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测量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沈阳工程学院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进行测量、调查和分析,依据体育锻炼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按不同锻炼水平将大学生身体自尊情况进行研究对比,分析不同锻炼水平对大学生身体自尊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锻炼水平对大学生身体自尊具有显著差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而自尊作为个体对自我价值的评判,一直影响着个体的心理健康。为了探讨影响大学生自尊发展的家庭因素,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相关依据。本研究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试图通过对地方高校大学生自尊发展的家庭影响因素进行量化的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自尊水平在性别变量和父亲文化的变量上差异显著;家庭的多种因素对大学生的自尊发展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而自尊作为个体对自我价值的评判,一直影响着个体的心理健康。为了探讨影响大学生自尊发展的家庭因素,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相关依据。本研究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试图通过对地方高校大学生自尊发展的家庭影响因素进行量化的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自尊水平在性别变量和父亲文化的变量上差异显著;家庭的多种因素对大学生的自尊发展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藏族大学生自尊水平与心理健康的关系,采用Rosenberg自尊量表、SCl-90量表和内隐联想测验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藏族大学生存在内隐自尊效应;藏族大学生的外显自尊与内隐自尊无关;藏族大学生的外显自尊与心理健康状况呈显著负相关;藏族大学生的内隐自尊与心理健康状况无关。  相似文献   

5.
李会芳 《海外英语》2011,(11):361-363
目前国内外对导致大学生英语学习挫败的原因的研究浩瀚如云,然而从自尊角度分析大学生英语学习挫败的研究却很贫乏。该研究旨在探讨自尊与大学生英语学习挫败的关系。通过对大学生发放Rosenberg的自尊量表和自制的问卷,以及访谈的形式,发掘自尊与英语学习挫败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自尊是导致大学生英语学习挫败的重要因素,而且教师、家长、同龄人和学习者等多方面原因导致了学生低自尊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采用青少年未来取向问卷和自尊量表(SES)对在校大学生的未来取向与自尊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大学生的未来取向程度较高,对未来有着良好的认知、情感和意志行动;性别对大学生未来取向存在极其显著的影响,成长环境和本科院校层次对大学生未来取向没有影响;大学生的自尊水平较高,性别、成长环境和本科院校层次对大学生的自尊水平没有影响;大学生的未来取向与自尊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通过运用内隐联想测验对122名大学生被试进行研究,初步分析了贫困大学生的内隐自尊效应及普通大学生与贫困大学生的内隐自尊特点.结果显示:(1)贫困大学生群体的自尊结构中存在极其显著的内隐自尊效应;(2)与普通大学生群体相比,贫困大学生的内隐自尊水平普遍较低.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大学生羞怯与交往焦虑的关系,进一步验证自尊在羞怯与交往焦虑之间的中介作用,本文采用羞怯量表、交往焦虑量表和自尊量表对227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羞怯、交往焦虑和自尊呈现显著的两两相关;自尊与羞怯呈显著负相关,与交往焦虑也呈显著负相关,羞怯与交往焦虑呈显著正相关;自尊在羞怯与交往焦虑之间起着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验证和量化说明有氧搏击操对男大学生身体自尊和心理健康的影响,本文选取60名不同专业男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参加每周2次、为期13周的有氧搏击操锻炼。应用身体自尊量表(PSPP)和SCL-90自评量表作为评价工具,对实验前后男大学生的身体自尊和心理健康水平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有规律的有氧搏击操锻炼对男大学生身体自尊和心理健康能产生积极的影响,能有效地提高其身体自尊和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童年期心理虐待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探讨自尊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心理弹性的调节作用,本研究采用童年期心理虐待量表、自尊量表、心理弹性量表和交往焦虑量表对49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童年期心理虐待与社交焦虑显著正相关,与自尊和心理弹性显著负相关;自尊与社交焦虑显著负相关,与心理弹性显著正相关;在童年期心理虐待与大学生社交焦虑之间,自尊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0.07,占总效应的32.32%;童年期心理虐待对自尊的影响受到心理弹性的调节。研究表明,童年期心理虐待不仅直接影响大学生社交焦虑,还通过自尊间接影响大学生社交焦虑。提高心理弹性可以有效避免由童年期心理虐待引发的低自尊,从而预防大学生社交焦虑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黄开艳 《文教资料》2013,(9):158-159,168
为了探讨女大学生成就动机、社会赞许性与自尊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自尊量表、成就动机量表、社会赞许性量表对218名女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女大学生成就动机、社会赞许性、自尊在年级上均没有显著差异:社会取向成就动机、社会赞许性与自尊之间的相关均显著;社会取向成就动机对自尊不仅具有显著的独立预测作用,还通过社会赞许性间接预测自尊,即社会赞许性在成就动机与自尊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
随机选取滁州学院200名在校大学生,采用镶嵌图形测验与自尊量表进行调查研究,探讨大学生认知风格与自尊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一般特点分析中发现,大学生认知风格测验得分与自尊水平得分均处于中等水平;(2)相关分析中发现,大学生认知风格与自尊水平存在显著的正相关;(3)对二者分别进行差异检验,结果发现:场独立性大学生自尊水平显著高于场依存性大学生。  相似文献   

13.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8,(6):155-160
采用Aitken拖延问卷(API)、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自尊量表(SES)对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了大学生应对方式(积极和消极)、自尊、拖延行为的关系,以及自尊的中介效应.结果显示:大学生的拖延行为与积极应对、自尊呈显著负相关,而与消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大学生的自尊水平与积极、消极应对两两相关都显著.大学生的消极应对能直接显著地正向预测拖延,而积极应对、自尊水平则能显著地负向预测.自尊水平在大学生的积极、消极的应对策略与其拖延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表明:应对方式(积极和消极)既能直接预测大学生群体的拖延,也能通过自尊的中介变量作用间接影响拖延.  相似文献   

14.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外学者对集体自尊做了很多研究,目前国内相关研究较少。通过选取两所综合性驻济高校被试500人,对大学生集体自尊的状况及相关因素进行研究,在是否学生干部、年级、家庭人均月收入等维度上大学生集体自尊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5.
自尊水平是衡量个体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标准。大学生自尊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与舍友交往的和谐程度,进而影响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与生活质量。通过对430名女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将自尊这一人格因素和女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高自尊的女大学生更善于维护良好的宿舍人际关系,能够更融洽地与舍友相处。因此,鼓励学生培养与他人相处的能力,提升自尊水平,是提高其学习、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通过PSPP身体自尊量表对肥胖大学生和普通大学生进行施测,得出普通大学生外显自尊高于肥胖大学生,再采用内隐联想测验对普通大学生与肥胖大学生进行内隐自尊的评价层面和情感层面两个结构进行施测,结果显示:肥胖大学生的外显身体自尊低于普通大学生,但二者的内隐身体自尊不存在统计学上的差异,同时也揭示了外显身体自尊和内隐身体自尊是相互独立的心理结构。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自尊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尊严是一个人的灵魂,是"以人为本"的核心内容,而自尊则是一个人存活的根本理由。目前我国各高校对大学生自尊教育虽已得到重视,但是研究与教育工作开展还不够深入,其突出表现是对大学生自尊教育的资源和内容严重不足。须从自尊与尊严、自尊与人、自尊与大学生三个方面开展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研究表明,动机和自尊对大学生英语学习很重要。近年来,对于动机和英语学习相关性及自尊与英语学习相关性的研究已比较深入。但是将二者结合与英语成绩的直接关系研究尚不多见。对动机、自尊和大学生英语成绩的相关性进行研究述评,以期为未来的实证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大学生自尊、社会支持与焦虑之间的关系,采用自尊量表、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对32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自尊与焦虑呈显著负相关。自尊显著负向预测大学生焦虑。社会支持在自尊与焦虑之间起调节作用。社会支持较高时,高自尊的大学生焦虑水平越低。因此,提高自尊和社会支持,有助于干预、预防大学生焦虑情绪,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20.
采用白尊量表(SES)、社会支持领悟量表(PSSS)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等,对贫困大学生自尊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贫困大学生自尊状况在整体上低于一般大学生;是否独生子女、应对方式、资助方式和社会支持领悟水平与贫困大学生的自尊水平存在显著性相关。应特别关注非独生子女贫困大学生,积极开展心理辅导,完善社会资助体系等,以有效改善贫困大学生整体自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