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德观是德育理论中的核心问题,西方德育思想家们对此有着不同的看法,形成体系各异的德育思想流派.本文选择其中若干著名代表人的的道德观予以评析,供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的德育理论和精神文明建设参考.一、迪尔凯姆的道德观著名的法国早期社会学家埃米尔·迪尔凯姆(EmileDurkheim)用性会学的观点研究分析教育问题和道德问题,提出了许多至今仍为广大德育理论家和实际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和概念,成为现代西方德育理论的奠基人之一。迪尔凯姆在其所写的一些主要著作中都“把道德研究看成是理解社会的一把钥匙”.认为…  相似文献   

2.
迪尔凯姆道德教育思想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迪尔凯姆认为,道德是社会创造的并为社会服务,且随社会发展而不断更新.道德是事实上存在的现象,就象自然现象那样可以用科学的方式加以研究.人的德性包括纪律精神、牺牲精神和意志自由三个要素,教育的重点在于使个体品德社会化,即社会道德内化.由道德价值观、道德规范转化为行为习惯是从“纪律”发展到“自由”的过程,其间理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学校德育中,迪尔凯姆反对以美育为核心,提倡把科学和历史作为德育赖以进行的两大课程体系.他们在一定年龄阶段采用某种灌输的方法看作是积极的、建设性的,但同时又强调进行道德教育要注意解释,并认为教师的道德权威必须与诚心和热情相结合.所有这些观点都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道德观是德育理论中的核心问题,西方德育思想家们对此有着不同的看法,形成了体系各异的教育思想流派。本文选择其中若干著名代表人物的道德观予以评析,供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的德育理论和精神文明建设参考。 一、迪尔凯姆的道德观 著名的法国早期社会学家埃米尔·迪尔凯姆(Emile Durkheim,旧译为涂尔干)用社会学的观点研究分析教育问题和道德问题,提出了  相似文献   

4.
德育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五育”理论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我们常说的“德育”至少有这样四条义项,即作为一种教育活动的德育、作为人的全面发展一个方面的德育、作为学校一项课程的德育和作为一切教育活动之道德维度的德育。道德既指客观社会伦理,也指主观价值观念,道德研究和德育研究因而也须面对价值问题和科学问题这样两类性质不同因而无法兼容于同一逻辑体系之中的问题。生成于德育研究领域并逐渐独立出来的作为一门科学的德育学或德育科学,可以专注于德育领域科学问题的研究,而将其中的价值问题研究交还给伦理学和道德哲学。正如马克思所言,“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而非他律,因此,人若在德育过程中丧失了主体地位,因而丧失了精神自决,则德育必然会走向其自身的反面,这就是德育的异化。德育异化是我们在德育领域碰到的很多问题的认识根源。重建和坚守人在德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是克服德育异化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5.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美是道德的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有利源泉。"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属于情感教育,在陶冶学生情操,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培养,独立人格的塑造,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如何将美育和德育相结合,是美术老师应该理解和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教育惩罚不是达成其他目标的工具,它是一种个性限度内的惩罚,应该使它融入教育的终极使命.迪尔凯姆认为社会性是个性的本源,个性不是先验的存在和权利,个性是道德的个性.纪律精神、对社会的依恋和自主性是个性的基本要素.教育惩罚是一种道德惩罚,是对道德违犯者的一种谴责性表达,并对遭破坏的道德权威加以复原.迪尔凯姆认为教育应该远离体罚,惩罚不应针对学业失败,应该发挥惩罚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7.
西方德育思想家普遍关注理性在道德和德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涂尔干认为一个有道德的人必须具备三个要素:纪律精神、牺牲精神和意志自由,即具有理性,能够自律;科尔伯格则充分肯定了道德认知和道德判断这些理性能力在道德发展中的作用;威尔逊的模式表明;培养一个有道德的人是一个多维的、多程序的、长期的过程,其中道德判断的培养是一个重要的构件;价值澄清学派所致力的是纠正那种完全把道德习惯看成是外界迫使个人形成的行为模式的观点.这些见解都值得我们探讨.  相似文献   

8.
制度变革与学校德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要解决我国社会道德现状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应进行制度改革与制度建设,而不仅仅是道德建设。但在制度变革优先的前提下,道德建设仍有其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道德教育仅是道德建设的五种机制之一,不宜夸大学校德育的作用。现代德育与传统德育相比有质的变化,现代学校德育的作用是:审视社会正义,高扬终极关怀,强化普遍伦理,提倡主体精神。  相似文献   

9.
认知——发展理论是从发生学的角度研究人类心理和知识、道德发生发展的理性主义理论。认知发展的德育方法是由杜威提出的,后由认知发展心理学的主要代表皮亚杰、柯尔伯格、埃里克森等推进和发展。杜威在《教育中的道德原理》中首次提出了发展性的德育思想,他认为思维在德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发展是德育的根本目的,而发展是通过儿童的道德发展阶段实现的。道德品质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密不可分的部分组成。道德认知是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依据。而道德认识是指儿童对是非、善恶、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教育的核心目标是促进人道德精神的健康生长,但虚空宏大的德育目标,简单强迫的道德灌输,机械的道德考试,限制了积极道德思考,道德自主发现和探索的能力逐渐萎缩,人难以在理解和领悟中凸显生命的本质和要求,生活远离了人自身,人也远离了真正的道德,人的道德情操得不到熏陶,人的道德智慧难以形成,德育活动中时刻存在着戕害人道德精神生长的危险因素。德育要回到它应该的状态,即回归生活本身,使德育主体的道德精神得到健康生长,拥有良好的道德生活。德育回归道德实践。回归人的道德生活本身,是克服德育低效的一个重要途径。这种德育理念不能不涉及到对道德语言的反思和定位,涉及对道德语言的功能与作用的再认识。  相似文献   

11.
信仰是道德的内在要求,道德信仰是实现道德实践性的精神动力机制,培育道德信仰是提高大学生道德教育实效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在这一过程中,应充分发挥高校德育在培育大学生道德信仰、提高道德教育实效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认知——发展理论是从发生学的角度研究人类心理和知识、道德发生发展的理性主义理论。认知发展的德育方法是由杜威提出的,后由认知发展心理学的主要代表皮亚杰、柯尔伯格、埃里克森等推进和发展。杜威在《教育中的道德原理》中首次提出了发展性的德育思想,他认为思维在德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发展是德育的根本目的,而发展是通过儿童的道德发展阶段实现的。道德品质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密不可分的部分组成。道德认知是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依据。而道德认识是指儿童对是非、善恶、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施健 《中国德育》2014,(3):24-26
正近日有幸参与苏教版《品德与社会》教材的修订编写工作,有一个问题一直萦绕在心头:我们应该给学生呈现什么样的德育教材?什么样的德育教材才算是好教材呢?作为一线教师,笔者认为一部好的德育教材应该具备以下几个要素。一是凸显核心价值德育教材是广大师生进行道德学习的一个最为重要的载体,处于德育课程资源的首席地位,它承载着培养未来公民道德素养、道德能力、道德精神的重任。因  相似文献   

14.
德育的核心目标是促进人道德精神的健康生长,但虚空宏大的德育目标,简单强迫的道德灌输,机械的道德考试,限制了积极道德思考,道德自主发现和探索的能力逐渐萎缩,人难以在理解和领悟中凸显生命的本质和要求,生活远离了人自身,人也远离了真正的道德,人的道德情操得不到熏陶,人的道德智慧难以形成,德育活动中时刻存在着戕害人道德精神生长的危险因素。德育要回到它应该的状态,即回归生活本身,使德育主体的道德精神得到健康生长,拥有良好的道德生活。德育回归道德实践,回归人的道德生活本身,是克服德育低效的一个重要途径。这种德育理念不能不涉…  相似文献   

15.
一、课题研究的提出 德育课程是学校课程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德育课程的目标与内容既受制于社会的精神、时代的潮流及学生道德发展的内在需要、特点等诸多因素,又在学校德育中起着“龙头”和“支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沃克的道德发展理论中最突出的部分是对道德榜样人格的研究。沃克强调道德人格在道德发展中的功能,他认为道德认知不能反映道德发展的全部,个体的道德行为是道德认知和道德人格共同作用的结果,从人格结构的特质观出发,沃克对道德榜样的人格特质进行了系列研究,反映了人的真实内心世界,推动了道德现象的实证研究,也充实了道德哲学的心理基础。目前,我国的道德发展心理学研究和道德教育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忽视研究大学生现实生活中的道德榜样、忽视把道德与学生的心理相结合、知行脱节等等,而沃克的道德发展理论对我国高校德育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德育的主体性精神与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对传统德育的反思随着人们对传统德育的重新认识的深入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在高校德育理论和实践中 ,必须重视和加强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地位。南京师大班华教授认为 ,现代德育的精髓是“主体———发展性” ,现代德育是主体性、发展性的德育。它以满足受教育者的需要 ,促进其个体道德的发展及道德人格的提升为宗旨 ,并强调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的作用和地位。这个思想“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 ,即把人作为道德主体培养 ,促进人的德性发展”。这种现代德育思想其基本特征强调受教育者的自我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个体的需要、个…  相似文献   

18.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他认为,德行是人生之真理,德育是教育的首要任务。其德育观注重道德真知的学习,肯定理性在道德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苏格拉底提出了"美德即知识""认识你自己"等经典教育命题。针对当前我国德育实际,学生"伪道德""反道德"的行为随处可见,德育范式转换呼声高涨。在此大背景下,苏格拉底的知德观能够为德育范式的转换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 在道德理论的研究中,长期以来,人们所关注的是道德在维护生产关系中的作用。近年来,甚至有人提出在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与道德进步之间存在着“二律背反”,认为为了求得历史的前进,不能不以牺牲道德为代价。在这种情况下,道德的发展生产力功能被忽视了。这个问题的存在,不能不说是一些人长期以来忽视德育的重要性在理论上、思想上的根源之一。为此,本文着重讨论德育的发展生产力功能。  相似文献   

20.
家庭教育特别是家庭德育在青少年道德成长中具有特别重要作用,是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的一个子系统,对青少年的德育发挥着不可缺少的奠基性的作用。本文从农村家庭教育在青少年道德成长中的影响及对策两方面对家庭德育作了点滴研究,试图探讨以爱家、孝亲为核心的家庭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