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杜璐璐 《考试周刊》2009,(23):66-67
日语是一门敬语用法发达的语言,这与汉语不同,古代汉语中存在着的很多敬语,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很难寻着踪迹了。可是现代日语中的敬语却是日语的一大表现形式,而敬语的表现形式又有多种,比如说尊敬语、自谦语、礼貌语、美化语等,其中接头词“お”和“ご”的用法在日语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们带来了很多的疑问,所以本文对“お”和“ご”的用法作了小结。  相似文献   

2.
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歇后语是我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歇后语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一种口语性语句,它与成语、谚语等都属于言语中的一种熟语。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相似文献   

3.
歇后语是汉语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它是广大群众在实际生活中创造出来的,广泛存在于群众的口语中,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凡说汉语的地区,都有歇后语. 同时,歇后语也大量存在于书面语言中. 但是,对于这样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人们却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早在二十七年前,茅盾先生在中国文学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指出:“‘歇后语’不过是语言游戏,并不是文学语言。”这种说法曾在社会上引起了热烈的反响.《中国语文》为此开展了  相似文献   

4.
歇后语探源     
歇后语是一种有特定结构的固定语。成语藏词不是歇后语。“歇后”这个名词在唐代出现 ,但歇后语在先秦文献中就比皆皆是。可见歇后语起源于殷商之前  相似文献   

5.
日语的寒喧语在日本是一种比较普遍但也是比较特殊的语言表现形式,它存在的最终日的不是实现语言中传达信息的功能,而是实现语言的交际功能。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主要是运用语用学中的理论——言语行为理论和“礼貌原则”理论来分析日语寒暄语,结合日语相关的文化背景分析,分析日语寒喧语的语用特点。  相似文献   

6.
我们以《大纲》为指导,进行了多年的“缩短教时,增加阅读量”的实验。在缩短教时的前提下,我们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课外阅读训练,其中歇后语的“会师”和“应用”就是此项实验中的一种,这种训练已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一、明确歇后语的形式特点及作用歇后语也称“缩脚语”,是流行于民间的俗语之一。它幽默含蓄,耐人寻味,深为人们所喜爱。说话或写作能把歇后语用得恰如其分,语言就会生动、活  相似文献   

7.
歇后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是由前一部分“语”和后一部分“义”组合而成的。前一部分是个比喻或隐语,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或者可以说,像一条谜语,前一部分是谜面,后一部分是谜底。然而,这前后两部分的“谜面”和“谜底”并非都是一对一的关系,在复杂的语言交际中,由于表达时具体语境的差异以及各种实际需要的不同,同一条歇后语的前一部分,可以表示几种不同的意思。如果了解并掌握一些这  相似文献   

8.
歇后语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它题材广泛、形象诙谐、短小风趣,是亿万人们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歇后语为现代汉语提供了无比丰富、宝贵的语言材料,为汉语的发展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尤其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不断进步,歇后语也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特别是电脑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歇后语更是层出不穷,日新月异,于是在网络上形成了新的歇后语,我们把它称作“网络歇后语”。网络歇后语不仅有着口语性、幽默性等特征,鲜明地表现出了新时代歇后语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9.
歇后语的语义结构及释义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从注释学的观察角度审视汉语语汇中的歇后语,揭示歇后语的语面义和引申义,分析引申义的实现手段,强调歇后语的释义不能忽视其语面义,肯定语面义在歇后语表义中的特殊作用,讨论歇后语释义的语言学表述,探究“指”“形容”“比喻”等释义术语混用的根由,并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想法。  相似文献   

10.
祖国的语言五彩缤纷,让我们一同走进动物歇后语“集中营”,去品味语的风趣、诙谐、魅力。  相似文献   

11.
不可望词生义的日语成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丽 《铜仁学院学报》2008,10(4):104-106
日本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在现代日语成语中可以看到大量汉语成语的“影子”,这就往往使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人在学习、研究日语成语时陷入“望词生义”的误区。本文从日语成语的概念、来源分析了日语成语特有的意义,进而帮助我们更全面、深入地了解日本民族。  相似文献   

12.
“所”字成语颇具规模,但几乎没有被系统地讨论过。本文对刘占峰《中国成语通检》中收录的273个带“所”字的成语进行分析,并对成语中“所”字的词性、功能及其虚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在日语教学较为普及的今天,语音教学仍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而语音学习是语言学习的第一步。由于日语和汉语语音体系不同,日语中有些发音对中国日语学习者来说格外困难。在日语学习的初级阶段,容易混淆的往往是"が行"鼻浊音和"な行"音、"し"和"ひ"的发音、"す"和"つ"的发音等等,本文拟对这些发音难点进行分析,并就如何正确区分掌握等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4.
“ほと、くらぃ(ぐらぃ)和ほかリ”三词均为表示数量与程度的副助词,在一定语境下可以相互替换使用,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可替换的,各自具有其独特的含义。“くらぃ(ぐらぃ)”主要表示大约、不太确切的笼统之数量和可容忍的较低之程度,且带有“轻视、轻蔑”之语气,被称之为高雅的模糊含蓄的表达方式;“ほと”含有“大约”之意,主要是一种更为客气、含蓄的语言习惯性的表达方式,多用于表示时间之量。表数量时,重在表达数量之多,程度之高;“ほかリ”是比较陈旧的用词,具有一种郑重之语感,表量时,重在表达数量之少,表程度时,多用于比喻夸张。  相似文献   

15.
汉语中的惯用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形式.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在丰富语言的表现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翻译中要准确、完整地传达出惯用语所承载的文化信息。通过分析惯用语的基本特征,对比中日惯用语的形意关系,尽可能选择一种最恰当的翻译方式把惯用语所体现的语言魅力以及文化内涵表达出来。译者在惯用语的翻译中要把握异化与归化的尺度,能异化时尽量异化。不能异化时则应归化。  相似文献   

16.
日语中存在着“女性语”这种较为特殊的言语行为,该语言现象有着深刻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女性用语在用词和语言表达形式上有别于男性用语和一般用语,其特点是优雅、亲切、有礼、体面。对“女性语”现象进行分析与研究有助于我们学习规范、得体的日语。该文将对女性用语的历史变迁以及各方面特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日语语言文化受中国的影响较大。现代日语中有很多四个汉字组成的词,一般被称为四字熟语,四字熟语中大部分是从中文成语中引进过来的,但意义却不一定和中文相同,日语赋予了这些成语新的含义。中国人在学习日语时不但要注意区分这些形式相同或相近但意思不同的熟语,更要进行对比分析,从中了解和领悟日本语言文化的渊源和内涵。  相似文献   

18.
在由汉字组成的大量的日语复合词中,同素异序词虽然数量有限,但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将现代日语中的同素异序词分为“同素异序等义词”、“同素异序近义词”和“同素异序异义词”3个类型,在语义和用法上对同素异序词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中日两国的教育交流历史悠久,它深刻地影响了日本的文化以及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文字。儒家思想和古汉语是日本文化和语言词汇的重要渊源之一,分析作为民族智慧结晶的熟语,就可以看出日本语的许多典故、谚语来自于中国的经典、寓言故事和成语。比较中日熟语的渊源和相互影响,对于学习语言和反思祖国传统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表示"非真"义,先秦多用"伪",现代汉语则说"假"。"假"对"伪"的替换是逐步完成的,南北朝时期,"假"已经在口语中替代了"伪";在书面语中的替换要晚一些,大致在宋代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