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曼斯菲尔德后期创作的悲剧性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是20世纪英国伟大的小说家,以短篇小说见长。"就所起的指导性影响而言,凯瑟琳·曼斯菲尔德之于短篇小说艺术,犹如乔伊斯之于长篇小说。在乔伊斯和曼斯菲尔德之后,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与以前就迥然不同了。"曼斯菲尔德的后期创作撑起了她"短篇小说界里的乔伊斯"这一声誉。曼斯菲尔德的短篇小说即是她个人生活的自白。正是由于曼斯菲尔德极为坎坷的生活经历和遭遇",才使得人生的悲剧感在她的小说中得以真实体现。正如战后涌现出的迷惘的一代作家,她加入了探索生活中的悲剧感、幻灭感这一创作行列。因此,她的小说反映了当时西方人的一种普遍的宿命论情绪。因而幻灭感、孤独感和死亡感构成了她的悲剧性主题的主要内容。本文试图对她的后期作品《园会》、《洋娃娃的房子》、《苍蝇》中对幻灭感、孤独感、死亡感的细节描写来揭示其悲剧性主题。  相似文献   

2.
作为裘山山最钟情且最成熟的文学体裁,短篇小说正是她追寻"小切口的痛感"的广阔天地。裘山山以温暖细腻的笔触书写女性故事,拷问省思人性,探索生命意义,将人生"痛感"诠释得淋漓尽致;她利用短篇小说反映生活片段的特点,取材自小人物与小事件,构造"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结局,使"小切口"的叙事方式成为可能。"小切口的痛感"作为裘山山短篇小说的一大亮点,构成她对生活的设问与愿望,亦使其作品冲淡节制而深刻隽永。  相似文献   

3.
<正>瑞典文学院2013年10月10日宣布,将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82岁的加拿大女作家艾丽丝·门罗。在40余年的文学生涯中,门罗始终执着地写作短篇小说,锤炼技艺,一共创作了11部短篇小说集和1部类似故事集的长篇小说,并以此屡获大奖。她被美国犹太作家辛西娅·奥齐克誉为"当代契诃夫",而在很多欧美媒体的评论中,都毫不吝啬地给了她"当代最伟大小说家"的称号,瑞典文学院给她的颁奖词则是"当代短篇小说大师"。但门罗对此相当谦虚,她说:"我并不是真正的知识分子,我只是一个普  相似文献   

4.
《倾城之恋》是张爱玲最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之一,主要从情感博弈与倾城之恋、生与死、普通与传奇的对照来讲述战争中白流苏与范柳原的故事,抒写了她对时代的洞察,对人性的思考.张爱玲之所以采取参差对照的日常叙事策略主要取决于她的"苍凉"美学,即在软弱的、不彻底的普通人身上挖掘、寻找人性中美好的一面——"神性""妇人性",在世界的...  相似文献   

5.
弗兰纳里·奥康纳被誉为"南方地域性天主教作家"。她主要以短篇小说见长,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30多个脍炙人口短篇小说。在她的短篇小说中奥康纳以辛辣、幽默的笔触刻画了一个知识分子群像。奥康纳笔下的知识分子完全颠覆了传统知识分子的形象,他们几乎都表现出性格乖戾、傲慢自大、愤世嫉俗、懦弱无能等特征。通过分析奥康纳对知识分子的刻画反映出奥康纳对现代知识分子的碌碌无为和虚无主义的批判。  相似文献   

6.
严歌苓作为著名旅美作家,她创作了很多优秀的短篇小说,这些短篇小说中有许多是关于错位爱情的书写。按照其作品中所关注的对象,将错位爱情分为同性恋题材的错位爱情、乱伦题材的错位爱情以及身体残缺者的错位爱情。她独特的言说方式下的错位爱情蕴藏着她对"人性"的探索,凸显出具有当代锋锐精神特质的文学艺术价值和文学理论范式意义。  相似文献   

7.
主持人语     
<正>裘山山是一位从事创作近四十年的作家,有相当数量的作品问世,长篇小说、长篇纪实、中短篇小说、散文等,数量颇大,质量也一直保持着很高的水准,先后数次获得全国和全军文学奖。在她众多的作品中,又以中短篇小说最为突出。自1984年起,她已发表了一百五十多部中短篇小说,不算多,但却自成气候。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她的中短篇小说的选载率相当高,差不多占百分之八十的比例。比如最近五年她发表的十八个中短篇小说,被选载了三十余次(多部作品同时被多家选刊选载)。这或许可以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她的创作状态。裘山山还七次获得了由读者投票评选的"小说月报百花奖",这在作家中也不多见。在过去的五年时间里,她的中短篇小说六次获奖,四次进入各种文学排行榜。但我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即关于裘山山创作的评论很少,似乎她一  相似文献   

8.
<没死的人和被救的人>是英国女诗人克兰奇的短篇小说,荣获2009年度"英国广播公司全国短篇小说奖".评委给她的授奖辞是"强烈的情感控制,……描写生动、丰富".  相似文献   

9.
从“达”看英译《瑞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雪梅 《海外英语》2012,(1):175-176,178
《聊斋志异》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为著名的短篇小说集。作为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聊斋志异》不仅为中国短篇小说赢得了很高的世界声誉,也为后世的外文翻译留下了不小的挑战。以严复的"达"为标准,探讨郭临英译版本《瑞云》的优缺点,能够帮助英语学习者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相似文献   

10.
《菊花》是斯坦贝克的一篇优秀短篇小说,被誉为"斯坦贝克艺术上最成功的小说"。在作品中斯坦贝克细腻地描绘了女主人公伊莉莎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作者用菊花象征伊莉莎的美和她的自我价值。笔者通过伊莉莎的抗争与被拒,"菊"之意象的解读与女性的自我的发现这三个角度,对这一经典作品做一分析。  相似文献   

11.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是英国现代短篇小说创作的奠基人.她的短篇小说标志着英语短篇小说进入现代成熟阶段.她以着力对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注意心理表现和运用意识流技巧写作著名文坛.在她的小说里,情节退居次要地位,而细节描写得以突出.她常用细节描写揭示主题,描绘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征,以及用以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她的细节描写在她的短篇小说创作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庐隐的短篇小说《丽石的日记》是惊世骇俗之作。小说中的丽石是一名学生,也是一个要奋斗的女子。她要奋斗却又找不到出路,只能陷于烦闷之中。好不容易在同性朋友沅青身上找到一点精神安慰,不料沅青最终与她的表哥恋爱,结婚弃丽石而去,这对丽石是一个致命打击,最终她在"忧郁而死吧!忧郁而死吧!"的绝望哀叫中死去。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奥康纳经典短篇小说《好人难寻》中出现的几位女性角色,例如老祖母、孩子的妈妈和萨米老婆,观摩文本中作者对这几位女性角色的处理,从而得出奥康纳在这部短篇小说中体现的矛盾的女性观:一方面她反对南方社会的女性观和女性的社会行为规范,对这些传统的行为嗤之以鼻;另一方面她的作品中也反映了她内化了的父权制影响,对女性被压制地位表现出冷漠的态度。最后,从奥康纳的职业作家身份和"南方淑女"身份分析奥康纳矛盾女性观的成因。  相似文献   

14.
作为《海明威短篇小说全集》中海明威最满意的短篇小说之一,《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国内研究热度不高,而这少数的研究又多聚焦于此短篇小说的主题、人物塑造和性格、性意识等方面,对此短篇小说对话艺术的解析较少。故本文拟从"冰山原则"角度解读此短篇小说中的对话艺术,试图欣赏隐藏于简洁对话之下的含蓄之美。  相似文献   

15.
凯瑟琳·安·波特是美国著名南方女作家.她以为数不多的中、短篇小说和一部长篇蜚声美国文坛.她的短篇小说"斜塔"以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纳粹主义兴起之前的德国为背景,谴责了战争的罪恶,审视了人类的弱点和趋恶性,表达了作者对人类处境与命运的关注.本文从波特精湛的写作手法入手,从小说伦理学的角度对<斜塔>的主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是新西兰文学的奠基人,对短篇小说的发展做出了里程碑式的重要贡献。本文从短篇小说的故事叙述模式,短篇小说的角色刻画,短篇小说中的意识流,短篇小说精炼的语言等四个方面来阐释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独具一格的写作模式,并进一步探讨了她的写作美学理念。  相似文献   

17.
学界对严歌苓的短篇小说向来与长篇小说混同在一起进行研究。这种同一的衡量标准不免使短篇小说的研究有失偏颇,掩盖了其短篇创作中的一些问题。在此采用理论与作品分析相结合的手法,根据短篇小说所独具的美学特征对其小说结尾中"空白"艺术的缺席进行深入的分析,一方面使我们看到独特的阐释者魅力对其短篇小说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又要认识到阐释的过于完满所造成的艺术缺失,使得短篇小说所独具的余音绕梁之感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18.
泰戈尔,作为众所周知的印度文学光辉代表,同时也是国际文坛上首屈一指的大家。他博学多才,在诗歌、小说、戏剧、音乐、绘画方面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在他的一生中共创作过93部短篇小说作品,他本人更是被誉为印度短篇小说的开创者和奠基人。曾经有人这样评价泰戈尔:"他的作品完全可以和世界短篇小说大师莫泊桑、契诃夫的作品相媲美。"可见泰戈尔短篇小说的名气之大、成就之高。在这里我将从其短篇小说代表作《摩诃摩耶》(又译《莫哈玛娅》)着手,试探究隐藏在这些作品背后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9.
正《项链》是法国作家莫泊桑很有名的短篇小说之一,发表于1884年,原名为《首饰》,几乎在莫泊桑的所有短篇小说集里都选了这篇作品,并经常选入高中、中专《语文》课本和大学文科教材。主人公玛蒂尔德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姑娘,"她觉得她生来就是为着过高雅而奢华的生活""渴望让一个有钱的体面的人认识她、了解她、爱她、娶她。"但由于出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里,家境寒微,只得与一个教育部的小书记结婚,这使她感到痛苦。更糟的是,在一次教育  相似文献   

20.
艾丽丝·门罗是加拿大著名女作家,擅长创作短篇小说,被誉为"加拿大的契诃夫"。她在世界文坛上有着巨大影响,并于2013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门罗笔下的女性聪慧、敏感,散发出迷人的魅力。论文以门罗众多短篇小说为蓝本,从门罗的生活经历、女性主义和小镇背景三个方面探讨门罗笔下的女性人物塑造的成因。从中我们可以了解门罗自身的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同时也感受到她对女性复杂的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