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有人曾诙谐地说 ,如果寄一封信 ,信封上写着“上帝”收 ,这封信很可能会送到耶路撒冷。因为耶路撒冷是离上帝最近的地方。耶路撒冷是一座十分奇特的城市。它是世界三大宗教———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圣地 ,是无数教徒心系神往之所。耶路撒冷迄今已有 5 0 0 0年的历史 ,最早生活在这里的居民 ,是迦南人中的“耶布斯”部落。大约在公元前 10 0 0年左右 ,以色列王国的大卫王征服了这块土地并定都于此。大卫王的儿子所罗门在这里修建了一座壮丽无比的圣殿 ,使耶路撒冷成为犹太人的宗教中心。后来 ,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又相继把耶路撒冷奉为…  相似文献   

2.
一件稀世文物的发现,揭开一连串惊人黑幕…… 2001年,一块石碑被送到以色列考古界的权威专家面前,显然石碑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1000年。石碑表面所刻文字记录了修复所罗门圣殿一事,这是关于这座传说中的建筑物所找到的第一件考古学上的证据。  相似文献   

3.
2001年3月15日,一个名为“摩西奶奶在21世纪”的画展,在华盛顿国立女性艺术博物馆举行,该展览除展出摩西奶奶的作品外,还陈列了一些来自其他国家有关摩西奶奶的私人收藏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张明信片,它是摩西奶奶1960年寄出的,收件人是一位名叫春水上行的日本人。这张明信片是第一次展出,也是第一次公布于众,上面有摩西奶奶画的一座谷仓和她亲笔写的一段话:做你喜欢做的事,上帝会高兴地帮你打开成功的门,哪怕你现在已经80岁了。摩西奶奶为什么要写这段话呢?原来这位叫春水上行的人想从事写作,他从小就喜欢,可是大学毕业后,他一直在一家…  相似文献   

4.
王强伟 《衡水学院学报》2011,13(3):20-22,26
通过对犹太教最重要的经典《摩西五经》的解读,可以得出犹太教的上帝是一位"人格神",进而梳理出作为"人格神"的上帝主要表现出意志性、父性、信实性、情感性等属性。上帝无上的神性是犹太教信仰的坚实基础,但同时,上帝作为"人格神"则为沟通并保持以色列与上帝之间关系以及通过效仿上帝以成为"义人"提供了可能。犹太教"人格神"上帝对犹太教的存在与发展以及以色列民族的命运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野草在歌唱》是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之处女作。剧中玛丽作为白种人,实际上并没有通过她的身份得到真正的优越感。反而在而在黑人奴仆摩西身上找到了她想要追寻的安慰与认同。先知摩西根据《圣经》旧约记载是上帝兴起带领以色列民出埃及的领袖。而玛丽的黑仆摩西用他包容的态度与精神逐渐瓦解了玛丽的种族观念,使玛丽不能自持地涉足了种族间的敏感地带。摩西带领了玛丽走出了精神禁锢,也让玛丽得到了真正的解脱。  相似文献   

6.
换一个时代     
有一天,耶稣在圣殿讲道,几个企图找把柄陷害他的经学教师和法力赛人带来了一个女人,问他:“这个女人是在和别人行淫时,被抓到的。摩西法律规定,这样的女人应该用石头打死。你认为该怎样处理?”耶稣弯着身子,用指头在地上画字。  相似文献   

7.
“安息日”     
“安息日”是犹太教规之一。犹太“托拉”经说:每周6天给人们工作,第七天是安息日。犹太人这天要放下手里的营生,诚心去纪念敬拜上帝。当年摩西率犹太人出埃及,到  相似文献   

8.
在星夜打着手电筒重踏摩西走过的路,想象当年垂老的他怎样克服艰险登上西奈山,在熊熊烈火中谛听上帝的诫命,接受上帝与以色列人的约定——这种经历,对基督徒和非基督徒都一样终身难忘。西奈山壮丽的日出,更让登临极顶的旅人遐想无限……  相似文献   

9.
圣经中的先知起源于中东特有的巫术背景,其特点是神秘性和预言性。摩西宗教只有祭司才有与上帝对话的特权,然在犹太王国后期及亡国时期,正典先知举起了社会正义、民族复兴大旗,获得与上帝对话的权力,同时也赢得了先知的美誉。先知运动后,先知没有改变其本质上的神秘性和预言性,往往成为犹太教、基督教的异端。  相似文献   

10.
代数漫谈     
"代数"一词来源于阿尔--花拉子米(AL-khowariymi)所写的"代数学"一书. 阿尔--花拉子米是中亚地区的天文学家,是阿拉伯数学史初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他编著了阿拉伯国家算术和代数的最古老的书籍,他的全名是:穆罕默德*本摩西*阿尔--花拉子米(约780-约850年),这个长达13字的名字的意思为:花拉子米人摩西之子穆罕默德.  相似文献   

11.
该文以原型理论为原点,试图从上帝对诺亚一家、摩西对以色列人、以及耶稣对犯有原罪的羔羊的不同拯救方式人手,进一步寻找这些拯救方式的相同之处——他救,从而探析救赎意识在美国现代小说家约翰·斯坦贝克小说《愤怒的葡萄》中的别样体现,也即自救。  相似文献   

12.
《威尼斯商人》这部喜剧中的夏洛克并非是一个喜剧人物。对契约的忠诚反而导致了他生命的阴郁。然而他的命运只是几千年来犹太民族的一个缩影写照。从上帝与摩西立约起,这个民族无论在农耕社会还是发展为商业文明便一直守望着。他们追求平等、自由,讲求诚信,这构成了他们守望的灵魂。  相似文献   

13.
周国平 《中文自修》2004,(11):51-51
上帝在西奈山向摩西传十诫,第四诫是星期日必须休息,守为圣日。他甚至下令,凡星期日工作者格杀勿论。未免太残忍了。不过,我们不妨把这看作寓言,其寓意是:闲暇和休息也是神圣的。在《旧约·创世记》中,我们确实发现有这一层意思。其中说:上帝在六日内创造了世界万物,便在第七日休息了。“他赐福给第七日,圣化那一日为特别的日子;因为他已经完成了创造,在那一日歇工休息。”可以想像,忙碌了六个工作日的上帝,在第七日的休憩中一定贪图到了另一种不寻常的快乐。所以,他责令他的子民仿效他的榜样,不但要勤于工作,而且要善于享受闲暇。时至今日,《创世记》中上帝的日程表已经扩展成了全世  相似文献   

14.
通过研究学生瑞德学习风格类型与所罗门学习风格偏爱的关系,可为探究学习风格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提供依据。即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广州市某中学高一年级603名学生进行学习风格指数问卷(ILS)和经验学习风格类型量表(PLSPQ)的测量。结果表明瑞德视觉型、触觉型、小组型和个人型与所罗门学习风格类型有统计学意义,瑞德听觉型、动觉型与所罗门学习风格类型没有统计学意义。即瑞德视觉型、小组型与所罗门中的信息理解有密切关系;瑞德触觉型与所罗门中的信息加工和输入两个维度发生交叠;瑞德视觉型、听觉型和所罗门视觉型、言语型的测量指向不同;瑞德小组型、个人型和所罗门信息加工都是“认知模式”的反映;瑞德小组型、个人型对输入信息的性质偏好和所罗门相近。  相似文献   

15.
在《出埃及记》中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历经千难万险奔向"美丽宽阔流奶与蜜之地"。这是摩西作为领导人倾其一生的艰难事业、先知身份的独特贡献,更是摩西个人不断成长的人生历练。然而摩西自身深刻独特的人性、神性、独性却不免彰显了他内在复杂的性格特点,这使得摩西的形象丰满而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6.
在《出埃及记》中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历经千难万险奔向“美丽宽阀流奶与蜜之地”。这是摩西作为领导人倾其一生的艰难事业、先知身份的独特贡献,更是摩西个人不断成长的人生历练。然而摩西自身深刻独特的人性、神性、独性却不免彰显了他内在复杂的性格特点,这使得摩西的形象丰满而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7.
理性的颠覆     
一读《圣经》的时候是不能眨眼睛的。害怕被犹太人尘封千年的智慧所灼伤,所以一直瞪着,听它言说种种爱与罚,厚重细密的布纹配以著名插画家多雷的版画,愈发神圣。《旧约》开篇一句:“上帝说,要有光,于是就出现了光。”那么据此推之,上帝以他造物主的逻辑定会得出对于湖泊、小溪、山川、海泽……产生的定义,结果冠冕而又堂皇———恩及池鱼。其实,上帝的“恩泽”远不及此,他苦修伊甸园,造巴别塔,授命英雄摩西带领人们走向那流着奶与蜜的应许之地,颁布《十诫》约束希伯莱人的种种行为,在这种种的迹象之下,人们太愿意将“布恩者”的仁慈扩大化,…  相似文献   

18.
耶路撒冷问题是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多年对抗的焦点。 耶路撒冷位于亚洲西部巴勒斯坦地区的中部,居民主要为阿拉伯人和犹太人。 耶路撒冷意即“和平之城”。“金色”耶路撒冷的几乎所有房屋和殿堂都是用淡黄色的“耶路撒冷石”建成的。相传言犹太王所罗门在此建造“圣殿”后,成为犹太人政治和宗教的中心;基督教相信耶稣被钉于此;伊斯兰教相信其创始人穆罕默德在52岁的一个夜晚,随天使由麦加来到耶路撒冷,踩着一块岩石升上七重天,接受天启,黎明赶回麦加。这次神奇的“夜行和登霄”记载在《古兰经》中。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根…  相似文献   

19.
对于摩西神话,黑格尔做了与基督教哲学完全不同的解读.这种分歧植根于两者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基督教的思维方式是一种外在的反思方式,世界只是向上帝赎罪这一事实,人类自身无历史可言,缺乏历史感 黑格尔的思维方式是逻辑学的,这是一种内在的反思方式,并且逻辑与历史是统一的.黑格尔之所以建立了如此庞大的哲学体系,其依据的基本思维框架就是这两点:内在的反思性和逻辑与历史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十诫”本来是上帝通过先知摩西之口传达的人类必须遵守的十条诫命,波兰著名导演斯基洛夫斯基的电影和剧本《十诫》讲述的则是日常生活中的十个小故事。在这十个故事里,斯基洛夫斯基为故事里的人物设置了极端的困境,让他们面对永恒的道德难题和棘手的选择,考验上帝消逝之后的脆弱人性,表达了作者无比的悲悯情怀和对人性的关怀与信赖,对此,刘小枫先生在自己的著作中作了深入的解读和认同。但他把《十诫.第十诫》理解为一个嘲讽人性的幽默故事,这是一个误读。《第十诫》和其它九个故事并无二致,并非冷嘲和幽默,依然是一个对人性关怀和信赖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