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一、该用句号却用了逗号例:中国领导人决心防止“非典”的再次爆发,卫生部部长吴仪表示愿意改革中国的卫生保健体系,这给国际卫生官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辨析]这段话说了两个意思,是两个句子,第一个逗号应改为句号。须明白整段大意,切忌一“逗”到底。二、非疑问句却用了问号例:①是否引导学生攻读原著?是当前大学人文基础学科(文、史、哲)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②请你去问问他在哪儿工作?[辨析]以上两例中,“是否引导学生攻读原著”、“他在哪儿工作”都不是独立的句子,只是在整个句子中充当句子成分,整个句子看似疑问句,实际上却是陈述…  相似文献   

2.
〔问疑解难〕 1、什么叫句式?这个句式与第五单元的“句式”有什么不同? 句式指的是句子的结构方式。句式变换是指,为了表达相同或相近的意思,由于选用的句式不同,表达的效果就大不一样。而第五单元中的“主谓句”“非主谓句”这一类的句式,是从句子的结构、功能上着眼,不着重于表达效果,这就是变换的“句式”与第五单元的“句式”的区别点。 2、主动句、被动句、肯定句、否定句、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长句、短句等句式的类别划分有什么标准? (一)主动句与被动句先来比较下边三个句子: ①这件事感动了他。②这件事把他感动了。  相似文献   

3.
“你们知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句话吧?”眼镜叔叔问,“但你们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吗?”“诸葛亮!”孩子们说。“对了,这是诸葛亮的一句名言,”眼镜叔叔说,“诸葛亮是千百年来一直受人景仰的历史人物,无论是谁,只要提到了他,都会竖起大拇指。”  相似文献   

4.
痒不痒?     
有个同学接到他哥哥的信,问他头上生的疮痒不痒.他哥哥不会写痒字,就用圈圈代替,于是这句话成了“你头上的疮O不0?”这位同学不知圈的意思,就去问一位正在读语文的同学.那位同学说:“这圈圈是句号,问你头上的疮句不句?”这位同学不理解“句不句”的意思,去问一位正在学数学的同学.那位同学说:“这圈圈是零,问你头上的疮零不零?”这位同学仍不明白,就去问一位正在学英语的同学.那位同学说:“圈圈读‘哦’,问你头上的疮哦不哦?”这位同学一听,对圈圈的意思更不理解,又去问一位正在学化学的同学.那位同学说:“圈圈是…  相似文献   

5.
在电视节目里,常能听到把“死而后已”读错。“死而后已”到底该如何读呢?我们先来看它的意思和用法。“死而后已”意思是,到死后方才停息,形容尽献一切力量。最早出现在《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不过我们对这个成语的了解,多是源于诸葛亮的骺出师表》中“臣鞠躬尽瘁,死...  相似文献   

6.
告诉你     
1.疑问句有的用疑问代词“谁”、“什么”、“怎么”等来提出疑问,但在表示否定的回答句中也常用到。如: ①我也不知道该谁去。 一些表示要求的祈使句中也常用。如: ②请你问问她姓什么。  相似文献   

7.
这句话是这样来的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诸葛大生张口闭口老是说上一句“三分颜料开染坊”。比如有同学向他借一块橡皮,他必得说上一句:“用完了快点还给我,不要三分颜料开染坊。”有人让他代交一下作业,他也会扯上这么一句话。  相似文献   

8.
叶圣陶说:“标点很要紧,一个人标点不大会用,说明他语言不够清楚。”正确运用标点符号是一项重要的语言基本功。注意问号。(1)选择问句之间不用问号。选择问句虽然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择项,但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因而在句末用一个问号,句中各项之间应用逗号。如:“你是同意呢?还是不同意呢?”这个句子是选择问,前一问号应改成逗号。(2)含有疑问词的陈述句不能用问号,问号用于疑问句、反问句和设问句。如“:你说得太快,听不清说些什么?”句中虽有疑问词“什么”,但仍是一个陈述句,句末应改成句号。注意顿号。顿号只用…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人心目中,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忠义的典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这句名言曾激励了多少仁人志士、英雄豪杰。他也是杜甫最景仰的历史人物之一。杜甫曾用多首凭吊诗篇,抒发他对诸葛亮的衷心敬慕,表达他对英雄未遂平生志的深切叹惋。《蜀相》一诗亦如此。  相似文献   

10.
鲁迅先生《文学和出汗》的末段有这样一句话:“在中国,从道士听论道,①从批评家听谈文,②都令人毛孔痉挛,汗不敢出。”③(句中序号为笔者所加) 这个句子到底是单句还是复句,人们一直持有不同看法。 我们认为该句应是个单句。 首先,这个句子是否具有“主谓的性质”呢?具体说,就是句中的①和②能否回答“谁”或“什么”的问  相似文献   

11.
1.给加点的字注音。静谧( )②凋零( )2.题目“暗香”在文中有哪两层含义?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②段末“毫无张扬之意”与第③段中的哪一句相照应?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第③段画线句中“最温柔的记忆”具体指什么?请概括事例回答。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文中写到“我们许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我们的心湿漉漉的”,表明了“我们”什么样的心情?请用一个词语回答。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仿照第⑤段中的画线句,完成句子。其实我们每个人身旁都有那…  相似文献   

12.
1、瓦楞上许多枯草的断茎当风抖着,正在说明这老屋难免易主的原因。①全句的主语是什么?②“抖着”的主语是什么?③“易主”是什么成分?④“原因”是什么成分? 2、堂吉诃德读骑士小说着了迷,终于完全失掉了理性,产生了不管是哪个疯子头脑里都不曾有过的一种奇想。①“着了迷”是什么成分?②“产生”的主语是什么?③“寄想”的定语是什么? 3、列宁同志和我们永别时嘱咐我们要保护并巩固无产阶级专政。①“我们”是什么成分?②“嘱咐”的状语是什么?③这个状语是什么结构? 4、象鼻虫根据各个小眼睛看到同一物体的  相似文献   

13.
讲《出师表》,总要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来赞美诸葛亮。而“鞠躬尽瘁”一语的出处,是在所谓的“后出师表”。既然有“后出师表”,那么也得有“前出师表”啊?“前后出师表”,对学生总得有个说法。先说“前出师表”。“前出师表”,就是现行教材上选用的《出师表》...  相似文献   

14.
1.误用句号 如:“我虽然不知这题的解法。但我不会去抄袭。” 以上是转折关系的句子,“我虽然……解法”是分句,因此不能用句号,应改为逗号。  相似文献   

15.
先看两个句子(1)Do you know who he is? (2)Who do you think he is? 句(1)的焦点是问“知道不知道”,可以回答“Yes, I do. (He is Tom. )”或“No, I don't.”句(2)的焦点不是问“认为不认为”,不能用Yes或No来回答,而要确切回答出“他是某人”。上述两个句子就是我们现在要分析的两种混合疑问句形式。混合疑问句又称“双重疑问句”,按结构分为两  相似文献   

16.
some与any     
some与any他们都是不定代词,又都兼作一形容词,都含有“一些”的意思,都可修饰或代替名词。some经常用在肯定句中;any一般用于否定句或疑问句中。下面我们先来看看他!们在句中的“表演”吧:  相似文献   

17.
对于句号,问号、叹号三种句末点号的用法,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于1951年9月公布的《标点符号用法》中分别定义为:“句号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问号表示一句问话完了之后的停顿”;“感叹号表示一句感叹话完了之后的停顿”。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于1990年3月修订发布的《标点符号用法》(以下称《用法》)中把句号、问号、叹号三种句末点号的用法分别定义为:“句号表示陈述句末尾的停顿”;“问号表示疑问句末尾的停顿”:“叹号表示感叹句末尾的停顿”。[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宋定伯捉鬼》一文中有这样两句:①定伯令鬼先渡,听之,了然无声。②便卖之,恐其变化,唾之。句中加点的“之”字应怎样理解呢?与人教版教材配套的《同步练习册》(四川民族出版社1994年10月)把①句的“之”解释为:代物,指“水声”。既然是“了然无声”,又何来“水声”可听?岂不前后矛盾?其实,“之”在句中是代事,指“鬼渡”,可不  相似文献   

19.
片断实录 上课之前,教师发给每位学生一段爬山虎实物。上课时,教师先板书一个“脚”字,并提问:①脚的主要作用是什么?②同学们桌上的植物叫爬山虎,为什么叫它爬山  相似文献   

20.
妈妈不知给了我多少无穷无尽的①爱,可我从来不懂得回报。今天刚好是“三八”妇女节,我得帮妈妈做件事。做什么呢?地,妈妈早就扫过;衣服,妈妈已晾在外头;饭,妈妈快煮好了……正当我无事可做的时候②,忽然听到忙着刷锅的妈妈自言自语地说:“背上③好痒啊!”唉嘿④,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我连蹦带跳地跑过去走过去⑤,趴在妈妈的①“无穷无尽的”与“多少”重复,删掉。②加上“正当……时候”,使上下文过渡自然。③加上“背上”,使语意明确。④用“唉”与此时的心理不符,应换成“嘿”。⑤原句显得平淡,改后既生动又合乎情理。⑥这一句夸张过分,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