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笔走悉尼     
本文作者是人民日报副总编辑.悉尼奥运会期间,他带领人民日报报道组赴前方日夜征战,激情洋溢地报道中国体育健儿摘金夺银、为国争光的生动场面.在指挥采访的同时,他为人民日报写《悉尼走笔》21篇,文采斐然,赢得好评.应本刊之约,李仁臣同志写了这篇《笔走悉尼^^》,讲述写这组专栏言论时的所思所想.文中概括的六个方面,对新闻采访与写作有很好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2003年1月6日,北海市清除银滩公园的最后三幢建筑物并将向世人免费开放,我和《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的两位记者一起被邀前去采访。后来《人民日报》发了300多字的简讯《北海银滩回归自然》,《经济日报》发了500多字的消息《北海:还银滩本来面目》,我在《光明日报》发了2000字的报道《北海还滩于大海的思考》(经《光明日报》广西记者站刘昆站长修改)。我的这篇报道被报社评为好稿,北海市有关领导也认为有深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我认为这主要得益于采写中逆向思维的运用。十九世纪中叶,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发生了一场空前的淘金热,有一位叫…  相似文献   

3.
“野战部队”和“人民武装”《人民日报》创办伊始,记者不多。在冀鲁豫前线随军采访的,有齐语、方德、吴象等同志;陈勇进同志为冀鲁豫分社记者,在前线为《人民日报》供稿。在后方采访的,只有杜展潮、任冰如等同志。我作记者,又作编辑,并担负采访部门的组织工作。当时能够完成相当繁重的宣传任务,重要原因之一,是  相似文献   

4.
说来话长。《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的采访、写作和发表,距今已有22个年头了。通常,有些事做过后便遗忘了,而这篇报道,却使我们常有记忆犹新之感。这也许是由于深深的激动强化了记忆的缘故,所以我还能写出这篇回忆。这篇报道发表于1960年2日28日的《中国青年报》。第二天,《人民日报》即全文转载,并加了热情洋溢的编者按。接  相似文献   

5.
今年5月7日人民日报第四版刊登了我写的访问日本的一篇报道《一位日本朋友的忠告》。报道发表后,有几位中央领导同志对此文作了批示,认为报道中提出的问题值得重视,后来国务院办公厅又将这篇报道转发给各部和各省的领导同志参阅。这篇不足一千字的文章引起领导同志的如此重视,是我事先没有想到的。《新闻与写作》编辑部的同志希望我谈谈采写这篇报道的体会。我想了想,其实没有什么更多新的经验和体会可谈的。如果硬要说一点,那么还是大家常说的那一条:平时多思考,采访时  相似文献   

6.
背景资料:2003年2月13日到2月28日,齐鲁晚报陆续推出了《民工进城实录》、《民工招聘会播报》、《民工专场招聘会反思》三组关注民工的系列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特别是2月24日、25日,与济南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联合举办的山东省首次“民工招聘会”,更是招来一片叫好声。招聘会上共有省内100多家企业前来招聘,提供岗位7000多个,吸引了1万多名进城民工参加,两天内近5000名民工找到了“饭碗”。包括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青年报、大众日报、山东电视台等20多家媒体予以突出报道。其中,除齐鲁晚报之外,人民日报华东版、大众日报、农村大众、生活日报等媒体都在头版头条做了突出处理。一家媒体策划的活动,众多同行媒体自发“追捧”,这在多少有点“同行相轻”的新闻圈里是罕见的。  相似文献   

7.
吕德生 《当代传播》2006,(5):108-108
今年初,新疆乌鲁木齐市天山区政协辞退6名政协委员的事件引起了众多媒体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新疆日报》、《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都给予了突出报道。作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机关报的《亚洲中心时报》,除详细报道这件新闻外,又组织力量几次到天山区政协采访,先后以两个整版全面、深入地进行报道,引起很大反响。这些报道,是《亚洲中心时报》积极贯彻落实新闻“三贴近”的实践,也是对改进政协工作宣传报道的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8.
“野战部队”和“人民武装”《人民日报》创办伊始,记者不多。在冀鲁豫前线随军采访的,有齐语、方德、吴象等同志;陈勇进同志为冀鲁豫分社记者,在前线为《人民日报》供稿。在后方采访的,只有杜展潮、任冰如等同志。我作记者,又作编辑,并担负采访部门的组织工作。当时能够完成相当繁重的宣传任务,重要原因之一,是继承“全党办报”的传统,组成了一支包括“野战部  相似文献   

9.
1月28日,除夕前一天,新华社消息《民工卢连庆终于拿到了工钱》给难以数计的关注民工工资的人们带来一股辛酸的慰藉,这是自1月12日新华社推出《关注民工工资》大型系列报道的第42条稿件,也是这组报道的最后一篇。半个月来,这组报道牵动着很多人的心,让人读着落泪,而卢连庆这一具有代表意义的个体在春节前夕的“收成”,无疑是一份可以为全社会共享的最温暖的新春贺礼。对于媒体工作者来说,新华社这组《关注民工工资》大型系列报道还具有宝贵的示范价值,引发我们以此为个案深入探讨如何在民生类题材上成功地发挥议题设置功能。  相似文献   

10.
2003年11月26日~29日,《人民日报》连续4天在一版显著位置以较大篇幅刊发了4篇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系列报道。这是人民日报宣传贯彻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头之作,由人民日报副总编辑江绍高带队,经济部与记者部共同组织完成。报道刊发之时,正值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与会的一些部委和地方领导同志对报道给予充分肯定。报道在东北三省更是反响强烈。辽宁省委宣传部负责同志说,这组报道主题鲜明,内容翔实全面,行文流畅,生动感人。综合篇《“雄鸡”高歌看东北》、辽宁篇《打响新的“辽沈战役”》,都对辽宁的工作作了准确生动的报道,问题抓得…  相似文献   

11.
宣传改革、支持改革是新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然而,怎样把进行中的改革报道好,搞得引人入胜,与人民群众心心相通,这是我们在新闻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组织并执笔采写的《本报对贵阳街头280多行人的随机调查表明:改革是群众最关心的话题》的报道6月21日在贵州日报发表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中国青年报和人民日报都在一版显著位置转载,不少同行也认为这篇报道有新意、有突破。我们为什么要组织这次采访,又是怎样完成这次报道的呢?去年十月,报社为  相似文献   

12.
党和国家一直以来都很重视“三农”问题。作为黑龙江省内的主流媒体,生活报近期关于农民工问题的报道堪称深度报道的典范之作。如《政协委员走工棚》,以政协委员的视角。亲历农民工的生存空间,体察农民工的辛苦。报道发出后,社会反响强烈,得到各级领导和相关单位的高度重视。一些相关建筑企业立刻行动起来,很快解决了民工生活环境中的问题,民工们拍手称快。在这样的好时机下,《生活报》又适时推出了《关注民工幼童成长》的报道,作为这个报道的延伸。这充分体现了《生活报》作为主流媒体的大视角和大深度。  相似文献   

13.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在《人民日报》(1966.2.7)上发表之后,在全国各地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同时,这篇报道的作者穆青、冯健、周原的名字和焦裕禄一样,在亿万人民群众的心目中扎下了根。 6月中旬,三位作者之一的冯健同志来古城西安开会。借此机会,我特意拜访了他,向他请教有关新闻业务方面的知识。冯健同志曾任新华社副社长,现为《燎望》周刊社顾问、中国新闻学院教授。他说,我就《人民呼唤焦裕禄》这篇报道的采访过程来谈谈开掘主题的问题。在新闻采访中,开掘主题的过程就是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只有认识了它,才能报道它;认识正确,报道  相似文献   

14.
送上门的线索儿童是人类的未来,春天的花朵,使我终生难忘的一次采访,这就是报道拐卖儿童的问题。这次采访的最后成果是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了《失落的小太阳——拐卖儿童纪实》一书。这次采访的起因还是早在1989年间,我采写了一篇拐卖妇女的报道发表在《中国妇女报》上,这篇报道发表后,却引一些被拐卖儿  相似文献   

15.
王怀东 《青年记者》2017,(14):31-32
《人民日报海外版》传播中国文化的特点 《人民日报海外版》作为我国重要的对外传播媒介,其定位为:传达中央的政策,报道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关注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介绍国际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的动态,提供国内外各种信息. 1.传播内容涉及范围广 在2016年7~ 12月的《人民日报海外版》“文化万象”栏目,共有340篇报道.根据这340篇报道所体现的内容,笔者将其分成了红色文化、戏曲歌剧、民俗民歌、传统工艺、现代文化、影视综艺、书画文学、传统美德等8类文化题材.  相似文献   

16.
2006年7月以来,襄城县阳光社会福利院院长牛志远成了河南省的又一个名牌,他的名字、他的身影频繁出现在国内各大媒体上,央视《新闻会客厅》、央视《共同关注》、新浪网、新华网、搜狐网、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湖南卫视、凤凰卫视、上海卫视等媒体都给予了极大关注。然而,引起他们关注的线索都来源于《河南日报·农村版》2006年6月28日一版的两篇报道,一篇是消息《襄城县阳光福利院17个孤儿考上大学》,一篇是长篇通讯《为39个孤儿撑起一片蓝天》。  相似文献   

17.
罗华山 《新闻窗》2005,(1):12-13
1月15日是遵义会议70周年纪念日,贵州商报当天以5个整版的篇幅推出了一组纪念文章,这一组文章中,除两个整版是资料性的报道外,另3个整版是本报精心策划,社会新闻部记者和热线新闻部记者认真采访,反复修改而成,这3篇报道的题目分别是《我们与长征同行》、《我们与长征同名》、《我们与长征同龄》。报道推出后,得到不少读者的好评,称赞这组报道选材独到、角度新颖、贴近生活、可读性强。  相似文献   

18.
关注新闻的人隐约感觉,中国的重要官方媒体,正在悄悄变脸。 《追问南吕梁山隧道事故瞒报》的批评报道,意外地出现在1月3日的《人民日报》头版上;次日,头版头条的显著位置,又刊登了另一篇批评报道:《武汉赫山无奈“解毒”代价高昂》。  相似文献   

19.
下苦功夫深入采访黄毅侯殿禄是中宣部和司法部在十五大前期推出的先进典型。我作为年轻记者,在新华社高级记者田恒江、人民日报记者李战吉带领下参加报道。《为了人民安居乐业》、《撑起一片安宁的晴空》、《高扬心中无悔的旗帜》三篇通讯被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解放...  相似文献   

20.
《农村普通党员的楷模——靳月英》是鹤壁日报推出的典型报道,这篇长达万余字的人物通讯,1998年12月22日在鹤壁日报头版头条配评论发表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人民日报、解放军报、河南日报等媒体纷纷报道了她的先进事迹。鹤壁市委、市政府迅速作出了开展向靳月英同志学习的决定。鹤壁市市直各部门及县区纷纷召开座谈会,下发《通知》、《决定》,要求掀起学习靳月英热潮。这篇通讯在1998年度河南省新闻奖评选中获得了特别奖。一篇好的作品凝结着作者的心血和汗水,回忆这篇文章的成功之处,我们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