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段时间以来,刘晓庆被捕事件备受众多新闻媒体的关注。刘晓庆曾是演艺界的风云人物,是一个“名女人”和“亿万富姐”,媒体对她被捕之事报道多一些、评论多一些,甚至略带些炒作的成分,本无可厚非。但是,报道应该实事求是,评论应该客观公正,这是大众传媒的本分。而我们的一些媒体是怎样做的呢?刘晓庆被捕后不久,北方某大型新闻网站旋即推出了一篇题为《笑看刘晓庆八大“恶心”之事》的长篇报道。报道精心拼凑了刘晓庆的八件“恶心”事,比如,刘晓庆1999年出嫁时说的“我终于长大了”,是“许多人一辈子听到的最恶心的话”;比…  相似文献   

2.
东方英雄(北京)营销策划有限公司的总策划唐朝,刚刚被评选为“2004最受关注中小企业年度新锐人物”。不久,新浪网一篇《刘晓庆狱后成为我的“财神爷”》的文章又一次把这位刚刚还颇具蒸蒸之气的人物推到了被人称之为“阴谋家”的风口浪尖上。  相似文献   

3.
案情:原告:D软件开发公司 被告1:S软件开发公司 被告2:中国××出版社1996年中关村S软件开发公司在自己开发的部分软件的基础上,又从Internet上下载收集了一些共享软件和免费软件,其中有原告的共享软件A和免费软件B,并对免费软件B进行了二次开发,未征得原告的同意,即凑成一张光盘在中国××出版社出版,并公开发行销售,获利颇丰。原告认为S公司侵犯了其软件版权,S公司认为“共享软件”和“免费软件”没有版权,所以没有侵犯原告的版权。原告在与中国××出版社交涉也没有结果的情况下,将二被告推上了被告席。本案焦点:1S软…  相似文献   

4.
据四川日报载:今年2月24日,电影演员刘晓庆等观看自贡灯会。她事先声明:不见当地党政领导,不见新闻记者,不准拍照,不准录相。结果,还是有记者为她拍照,受到斥责(后来知道是个香港记者),还有记者为她录音。她挡镜头,要记者销磁。记者说有“新闻自由”,刘晓庆说有“拒绝采访权”,大家大吵一场。对这件事,许多人批评“刘晓庆的架子”。在我看来,值得记者思索的并不是“刘晓庆的架子”,而是“新闻自由”的价值。刘晓庆的架子,是刘晓庆的,换个人恐怕对“见当地党政领导”、“拍照”、“录相”之类,求之不  相似文献   

5.
《现代声像档案》2005,7(6):20-20
日前,在浙江湖州市递铺镇城东某房地产工地上出现这样一幕:审判人员向被告某公司安吉项目部送达安吉一建材公司追索欠款的诉状副本等法律文书时,被告拒绝签字,县法院梅溪法庭审判人员利用数码相机将留置送达的过程“记录”下来,放入卷宗备查。  相似文献   

6.
新闻报道不是有闻必录,报道中的观点不能含混不清,选材不能详略不分,新闻报道必须坚持舆论导向的正确。这是笔者读了《羊城晚报》2002年7月28日报道《唐国强说“老搭档”:刘晓庆活得真累》一文后的感受。一、新闻报道中观点要明确,不能含混不清,是非不明。刘晓庆涉嫌偷税上千万元,被北京市公安局依法拘留,刘晓庆是国内知名度很高的演员,所以此案一出,舆论哗然,许多新闻媒体对此作了报道:《羊城晚报》2002年7月28日刊发报道《唐国强说“老搭档”:刘晓庆活得真累》,文中记者首先问当年与刘晓庆一起演《小花》的唐国强如何看待刘晓庆被捕事件,…  相似文献   

7.
今年年初,刘晓庆突然来新加坡度假。笔者跟刘晓庆有过三次的接触和面谈。看到了:不施脂粉,出现在机场的刘晓庆;在咖啡屋吃晚餐,不设防的刘晓庆;以及在摄影师的镜头前,竟然不懂得搔首弄姿的刘晓庆。刘晓庆这回以极好的心情接受了记者的访问,谈新戏、谈自己的知名度、谈感情,并表示计划在明年当未婚妈妈……全无一般印象中的蛮横与傲慢。刘晓庆象阵旋风般降落,把大家刮得团团转,记者忙着找她访问,电视台又忙着找她拍戏,连她自己也很意外,度假变成了工作。和她在一起,有如沐春风的感觉。不施脂粉、脾气极好的刘晓庆今天,刘晓庆给我一个又一个  相似文献   

8.
广度;一个新闻学上被模糊的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学在研究一则新闻报道的采访、写作与传播时,往往关注的是新闻的“深度”,如果我们用立体的视角看待新闻事件,它是否还具有广度甚至高度呢? 笔者对2002年关于刘晓庆被捕事件的报道作过调查研究,到目前为止,打开任何一个新闻网站的搜索栏,键入“刘晓庆”三个字,可以链接到的  相似文献   

9.
“徐夫人”之忧邓立品早先,刘晓庆将出演电视剧《火烧阿房宫》中铸剑大夫徐夫人的消息传出后,曾见河北日报上一篇文章就此事写道:莫非刘晓庆要学叶童、林青霞,反串角色?然而看下去,却是徐夫人“老妪……”至此,才真象大白:“编剧先生居然将徐夫人当作女性了。”“...  相似文献   

10.
清·小石道人《嘻谈录》有这样一段笑话:某人识字不多,花钱买了一个县官。一次升堂问案,书吏呈上名单,上开原告叫郁工耒(蕾),被告叫齐卞丢,证人叫新釜。这位县官执笔点原告唤曰:“都上来。”三人齐上。官怒:“本县叫原告一人,因何全上堂来?”吏在旁不便直言其错,说:“原告名字,另有念法,叫郁工耒,不叫都上来。”官又点被告,误叫“齐下去”。于是三人齐下。官又怒;“本县叫被告一人,因何又全下去?”吏又禀曰:“被告名字亦另  相似文献   

11.
2002年6月20日 ,著名电影演员刘晓庆因涉嫌偷税犯罪被刑事拘留 ,同年7月24日被逮捕。据警方透露 ,该案“目前还没有完全结束。”按刑事诉讼程序 ,还要经检察机关提起公诉 ,人民法院审理判决 ,才可最终确认刘晓庆是否犯罪。可是 ,这些司法程序尚在进行中 ,大量媒介已闻风而动 ,预先宣告刘晓庆是犯罪分子了 :有推测刘晓庆刑期的 ;有连载新书大揭刘晓庆底细的 ,如《调查刘晓庆》、《明星末路———谁把刘晓庆关进监牢》 ;有些媒体甚至刊发《刘晓庆之八大恶心事》、《刘晓庆要钱不要脸》等文章。其实 ,从法律角度讲 ,刘晓庆目前只是一个犯罪嫌疑…  相似文献   

12.
刘晓庆涉嫌偷税刚被捕,立刻就有媒体拿这个题目做起了文章。其实这题目是很不准确的,因为当时刘案并未判决,羁押她的地方是看守所而不是监牢——这是题外话,暂且不谈。不管刘晓庆进了哪里,总之是不太体面的地方,那么是谁送她进去的呢?文章说是“她自己”。这话当然绝对错不了,有句古训就叫咎由自取,她不偷税,检察院能签字逮捕她?但如此回答,虽然一语中的,简捷明快,却未必缜密周全。她为什么会把自己送进去?除了她自己,还有没有其它的外在因素起作用?有人说刘晓庆“一贯胆大妄为”,所以才有今天这一步。然而胆子的大小,其…  相似文献   

13.
看板     
《中国新闻周刊》2005,(4):72-72
《金大班的最后一夜》:刘晓庆再遭争议;《火舞》:又一次舞蹈启蒙;《一石二鸟》:把商业片进行到底;《极地特快》:“阿甘”的新童话。  相似文献   

14.
在2005北京图书订货会上,中国电影出版社将出《刘晓庆文集》的消息遭到了不少质疑,有评论家说此举“会影响出版社的形象”。  相似文献   

15.
7月24日,经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批准,刘晓庆被依法逮捕。新华社7月25日的这一条电讯稿被全国大小媒体争相转载,一时间,举国关注。一批“调查刘晓庆”的新书挤在8月上旬,纷纷火热出炉,带着油墨香杀进书市。  相似文献   

16.
一电视采访是电视媒体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而在电视采访中,绝大部分信息又来自记者的口头提问。不同的记者采取不同的提问方式,所获得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两位电视记者在对电影名星潘虹的采访中,一位记者问道:“你最近拍了一部《XXXX》影片,观众反映很好,不知你下一步打算做些什么?是否继续拍一部新片呢?”潘虹回答道:“我非常感谢观众对我的喜爱,至于下一步做什么还要看具体情况。”另一位记者问道:“潘虹,你与刘晓庆曾经被认为是中国影坛上两面影帜,但后来刘晓庆却不断地通过一些新闻事件来提高自己的影响,相对来讲,…  相似文献   

17.
读者来信     
“刘晓庆事件在拷问我们制度的弹性。刘晓庆沦为今天的地步,除了她自己的浮躁与贪欲之外,制度的弹性也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正是在弹性太大的制度面前,刘晓庆们凭借着广泛的社会关系,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才使她们的胆子越来越大。有消息说,拿刘晓庆开刀是因为刘晓庆是在全国都有较大影响力的大腕,有关部门这样做的目的无非就是要杀鸡给猴看。果真如此的话,那也从另一方面反映了制度的弹性太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姜明周  陈洁亮 《档案》2008,(2):34-34
2007年10月,我馆通过西街北环路社区征集到已故居民余兰英本人保存的一份“张掖县人民法院刑事判决书”,这是一份有两个被告且婆婆因长期虐待媳妇被列为第一被告,丈夫则为第二被告的离婚判决书。  相似文献   

19.
金珠 《视听界》2006,(5):111-111
相关资讯网络通缉令误伤无辜事主状告“天涯”在一起“网络通缉令”事件中,湖南人章甫(化名)成为了不幸者。由于在“天涯杂谈”上被网友误当做被通缉者,他的手机和家庭住址被公布在网络上,甚至连8岁女儿是领养的隐私也被人公布。从此,他接到了大量骚扰电话,生活受到干扰。由于找不到发布隐私的网友,愤怒的章甫把天涯在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下面简称“天涯公司”)告上了法庭。“天涯公司”法务部的工作人员则表示,对于此案没有任何评论。据悉,这是“天涯”首次因“通缉令”纠纷而成为被告。从“虐猫事件”到“流氓外教”日前,一篇“上海教授博…  相似文献   

20.
税收风暴     
北京警方7月30日传出的消息说明,针对刘晓庆的税案仍在深入调查,不会不了了之。警方否认了刘晓庆在看守所受到可洗淋浴等“特殊”待遇,说她和几个其他案件的犯罪嫌疑人羁押在同一监室内,接受相同的管理。 针对刘晓庆这样的富人,中国刮起查税风暴。如果仅仅缴齐个人所得税,国库就促进会有1000亿元人民币进账,既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消除社会贫富不均,也可以缓解财政压力。更有专家预测,刘晓庆税案将为中国建立现代税收体制祭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