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9年1月12日,12集电视纪录片《台北故宫》一经问世,便引起广泛关注。本文以《故宫》、《台北故宫》为文本进行比较,从纪录理念、纪录手法、审美形态的衍变,解析纪录片《故宫》与《台北故宫》所呈现的不同纪录理念与审美形态,以及对纪录片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从《故宫》、《台北故宫》、《敦煌》等,再到近期播出的《颐和园》,景观类纪录片一再热播荧屏,让观众对纪录片创作有了新的认识,对这些耳熟能详的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有了新的认知。以景观的真实存在为镜头表现,  相似文献   

3.
以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为例,借鉴传播学理论,从传播内容、受众和传播渠道三个方面,分析关注传统文化的纪录片如何在互联网时代收获好口碑和高点击量、在青少年群体中受到欢迎,以及新媒体纪录片对传统文化的推广作用。  相似文献   

4.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在央视纪录频道《特别呈现》栏目播出后,并未收获轰动性效应,却在网络等新媒体中快速传播并成为话题的焦点,引起了受众的广泛关注。本文从创作内容、创作手法、传播途径等方面分析其成功之处,以期为今后中国纪录片创作与传播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5.
移动互联网时代,纪录片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新机遇,优酷、腾汛、爱奇艺等知名视频网站纷纷开设纪录片频道,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化媒体平台上,纪录片在人际传播的支撑下迅猛发展.据2016年《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显示,随着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突破5亿,纪录片也呈现井喷式发展,《鸟瞰中国》《我在故宫修文物》等都取得了上亿播放量的喜人成绩.“互联网+”时代,面对媒介环境和受众审美习惯的改变,许多纪录片制播机构开始采用互联网思维展开创作,各大视频网站也纷纷进军纪录片领域.  相似文献   

6.
石佳 《采.写.编》2021,(4):188-189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是中国首个展示故宫珍贵历史文物修护工作以及纪念故宫博物院成立90周年的新媒体纪录片。本文以《我在故宫修文物》为例,运用经典传播学理论,从我国纪录片的新发展、《我在故宫修文物》的推陈出新、新媒体纪录片的问题和时代启示等几个方面,分析正面临着新媒体带来前所未有发展机遇的国产纪录片,该如何抓住这次机遇。这正是本文将要研究的课题:在新媒体环境下,国产纪录片如何在新媒体传播时代突破重围,收获良好口碑和爆炸式增长的点击量,实现快速健康发展,并为中国纪录片的创作和传播提供了一些时代启示。  相似文献   

7.
柴静的公益纪录片《穹顶之下》关注"空气污染"这个社会问题,体现了公益传播的内涵。为此,本文探讨该公益纪录片背后的说服助推成因,并研究建构得出一个公益纪录片对受众的说服模型,以期推动未来更多的公益纪录片能够更好地实现社会公益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8.
陈瑾 《现代视听》2012,(2):48-50
2005年,中央电视台隆重推出历史人文巨作《故宫》,3年之后又推出其"姊妹篇"《台北故宫》。这两部历史题材巨作迥异于之前纪录片的风格和理念,呈现出纪录片创作中的一种新趋势。而这两部"姊妹篇",在各自拍摄理念和呈现风格上,各具特点,却又不乏联系。本文试从这两部纪录片的视听语言、技术、叙事、意象、配乐等角度分析其风格衍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刘存宽 《视听界》2012,(4):58-60
纪录片以其纪实属性所固有的穿透力、震撼力,受到观众的欢迎,像《大国崛起》、《故宫》、《敦煌》、《天启》、《大秦岭》、《我决定爱你》、《生命》、《美丽中国》等。《舌尖上的中国》更是让无数人守在电视机前享受“夜宴”,引发全民纪录片热潮。考察优秀纪录片可见,叙事技巧的创新为纪录片赢得受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画面可谓是纪录片的灵魂,一幅幅呈现在观众面前的瑰丽图景,才是纪录片最终的追求,十二集高清电视纪录片《故宫》,是第一部全部采用高清特色电视技术制作的大型电视纪录片。纪录片《故宫》播出以后,受到了观众的广泛好评与高度评价,《故宫》的特色是以全新的电视创作理念、上乘的电视画质和声音效果等,为广大观众讲述了故宫的历史故事,充分显示了当今中国高清电视的制作水平,被称为中国电视技术发展的里程碑之  相似文献   

11.
创新、实验、传承--《故宫》创作构想和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兵 《现代传播》2006,(1):89-94
由中央电视台、故宫博物院联合拍摄的12集大型纪录片《故宫》播出后,受到了传媒界、文博界乃至全社会的关注,成为2005年一个相当重要的媒介现象与文化现象。2005年11月17日,中央电视台举办了“大型纪录片《故宫》研讨会”,就《故宫》及其相关话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为此,本刊特约大型纪录片《故宫》总编导周兵,就《故宫》历时三年多的创作历程撰文,于本期“个案研究”独家刊发,同时刊发的还有本次研讨会的综述文章。  相似文献   

12.
王忆希 《东南传播》2012,(6):108-110
2011年6月-9月,传世名画《富春山居图》在台北故宫进行两岸联展。福建电视台《发现档案》栏目以此为契机,创作了电视纪录片《富春山居图》的系列作品。本文拟从对文化类纪录片的分析研究入手,以《富春山居图之真假画卷》的三期节目为例,从创作手法、叙事方式、节目结构等方面详细分析地方台文化类纪录片的创作特点,提出此类纪录片在地方播出平台上所遇到的创作困境和思考,探讨文化类纪录片在地方台的新出路。  相似文献   

13.
宁薇  焦冰洁 《今传媒》2024,(1):88-91
社交媒体环境下,受众情感的共鸣与认同是历史类微纪录片传播效果提升的关键所在。本研究基于共情传播理论,以央视历史类微纪录片《国家记忆》官方抖音账号为研究对象进行内容分析,梳理总结了其在共情传播方面的策略与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创新形式、调动受众参与热情,丰富内容、满足受众情感需求,积极互动、回应受众情绪等共情传播策略,旨在助推历史类微纪录片讲好历史故事,引导受众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形成科学的历史认知与价值共识。  相似文献   

14.
电视纪录片如何提升传统文化传播效果武新宏在《电视纪录片提升传统文化传播效果探析》一文中指出,电视纪录片如何吸引受众,如何在已有基础上更好地传播传统文化内容,提升传播效果,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与思考。一、拓展题材内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很多内容已经在民间有广泛的认  相似文献   

15.
电视纪录片《故宫》与中国形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凯 《现代视听》2012,(6):37-40
电视纪录片《故宫》用现代表现手法传播了中国传统的历史文化,以不凡的实力打造了一场震撼的视听盛宴。《故宫》通过叙事结构、光影特技以及电视语言等成功塑造了中国形象。在华丽唯美的画面,优美动听的解说以及严密巧妙的叙事背后,《故宫》不仅让世界了解了这座充满着故事的神秘宫殿,更让世界透过这座文化宝库看到了一个历史的、立体的大国形象。  相似文献   

16.
纪录片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样式和节目形态,具有真实形象地表现历史和现实的特质,是一种世界普遍接受的话语表达方式.多国的经验证明,纪录片是提升对外传播效果、加强国际传播能力设的有效载体.因此,纪录片在满足国内大众口味的同时,要善于运用国际化的表达方式来兼顾国受众.本文以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为例,从语言、视角、结构等角度分析了纪录片兼顾国内外受的几个因素,对于纪录片实现更有广度的传播做出了一定思考.  相似文献   

17.
赵曦 《现代传播》2006,(1):94-96
由中央电视台、故宫博物院联合拍摄的12集大型纪录片《故宫》,于2005年10月底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段播出后,受到了传媒界、文博界乃至全社会的关注,成为2005年一个相当重要的媒介现象和文化现象。播出期间,《故宫》收视率最高达到3.09%,收视份额最高达到9.36%,并连续两周进入央视收视排名前十名,创造了纪录片多年来少见的收视高潮。《故宫》所引发的许多话题,如纪录片与传统文化,电视媒体与经典文化,中国纪录片走向国际市场,电视衍生产品的制作与推广,纪录片在新形势下的创作,以及《故宫》自身创作的得失以及启迪等,受到业界与学界的广泛…  相似文献   

18.
陈瑾 《青年记者》2012,(11):69-70
大气磅礴——《故宫》 2005年,为纪念故宫博物院成立80周年,中央电视台与故宫博物院联合拍摄了12集大型历史人文纪录片《故宫》,并于2005年10月底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受到了传媒界、文化界乃至全社会的关注,成为2005年一个相当重要的媒介现象和文化现象.《故宫》的成功绝非偶然,它几乎凝聚了所有成功纪录片所包含的因素:专业精良的制作团队、资深的专家顾问团体、优质精良的技术设备和手段、主流媒体的宣传与表达等等,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故宫》题材本身所承载和蕴涵的浓厚的经典中华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9.
路晓  赵迪 《新闻世界》2014,(5):240-241
智利纪录片导演帕特里西科·古兹曼曾说,"一个国家没有纪录片,就像一个家庭没有相册"。纪录片《故宫100》就是这样一本精美的相册。它运用画面构图、光线与色调、角度、景别、光学镜头、运动手法以及应用文学等多种摄像手段,在真实记录的基础上,为《故宫100》增加了艺术上的视觉享受。  相似文献   

20.
解说词是对人物、画面、展品或旅游景观进行讲解、说明、介绍的一种应用性文体。而本文研究的是电视纪录片的解说词。从1958年至今,中国纪录片的发展经历了5个阶段。上世纪90年代后,业界对纪录片这种艺术形式展开了全新的思考和实践,其中就包含了对其解说词的应用、作用和特点等方面进行的探索。下面笔者就纪录片《台北故宫》中的解说词来分析新时期电视纪录片解说词的叙述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