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英语政治新闻篇的批语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批评语言学认为,语篇的各个层次和各种结构在特定的语境下都有可能具有意识形态意义.本文以批评语篇分析理论为基础,以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及物性为工具,对西方报纸的政治新闻进行分析,揭示了意识形态对语篇的影响以及这一过程背后反映出来的权力结构和关系.  相似文献   

2.
鄢佳 《双语学习》2007,(11M):221-221,223
批评分析语篇主要揭示权力、语篇和意识形态三者之间的关系。本文以系统功能语法的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为分析架构,对两则新闻报导进行比较分析比较,揭示意识形态决定着语篇生成的主导权,而语篇是意识形态的工具,它起着维护该意识形态所从属的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利益、权力和统治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批评语篇分析(CDA)是通过分析语篇的语言结构特点及其生成的社会历史背景来揭示语篇中含而不露的意识形态意义,并进而揭示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之间复杂的关系。文章从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及存在过程,情态系统,转换系统等角度,运用批评语篇分析的方法——及物性、情态以及转换等对罗斯福的《珍珠港演讲》进行分析,进而揭示其演讲语篇中背后隐藏的意识形态意义。  相似文献   

4.
批评话语分析是通过对大众语篇的语篇分析,揭示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的关系.本文以批评话语分析理论为基础,从及物性、分类、情态、消息来源等几方面对<华盛顿邮报>的一篇新闻报道进行分析,旨在揭示新闻语篇里的语言如何被意识形态影响,又如何传播和固化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5.
批评语言谠认为,语篇的各个层次和各种结构都可能具有意识形态意义。新闻语篇里蕴含的意识形态意义,会体现在说话者和对话篇及物系统的选择过程中,而这种过程一般会受到说话者立场、观点,交际意图和社会语的影响和制约。  相似文献   

6.
批评语篇分析主要研究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三者之间的关系,本文以系统功能语法的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为分析架构,对两则新闻报导进行比较分析,揭示意识形态决定着语篇生成的主导权,而语篇是意识形态的工具,起着维护该意识形态所从属的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利益、权力和统治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批评话语分析的任务是运用语言学理论分析大众语篇,以揭示意识形态和语言的关系。随着人们对语言和意识形态关系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批评语篇分析的手法来分析媒体语篇的语言特征。本文从语言学的角度,运用批评语篇分析手法对比分析China Daily和The Economist关于上海外滩踩踏事件的报道,从词汇分类、转换、情态系统三方面探讨这两家媒体对于该事件报道中的语言运用的差异以及产生原因,可以揭示中西方媒体所蕴含的不同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8.
批评语言学中提到的意识形态使语言研究再次聚焦在语言的结构和形式上,意识形态直接显现或潜藏在语言的形式里。在挖掘语篇或话语中的意识形态时,情态成为发话人或作者意识形态的指示器。对George Eliot的小说《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的语篇进行分析,能成功揭示出人物潜藏的意识形态,同时证明了用语言学中的情态系统和批评话语分析中的意识形态概念去分析文学作品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尤亚纯 《文教资料》2007,(32):30-32
批评语篇分析旨在揭示语言的政治性以及语言与意识形态和权势之间的联系。本文首先介绍了批评语篇分析的理论基础及进行批评语篇分析所依赖的语言学理论及其常用的分析方法。然后通过对一些新闻实例的分析来揭示批评语篇分析在分析新闻语篇时有特有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批评语篇分析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实践,一种社会符号,展示了看待外部世界的新视角;语言为表达意识形态和意义提供各种各样手段,而这些手段也正是批评语篇语言学分析的方法和手段。文章论述了批评语篇分析的理论来源,指出了批评语篇分析的发展背景和现状,列举了批评语篇分析的具体实例。  相似文献   

11.
批评性语篇以大众语篇为其主要分析对象,试图揭示语篇背后的意识形态意义。从分类、及物性、转换等方面对同一事件的两则不同新闻报道进行分析,有助于揭示两家媒体是如何操纵语言资源来引导人们对于事件的不同解读,从而树立读者解读新闻语篇的批评意识。  相似文献   

12.
新闻报道通常是对现实客观和真实的反映,但其中也渗透着新闻报道者所代表的新闻媒体的态度和立场。而评价理论主要关注用于协调社会关系的语言资源和态度的表达,是对话语人际意义研究的新突破。通过运用评价理论分析转述引语中的两类态度资源,可以揭示在这些资源中表达出的媒体的态度和立场。这种全新的研究视角同时也丰富了批评话语分析体系。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负面新闻信息已成为我国媒体新闻报道中常见的一项报道内容。负面信息传播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如何确立?从这一角度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以及如何施行思想政治教育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批评话语分析的基本理论,原则和方法论,并尝试借由费尔克拉夫(Fariclough)提出的三维框架,对西方媒体对华不实报道进行语篇分析。由此可见,批评话语分析可帮助读者揭示隐藏新闻中的意识形态及话语和意识形态的关系,并最终得以提高语言批评意识。  相似文献   

15.
罗秀霞 《海外英语》2012,(5):256-257
新闻反映社会问题和意识形态,是批评性语篇分析的主要对象之一。该文旨在介绍批评性语篇分析的概念和理论框架,并运用该理论分析《纽约时报》上的一篇新闻报道来论述、解释语言、权利和意识形态三者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For countries such as Australia exporting education is recognised as an important contributor to the nation’s economy. The embodiment of this export industry in Australia is the presence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tertiary institutions across the country. Despite their considerable contribution to social, political, cultural and economic life, there have been recent examples of violence, exploitation and discrimination against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Australia. To understand how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re both welcomed and excluded from Australian life, we use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CDA) to analyse news reports published in an Australian national newspaper from 2009 to 2011. Following van Dijk (Ideology: 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Sage, Thousand Oaks, 1998) we view newspapers as ideological institutions that mobilise discursive power to polarise public opinion to support their ideological agenda(s). In the case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we use CDA to show how media discourses construct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ways that commodify their particip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and marginalise them as the excluded ‘other’ in Australian society. Our conceptual and analytical approach has broader implications for 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policy and international student experience by exposing the social inequalities that accompany globalised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7.
以及物性为工具,运用批评的方法对比分析《纽约时报》和《中国日报》的两篇新闻报道,揭示《纽约时报》的话语是如何被美国意识形态所左右的。  相似文献   

18.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CDA) is an influential and useful approach to comprehend a discourse, which helps reveal the embedded ideology within the discourse. According to the CDA and systemic-functional grammar, 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ze two American news reports on South China Sea issue and to explore the hidden ideology behind them.  相似文献   

19.
批评话语分析(CDA)的方法论主要建立在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三大元功能理论基础上。从词汇选择、及物性、情态、图象使用等方面对两则在线新闻进行的对比性分析上看,新闻语篇中作者使用的不同话语形式隐含着不同的意识形态,从而影响读者对新闻的判断力。  相似文献   

20.
将批评语篇分析方法用于用于阅读教学中,可以有效地改善现行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和语言意识及批评性阅读语篇的能力,促进以学生为中心的阅读模式的形成和发展。在实施批评性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讲解CDA中常用来批评性分析语篇的工具及带有意识形态意义的语言表达形式,教会学生对语篇进行批评性分析,以培养学生批评性阅读语篇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