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领取包裹通知戳,是邮局在投递给收件人的包裹单上加盖的限期到指定邮局领取包裹的一种邮政副戳。收件人应在规定期限内领取,超过规定日期后,邮局即按超过天数收取包裹逾期保管费。全国各地邮局使用的领取包裹通知戳(以下简称“通知戳”)由于缺乏  相似文献   

2.
红杯戳是脆弱物品包裹的标志戳记,常见的有红杯图案或红杯文字副戳等。它加盖于包裹封面和相关包裹详情单、收据及存根上,以提醒邮政工作人员在传递过程中轻搬轻放,安全妥投。然而笔者收集到1枚1989年12  相似文献   

3.
邓书潮 《上海集邮》2002,(11):43-43
8月1日起全国开办“快递包裹”业务,已见包裹单上的“快递包裹”戳有手盖和微机打印两类。前  相似文献   

4.
邮政内部的挂号邮电公事信函,有预印“挂号”,加贴“挂号”签条和加盖“挂号”戳三类。有些邮局刻制使用的挂号戳,加刻有“档案”、“包裹”等业务工种名称,戳式都为矩形。现将笔者所知的部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收寄包裹时使用的邮政日戳,几经变换,戳型较为复杂。建国初期,包裹业务沿用普通邮政日戳,有的下半环刻有“包”、“包裹”等字样。1956年至1957年,邮电部为统一邮政日戳规格标准,颁行了新的日戳式样。但对包裹业务日戳并无具体要求,仅提到包裹科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随着电脑的普及,邮政业务使用电脑越来越广泛,电脑“邮资已付戳”就应运而生。现将笔者收集到的一组用于国内包裹详情单上的电脑“邮资已付戳”介绍给大家共赏。 邮资已付 四川郫县(图1)  相似文献   

7.
包裹经邮政工作人员检验后就可以自行封装,但对企业、单位大批量交寄非违禁物品时,为了节省时间,通常不需逐一检查。而是由邮局工作人员采取抽查后就直接由交寄单位自行封装。对这类包裹,包单上就加盖“自封”戳(图15)。有的大批交寄的企业单位还可事先与邮局联系,获得批准使用印有专用的“商包”“自封”戳(图16)的包单。  相似文献   

8.
廉声 《上海集邮》2002,(9):41-41
辽宁朝阳市邮政局在个人汇款及个人邮寄包裹收据上加盖“报销无效”红色戳记。该戳为29×12mm。  相似文献   

9.
《集邮博览》2004年第5期“封片戳简”栏《香港发行“邮资已付”文件袋》一文,关于香港邮政局收寄特快专递时加盖无局名的“邮资已付”戳的叙述并不完全正确。我国国家邮政局宣布自2004年元旦起,投寄包裹可以贴用邮票,这消息成为不少集邮报刊的“新  相似文献   

10.
1958年8月后,全国各大局陆续试行在包裹详情单上不贴邮票,改用“邮资已付”戳。上海局在使用时准确执行了邮电部[58]秘字第68号文第一款第5条:“包裹详情单可以只请寄件人填写第一联,其余由营业员代填”,  相似文献   

11.
这张“中华邮政交寄国内包裹详情单”是由寄件人留存的第三联执据,显示1950年8月12日由云南蒙自寄往湖北荆门。所盖日戳为中华邮政1933年开始使用的钉齿式,直径约27mm,右读繁体字。另盖约1×2厘米矩形“小包”副戳。新中国初期,各地包裹分类和名称不完全相同,大致分为包裹、小包、图书小包,还有小型包裹、加大包裹等。1950年7月,取消了图书小包业务。  相似文献   

12.
补单戳     
在整理包裹单时,发现一个补单戳记。 此戳有边框,22×18mm,刻有“重庆局补单”5字。据笔者估计,包裹收寄后,因某种原  相似文献   

13.
一封廿一戳     
一件实寄封上,通常会有:寄出局销票的收寄戳;投递局的落地戳,即投递戳;路途遥远者还有经过中转局时的中转戳;投递员的名戳或者代码戳;邮政业务指示戳,如挂号(R)、双挂号(AR)、欠资(T)等戳记。一件被集邮界视为完整的实寄封,收寄、投递戳是必不可少的,故一件封上有2-4个戳记者较为常见,而多到十余个戳记,已属罕见了,本文介绍  相似文献   

14.
整理旧藏,发现一批上世纪80年代的国内包裹单,其上手工加盖的长方形、单线框边“国内包裹邮费已收”戳内容很丰 富,本文述其各种样式(每式仅举一例)。 一、文字差异此戳上行八字,其中后面六字多有不同,下表列出各种变异样式,有的漏字;有的属于不规范;有的属于错别字。  相似文献   

15.
蒋秋红 《上海集邮》2008,(11):35-35
邮资机不只是邮资戳和日戳的组合,其丰富多彩的个性化副戳,为组集者提供了大量的专题素材。 笔者热衷于收集带图案的邮资机副戳。这些副戳题材丰富、图案精美,所承载的专题信息与邮票和实寄封片相比毫不逊色。纵观这些副戳,其种类有表明邮件类别的邮政业务副戳、为纪念某一事件而刻制的纪念副戳、为弘扬某一事物的宣传副戳、企业用户为推介产品和宣传企业形象而设计的广告副戳。后三种在题材方面更是包罗万象,倍受集邮者青睐。  相似文献   

16.
我国邮政局开办的包裹业务从收寄、分拣、装袋、运送、投递通知单到领取,包裹单上的戳记录了全过程。一、邮政日戳邮政局各支局所和营业机构,每天办理包裹收寄、投递通知和交接业务时,用来盖销包裹单上所贴邮票的邮政日戳,可分为收寄日戳、投递日戳和领取日戳。  相似文献   

17.
戳趣园     
《集邮博览》2013,(10):64-66
近日,收到湖北武汉邮友付家煌发来的一篇稿子——《30年前的东西南北“四最地名戳”》。文章标题强调的是“四最地名戳”,但通篇读下来真正让作者难忘的,还是在寻戳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素未谋面的热心人。这篇稿子稍长,完全可以独立成文,但编辑斟酌了一番,还是放在了这里。因为戳趣园是集戳者的园地,而每一个喜欢收集邮戳的人,  相似文献   

18.
全国集邮联首批会士张芝繇先生积半个多世纪的心血,搜集、研究邮政日戳之成果——《天津邮政日戳图谱(1949-2006)》于2007年12月由海潮出版社出版。张芝繇先生集邮近70个春秋,邮政日戳是其研究重点之一。该书所收基本涵盖了从1949至2006年计57年间,天津辖区内的普通日戳,邮政专用日戳,国内、国际及港澳邮资已付日戳,机盖落地戳、投递戳、包裹  相似文献   

19.
王志远 《武当》2010,(7):16-17
所谓戳扣者,腕骨不正,握剑不顺,形如印戳及腕骨不松,尺(骨)桡(骨)别扭,执剑掏扣,一剑在手,僵硬搁折不断,犹如捣鼓枯枝朽木之谓也。  相似文献   

20.
副戳存样     
收到时已油污 近见合肥寄出挂号印刷品封套上盖用,红色,71&;#215;12mm(下图)。国家邮政局为了加快邮政通信机械化、自动化的步伐,提高网路效益,曾于2001年7月20日起对邮件处理中心内部作业组织进行调整,实行改革,其中一项是包裹、挂刷实行混合处理、封发。笔者观察此件略有油污,估计是包裹、挂刷混封一袋,在邮路中挂刷被破损的包裹污染,为分清责任,投递人员盖用此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