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代徽派建筑中的装饰雕刻起到点缀美化建筑构件、烘托建筑文化气氛的作用,是徽派建筑具有鲜明的文化个性。在现代建筑中,随着装饰艺术的发展,传统的装饰雕刻成为表达建筑文化的主体,并在现代建筑环境中与多种表现手法相融合,成为艺术的作品。该文通过现代徽派建筑装饰雕刻的成功案例,对徽雕的工艺内涵,文化意义以及其传承发展分别进行了分析、挖掘以及诠释。  相似文献   

2.
徽派建筑作为中国古建筑的重要流派之一,代表的文化元素符号具备深厚的民族和地域特征。门饰是徽派建筑的重要组成,与文化生活、社会意识形态及传统文化联系密切。本文将结合特定历史时期门饰的民族和地域特征,探究徽派建筑技艺的艺术情节表达及其对现代设计创新与发展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南京道胜堂是民国时期著名建筑,由美国传教士马吉兴建。道胜堂设计理念中包含了中国传统建筑设计的元素,同时还包含了西方建筑文化的元素,在建筑空间特征上具有立体式融贯中西方建筑风格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牛骏 《新闻世界》2011,(8):335-336
传统文化是本土文化得以继续发展的基础,作为传统文化一部分的徽州建筑室内装饰文化,是现代室内设计,尤其是安徽地区室内设计发展的基石。本文将从徽派建筑的室内装饰文化分析入手,探究徽派建筑的室内装饰文化,探讨传统装饰文化的传承与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从而推动现代室内设计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曲建 《工程建设与档案》2012,(6):745-746,755
徽派建筑地处现安徽省南部的黄山与齐云山之间,含今江西北部的部分地区的古徽州府地。徽派建筑的形成深受传统宗法制度和儒学理论的影响,并接受了“风水”的观念意识,以其精湛独特的工艺和造型艺术形式被誉为“东方文化”的缩影。徽派建筑是中国乃至世界古建筑史上的一颗璀璨明星。这一灿烂的古建筑文化艺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得以保护性的开发挖掘和科学利用,使其能古为今用,并将徽派建筑的神韵与现代建筑的追求有机相融合,创造出更加灿烂辉煌的新徽派建筑的民族文化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6.
建筑中的动     
文章以建筑中的"动"为切入点,从建筑形态、空间、环境、文脉、真正的动的建筑等方面,探析建筑中的动态元素。从人的需求和外部环境的角度,结合相应的实际案例对这一新型建筑设计方向进行研究和思考。解析了动态建筑的基本精神——动态与自然;动态建筑的基本特征——多文化、多维度、复杂动态的功能空间、回归自然的梦想;剖析了动态建筑思想的深层意味,以及在形体、功能、环境等方面的典型设计手法。最后,总结了多元时代下建筑设计的动态倾向,建筑作品中的动态思维,展望了现代建筑设计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建筑中自然通风技术的作用原理,指出了自然通风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进而论证了在建筑设计中如何实现自然通风,提出自然通风这项传统的技术要与建筑所处地域的自然地理气候特征相适应,旨在引起在地域建筑设计中对自然通风传统适宜技术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工程建设与档案》2012,(1):F0002-F0002
黄山市城市建筑勘察设计院(简称黄山市城建设计院)成立于1985年,在黄山市住建委的领导下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始终审址发展是馊道理的原则,并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为基石、以创新为动力”的经营战略,秉承“敬业、诚信、和谐、创新”的企业文化精神,坚持徽派建筑哲学理念,以规划设计、建筑设计、旅游策划、市政同林为主,  相似文献   

9.
徽州地区山岳绵延,丘陵起伏,作为徽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徽派建筑,其结构形式普遍采取砖木结构,然而砖木结构是否在地震中有优势,是否真能做到砖木结构普遍标榜的“墙倒屋不塌”,是保护徽派建筑时需认知的一个新问题。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从徽州民居建筑的精华天井作为切入点,通过对天井的形式、功能和文化等方面的研究,本着对传统建筑元素以继承和创新的态度,浅探传统天井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为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寻找契合点。  相似文献   

11.
探寻徽派建筑内在精神意义,还原其形态本质,让这种本原的精神意义通过现代手法成长于现代城市环境中,从而得出一种极富历史张力而又充盈现代精神的现代徽派建筑形态——徽质空间。  相似文献   

12.
享誉中外的南京中山陵,是中华民国建都南京后最早兴建的规模最大的纪念性建筑。它既充分彰显出浓郁的中国传统民族建筑特色,又吸收了当时流行的西方建筑元素,可谓是融合东、西方建筑文化精髓,中西合璧,开中国近代建筑理念之先河。执掌这一巍巍建筑设计建造重任的,是当时中国一位年轻的天才建筑师吕彦直。他用如流星般炫目而短暂的一生,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留下了辉煌的篇章,被誉为中国近现代建筑的奠基人之一。  相似文献   

13.
徽州是一个历史悠久,相对封闭独立的具有优良人文、山水景观的区域,其徽文化“新安文化”灿烂辉煌,商贾遍中国,文化促进了商业发展,商业给徽州注入了雄厚财源。加之“徽骆驼”的吃苦精神,成就了具有特色的山水田园水墨画卷——徽派建筑,达到天人合一之境界。文章从徽州民居建造型式、手法、基本要求入手,分析徽州民居的功能性、适用性、经济性及地方材料的合理利用,建筑物与自然界的有机结合。意在对徽派建筑保护、修缮、利用方面有所作用,引起部门社会对徽派建筑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对我校新馆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金波 《河北科技图苑》2003,16(3):11-12,30
分析了传统图书馆建筑设计中的不足,论述了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的原则,对将来保定学院图书馆新馆选址、建筑规模及功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徽州文化在建筑领域曾出现过空前繁荣的局面,古徽州老房、老桥、老街、老巷以及居民生活等原生态信息,激起建筑师们极大的创作热情。在合肥滨湖新区内,徽州文化在"徽州文化城"项目中得以充分体现。传承徽派建筑文化精髓,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得以恰到好处的体现,就必须积极探寻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城市建设之间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16.
黄山市正在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如何在城市建设中传承文化、保持特色是摆在城市管理者和设计师面前的一个突出问题,特别是在国际化进程中,地域特色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在消失,在以全球化的借口破坏传统文化,这种对传统破坏的广度和深度超出历史上任一时期。该文就弘扬徽派建筑文化,保持黄山城市特色进行了初步思考。  相似文献   

17.
王爱军  李中永 《大观周刊》2012,(11):140-141
走进徽州民居,进入大门首先见到的便是“天井”,这是徽州民居一大特点,由于民居四周为高出木构架的封护墙,开窗很少也很小,所以天井主要为通风采光之用。“天井”是徽派建筑的重要格式之一,与马头墙、厅堂、厢阁等共同组成徽派民居的基本构件,也是徽州人的人文思想积淀和审美对象的主要载体。所谓“天井”,即居厅堂、两厢、居室之中间,不加遮盖、明亮敞开,俗称“天空之井”。天井是徽派建筑的主要特征之一。本文从即这一角度出发,对天井在建筑规划中的应用性作了粗略分析,以期达到抛砖引玉之效能。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图书馆事业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图书馆正向着现代化图书馆过渡。传统图书馆建筑已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化的要求,21世纪现代化图书馆对新图书馆建筑设计提出了一系列问题。本文从新图书馆建筑设计规划理念以及 建筑设计中应处理的几个问题作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9.
《全国新书目》2011,(3):66+134-135
1、《中国传统建筑十五讲》该书和一般讲述中国传统建筑的书相比,突出了中国建筑的人文特质,尤其是针对当下西方建筑观念和建筑设计的强势情况之下,如何发掘和发展中国建筑中的精华作了精彩论述。  相似文献   

20.
林治德 《图书馆学刊》2012,(3):16-17,20
分析了传统图书馆建筑设计中的一些不足,论述了现代图书馆建筑应秉承的一些基本设计理念,提出了县区级公共图书馆建筑设计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