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凌怀本 《收藏》2006,(5):51-51
我父亲凌立如是老一辈中国画家,我们在整理他的书画收藏时,意外地发现一上条幅行书作品,系吴念椿作,从网上查知,吴念椿又名吴竹似,是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的父亲。  相似文献   

2.
我的2010     
兴洋 《集邮博览》2011,(2):56-57
2010年的日历已经翻过去了。对于我来说,过去的一年是我的收藏观念转变和收藏目标定型的一年,是我集邮20年里付出最多同时收获最大的一年。我的耐心与诚心、我的亲情收藏、我对机遇的把握、我对收藏与投资关系的重新认识、邮友的诚信与成全,等等,一起构成了我的2010年。  相似文献   

3.
徐东升 《收藏》2013,(7):147
醉心于《收藏》,是我对《收藏》的感受。《收藏》如美酒,让我一生沉醉。偶得《收藏》,如获至宝1993年初,我所在单位兴建"北京长城射击场",由我担任副主任,主管对外宣传和办公室工作。射击场成立后开通了邮政业务,5月份开始订下半年报刊,订刊工作由我负责。在翻阅报刊订阅目录时,我突然发现了《收藏》。缘于对收藏的敏感度,我毫不犹豫地订了。打那时起,我便与《收藏》结下了如兄弟般的情义,之后,每年必订阅。当我收到1993年下半年第  相似文献   

4.
吴圣元 《集邮博览》2013,(12):77-77
我是一个“80后”,由于从小受家庭收藏氛围的影响,我对连环画,尤其是对电影版连环画收藏有着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5.
赵镁 《收藏界》2014,(11):114-120
在即将召开的上海世界华人收藏家大会之际,我采访了注明收藏家何飞先生。何先生从事收藏20多年,他的收藏经历、经验及对收藏人生的感悟,值得每个收藏爱好者借鉴。采访者:何老师,你好。大象陶瓷博物馆里如此丰富的馆藏是你20多年收藏的积累。你说收藏是一种缘份,从一名转业军人到现在的知名收藏家,你的收藏之路是如何开启的?何:我的家乡邓州并没有博物馆,在我17岁当兵之前从来就没见过博物馆,更不知道博物馆是做什么的。  相似文献   

6.
信虫收获     
宋文波 《当代体育》2008,(23):53-53
前些日子向大家介绍了我收藏小球会球衣的爱好,今天介绍我另外一个嗜好——收藏可乐罐。可乐罐也能收藏?您可能以为我收藏疯了。这收藏可乐罐是十分时尚的。大概在2004年的时候我从国内一足球刊物上看到一篇文章叫《我想为这个世界买一罐可乐》细读文章后觉得很有意思决定开始收藏。  相似文献   

7.
师福贞 《收藏》2007,(1):153-153
1993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见到了《收藏》创刊号,一见钟情,从此月月与《收藏》“约会”,相伴相守,从无间断。15年来我最深的体会是,《收藏》伴我,我伴《收藏》,都在不断成长。  相似文献   

8.
周建华 《收藏》2007,(4):165-165
屈指数来,我与《收藏》杂志的缘分,已有10年了。1996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收藏》杂志,一见钟情,从此每期必买,未有间断。当初真没有想到,《收藏》的世界是如此的浩瀚深邃,是《收藏》引领我走进了一个无比绮丽的收藏世界。  相似文献   

9.
蓝翔 《收藏》2006,(11):59-59
促使我写此文的动因,是1995年在广东惠州举办的华夏民间收藏展上与《收藏》杂志主编杨才玉先生的会面。此前虽然拙文多次发表于《收藏》,但我无缘和主编相识,这是第一次见面。他提出聘请我担任《收藏》杂志特约撰稿人,要我多写关于海派收藏的文章。  相似文献   

10.
亚平宁传说     
我是意大利球迷,也是超级巴乔迷,早期收藏的意大利球衣基本都是以他的为主。我的收藏中,有复刻版球衣,也有球员版和落场版球衣,但我比较喜欢收藏球员版和落场版的,因为这样才觉得更具有价值。以下是在我所有的收藏里挑出具有代表性的球衣,展示给大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