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如安 《围棋天地》2007,(13):92-93
大约在两年前,陈祖源说起他在收集中国古代围棋规则的资料,并约我讨论《敦煌棋经》,我畏其艰难而不敢应承。想不到去夏他来宁波即把一部图文并茂的《围棋规则演变史》书稿送到了我面前。我是探索过中国古代围棋规则的,在拙著《中国围棋史》中,对每一个时期的围棋的棋制棋规也都有介绍。  相似文献   

2.
谈谈子与目     
区别:子空皆地与唯空是地 围棋规则的两个体系 现今的围棋规则有两大体系,一种是以中国规则为代表的子空皆地的中国数子规则,应氏规则也属于此。中国古代规则还要还棋块,棋块多的一方每多一块要贴给对方1子;另一种是日本、韩国使用的唯空是地的日本比目规则。由于日本在欧美的围棋推广中着力最早最多,因此欧美的围棋规则和术语也出自日本。  相似文献   

3.
张丽 《围棋天地》2005,(18):55-55
“方若棋盘,圆若棋子,动若棋生,静若棋死。”以此来形容围棋的博大精深,动静相宜,是很贴切的。于是,归纳修改,一副漂亮的小楷“动静方圆,围棋天地”便在2002年的夏天贴在了我专门为《围棋天地》辟出的书架上。  相似文献   

4.
读后编后     
《围棋天地》2006,(24):95-95
天地相伴 平生遂愿 纯粹是机缘巧合,我与围棋结缘,始于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中期,恰好与《围棋天地》创刊同步,屈指算来,不经意间,我的棋龄竟同天地的历史一样,已长达二十年之久。  相似文献   

5.
杨晓华 《围棋天地》2005,(10):69-69
1998年3月去非洲埃塞俄比亚参加路桥工程建设,作为一个围棋迷,我忘不了带上一副棋具和几本《围棋天地》杂志,心想在国外那漫长寂寞的岁月里,围棋将是我的一位好伙伴。  相似文献   

6.
王洪军 《围棋天地》2007,(23):74-75
《围棋天地》的少年行栏目邀我写篇介绍廖行文棋风的文章,这是《围棋天地》今年所介绍的最后一位少年棋手。鉴于行文年龄尚小,棋风远未定型,所取得的成绩也远远比不上先前的几位大哥哥。所以,在这里,我只想就行文的一些棋和事谈一下我个人的印象。  相似文献   

7.
《围棋天地》2006,(2):32-32
千里单骑走狂草,李氏农心城不落。 2005年3月,中韩两国主流围棋媒体上出现一个格调有趣的现象。《围棋天地》第6期第一棋评是常昊VS崔哲瀚的应氏杯决赛,第二棋评是李昌镐VS王檄的农心怀5连胜;  相似文献   

8.
群芳谱     
叶桂 《围棋天地》2004,(23):32-34
各位棋友,大家好!很高兴有机会在《围棋天地》上给大家介绍我下的两盘棋。  相似文献   

9.
邱振宇 《围棋天地》2013,(19):105-105
一路至今,购买的棋书用数不胜数形容自然有夸张之处,不含历年的《围棋天地》等杂志,纯围棋书洋洋三五百本是只多不少。部分棋书现已不记得去向,但这本《围棋八大课题》“品相”虽一年“老于”一年,自己却一直保存至今。  相似文献   

10.
《围棋天地》2010,(5):89-89
2010年.围棋天地《棋书一道》栏目向各位喜爱书法的棋友征集作品,要求如下。 内容:经典术语,棋诀。棋谚,围棋典籍,历代名家诗词歌赋等均可,唯不得与2009年已刊登的词句重复。  相似文献   

11.
人类进化     
王元 《围棋天地》2013,(15):M0001-M0002
本期中.读者“不过壹盘”的《棋理助我人生决策》.相当有意思。认识围棋理解围棋和会下围棋的好处.我们当然想大力宣扬。只是.在围棋天地里浸得久了,以棋中理念为尺子.差不多也成为了一种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12.
    
《围棋天地》2008,(15):87-87
曾经在《围棋天地》上看到对赵治勋棋风的评价——把根留住。小林光一的棋在鼎盛时期被称为“地铁流”。一部世界名著——《根》,揭示了种族认同的深刻性;棋盘上的每一手棋,都显示出追求生存的强烈目标。  相似文献   

13.
战新良 《围棋天地》2011,(19):22-23
围棋与足球有许多相似,规则简单,一看就会,场面阔大,易学难精,但有一条不同,对高山仰止的职业选手交锋,足球人人看得懂,至少自己认为看懂了;围棋则不然,像笔者有三十多年棋龄的爱好者(4段左右)看网络直播、看《围棋天地》都有云雾满天、  相似文献   

14.
幸福路上     
范勤州 《围棋天地》2013,(12):20-20
有书读是一种幸福,有棋下是一种幸福,买到新一期《围棋天地》是一种幸福……  相似文献   

15.
《围棋天地》2010,(16):86-86
2010年,围棋天地《棋书一道》栏目向各位喜爱书法的棋友征集作品,要求如下。  相似文献   

16.
《围棋天地》2010,(6):106-106
2010年,围棋天地《棋书一道》栏目向各位喜爱书法的棋友征集作品.要求如下。  相似文献   

17.
新局之始     
《围棋天地》2020,(1):17-17
睁开眼睛,已抓不住时光的影子,对2019年的殷殷眷留尚在,《围棋天地》的脚步已经踏进了2020年。那裹挟着一年记忆的纸墨流香,伴随着新年的钟声飘散于全新的季节,让人感受到一种希望的气息。棋如人生,人生亦如棋。走过35年历程的《围棋天地》,开始了新一年的布局,面对新时代这个神秘而陌生的棋秤,该如何落子?自然让人联想到围棋史上那些难忘的开局故事。  相似文献   

18.
启事     
吕游 《围棋天地》2006,(18):74-74
我第一次接触围棋是从与我老公谈恋爱时开始的,现在算来已经有十六年了。十六年来,打谱声、棋子碰撞声成了我们家业余生活的主旋律。读《围棋天地》上的棋闻棋事,也成了我每月的必修课。在我们家,围棋就是一瓶酿造发酵多年的美酒,猛喝一口还有一些辛辣,细细品尝却回味悠长。  相似文献   

19.
《围棋天地》2013,(5):20-21
《围棋天地》2013年3、4期合刊详解2012年八大名局。利用春节闲暇逐一详细摆谱拜读,忽发奇想:现在好多事都有评奖,棋局讲解能不能也来个评奖呢?8局棋共有7位撰稿者,谁的棋评更好?由此延伸,《围棋天地》上列位撰稿者中谁的棋评更好?当然我们作为业余爱好者评棋评,主要着眼于表达效果,基本上不对技术问题抱怀疑态度。  相似文献   

20.
孙志刚 《围棋天地》2008,(19):63-63
《诘棋物语》专题报道推出之后,颇受许多读者和棋迷的欢迎。围棋就是如此,只要你走入它的世界,无处不是绝美的风景,用心去观察,平时不甚留意的诘棋中也有着巨大的学问。从本期开始,天地将连载孙志刚三段的《日本诘棋名家纵览》,和各位读者一起欣赏诘棋世界的风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