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有位教能界前辈曾告诫我:“当教师万不可认为自己行,当上了十五年教师才会有体会”。我一直记看这句话,在三尺讲台上度过了十六个春秋,当了十几年班主任。十几年来,我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认真曾结经验教训,已形成了“以班干部为主,班主任为辅”的班级管理模式。本文我谈一谈自己做班主任的体会,与大家交流。我反对体罚或要相体罚学生,甚至到后来,学生犯错检查也不叫学生写。我真诚地爱着我的学生,以自身人格的魅力去感染每个学生。我认为学生犯错是正常的,不犯错是不正常的,”青少年犯错,上帝都会原谅”,只要不是原则错误,…  相似文献   

2.
陈文珍 《中学文科》2009,(6):139-140
曾与一位老乡聊起孩子的学习情况,她的一席话让我震惊:“我那孩子一提起玩可来劲了,但是一提到学习,他就满脸的不高兴,甚至还说我真哕嗦,是不是到了更年期了?”前段时间,也曾亲自听同事说一位学生分别在初一、初二、初三时向不同的班主任编造同一个谎言——“奶奶病故”来请假去上网;一位学生在期考试卷上的作文中公然写着“去泡妞真好玩”……  相似文献   

3.
班主任工作先育人,后教书。笔者从班主任工作30余年中摸索到一个“检”字,经多年“临床”实验,确实收到良好“疗效”。如1995年我班高中三年,一年上一个台阶:高一被评为县“先进团支部”、高二被评为“上海市先进班级集体”、高三经高考验收全班61位学生个个进大学深造。这3年巧用“检”字给我丰厚的回报。一、学生自检。即学生自我检查,这是以不挫伤学生自尊心为前提的自我教育方法自检后如有“违法”或“违反”事,就从六种自惩中自选一种补过:1.为他人、为班、为校做一件好事以补偿歉疚心理;2.对当天“违法”行为作个小结;3.在“心理病历卡”上写出当天的心理状态;4.  相似文献   

4.
走上教师这个神圣的工作岗位有六年多了,工作中曾遇到过困惑,获得过成功的喜悦,也品尝过失败的苦涩。自从当了这个班的班主任,我越来越体会到:要想做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或更确切些,做一名成功的班主任,让学生信任你、爱戴你、尊敬你,你就要像母亲一样关心每一位学生,从心底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但这些还不够,有时还要有“不平等”的对待。  相似文献   

5.
我国一位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曾说过,一名教师不做班主任,就不会尝到做教师的真正滋味。对于这句话,我体会很深,做一名班主任不难,但要做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很难。在从事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深感具有爱心、耐心、细心和信心的重要意义,是它们使我在班主任工作中取得了较好  相似文献   

6.
一、现象现象一有位在小学数学成绩蛮好的孩子,到了初中却感到学习数学有些困难,成绩在不断下降,于是来找我这个曾教过他的小学老师指点迷津。我猜测他对数学课本可能十分陌生,果然,他说数学课本他从来就没有读过,还说:“学数学就靠听课、做习题。”现象二在一堂小学三年级的数学课上,老师讲授了30分钟新课后,留10分钟给学生做练习。老师看到一个学生还在看书,没做练习,就上前催他动笔。学生说:“刚才没听懂,想把书看懂了再做。”老师却撂下一句:“听都听不懂,还想看懂﹖”二、反思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老师还在有意无意地强化着学生对老师的…  相似文献   

7.
我是一年级的班主任.在工作过程中.有一个体会:“师道尊严”要不得,不彻底批臭“师道尊严”,就不能把班主任工作搞好.过去,我对学生上课吵闹、排队说话、打架、损坏公物等破坏纪律的现象,心里感到很恼火,总认为非“整一整”不可.有一次我上课,突然一个女同学哭着“告状”,说某某同学弄坏了她的作业本.当时我就立即把那个捣乱的学生拉到讲台上,当众训了他一顿,并吓唬说:“以后如不改,就把你留堂到十二点.”我以为这一吓他不敢再闹了,其他的同学也会受到教育.谁料他好不了两天,又打人了.什么原因呢?我想,对学生的工作我做得不少.可是,为什么有些学生老是不改?后来,我  相似文献   

8.
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动之以情必不可少,要能以情动之,必须找准打动学生心灵的“动情点”。不同的学生,由于家境不同,性格不同,经历不同,爱好不同,在班级、家庭所处的地位不同,因此他们各有不同的“动情点”,做思想工作时能否选准“动情点”,这是能否取得理想效果的关键之一。记得在1990年高考前,我接受年级组、班主任的委托,和高三一位过去不熟悉的名叫宁宁的同学谈心。听介绍,这位同学性格内向,学习成绩不稳定。我首次和她谈话时由于她的姓名比较特殊,就随意问她取名  相似文献   

9.
所谓的“角色突变”就是指同一个人在不同场合下其思想意识会有不同的侧重,由于角色的变迁,其行为表现也有质的改变。班主任在教育过程中主要有三方面的角色变化:班主任学生、班主任与学校、班主任与家庭。现代整合教育理念求班主任工作在这三方面达到有效的统一。一、班主任与学生———引导式的朋友“你住校的事情忘记跟我说了吧?”“不是的,因为怕你,我不敢说……”“我并未批评过你,更未碰过你,为何怕我?”“以前的班主任都非常凶,我不敢说一句话,再加上我一个不起眼的学生,他们也很少找我谈心。我以为你也是样的……”这是我与一位学生…  相似文献   

10.
不抓“小辫子”更不“拧三圈”石家庄市曙光小学王莉芳小学生出现打架、不守纪律的事是常有的。作为班主任老师的我,对待学生的缺点、差错绝不抓“小辫子”,更不“拧上三圈”。坚持“错了就改,改了就是好学生”的教育方法,我曾使一个“打架王”变成了懂事的孩子。那是...  相似文献   

11.
班级日常管理是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生已到人生的青春期,身体的突变、心理的躁动、性格的判逆。对高中老师,尤其是班主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我认为班级管理应做到以下“三、二、一”。*一、先作一个具有“三心”的人班主任应作学生思想上的贴心人;生活上的知心人;了解学生作一个有心人。高中生因学习任务重,存在很多的困惑;生活远离父母,很多事情都得靠自己;平时又要处理同学们之间的关系。所以,高中生容易激动,做事不想后果。这就需要老师做教育的有心人,作学生思想上的贴心人。心到,事则易;心细,事…  相似文献   

12.
一位班主任了解到班上一位成绩很好的学生居然偷了同宿舍同学的踱金钢笔时,便在班会上妙用“那个”———“今天咱班202宿舍少了一支‘那个’,我感到很‘那个’,我本想点名批评他,可是考虑他一向是个听话的好学生,所以我就不在班上‘那个’了,希望课后他把‘那个’还给人家,如果他不‘那个’的话,我也就不‘那个’了。”后来那位学生把钢笔悄悄地放回了原处。期终,那位学生被评为“三好学生”。这位班主任采取含蓄暗示的方法,既顾及了学生的自尊心,又使学生勇敢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那个”的妙用$徐州市铜山县职业…  相似文献   

13.
回忆那一刻     
下午的英语自修课,学生正静静地做着作业,王老师正在进行个别辅导。作为班主任的我看到学生专注的学习神情,正想回办公室,突然发现坐在最后一位学习用心、踏实勤恳的王欣面朝北窗靠在桌子上。我悄悄地来到她的身边,轻轻地问道:“王欣,你怎么了,身体不舒服吗?”面对我的发问,她居然无动于衷。我好奇地又问了一遍:“王欣,你到底怎么了?”她依然是毫无反应。这时,她的同桌告诉我:“她刚才说头很疼,然后就靠在桌子上了。”  相似文献   

14.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管理者、实施者。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感到,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善于“三做”:一是做“旁观者”。凡是学生能管好的事情.尽量“袖手旁观”.静观学生的作为,做到少插手,精评论;二是做“顾问”。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素质教育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作为提高学生素质的直接责任人——班主任,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如何搞好本职工作,将直接影响着本班或本校学生素质的提高,这就为班主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多年班务工作的实践中,我深感要当好一名班主任,必须做到“三心”、“四勤”、“五参与”。  相似文献   

16.
班主任工作纷繁复杂而又细致具体,要求我们在做学生思想工作时,既要开动脑筋,摸索方法;又要更新观念,尊重学生。我认为班主任如果有“点”“子”,能把工作落到学生心坎上,就能收到学生真心,教师顺心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8年前,大学刚毕业的我踌躇满志地跨进了一所学校的大门,并且顺理成章地成为一群孩子们的新“头儿”。也许是自己还一身学生气的原因吧,许多有经验的老班主任为我传授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其中,给了我最大帮助和教益的,是一位一直坐邻桌的老班主任传授给我的“班主任‘三不’管理法”:一、不请家长;二、不请进办公室;三、不送教导处。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日渐真切地感受到,这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三个“法宝”。常常看到许多年轻的教师在被“皮”学生“气炸了肺”之后,严厉地把书本往桌上一摔,说:“我是管不了你了,明天叫你家长来!…  相似文献   

18.
在做班主任工作中,学会运用“冷处理”方法,解决学生之问发生的矛盾,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学期,我担任四年级一班的班主任。刚开学不久,一位学生在拿水壶喝水时,不小心把水撒到了前排同学孙玲的新书包上。这下可不得了,只听孙玲“哇”地一声大哭起来。我当时不知发生了什么事 惊讶地问“你怎么啦?”同学们告诉我,李军把孙玲的书包弄湿了。我刚想责怪李军,可还没有开口,孙玲就“噌”地一下子跳起来,一边哭一边把自己的水壶拧开, 转身往李军的身上倒去。李军被这突如其来的行动吓呆了,看着被淋湿的衣服也哭了。我当时也…  相似文献   

19.
班主任是德育工作队伍中的一支极其重要的人马。然而他们在思想认识和工作方法 上便会遇到一些矛和盾。 一、“要我做”与“我要做” 这是两种戴然不同的工作态度。“要我做”的态度常常是逢场作戏,满足于“先进不争,后进丢脸”,对学生缺乏满腔热情,将师生关系看作“管”与被“管”的关系,这种态度是消极被动的,“我要做”的班主任热爱工作,充分认识到思想工作的意义,耐心细致地转变学生思想。“要我做”到“我要做”,是一个从被动到主动的自我提高的过程,也是思想认识的一个飞跃。要完成这个飞跃,就必须从觉悟、责任心和师德上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学校里,班主任是学生最为亲近的老师,学生在遇到心理困扰时.往往会首先向班主任寻求帮助,班主任通常的做法是认真倾听学生的问题.然后帮助学生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对症下药”,给出适当的建议或指导。这是一种教师经常运用的传统会谈模式,即“问题一解决”取向模式,它着眼于“过去”.也就是通过与学生的会谈,挖掘问题产生的根源。从而找到适当的解决方法,把学生带回“当下”。事实上解决学生的困扰与问题并没有那么简单,在揭示问题的过程中,这一思维取向的会谈模式很有可能会把学生领回到“过去的痛苦”中,那么在会谈时学生出现“阻抗”或“不认同”就在所难免了。这会使学生在现实中很难找到改善行动的能量,教师也很难真正进入学生的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