纸改革中,我们不忘企业报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武器,努力发挥报纸对职工进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的作用。 (一)把报纸办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阵地,办成传播共产主义思想的窗口,给人以信心、力量和鼓舞。1980年前后,社会上刮起了一股“一切向钱看”的歪风,有的公开讲“就是要斤斤计较”,按酬付劳。我们除不登这类错误的东西外,坚持宣传人还是要有点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