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2 毫秒
1.
有人分析当今学生的作文心理,归纳为"三乏"状态,即:学生词语积累贫乏、生活体验贫乏、思想情感贫乏。对于此种说法,笔者不敢苟同。无论是学识、生活积蓄还是思想感情,学生当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这并不奇怪,但孩子终归是孩子,正因为有不足才需要教师的指导。  相似文献   

2.
说到作文,大多学生“谈虎色变”,畏惧作文。有人概括当今学生作文“三贫乏”,即学识贫乏,生活积累贫乏,思想情感贫乏。对这种说法,我不敢苟同。无论是学识、生活积累还是思想感情,学生当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多反省自己的教学:学识贫乏,是否因为教师没有激活学生潜  相似文献   

3.
有人归纳了当今中学生作文的三大问题:即学生知识贫乏。生活积蓄贫乏,思想情感贫乏。对这种说法,我不敢苟同。无论是知识、生活积蓄还是思想感情,学生当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多反省自己的教学:知识贫乏,是否也因为教师没有激活学生潜在的知识储备呢?生活积蓄贫乏,是否也因为教师没有打开学生自己生活的宝库呢?思想情感贫乏,是否也因为教师没有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呢?  相似文献   

4.
说到作,大多学生“谈虎色变”,畏惧作。有人概括当今学生作“三贫乏”,即学识贫乏,生活积累贫乏,思想情感贫乏。对这种说法,我不敢苟同。无论是学识、生活积累还是思想感情,学生当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多反省自己的教学:学识贫乏,是否因为教师没有激活学生潜在的知识储备呢?  相似文献   

5.
李琳 《现代语文》2009,(5):144-145
对于作文教学之难,有人归纳了学生作文的“三乏说”,即学生学识贫乏,生活积蓄贫乏,思想情感贫乏。对此,笔者不敢苟同。无论是学识、生活积蓄、还是思想感情,学生当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多反省自己的教学。学识贫乏,是否也因为教师没有激活学生潜在的知识储备呢?,生活积蓄贫乏,是否也因为教师没有打开学生自己生活的宝库呢?思想情感贫乏,是否也因为教师没有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呢?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6.
有人分析当今学生的作文心理,归纳为"三乏"状态,即:学生词语积累贫乏、生活体验贫乏、思想情感贫乏.对于此种说法,笔者不敢苟同.无论是学识、生活积蓄还是思想感情,学生当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说到作文教学之难,有人归纳了当今学生作文的“三乏说”,即学识贫乏,生活积蓄贫乏,思想情感贫乏。对这种说法,我们不敢苟同。无论是学识、生活积蓄还是思想感情,学生当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多反省自己的教学:学识贫乏,是否也因为教师没有激活学生潜在的知识储备呢?生活积蓄贫乏,是否也因为教师没有打升学生生活的宝库呢?思想情感贫乏,是否也因为教师没有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呢?因此,老师首先要更新观念,找准作文教学改革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8.
用生活激活作文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晓华 《师道》2008,(2):49-52
说到作文教学之难,有人归纳出当今中学生作文的“三乏说”,即学生的学识贫乏、生活积蓄贫乏、思想情感贫乏。对这种说法,我不敢苟同。无论是学识、生活积蓄还是思想感情,学生当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多反省自己的教学:学识贫乏,是否也因为教师没有激活学生潜在的知识储备呢?生活积蓄贫乏,是否也因为教师没有打开学生自己生活的宝库呢?  相似文献   

9.
有人分析当今学生的作文心理,归纳为"三乏"状态,即学生词语积累贫乏、生活体验贫乏、思想情感贫乏.  相似文献   

10.
说到作文,大多学生谈之色变,有的苦恼没有东西写,有的不知道怎样串成文章,有的担心写不具体。有人概括当今学生作文“三乏”,即学识贫乏、生活积累贫乏、思想情感贫乏。对这种说法,我不敢苟同。无论是学识、生活积累还是思想感情.学生当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多反省自己的教学:学识贫乏.是否因为教师没有激活学生潜在的知识储备?  相似文献   

11.
农村小学的孩子年幼朦胧,阅读几乎盲区,不知怎么命题,不知写什么内容,即使完成了习作,但常常会出现中心不明确、内容空洞、词语贫乏或搭配不当,语句常颠三倒四等问题,所以教师对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责任很重,难度很大,因此教师必须要有一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但说实话,喜欢写作文的学生并不多,尤其是农村学生,写得好的更是凤毛麟角。 有的教师认为,农村学生的生活单调,信息贫乏,阅读量少,所以作文选题单一,内容单调,语言贫乏。其实,相对城市而言,农村学生并不缺少习作资源。淳朴的民风、温暖的人情、美丽的大自然、丰富的农家生活,无不是学生习作取之不尽的活水。那么如何利用本色生活让农村孩子爱上作文?  相似文献   

13.
词语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然而,现今的语文课堂教学里,教师进行词语教学或放任自流,或点到为止,或方法单一,忽视了词语教学在语言表达和思维训练中的作用,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词汇贫乏。如果教师能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合理取舍  相似文献   

14.
关丽 《教师》2011,(14):53-53
"静观默察,烂熟于心,然后凝视结思,一挥而就",这是鲁迅先生对于写作方法的精练总结。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工作。但目前大部分学生词语贫乏,选材随意,情感淡漠,对作文丝毫提不起兴趣,个别孩子甚至靠抄袭来完成作文,追其根源主要是学生脱离生活,缺乏丰富真切的生活体验。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每个语文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下面就作文教学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5.
<正>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但说实话,喜欢写作文的学生并不多,尤其是农村学生,写得好的更是凤毛麟角。有的教师认为,农村学生的生活单调,信息贫乏,阅读量少,所以作文选题单一,内容单调,语言贫乏。其实,相对城市而言,农村学生并不缺少习作资源。淳朴的民风、温暖的人情、美丽的大自然、丰富的农家生活,无不是学生习作取之不尽的活水。那么如何利用本色生活让农村孩子爱上作文?一、在自然风光中感受家乡的美丽  相似文献   

16.
曾看到过一则外国的幽默——爸爸:你为啥想到中国发财呢?儿子:到那里求学可以发财呀!爸爸:噢?儿子:因为我读过许多中国孩子的作文,他们中的多数都捡过钱包呢!这则幽默分明是讽刺中国传统的作文教学压抑个性,学生思想贫乏、生活贫乏、情感贫乏、语言贫乏,致使作文内容空洞,“假话”“空话”“套话”连篇。症结何在?从学生习作心态分析,主要受三种心态影响:1.被动心态——缺素材长期以来,“教”与“学”的关系好比主动轮和被动轮的关系,“教”是主动的,“学”是被动的,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由于学生主动意识淡薄,习作时不肯动脑筋发掘素材,…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教学中,词语教学是枯燥的,但也有很多方法能理解词语。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词语理解,很多教师通常以字典的解释为主,让学生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死记硬背词语意思,不能真正理解词语的含义。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因此,大部分学生在说话、写作时出现了语言干瘪贫乏,甚至词不达意的现象,甚至张冠李戴。  相似文献   

18.
在作文教学中,我常常发现学生作文时总是感到词语贫乏,内容空洞,干人一面,缺少真情实感。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学生无阅读兴趣,生活积累少;作文内容、形式受到限制;教师片面注重写法指导,而忽略了学生的习作感受,剥夺了学生自由表达的权利,使学生丧失写作热情,甚至产生厌恶、畏惧的心理。  相似文献   

19.
“教师教学难,学生作文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作文教学,影响作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使作文教学由语文教学的重点成为既重又难的“焦点”。而大多时候,我们老师总以“学生学识贫乏,生活积蓄贫乏,思想情感贫乏”来搪塞自己教学中的不足,而不去反思自己是否激活学生潜在的知识储备;是否打开学生自己生活的宝库;是否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叶圣陶先生指出,“作文不是为了考试,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作文“不看做一件呆板的事情,犹如泉流,或长或短,或曲或直,自然各异其致”。如果教师能够在这些方面将作文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那么学生的作文也许会是另外一种风景。  相似文献   

20.
<正>学习文言文篇目在初中语文之中具备独特性,因为文言文使用古汉语方式,学生在学习时遇到文言文句式、词语古今异义、通假字等难题,而当下的初中文言文教学存在教学方法僵化、课堂容量较小、学生缺乏合作讨论等不足,教师侧重讲解词语句式,忽略把握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